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内涵筛选技术研究生首乌和制首乌醇提物的肝毒性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丹丹 汤响林 +8 位作者 龙隆 许龙龙 谭洪玲 梁乾德 肖成荣 王宇光 马增春 王莉莉 高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6-635,共10页
目的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研究生首乌醇提物(RPM)和制首乌醇提物(RPMP)的肝毒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RPM(终浓度10,25,50,100,200和300 mg·L^(-1))和RPMP(终浓度10,50,100,300,600和1200 mg·L^(-1))作用于Hep G2细胞3~24 h。采用... 目的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研究生首乌醇提物(RPM)和制首乌醇提物(RPMP)的肝毒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RPM(终浓度10,25,50,100,200和300 mg·L^(-1))和RPMP(终浓度10,50,100,300,600和1200 mg·L^(-1))作用于Hep G2细胞3~24 h。采用Cell Titer-GloTM荧光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Hep G2细胞存活率;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进行Hep G2细胞计数,并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转录激活因子4(ATF4)水平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验证Hep G2细胞SOD2和ATF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RPM 300 mg·L^(-1)作用24 h使Hep G2细胞存活率下降约48%(P<0.01),而相同浓度RPMP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RPM和RPMP均能降低MMP(P<0.05),并升高GSH,ROS,SOD2和ATF4水平(P<0.0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RPM 200 mg·L^(-1)作用3 h SOD2水平显著升高(P<0.05),6 h ATF4水平显著升高(P<0.05);RPMP 300 mg·L^(-1)作用6 h ATF4水平显著升高(P<0.05),24 h SOD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RPM和RPMP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RPM的细胞毒性强于RPMP,两者的肝毒性可能主要与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导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肝毒性 细胞 Hep G2 高内涵筛选技术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通过血脑屏障的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朝 郑志兵 李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1-738,共8页
神经性毒剂和有机磷农药是乙酰胆碱酯酶的不可逆抑制剂,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大都为季铵型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对外周组织和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中毒具有较好的活化作用,但季铵盐结构限制了血... 神经性毒剂和有机磷农药是乙酰胆碱酯酶的不可逆抑制剂,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大都为季铵型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对外周组织和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中毒具有较好的活化作用,但季铵盐结构限制了血脑屏障通过率,使这类重活化剂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有限。因此,开发可通过血脑屏障的重活化剂是当前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对可通过血脑屏障的重活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化合物 乙酰胆碱酯酶 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总多糖对H1N1流感疫苗和乙肝疫苗抗原的佐剂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帅 王玉霞 +5 位作者 李海霞 贾培媛 刘坤璐 贾启燕 单俊杰 马百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研究茯苓总多糖(PCP)对人用H1N1流感疫苗抗原和乙肝疫苗抗原的佐剂作用。方法在50℃条件下,采用水提、醇沉、透析和冷冻干燥方法制备PCP。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单... 目的研究茯苓总多糖(PCP)对人用H1N1流感疫苗抗原和乙肝疫苗抗原的佐剂作用。方法在50℃条件下,采用水提、醇沉、透析和冷冻干燥方法制备PCP。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单糖组成。H1N1流感病毒裂解液为抗原(每鼠3μg),与PCP(每鼠0.2或1.0 mg)联用,肌内注射免疫小鼠1次,免疫后14 d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滴度。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蛋白为抗原(每鼠2μg),与PCP(每鼠1.0 mg)联用,肌内注射免疫小鼠2次,于第2次免疫后14,21,28和35 d,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 G滴度。结果PCP中多糖含量为40.8%,由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00∶1.36∶0.48∶2.67。PCP与H1N1流感抗原联用免疫小鼠1次,能明显提高小鼠抗原特异性抗体Ig G滴度(P〈0.05),效果与铝佐剂相当。与单用HBs Ag抗原组相比,PCP与HBs Ag联用初次免疫即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P〈0.01),且与铝佐剂组无显著性差异;二次免疫后14~21 d,PCP与HBs Ag联用组小鼠抗体水平进一步升高,且高于铝佐剂组(P〈0.05),28~35 d PCP与HBs Ag联用组小鼠抗体滴度与铝佐剂组相当。结论PCP对人用H1N1流感疫苗和HBs Ag疫苗具有良好的佐剂活性,该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体液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多糖 佐剂 疫苗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琥宁抗炎作用的血红素加氧酶-1的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波 龙隆 +2 位作者 王莉莉 刘克良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穿琥宁抗炎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用WST-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穿琥宁的细胞毒性;用IN Cell Analyzer 2000活细胞成像系统及组成型增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偶联NF-κBP65(EGFP-NF-κBP65)融合蛋白的CHO细胞和EGFP偶联促分裂... 目的初步探讨穿琥宁抗炎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用WST-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穿琥宁的细胞毒性;用IN Cell Analyzer 2000活细胞成像系统及组成型增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偶联NF-κBP65(EGFP-NF-κBP65)融合蛋白的CHO细胞和EGFP偶联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APk2(EGFP-MAPK-APk2)融合蛋白的BHK细胞观察穿琥宁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NF-κBP65核转位及脂多糖(LPS)诱导的P38MAPK下游分子MAPK-APk2核转位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穿琥宁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特异性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对RAW264.7细胞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Griess反应和ELISA法测定穿琥宁对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生成的影响。结果穿琥宁3~100μmol·L-1作用24 h对RAW264.7细胞无细胞毒性。穿琥宁不能抑制由IL-1β诱导的NF-κBP65核转位和LPS诱导的MAPK-APk2核转位,对TNF-α诱导的NF-κBP65核转位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0%,无明显浓度效应关系。穿琥宁3,10,30和100μmol·L-1作用4 h能诱导RAW264.7细胞HO-1表达,穿琥宁100μmol· L-1作用6 h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COX-2表达和PGE2产生,作用12 h抑制iNOS表达和NO产生。HO-1活性抑制剂ZnPP能部分逆转穿琥宁的上述作用。结论穿琥宁的抗炎作用可能主要通过HO-1信号转导,继而抑制iNOS和COX-2的表达及NO和PGE2的产生。对NF-κB信号传导系统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琥宁 抗炎药(中药) 血红素加氧酶-1 一氧化氮合酶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淫羊藿多糖对HIV-1包膜蛋白质gp120的免疫佐剂活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贵强 董娜 +7 位作者 王玉霞 李倩 贾培媛 武军华 麻浩 李海霞 单俊杰 王海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965,共7页
目的评价淫羊藿总多糖(EKP)中组分B(EKP-B)和均一多糖B-1(EKP-B-1)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gp120蛋白的免疫佐剂活性。方法 EKP-B(150μg)、EKP-B-1(150μg)、铝佐剂(200μg)和生理盐水分别与HIV-1gp120(20μg)配伍肌内注射免疫小鼠1... 目的评价淫羊藿总多糖(EKP)中组分B(EKP-B)和均一多糖B-1(EKP-B-1)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gp120蛋白的免疫佐剂活性。方法 EKP-B(150μg)、EKP-B-1(150μg)、铝佐剂(200μg)和生理盐水分别与HIV-1gp120(20μg)配伍肌内注射免疫小鼠1次。免疫后2和4周收集小鼠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4周后处死小鼠,MTT法测定小鼠脾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脾细胞中CD4+/CD8+和CD3+/CD19+T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免疫后2周,与HIV-1gp120单独免疫组相比,EKP-B-1与HIV-1gp120配伍可提高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P<0.05),EKP-B无明显作用。免疫后4周,EKP-B和EKP-B-1与HIV-1gp120配伍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P<0.05),还能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反应和IFN-γ的分泌(P<0.01),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胸腺IL-4的分泌无明显影响,同时EKP-B还能提高脾细胞CD3+/CD19+细胞百分率(P<0.01),EKP-B-1提高脾细胞CD4+/CD8+细胞百分率(P<0.05)。结论 EKP-B和EKP-B-1(每只鼠150μg)对HIV-1gp120抗原显示良好的佐剂活性,能明显提高HIV-1gp120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示EKP-B和EKP-B-1有可能作为艾滋病疫苗的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淫羊藿 多糖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包膜蛋白质gp120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内涵分析在新药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利波 王莉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3-896,共4页
在新药发现早期开展发现毒理学研究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高内涵分析(HCA)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实时、高通量,能够实现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毒性的早期、快速地检... 在新药发现早期开展发现毒理学研究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高内涵分析(HCA)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实时、高通量,能够实现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毒性的早期、快速地检测,为发现毒理学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目前,HCA已用于多种靶器官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血管毒性、生殖毒性等检测以及毒理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HCA在新药发现毒理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涵分析 发现毒理学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