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2与VEGF的协同作用及其在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立丽 张伟京 +1 位作者 苏航 徐东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45-448,共4页
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血管生成素(Ang)家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家族协同作用至关重要。Ang家族是唯一含受体激动剂及抑制剂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均能与内皮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结合,参与血管生成。肿瘤细胞... 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血管生成素(Ang)家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家族协同作用至关重要。Ang家族是唯一含受体激动剂及抑制剂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均能与内皮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结合,参与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分泌VEGF,后者协同Ang-2促进血管的生成。对VEGF及Ang结构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新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制。本文就Ang及其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Ang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以及Ang-2与VEGF的协同作用机制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细胞淋巴瘤独特型DNA疫苗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仲凯励 张伟京 +3 位作者 原野 吴英 张明伟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09-615,共7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含人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的DNA疫苗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 ,为人B细胞淋巴瘤疫苗的应用提供基础实验研究资料。本研究通过PCR方法获得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重链可...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含人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的DNA疫苗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 ,为人B细胞淋巴瘤疫苗的应用提供基础实验研究资料。本研究通过PCR方法获得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VH)基因片段 ,同时克隆小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3(MCP 3)作为免疫佐剂分子 ,进一步以重组PCR的方法获得MCP 3和VH基因的融合基因片段 ,构建DNA疫苗重组质粒。在体外以瞬时转染的方法证实以融合基因片段作为抗原基因的DNA疫苗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DNA疫苗质粒大量提取后免疫小鼠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抗体生成情况 ,并用LDH释放法测定CTL活性以检测抗独特型细胞免疫。结果表明 ,从接种疫苗第 8周开始小鼠体内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明显升高 ,并且抗体滴度可维持高水平至少至第 2 0周。在DNA疫苗免疫组中 5只免疫小鼠有 3只产生抗体。所诱导的抗体只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独特型抗原 ,而不识别人A5 4 9对照细胞。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未测到明显CTL反应的产生。结论 :以MCP 3与VH的融合作为抗原基因构建的DNA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体内产生抗淋巴瘤细胞的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为DNA疫苗临床用于人B细胞淋巴瘤治疗提供了初步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DNA疫苗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VH 肿瘤 免疫反应 淋巴瘤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实质来源间质干细胞对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莉 方妮 +2 位作者 张伟京 李秀森 刘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骨实质来源间质干细胞(MSCs)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实质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诱导分化培养,鉴定其免疫表型和分化潜能。56只雌性C57BL/6小鼠分为8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马利兰(BUS)... 目的观察小鼠骨实质来源间质干细胞(MSCs)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实质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诱导分化培养,鉴定其免疫表型和分化潜能。56只雌性C57BL/6小鼠分为8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马利兰(BUS)组,博来霉素(BLM)组,马利兰+博来霉素(BLM+BUS)组,博来霉素+MSCs(BLM+MSCs)组,马利兰+博来霉素+MSCs(BLM+BUS+MSCs)组;其中,BLM+MSCs组和BLM+BUS+MSCs组根据给予细胞数量不同再分为两个亚组:BLM+MSCs 1组(输注5×105个MSCs)和BLM+MSCs 2组(输注2.5×105个MSCs);BLM+BUS+MSCs 1组(输注5×105个MSCs)和BLM+BUS+MSCs 2组(输注2.5×105个MSCs)。细胞输注后14d处死小鼠,分析肺组织病理变化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小鼠骨实质MSCs为成纤维样细胞,免疫表型为Sca-1、CD44、CD29、CD105阳性,CD34、CD45、CD11b、CD31阴性,在体外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经静脉输注骨实质MSCs能够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损伤;在BLM+MSCs组,输注2.5×105MSCs较5×105MSCs能更明显地改善肺损伤;BLM+BUS+MSCs组与BLM+MSCs组比较,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BUS组、BLM组、BLM+BUS组、BLM+MSCs 1组、BLM+MSCs 2组、BLM+BUS+MSCs 1组、BLM+BUS+MSCs 2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72±0.05、0.79±0.10、1.37±0.09、1.22±0.16、1.24±0.14、1.01±0.15、1.03±0.19、0.88±0.12μg/m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LM组和BLM+BUS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P<0.01);BLM+MSCs组、BLM+BUS+MSCs组(MSCs输注组)分别与BLM组、BLM+BUS组(阳性对照组)相比,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P<0.01);而在BLM+BUS+MSCs组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BLM+MSCs组(P<0.01)。结论小鼠骨实质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经静脉输注骨实质MSCs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骨实质MSCs在肺内的作用与输注细胞数量有关;在博莱霉素诱导肺损伤后,马利兰与骨实质MSCs共同作用有助于减轻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小鼠 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华单抗的^(90)Y标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海威 聂青 +3 位作者 张伟京 宋海峰 刘秀文 朱宝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12-1414,共3页
目的:使用新型DOTA类螯合剂p-SCN-BZ-DOTA对进口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抗美罗华进行90Y标记,确定最佳标记条件。方法:采用先螯合抗体再标记核素的方法制备放免复合物,在固定抗体、螯合剂、核素用量及缓冲液的前提下,采用正交设计考察标记... 目的:使用新型DOTA类螯合剂p-SCN-BZ-DOTA对进口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抗美罗华进行90Y标记,确定最佳标记条件。方法:采用先螯合抗体再标记核素的方法制备放免复合物,在固定抗体、螯合剂、核素用量及缓冲液的前提下,采用正交设计考察标记反应中的3个关键因素pH值、温度、标记时间对其比活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标记条件。结果:不同标记条件下,放免复合物的比活度波动在0.122~0.327 mCi/mg之间,统计分析后发现,最佳标记条件为:pH值7.5,4℃反应2 h。结论:使用新型螯合剂p-SCN-BZ-DOTA可成功制备90Y-抗CD20单抗放射免疫药物,其放化纯度可满足临床研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Y 抗CD20单抗 p-SCN—BZ—DO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5
作者 王园园 邹民吉 +6 位作者 蔡欣 刘深 王金凤 徐涛 王嘉玺 苏航 徐东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67-670,共4页
本研究旨在实现血管生成素(ANG)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通过RT-PCR获得ang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ng,在转染COS-7细胞后进行瞬时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利用MTT法分析表达上清对ECV304细... 本研究旨在实现血管生成素(ANG)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通过RT-PCR获得ang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ng,在转染COS-7细胞后进行瞬时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利用MTT法分析表达上清对ECV304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同时利用鸡胚分析表达上清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结果表明:瞬时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有重组ANG的表达,并能与抗-AN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相比,转染pcDNA3.1-ang的细胞培养上清具有促进ECV304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能显著促进鸡胚尿囊膜血管生长。结论:ang可在COS-7细胞中瞬时表达,其表达产物具有显著的促细胞增殖和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COS-7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 促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 CDR3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DNA疫苗制备
6
作者 仲凯励 张伟京 +1 位作者 张云生 毛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57-760,764,共5页
目的 :为探讨B细胞淋巴瘤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 3能否在动物体内激发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以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为模型 ,克隆其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 3(CDR3)基因片段作为抗原基因 ,构建DNA... 目的 :为探讨B细胞淋巴瘤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 3能否在动物体内激发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以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为模型 ,克隆其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 3(CDR3)基因片段作为抗原基因 ,构建DNA疫苗质粒。方法 :以RT PCR的方法获得互补决定区 3(CDR3)基因片段 ,进而克隆了小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 3)基因作为佐剂分子 ,以重组PCR的方法获得CDR3和MCP 3基因的融合基因片段 ,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中构建DNA疫苗质粒 ,然后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验证该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获得了以Namalwa细胞mIgCDR3作为抗原基因的DNA疫苗质粒。结论 :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CDR3基因的DNA疫苗构建正确 ,体外瞬时转染实验证明该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独特位 互补决定区3(CD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协同化疗药的抗白血病作用体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沈晶 张伟京 +3 位作者 Yan-Chin Tai Ching-Ho Stephen Wong Zhigang Xie Chien-Shing Che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76-281,共6页
异黄酮类的Genistein及daidzein和黄酮类的quercetin是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具有抗癌特征。本研究探讨植物雌激素在急性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抗增殖作用及与化疗药的协同作用。用台盼蓝染色法分析genistein单独应用和与化疗药联合应用... 异黄酮类的Genistein及daidzein和黄酮类的quercetin是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具有抗癌特征。本研究探讨植物雌激素在急性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抗增殖作用及与化疗药的协同作用。用台盼蓝染色法分析genistein单独应用和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在NB4和HL-60白血病细胞中的抗增殖作用;用MTT法分析quercetin对K562及K562/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确定genistein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中同时及顺序给药的最佳作用次序;观察联合作用24、48、72小时后细胞的生长状态,研究genistein的凋亡诱导作用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结果表明:Genistein对NB4和HL-60白血病细胞有剂量、时间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Genistein和化疗药联合应用对细胞生长有协同抑制作用,且与作用次序相关。Quercetin对白血病敏感株和耐药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报道genistein和化疗药联合有协同抗白血病细胞增殖作用,具有作用次序相关性特性,这种联合应用有可能为白血病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素 槲皮素 植物雌激素 HL-60细胞 NB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