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采集和分离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概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美玲 陈汝光 +4 位作者 奚永志 胡燕芬 欧阳玲 张健 黄建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5-358,共4页
为探讨脐血采集、分离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概率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有效性,采用BACTEC 9050细菌培养系统和改良马丁/硫乙醇酸盐(22℃)及硫乙醇酸盐(35℃)培养法对60份脐血同时进行采集后及分离后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对206份脐血血清标本采... 为探讨脐血采集、分离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概率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有效性,采用BACTEC 9050细菌培养系统和改良马丁/硫乙醇酸盐(22℃)及硫乙醇酸盐(35℃)培养法对60份脐血同时进行采集后及分离后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对206份脐血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Anti-HBC,Anti-HCV,Anti-HCMV-IgM,HTLV-1,HTLV-2,HIV-1及HIV-2;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BV DNA和HCV RNA;用红细胞凝集法检测TPHA。研究结果显示:采用BACTEC 9050细菌培养系统,采集后脐血中细菌污染率为3.33%,真菌污染率为0%;细胞分离后细菌和真菌污染率分别增高到6.67%和1.67%;在该系统中,厌氧菌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改马丁/硫乙醇酸盐(22℃和35℃)。脐血血清病原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ELISA方法,HBsAg阳性率2.4%,Anti-HBC单项阳性率29.4%,Anti-HCMV-IgM阳性率1.89%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HBV DNA阳性率5.8%,HBsAg阴性而HBCAb单项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6.7%,HCV RNA阳性率2.4%。结论:采集及分离后脉血细胞中病原微生物阳性率甚高;目前沿用的改良马丁/硫乙醇酸盐(22℃和35℃)培养系统,会导致脐血中厌氧菌漏检,有必要更新该培养方法,如采用先进的BACTEC 9050培养体系。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弥补ELISA等常规脐血传染病检测方法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病原微生物 污染概率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 血细胞采集 血细胞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免疫抑制融合毒素蛋白B7-2-PE40KDEL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关海容 孙玉英 +6 位作者 袁志宏 张惠丽 梁飞 刘楠 郭斯启 习彩霞 奚永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了建立高效快捷能分离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下游纯化路线,比较了不同组合的纯化策略和条件,包括反相层析、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蓝染料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并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靶向杀伤活性。结... 为了建立高效快捷能分离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下游纯化路线,比较了不同组合的纯化策略和条件,包括反相层析、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蓝染料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并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靶向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在反相层析分离中疏水相分别采用了常规的甲醇和乙腈,结果为所分离的该重组融合蛋白均发生了变性,从色谱柱中分离出来就生成了絮状沉淀。在蓝染料亲和层析一步分离中,由于全菌体蛋白中与亲和树脂发生非特异结合的成分较多,极难区分目的蛋白和杂蛋白。但是,PRSETA-B7-2-PE40KDEL表达载体上带有翻译增强序列T7-g10,可在表达目的蛋白N端融合6个组氨酸,这十分有利于通过Ni-NTA金属鏊和层析法快速高纯度地纯化表达产物。根据这一特性,经反复筛选实验设计最终确定了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三步法的纯化路线,用于纯化分离B7-2-PE40KDEL融合蛋白。所得的目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5%以上,总回收率为8%。Western-blot实验显示,所得蛋白可与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不表达CD28的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作用。结论:建立了高效快速纯化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技术路线,所纯化的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能特异性靶向杀伤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 B7-2-PE40KDEL 蛋白纯化 靶向杀伤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受体α亚单位mRNA和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爽 奚永志 +5 位作者 郭斯启 刘楠 梁飞 金荔 陈兴国 孔繁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了探讨IL 6R的α亚单位基因与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为临床利用IL 6 /IL 6R系统介导重组IL 6 PE4 0外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白血病细胞提供可靠依据 ,采用RT PCR半定量技术、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了IL 6R的α亚单... 为了探讨IL 6R的α亚单位基因与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为临床利用IL 6 /IL 6R系统介导重组IL 6 PE4 0外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白血病细胞提供可靠依据 ,采用RT PCR半定量技术、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了IL 6R的α亚单位基因及蛋白在多种人白血病细胞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粒系、单核系、红白血病细胞系HL 6 0 ,KG 1,U937和TF 1均高表达IL 6R的α亚单位基因和蛋白 ;淋巴系白血病细胞系Raji亦有一定量的基因表达 ;而淋巴系细胞等CEM和HuT2 8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 6 2无论是IL 6Rα亚单位的基因还是蛋白均为阴性。相对表达丰度依次为KG 1>TF 1>U2 6 6 >U937>HL 6 0 >Raji。鉴于粒系、单核系、红白血病细胞高表达IL 6Rα亚单位的基因和蛋白 ,而IL 6Rα亚单位蛋白在正常人外周血细胞均为阴性表达这一事实 ,提示可以利用IL 6 /IL 6R系统介导重组IL 6 PE4 0外毒素融合蛋白进行靶向杀伤和治疗这些白血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受体 α亚单位mRNA 基因表达 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受体在人白血病细胞膜上的表达及亲和力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爽 奚永志 +5 位作者 郭斯启 刘楠 屠敏 金荔 陈兴国 孔繁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 :研究各种白血病细胞膜IL 6R的表达、密度及亲和力 ,为深入探讨对IL 6 /IL 6R系统介导IL 6 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 (RBA)并结合Scatchard作图法 ,系统分析IL 6... 目的 :研究各种白血病细胞膜IL 6R的表达、密度及亲和力 ,为深入探讨对IL 6 /IL 6R系统介导IL 6 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 (RBA)并结合Scatchard作图法 ,系统分析IL 6R在 8种极具代表性的人类白血病细胞系U937,HL 6 0 ,KG1,TF1,K5 6 2 ,CEM ,HuT2 8和Raji上的表达密度及亲和力 ,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 (FACS)检测IL 6R的α和 β亚单位蛋白在这些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RBA表明 ,粒、单、红白血病细胞系HL 6 0 ,U937,KG1和TF1表面存在着高亲和力IL 6R ,平均IL 6R密度 /细胞分别为 2 5 0 2个 ,2 874个 ,2 319个及 932 9个 ,而淋系白血病细胞系CEM ,HuT2 8和Raji以及慢粒K5 6 2细胞系则未测到IL 6R。FACS显示 ,HL 6 0 ,KG1,U937和TF1均高表达IL 6R的α亚单位蛋白 ,而CEM ,HuT2 8及K5 6 2则不表达IL 6Rα亚单位蛋白 ;IL 6Rβ亚单位蛋白在U937,KG1,TF1,HuT2 8及CEM中呈阳性表达 ,而在HL 6 0 ,Raji和K5 6 2细胞中则为阴性。结论 :鉴于粒、单、红白血病细胞异常高表达IL 6R ,而淋系和慢粒白血病呈阴性表达这一事实 ,提示急非淋白血病可能更适合用重组IL 6 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进行IL 6 /IL 6R介导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IL-6受体 放射配体结合实验 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体组织干细胞的“可塑性”或“横向分化”特性遭受重大质疑——成体组织干细胞真的具有“横向分化”或“可塑性”潜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奚永志 唐佩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7-460,共4页
关键词 成体组织干细胞 可塑性 横向分化 可塑性 全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融合毒素蛋白B7-2-PE40KDEL部分表征的鉴定
6
作者 关海容 孙玉英 +6 位作者 袁志宏 张惠丽 梁飞 刘楠 郭斯启 习彩霞 奚永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166,共5页
目的:对构建的新型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表征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SDS-PAGE相对分子量、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蛋白印迹、全波长扫描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 目的:对构建的新型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表征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SDS-PAGE相对分子量、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蛋白印迹、全波长扫描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伤生物学活性。结果:B7-2-PE40KDEL经12%SDS-PAGE蛋白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计算,其相对分子量为72628,与理论预测值69561相比误差在5%之内;全波长扫描分析显示该目的蛋白分别在225nm和276nm处各有一吸收峰;MALTI-TOF-MS质谱测定共获得15个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肽段,经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的EXPASY分子生物服务网站的Peptident数据库搜索证明,在分子量为60000~80000的范围内未检索到与上述条件相符的已知蛋白,证明本融合蛋白为全新蛋白,与我们预测的目的蛋白相符;Westernblot实验显示B7-2-PE40KDEL能与人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杀伤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的人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而对不表达的CD28-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结论: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为一全新的具有靶向B7:CD28细胞杀伤活性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 B7-2-PE40KDEL 肽谱 抗原特异性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