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GC-1α与线粒体O生成调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茜 郭家彬 +1 位作者 李梨 彭双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线粒体是一类高度活跃的细胞器,在细胞能量代谢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线粒体生成,即线粒体的增殖以及线粒体系统合成和个体合成的过程。近年来研究提示,线粒体生成与线粒体的功能调节密切相关,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 线粒体是一类高度活跃的细胞器,在细胞能量代谢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线粒体生成,即线粒体的增殖以及线粒体系统合成和个体合成的过程。近年来研究提示,线粒体生成与线粒体的功能调节密切相关,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PGC-1α)可能是线粒体生成的关键调控因子。特别是在心血管系统中,PGC-1α信号途径调控的线粒体生成可能是维持和修复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心血管系统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在心力衰竭、心肌肥大、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GC-1α作为心血管疾病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潜在靶标,将有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生成 PGC-1Α 能量代谢 转录调控 信号通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兵(学员)预防接种2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的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玥 杨益 +5 位作者 孙走南 李瑾慧 苏文莉 张洁 黄留玉 常国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6-359,364,共5页
目的:分析评价军队某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抗-HBs)阴性/弱阳性的新入伍人员,接种剂型为20μg/ml的酿酒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derived Saccharomyces Cer... 目的:分析评价军队某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抗-HBs)阴性/弱阳性的新入伍人员,接种剂型为20μg/ml的酿酒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deriv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st,Hep B-SCY)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筛选抗-HBs为阴性的3 251名和弱阳性的1 090名新兵(学员)为实验观察对象,按照0、1和6的接种程序,接种20μg/ml剂型的Hep B-SCY,分别在每针接种后第28天采血,用化学粒子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血清抗体的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观察对象全程免疫后,在弱阳性新兵(学员)中,第1、2和3针接种后阳转率分别为90.24%、97.82%和99.52%,第2针免疫后的阳转率明显优于1针免疫后阳转率(χ~2=25.65,P<0.01),而第2与3针免疫后的阳转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4.66,P>0.01);第1和第2针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的GMT值分别为1 575.92 m U/ml(374.94~4 606.45)和2 144.592 m U/ml(757.078~6 089.4),二者的GMT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Z=-2.372,P<0.01)。在阴性人群中,第2和第3针接种后阳转率分别为86.13%和98.72%,其中,高应答反应阳转率分别为56.43%和87.53%,第3针免疫后的阳转率明显优于第2针(χ~2=118.5,P<0.05),第3针免疫后的高应答反应率也明显高于第2针(χ~2=231.07,P<0.05);第1、2和3针免疫后的GMT值分别为101.352 m U/ml(2.11~409.23)、155.812 m U/ml(26.76~840.78)和747.312 m U/ml(228.60~1893.6),第2和3针的GMT水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3.042,P<0.01),第1和2针的GMT水平之间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Z=-3.099,P<0.01)。结论:接种20μg/ml剂型的Hep B-SCY可激发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HBs,并可有效提高群体的阳转率和高应答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新学员) 重组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群体心理应激监测、预警及干预效果评价
3
作者 武小梅 吴宁 +2 位作者 刘伟立 王砥砺 赵晋丰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9期664-667,共4页
目的了解部队新兵跳伞训练心理应激状况,探讨军队群体心理应激预防性干预模式效果。方法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800名参加跳伞训练的新兵进行现场团体测试,从中选择年龄、受教育程度... 目的了解部队新兵跳伞训练心理应激状况,探讨军队群体心理应激预防性干预模式效果。方法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800名参加跳伞训练的新兵进行现场团体测试,从中选择年龄、受教育程度均匹配,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均达到预警标准和SCL-90得分无显著差异的2个新兵排(1排和22排),1排为干预组,在跳伞前进行两周的系统应急心理干预,22排为对照组,仅进行正常的军事训练,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和SCL-90得分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29个新兵排的SCL-90总均分为0.39±0.42分,军事群体心理应激检测工具总均分为4.13±0.23分,其预警线分值为3.90分。干预后,1排的SCL-90总均分为0.10分,低于22排的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排的"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总均分和领导支持、战友支持、应对方式、控制感因子均分分别为4.45分、4.41分、4.68分、4.35分和4.27分,均高于22排(P<0.01);1排的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预警线,22排仍有两项低于预警线。结论运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对建制部队心理应激及时进行监测、预警,并进行应急系统心理干预,可改善部队群体情绪状态并提高其抗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群体 心理应激 预警 监测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勇 徐元勇 +2 位作者 张传福 贾雷立 宋宏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1-654,共4页
2009年3月墨西哥与美国先后出现甲型H1N1型流感,并在很短时间内席卷全球,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次全球流感大流行的预警级别提高到5级。目前的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但是病死率有待确证。此外,病毒特点也尚未明了,本文... 2009年3月墨西哥与美国先后出现甲型H1N1型流感,并在很短时间内席卷全球,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次全球流感大流行的预警级别提高到5级。目前的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但是病死率有待确证。此外,病毒特点也尚未明了,本文对甲型流感病毒及其进化特点进行简述,借此为该病的认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病原 流行病学研究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羊种3型布鲁氏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周晓艳 陈燕芬 +6 位作者 崔步云 陈泽良 姜海 赵鸿雁 朴东日 李兰玉 王金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目的对2004-2009年从病人标本中分离的羊种3型布鲁氏菌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了解菌株的遗传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47株布鲁氏菌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1个外膜蛋白基因及... 目的对2004-2009年从病人标本中分离的羊种3型布鲁氏菌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了解菌株的遗传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47株布鲁氏菌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1个外膜蛋白基因及1个基因间区的序列进行测定,将各个基因的序列与标准菌株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型及菌株序列型(STS),分析与其它ST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 47株布鲁氏菌中,19株omp25基因与目前已有的等位基因型不同,被定义为1个新的等位基因型,即ST28。其余28株与已知的ST8型的各等位基因型一致。结论我国流行的羊种布鲁氏菌主要是羊3型菌株,国内的菌株与国外菌株遗传背景上有差异。MLST分型可以作为研究布鲁氏菌进化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羊种3型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05年军队传染病发病的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温亮 李申龙 +4 位作者 范国英 蔡勃燕 孙海龙 邹文 李承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1996~2005年全军传染病发病构成变动趋势,为军队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获取1996~2005年全军上报传染病疫情数据,计算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军10年间... 目的研究1996~2005年全军传染病发病构成变动趋势,为军队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获取1996~2005年全军上报传染病疫情数据,计算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军10年间共上报各类传染病42种78500余例,其中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发病数居前三位,占发病总数的81.49%。1996~2000年全军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持续下降,2000年后则大体维持在稳定状态,并且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超过肠道传染病成为军队最主要的传染病。结论军队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容懈怠,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应该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描述性分析 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镉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神经行为毒性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史慧勤 张利军 +3 位作者 苑晓燕 彭辉 赵君 彭双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380,共7页
为探索低剂量镉持续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神经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后36h(36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氯化镉受试液中持续至受精后6d(6dpf)。在一般毒性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视频跟踪技术检测了48孔板中幼鱼的自发运动能力和对... 为探索低剂量镉持续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神经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后36h(36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氯化镉受试液中持续至受精后6d(6dpf)。在一般毒性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视频跟踪技术检测了48孔板中幼鱼的自发运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惊恐反应及恢复能力。结果显示:在不引起外观形态明显改变的暴露剂量下幼鱼自发运动表现异常。其中,0.1~0.5μmol·L-1暴露组幼鱼自发运动增多、轨迹紊乱、刻板式转向运动增加、触壁活动减少;1.0μmol·L-1暴露组幼鱼出现运动抑制、静止和原地震颤等状态,幼鱼的自发运动距离与氯化镉浓度关系呈现剂量依赖性倒"U"型,这种行为毒性效应与乙醇急性暴露引起的运动效应相似。光照惊恐反射实验中,暴露组幼鱼对突发的光暗变化表现敏感或迟钝。在撤除光源后暗适应减慢或加快。以上结果说明,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对氯化镉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敏感,并且高通量的幼鱼神经行为学方法在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评价中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氯化镉 毒性 神经行为 视频跟踪 幼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毒死蜱重复染毒诱发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焦利飞 闫长会 +3 位作者 赵君 贾栗 何俊 彭双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毒死蜱(CPF)低剂量重复染毒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ig给予CPF 1,5和10 mg.kg-1,每日1次。连续染毒12周后取大鼠附睾和睾丸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进行组织病理学、精子数量以及活力及畸... 目的探讨毒死蜱(CPF)低剂量重复染毒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ig给予CPF 1,5和10 mg.kg-1,每日1次。连续染毒12周后取大鼠附睾和睾丸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进行组织病理学、精子数量以及活力及畸形率等检查,测定睾丸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和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PF染毒大鼠睾丸脏器系数显著升高,精子数及精子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睾丸AKP和γ-GT活性抑制明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睾丸曲细精管疏松和生精细胞减少。CPF染毒组生精细胞凋亡增加(P<0.05)。Fas/FasL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 CPF低剂量重复染毒能够诱导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Fas/FasL受体途径而引起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生殖毒性 作用机制 细胞凋亡 FA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检测二次曲线回归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安代志 史云 +2 位作者 王莉莉 孙如宝 张灿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79,共3页
氯消毒是水处理领域最成熟的消毒措施,具有持续时间长、价格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自1974年Rook博士首次报道氯消毒的自来水中检出了具有“三致”效应的三氯甲烷,氯消毒及其副产物所致的健康风险备受关注。随着饮用水和水环境安全意识... 氯消毒是水处理领域最成熟的消毒措施,具有持续时间长、价格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自1974年Rook博士首次报道氯消毒的自来水中检出了具有“三致”效应的三氯甲烷,氯消毒及其副产物所致的健康风险备受关注。随着饮用水和水环境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及高新检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甲烷 检测技术 水处理 曲线回归 四氯化碳 氯消毒 消毒措施 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毒性表现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利军 史慧勤 +3 位作者 苑晓燕 袁海涛 赵君 彭双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多柔比星的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表现,为其作为心脏毒性评价模型提供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发育正常的6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胚胎暴露于多柔比星2.16~34.48μmol·L-148h。显微镜观察72hpf斑马鱼心血... 目的通过观察多柔比星的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表现,为其作为心脏毒性评价模型提供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发育正常的6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胚胎暴露于多柔比星2.16~34.48μmol·L-148h。显微镜观察72hpf斑马鱼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学改变。通过DVC摄像系统测定心率;测量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HE染色观察斑马鱼心肌结构。结果多柔比星2.16μmol·L-1组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形态无改变,但心率下降,为(166±5)min-1;SV-BA间距增加,为(237±13)μm。多柔比星4.31μmol·L-1可引起斑马鱼出现心包水肿,心脏畸形,心率减低,为(166±5)min-1;SV-BA间距增加,为(268±13)μm。随着多柔比星浓度增加,斑马鱼出现体长缩短、体节发育异常、脊柱弯曲、卵黄囊水肿、出血、心脏缩小等多种表型改变。心脏组织切片显示,多柔比星8.62μmol·L-1可引起斑马鱼心包腔变大、心脏缩小、心肌层变薄和心肌细胞减少。结论多柔比星对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作用的表现与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作用表现相同,有望成为评价药物心脏发育毒性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模式动物 多柔比星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钟志军 于爽 +10 位作者 徐杰 王玉飞 彭广能 陈燕芬 白耀霞 付思美 王同坤 汪舟佳 杜昕颖 黄克和 陈泽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50,共5页
依据宿主偏好性的不同,布鲁氏菌分为6个经典种。根据生物学特性又将其分为19个亚型。包括:B.melitensis(羊种,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种,
关键词 布鲁氏菌 比较基因组学 生物学特性 羊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的羊种布鲁氏菌新转录本与非编码RNA鉴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英飞 王玉飞 +7 位作者 龚春丽 杨明娟 袁久云 庄妤冰 柯跃华 杜昕颖 汪舟佳 陈泽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对羊种布鲁氏菌的转录本进行测序,鉴定基因组中新的转录本和非编码RNA。方法提取羊布鲁氏菌的总RNA,去除rRNA后连接接头逆转录成cDNA,PCR扩增后进行测序,以羊布鲁氏菌16M的基因组序列为参照对测序得到的reads进行比对作图,通过生物... 目的对羊种布鲁氏菌的转录本进行测序,鉴定基因组中新的转录本和非编码RNA。方法提取羊布鲁氏菌的总RNA,去除rRNA后连接接头逆转录成cDNA,PCR扩增后进行测序,以羊布鲁氏菌16M的基因组序列为参照对测序得到的reads进行比对作图,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新转录本和非编码RNA的鉴定。结果测序数据分析显示,reads在基因组上覆盖度较好。与现有注释基因相比,有773个基因的5′或3′端在基因组的原有位置基础上发生了延伸,并发现了16个新的转录本。根据测序结果,共鉴定出241条候选的非编码RNA(sRNA),进一步的RT-PCR验证结果显示,预测的sRNA在体外条件下有表达。结论布鲁氏菌基因组中存在除了预测以外的新的转录本,布鲁氏菌中存在非编码RNA且在不同条件下有差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RNA-SEQ 转录组 S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10年布鲁氏菌病研究文献分析(英文)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光俊 徐杰 +3 位作者 柯跃华 陈泽良 王玉飞 徐兴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8-1184,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近十年来布鲁氏菌的流行概况和研究水平,为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近十年(2000~2010)的科技文献和数据资料,对其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布病疫情防控及研究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的... 目的分析我国近十年来布鲁氏菌的流行概况和研究水平,为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近十年(2000~2010)的科技文献和数据资料,对其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布病疫情防控及研究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布病疫情出现反弹的趋势,研究水平有待继续提高。结论我国布病疫情依然严峻,防控工作和科研水平总体上仍需加强,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文献计量 疫情分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双玲 王礼 +4 位作者 周贺 王永京 徐梦瑶 张明露 张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饮用水系统中的传播和扩散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饮用水厂处理工艺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对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水处理工艺、消毒方式以及管网输...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饮用水系统中的传播和扩散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饮用水厂处理工艺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对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水处理工艺、消毒方式以及管网输配系统对不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差异较大.本文在总结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饮用水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综述了臭氧、混凝、砂滤、生物活性炭以及氯消毒和超滤膜等不同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去除的影响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饮用水系统 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等发达国家生物监测预警能力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郑涛 叶玲玲 +7 位作者 李晓倩 田德桥 程瑾 祖正虎 谢英华 徐建国 夏咸柱 沈倍奋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监测预警是生物安全能力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生物监测能力总体情况的研究,从战略规划制定、体制机制改革、人才与平台建设以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等方面对加强我国生物监测能力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生物监测 预警 生物检测 生物安全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bla_(NDM-1)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硕 邱少富 +7 位作者 夏力亮 王中强 刘军 柳楠 祝令伟 孙洋 宋宏彬 冯书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1-473,482,共4页
目的研究NDM-1鲍曼不动杆菌厦门分离株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Vitek32测定耐药谱。根据Gen-Bank发表blaNDM-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NDM-1鲍曼不动杆菌的blaNDM-1结构基因及其上下游调控序列片段,连接T载体,转化至... 目的研究NDM-1鲍曼不动杆菌厦门分离株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Vitek32测定耐药谱。根据Gen-Bank发表blaNDM-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NDM-1鲍曼不动杆菌的blaNDM-1结构基因及其上下游调控序列片段,连接T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DH5α,序列测定并进行BLAST分析比对。测定始发菌株与重组菌株对美洛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NDM-1鲍曼不动杆菌厦门分离株blaNDM-1基因与HK-01同源性为100%;与KP-05-506相比,在blaNDM-1和trpF之间有24bp的插入。美洛培南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菌株E.coli DH5α(pMD18-T::blaNDM-1)MIC值比始发菌株E.coli DH5α升高256倍。结论获得blaNDM-1基因的大肠杆菌能够表达碳青霉烯酶,该基因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分子基础,该基因具有跨种水平传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M-1 鲍曼不动杆菌 blaNDM_-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测序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进行分型鉴定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舟佳 刘意 +4 位作者 贾雷立 任翊 孙岩松 黄留玉 陈泽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对标本中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进行准确鉴定分型的方法。方法从生殖器疱疹(GH)患者病变部位采集标本,将标本接种Vero细胞,待出现细胞病变后收获病毒感染物;提取病毒感染物的基因组。根据HSV-1和HSV-2的gD基因序列,设计合...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对标本中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进行准确鉴定分型的方法。方法从生殖器疱疹(GH)患者病变部位采集标本,将标本接种Vero细胞,待出现细胞病变后收获病毒感染物;提取病毒感染物的基因组。根据HSV-1和HSV-2的gD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能够同时扩增两个型的病毒引物,PCR扩增感染物中病毒的序列,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定序列与数据库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HSV的型。结果用PCR成功扩增出200bp大小的片段;测定序列与数据库的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HSV-2的gD基因同源性最高,表明在标本中有HSV-2病毒。测定的gD序列与国外分离株的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通过PCR扩增和产物的克隆测序,能够实现对临床上难以区分的HSV-1和HSV-2的分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2型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宏迪 杜昕颖 +6 位作者 汪舟佳 王玉飞 宋宏彬 孙岩松 黄留玉 杨振洲 陈泽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69-97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tdh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阳性质粒和模拟标本建立副溶血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以副溶血弧菌DNA为模板克隆了tdh基因,得到阳性质粒...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tdh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阳性质粒和模拟标本建立副溶血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以副溶血弧菌DNA为模板克隆了tdh基因,得到阳性质粒。利用阳性质粒建立了定量PCR方法 ,得到标准曲线y=-4.9197x+58.72,决定系数(R2)为0.9864。此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在对15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测中,只有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粪便和食物模拟标本进行检测,敏感性均为102cfu/μl。此方法重复性较好,对4种浓度(105、104、103、102cfu/μl)的菌液各进行3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Ct值的变异系数<2%。结论建立了一种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 ,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均较好,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和粪便中的沙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副溶血性 基因 tdh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DNA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和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检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明磊 李逸明 +5 位作者 陈辉莹 李凯利 王琰 马雅军 杨振洲 詹道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以及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2014年1月至7月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以灯诱法诱捕昆虫,每个月2次。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对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并统计种群数量。用胶...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吸血昆虫的种群动态以及鼠形动物病原感染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2014年1月至7月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以灯诱法诱捕昆虫,每个月2次。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对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并统计种群数量。用胶体金试剂条和PCR检测鼠形动物的常见病原感染情况,依据形态学初步鉴定鼠形动物体外寄生虫。结果西沙群岛的吸血昆虫中,库蚊、阿蚊和库蠓为优势种群,蠓在4月密度最高(55.55%,6 984/12 573),并在西沙群岛采集到贝氏司蛉(n=11)。鼠形动物血清中A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和A型肉毒毒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5%(1/29)和14.00%(7/50),鼠疫和立克次体病抗体均为阴性。巢氏PCR扩增70只鼠形动物的立克次体Sta58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1.43%(8/70)。获得鼠形动物体外寄生虫共248个个体,其中革螨占93.55%(232/248)。结论吸血昆虫在西沙群岛未见明显的种群动态变化,本研究首次记述了西沙群岛的白蛉;鼠形动物中恙虫病立克次体和2种细菌的毒素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吸血昆虫 白蛉 恙虫病立克次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控制——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被引量:28
20
作者 韩黎 胡小华 尹丽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发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我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我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成效相关的法律法规正日趋完善,建立了全国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监控系统,积累了大量... 目的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发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我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我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成效相关的法律法规正日趋完善,建立了全国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监控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与经验。取得的成绩有:医院感染率已由1989年的9.36%降至目前6%左右;全国学会建立,科研水平明显提高等。存在的问题有:医院感染控制学科定位不明确,经费明显不足,科研基础薄弱。结论应尽快定位医院感染控制学科体系,建议归属预防医学大学科体系;体制的改革将获得较大经济支持,学科之间相互促进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与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流行病学 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