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威胁的医学对抗:抗毒药物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文霞 刘港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1-1418,共8页
化学战和化学恐怖是当今人类生存、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以特异性抗毒药物为核心的有效医学对抗措施是应对各种化学威胁的关键。近10余年来,世界范围内地区冲突和恐怖活动中化学攻击事件的不断发生,再加上有意或无意的化学事... 化学战和化学恐怖是当今人类生存、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以特异性抗毒药物为核心的有效医学对抗措施是应对各种化学威胁的关键。近10余年来,世界范围内地区冲突和恐怖活动中化学攻击事件的不断发生,再加上有意或无意的化学事故带来的现实或潜在化学威胁,使得各国重新加强了对抗毒药物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视和投入,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首先以美国"化学威胁对抗措施(CounterACT)"研究计划为例,介绍近年化学威胁医学对抗措施研究的主要动向,进而以几种代表性化学毒剂(毒物)损伤防治药物研究为例,介绍近来抗毒药物研究的现状和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威胁 抗毒药物 神经性毒剂 芥子气 氰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薛瑞 张有志 邹莉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58-1561,共4页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存在起效延迟的不足,这不仅降低了病人的依从性,还增加了其自杀的危险性。因此,如何研制出高效低毒且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成为研发热点。研究表明,选择性5-HT1A、α2自身受体拮抗剂及5-HT2A受体拮抗剂可加快5...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存在起效延迟的不足,这不仅降低了病人的依从性,还增加了其自杀的危险性。因此,如何研制出高效低毒且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成为研发热点。研究表明,选择性5-HT1A、α2自身受体拮抗剂及5-HT2A受体拮抗剂可加快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及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物的起效速度。此外,5-HT/NE双重重摄取抑制剂及5-HT/NE/DA三重重摄取抑制剂起效时间也缩短。该文将重点围绕单胺系统对抗抑郁药物起效延迟的原因及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起效时间 5-HT1A受体拮抗剂 5-HT2A 受体拮抗剂 α2受体拮抗剂 双重/三重摄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药物罗格列酮钠对映体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杜国华 刘力宏 +3 位作者 魏君 张淑珍 刘勤 谢剑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5,共4页
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选择剂,通过优化缓冲液的浓度、酸度以及采用环糊精的种类和浓度等,建立了罗格列酮钠对映体的水介质和非水介质两种毛细管电泳拆分方法。最佳条件为:150 mmol/LTris-H3PO4缓冲液,pH=2.0,含有1 mmol/Lβ_CD或DM_... 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选择剂,通过优化缓冲液的浓度、酸度以及采用环糊精的种类和浓度等,建立了罗格列酮钠对映体的水介质和非水介质两种毛细管电泳拆分方法。最佳条件为:150 mmol/LTris-H3PO4缓冲液,pH=2.0,含有1 mmol/Lβ_CD或DM_β_CD,10%(φ)甲醇的运行液,分离电压为25 kV,检测波长215 nm。也可以使用含有9 mmol/L HDMS_β_CD,20 mmol/L磷酸和10 mmol/L NaOH的甲醇电泳液。两种拆分体系均实现了罗格列酮钠对映体的基线分离,而且拆分效率基本相当。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罗格列酮钠的手性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非水介质毛细管电泳 手性分离 罗格列酮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体亚型谷氨酸转运体1与其调控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成敏 颜慧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4-1268,共5页
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平衡是由谷氨酸转运体精确调控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或表达失调时导致胞外谷氨酸水平异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起着"谷氨酸泵"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了仅在肽链C末端发生改变的G... 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平衡是由谷氨酸转运体精确调控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或表达失调时导致胞外谷氨酸水平异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起着"谷氨酸泵"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了仅在肽链C末端发生改变的GLT-1剪切变异体;其中GLT-1a、GLT-1b和GLT-1v发现与某些疾病具有相关性。药物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或功能,维持胞外谷氨酸正常浓度,能有效改善病理状况。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被报道对谷氨酸转运体具有激动或抑制作用,如能够上调GLT-1活性的药物有头孢曲松、苯环己哌啶、胞二磷胆碱、利鲁唑、凝血酶、蛋白激酶B等;下调GLT-1活性的药物有依托咪酯、氯氮平、天冬酰胺类衍生物、内皮素等。该文将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药物做一总结,为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 质膜型谷氨酸转运体 谷氨酸转动体1 药物调控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晓琳 雍政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6-351,共6页
作为一类经典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已有大量研究阐述了阿片受体的功能,除调节疼痛、依赖和情绪外,阿片受体还介导多种生理效应,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及病理活动。已发现4种主要的阿片受体亚型(μ,δ,κ和ORL1),它们在作用特... 作为一类经典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已有大量研究阐述了阿片受体的功能,除调节疼痛、依赖和情绪外,阿片受体还介导多种生理效应,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及病理活动。已发现4种主要的阿片受体亚型(μ,δ,κ和ORL1),它们在作用特点和脑区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决定了其所介导生物效应的不同。基于阿片受体不同亚型功能的差异,开发相应特异性靶向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方向。本文综述了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药物 阿片受体亚型 镇痛 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六种滥用药物的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霍秀敏 刘锋 罗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3-55,共3页
建立了二十六种滥用药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GC)分离和质谱(MS)差谱技术,二十六种药物都得到有效地分离和检测。此法被证明对中毒者的生物样品进行滥用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检测和鉴定是重要的和有效的。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 药物 尿 毒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豚鼠全身过敏试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翁谢川 樊星 +7 位作者 王青秀 施畅 李磊宁 欧阳兆和 孔琦 王全军 关勇彪 丁日高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1-55,共5页
目的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 目的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验对象,以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等受试物为对照,研究不同致敏剂量、激发剂量、激发时间、激发途径和激发次数等条件下,豚鼠全身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无关,但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有关。结论新药过敏性评价研究应参照指导原则,注意试验的剂量设计和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致敏 激发 全身过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导向药物L-HSA-AraAMP体外抗病毒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克 张玲霞 +3 位作者 刘洪 仲伯华 倪盼勇 王慧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7-250,共4页
以乙肝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滴度及细胞内HBVDNA中间体的变化作为药物评价指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乳糖化人血清... 以乙肝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滴度及细胞内HBVDNA中间体的变化作为药物评价指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L-HSA-AraAMP简称交联物)与AraAMP具有相似的抗病毒效应。二者对HBsAg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0%,63%,对HBeAs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2.6%,67.2%,500μg/ml交联物与100μg/mIAraAMP对HBVDNA有相似的抑制作用。交联物无明显细胞毒性(CD50>2000μg/ml),AraAMP有明显细胞毒性(CD为658.5±180μg/ml),对HBeAg抑制的选择指数分别为>4.8,1.7。展示了受体导向抗病毒药物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阿糖腺苷 实验 乳糖化白蛋白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恐怖及其医学防护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方厚华 丁日高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化学恐怖是恐怖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化学武器的扩散和化学毒物的泛滥使化学恐怖更为频发和多样化。化学恐怖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中毒途径多、伤害规模大和社会影响广的特点。医学防护是控制化学恐怖伤害的中心环节。反化学恐怖医学研... 化学恐怖是恐怖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化学武器的扩散和化学毒物的泛滥使化学恐怖更为频发和多样化。化学恐怖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中毒途径多、伤害规模大和社会影响广的特点。医学防护是控制化学恐怖伤害的中心环节。反化学恐怖医学研究将赋予防化医学研究以新的重要内容 ,防化医学研究为反化学恐怖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应及早确立反化学恐怖医学研究原则、主题和研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恐怖 化学武器 毒物 医学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槟榔碱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石翠格 胡刚 汪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2期2780-2783,共4页
研究天然药物槟榔碱对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时MCP-1和ICAM-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用血管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槟榔碱预孵育20h后,给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提取各组细胞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 研究天然药物槟榔碱对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时MCP-1和ICAM-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用血管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槟榔碱预孵育20h后,给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提取各组细胞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参照,检测内皮细胞MCP-1和ICAM-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得到内皮细胞与槟榔碱预孵育后,其MCP-1和ICAM-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直接接触的细胞。说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牛主动脉内皮细胞MCP-1和ICAM-1mRNA表达水平增加,槟榔碱可以减轻其过量表达,保护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及性激素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酶活力和抗氧化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林 周金黄 邢善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4-256,共3页
胸腺是机体发育成熟最早的器官,在胚胎晚期胸腺的皮质和髓质已经形成,出生后胸腺小体数目增多,性成熟时胸腺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到高峰,此后胸腺开始退化,分泌胸腺激素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由于胸腺的退化,导致T淋巴细胞的分化、... 胸腺是机体发育成熟最早的器官,在胚胎晚期胸腺的皮质和髓质已经形成,出生后胸腺小体数目增多,性成熟时胸腺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到高峰,此后胸腺开始退化,分泌胸腺激素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由于胸腺的退化,导致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障碍,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因而有人提出胸腺是控制衰老过程中免疫功能变化的生物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性激素 肝脏 药物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靶标研究中的功能基因组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玉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及新的生物技术推动下,传统的药物发现模式正在向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现代药物发现模式转变。药物靶标的发现,是药物发现途径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该文就目前靶标不同阶段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做一综述,重点介绍新的生...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及新的生物技术推动下,传统的药物发现模式正在向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现代药物发现模式转变。药物靶标的发现,是药物发现途径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该文就目前靶标不同阶段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做一综述,重点介绍新的生物技术对药物靶标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发现模式 生物技术 药物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在药物转运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孔令雷 李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9-946,共8页
RNA干扰是一种利用双链RNA分子特异的沉默靶基因表达的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和有效的基因调控手段,这一技术也已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研究和药物转运体的研究。药物转运体是一类细胞膜蛋白,在药物的吸... RNA干扰是一种利用双链RNA分子特异的沉默靶基因表达的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和有效的基因调控手段,这一技术也已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研究和药物转运体的研究。药物转运体是一类细胞膜蛋白,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中发挥重要作用。转运体功能的抑制或缺失将改变药物的清除和药代动力学,导致药效降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在新药研发以及药物临床应用中,研究药物转运体在药物跨膜转运、组织分布、排泄清除和药-药相互作用中的作用,对于药物的有效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RNA干扰技术在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药物转运和药-药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对近年来RNA干扰技术在药物转运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阐述这一技术在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肿瘤耐药、药物体内转运、清除和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为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和调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药物转运体 抗药性 肿瘤 药物相互作用 受体 胞质和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胺磷皮肤染毒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代谢-药物效应同步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春艳 张宝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甲胺磷(MAP)研究了iv,pc和sc MAP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以全血胆碱脂酶抑制率为毒效学指标对MAP的药物代谢-药物效应同步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MAP7.05mg·kg^1 iv呈三室开放模型,pc和sc50%MAP乳...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甲胺磷(MAP)研究了iv,pc和sc MAP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以全血胆碱脂酶抑制率为毒效学指标对MAP的药物代谢-药物效应同步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MAP7.05mg·kg^1 iv呈三室开放模型,pc和sc50%MAP乳剂均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MAP经皮肤吸收较快,不到3h吸收相基本结束,吸收率F约为45%。sc MAP乳剂,吸收速度比pc快10倍,吸收率F高达98%,提示完整皮肤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MAP呈周身分布,周室富集,消除较快,t_1/2小于8h,物质蓄积作用弱,存在肾外消除途径。MAP pc全血胆碱酸酶抑制率相对于血MAP浓度存在一个逆时针方向的时滞环。胆碱酯酶抑制率的I_(max)为60.9%~65.8%,IC_(50)为0.83~0.94μg·ml^1,k_(co)为0.243~0.293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毒物 代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大鼠脑损伤的药物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海 赵吉清 +2 位作者 恽榴红 阮金秀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37-939,共3页
目的 研究抗胆碱能药物解磷复方和红景天对低压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大鼠脑损伤的作用效果。方法  72只Wistar大鼠分为缺氧对照、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解磷复方治疗和解磷复方与红景天复方治疗等共 4组。动物梭曼 ( 72 μg kg ,sc)中毒后置... 目的 研究抗胆碱能药物解磷复方和红景天对低压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大鼠脑损伤的作用效果。方法  72只Wistar大鼠分为缺氧对照、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解磷复方治疗和解磷复方与红景天复方治疗等共 4组。动物梭曼 ( 72 μg kg ,sc)中毒后置低压舱内 ( 62kPa)缺氧 48h ,于 12、2 4、48h等时间点处死动物取脑组织。用生化法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blue ,EB)含量和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 ,PLA2 )活性 ,放射免疫法测钙调蛋白 (Calmodulin ,CaM)含量。结果 缺氧复合梭曼中毒明显升高大鼠脑组织EB含量、PLA2 活性和CaM含量。抗胆碱能药物解磷复方能明显降低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引起的大鼠脑组织EB含量、PLA2 活性和CaM含量变化 ,解磷复方和红景天组成的抗毒复方进一步加强上述作用。结论 解磷复方和解磷复方加红景天复方均可对抗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引起的脑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曼 缺氧 红景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宁 高永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4期317-320,324,共5页
蛋白多肽类药物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类药物 ;这类药物在体内普遍稳定性差 ,易失活。研究证明 。
关键词 蛋白多肽类药物 制剂学 生物利用度 氨基酸 口服给药剂型 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戒毒药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伯益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8期467-468,共2页
介绍我国戒毒药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现有的药物对早期戒断症状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但对脱毒后的复吸还没有根本的办法。成功的戒毒要靠一系列综合措施 。
关键词 戒毒药物 现状 研究进展 海洛因成瘾 戒毒 脱毒 吸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毒物代谢和毒代动力学研究三十年回顾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3-1342,共10页
毒物代谢和毒代动力学是毒理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毒物经不同途径染毒后在体内的吸收、靶器官分布、代谢解毒或活化、以及排泄消除的规律,理解毒物暴露动力学与毒理效应的相关性,并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毒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了解中毒机制,... 毒物代谢和毒代动力学是毒理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毒物经不同途径染毒后在体内的吸收、靶器官分布、代谢解毒或活化、以及排泄消除的规律,理解毒物暴露动力学与毒理效应的相关性,并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毒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了解中毒机制,发现可能的中毒或解毒靶点及途径,为毒物的有效防治提供思路和方法。本文概述了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特点,并通过研究个例的评述,回顾30年来我国毒物代谢和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特色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代动力学 代谢 化学战剂 有毒中药 农药 环境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标的新型抗血栓天然药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汪海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1年第6期37-41,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众多的生物活性因子,调节血液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血栓的发生和发展。我国中医药研究表明,大量植物来源的单体化合物具有确切的抗血栓作用,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好。因此,发展纯天然的抗血栓药物是...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众多的生物活性因子,调节血液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血栓的发生和发展。我国中医药研究表明,大量植物来源的单体化合物具有确切的抗血栓作用,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好。因此,发展纯天然的抗血栓药物是目前研制新型抗血栓药物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室系列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化合物虽然安全性好,但疗效往往不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多种单体化合物在联合使用时,疗效大大增强,用药量大大降低。例如,我们研究了两个活血化瘀类中药和一个理气化瘀类中药中的3个单体化合物A、B和C。此3个化合物均可调节内皮细胞功能,但药理作用环节不同,分别为促进NO的释放、促进PGI2的释放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联合使用时,剂量分别为0.05、1.0和1.0mg/kg即可产生显著的抗血栓作用,比任一单体化合物的有效剂量低20~100倍或以上。为发展有效、安全、适于长期使用的纯天然口服抗血栓新药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抗血栓药 血管内皮细胞 天然药物 中药单体化合物 发展趋势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1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亮 苏瑞斌 李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9-363,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疾患,病程长短不一,且易于复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患者对现有治疗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咪唑啉1受体(I1-R)在中枢分布广泛,特别是在与情感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表达量较高。近年来,该受体在抑郁症发病及...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疾患,病程长短不一,且易于复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患者对现有治疗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咪唑啉1受体(I1-R)在中枢分布广泛,特别是在与情感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表达量较高。近年来,该受体在抑郁症发病及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就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中I1-R结构、功能及分布变化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1受体 抑郁症 胍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