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琥宁抗炎作用的血红素加氧酶-1的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波 龙隆 +2 位作者 王莉莉 刘克良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穿琥宁抗炎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用WST-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穿琥宁的细胞毒性;用IN Cell Analyzer 2000活细胞成像系统及组成型增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偶联NF-κBP65(EGFP-NF-κBP65)融合蛋白的CHO细胞和EGFP偶联促分裂... 目的初步探讨穿琥宁抗炎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用WST-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穿琥宁的细胞毒性;用IN Cell Analyzer 2000活细胞成像系统及组成型增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偶联NF-κBP65(EGFP-NF-κBP65)融合蛋白的CHO细胞和EGFP偶联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APk2(EGFP-MAPK-APk2)融合蛋白的BHK细胞观察穿琥宁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NF-κBP65核转位及脂多糖(LPS)诱导的P38MAPK下游分子MAPK-APk2核转位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穿琥宁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特异性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对RAW264.7细胞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Griess反应和ELISA法测定穿琥宁对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生成的影响。结果穿琥宁3~100μmol·L-1作用24 h对RAW264.7细胞无细胞毒性。穿琥宁不能抑制由IL-1β诱导的NF-κBP65核转位和LPS诱导的MAPK-APk2核转位,对TNF-α诱导的NF-κBP65核转位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0%,无明显浓度效应关系。穿琥宁3,10,30和100μmol·L-1作用4 h能诱导RAW264.7细胞HO-1表达,穿琥宁100μmol· L-1作用6 h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COX-2表达和PGE2产生,作用12 h抑制iNOS表达和NO产生。HO-1活性抑制剂ZnPP能部分逆转穿琥宁的上述作用。结论穿琥宁的抗炎作用可能主要通过HO-1信号转导,继而抑制iNOS和COX-2的表达及NO和PGE2的产生。对NF-κB信号传导系统的调节作用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琥宁 抗炎药(中药) 血红素加氧酶-1 一氧化氮合酶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程延迟性应激诱导雌性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范琼尹 薛瑞 +5 位作者 李洋 张亭亭 戈含笑 李云峰 胡景鑫 张有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5-719,共5页
目的采用雌性SD大鼠建立单程长时应激(SPS)模型,从表观效度和预测效度2方面考察其是否能作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方法雌性大鼠依次连续给予固定束缚(2 h)、强迫游泳(20 min)和乙醚麻醉各1次作为应激因子制备SPS模型,随后连续2周... 目的采用雌性SD大鼠建立单程长时应激(SPS)模型,从表观效度和预测效度2方面考察其是否能作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方法雌性大鼠依次连续给予固定束缚(2 h)、强迫游泳(20 min)和乙醚麻醉各1次作为应激因子制备SPS模型,随后连续2周内每天1次ig给予舍曲林10 mg.kg-1。2周后给予足底电击刺激,次日环境重现,测定呆滞行为时间;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开场实验观察爬格次数和站立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呆滞行为时间明显延长(P<0.01),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舍曲林组大鼠呆滞行为时间显著降低,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P<0.01);各组爬格次数和站立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SPS成功诱导建立雌性大鼠创伤性应激障碍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单程延迟性应激 雌性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神经血管单元功能异常与抑郁症 被引量:5
3
作者 冉玉华 李云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6-1210,共5页
神经血管单元(NVU)是由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多种成员组成的动态功能模块,NVU的各成员与抑郁症的关系提示NVU的功能紊乱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神经炎症是抑郁症的重要致病因素,而NVU的功能失调与神经炎症的发... 神经血管单元(NVU)是由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多种成员组成的动态功能模块,NVU的各成员与抑郁症的关系提示NVU的功能紊乱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神经炎症是抑郁症的重要致病因素,而NVU的功能失调与神经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见NVU可能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两者的关系如何互相影响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显著的意义。本文以NVU为切入点,阐述其在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神经炎症分子调控机制,为抑郁症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血管单元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嘌呤能受体P2X_4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及功能的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琳琳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6-431,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嘌呤能受体P2X4(rP2X4)稳定表达细胞系,并对细胞系功能进行验证。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rP2X4受体(pEGFP-N1-rP2X4)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rP2X4转染于人胚肾(HEK293)细胞,采用抗生素G418(1 g·L-1)压力筛... 目的建立大鼠嘌呤能受体P2X4(rP2X4)稳定表达细胞系,并对细胞系功能进行验证。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rP2X4受体(pEGFP-N1-rP2X4)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rP2X4转染于人胚肾(HEK293)细胞,采用抗生素G418(1 g·L-1)压力筛选,qRT-PCR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验证rP2X4受体的表达量。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稳定表达的rP2X4受体Ca2+电流。结果测序结果表明,pEGFP-N1-rP2X4重组质粒序列完全正确;采用脂质体法稳定转染HEK293细胞后,qRT-PCR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HEK293-pEGFP-N1-rP2X4稳定转染细胞系在连续传代25代后(1,3,5,10,15,20和25代)rP2X4受体均保持稳定表达;全细胞电流记录实验表明,嘌呤受体激动剂ATP 3.0μmol·L-1能激活HEK293-pEGFP-N1-rP2X4细胞上表达的rP2X4受体并产生特异性激活电流,且该电流能被非选择性P2X4受体拮抗剂三硝基苯酚(TNP)-ATP(30.0μmol·L-1)阻断。结论 HEK293-pEGFP-N1-rP2X4稳定转染细胞系上rP2X4受体表达稳定,激活后能产生特异性激活电流。该细胞系可用于rP2X4受体的药物筛选及其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嘌呤能P2 鼠源 HEK29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