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爱华 姜颖 贺福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11-1315,共5页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表达谱为在蛋白水平上研究线粒体功能提供新的平台。文章就线粒体表达谱的研究现状、常用的技术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线粒体 蛋白质组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与IL-2融合蛋白研究的进展
2
作者 余燕星 袁玫 李元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40-242,190,共4页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抗肿瘤的小抗体/IL-2融合蛋白是肿瘤导向治疗中的一种新探索,这种策略治疗可增加肿瘤局部的IL-2浓度,减少其毒副作用,延长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更好地发挥IL-2介导的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此融合蛋白的构建...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抗肿瘤的小抗体/IL-2融合蛋白是肿瘤导向治疗中的一种新探索,这种策略治疗可增加肿瘤局部的IL-2浓度,减少其毒副作用,延长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更好地发挥IL-2介导的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此融合蛋白的构建策略及表达、纯化的技术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IL-2 融合蛋白 研究进展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Lon基因表达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3
作者 薛霞 朱运峰 毛建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02-506,509,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Lon基因下调的哺乳动物细胞模型表达,观察Lon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以探讨Lon蛋白的功能。方法:设计针对Lon蛋白酶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pSi-lencer U6 2.1-Lon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R... 目的:通过构建Lon基因下调的哺乳动物细胞模型表达,观察Lon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以探讨Lon蛋白的功能。方法:设计针对Lon蛋白酶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pSi-lencer U6 2.1-Lon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检测Lon基因下调的水平,通过采用高温、紫外线照射、顺铂处理,观察Lon基因下调后细胞敏感性的变化(MTT法)。结果:RT-PCR显示重组质粒pSilencer U6 2.1-Lon转染MCF7细胞,Lon基因明显下调,RT-PCR未见扩增目的带,细胞培养结果显示,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紫外线照射和顺铂处理后的MTT结果显示,pSilencer U6 2.1-Lon转染的MCF7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与空载体转染组(pSi-lencer U6 2.1)和未转染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热应激试验显示,37,41,43℃处理后,RNA干扰转染组(pSilencer U6 2.1-Lon)与空载体转染组、未转染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45℃时,RNA干扰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与未转染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NAi能有效下调Lon蛋白的表达。Lon基因的下调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能力,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可增加MCF7对紫外线和顺铂处理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Lon基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辐射早期造血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锴勋 赵士富 +1 位作者 郭梅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26-1230,共5页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重要造血免疫器官的早期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BALB/c小鼠受5.5Gy60Coγ射线照射后随机分为两组。MSC组照射后1小时内,经尾静脉输注BALB/c小鼠的MSC2.5×107/kg;对照组在照射后输...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重要造血免疫器官的早期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BALB/c小鼠受5.5Gy60Coγ射线照射后随机分为两组。MSC组照射后1小时内,经尾静脉输注BALB/c小鼠的MSC2.5×107/kg;对照组在照射后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小鼠照射后6、12、24和72小时的骨髓、胸腺和脾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照射后12小时胸腺和脾脏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照射后6小时各器官细胞出现G0/G1及G2/M期阻滞,S期下降。胸腺细胞,脾细胞和骨髓细胞分别于照射后12、6和24小时后发现G0/G1期阻滞峰值,随后G0/G1期细胞减少,S和G2/M期细胞增多,72小时时G0/G1期细胞数低于正常值,S期细胞数高于正常值。胸腺和脾细胞周期改变快于骨髓细胞,改变幅度也大于骨髓细胞。MSC组细胞周期变化速度和程度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显示各器官细胞照射后6小时凋亡率明显增加,12小时达高峰,24小时后逐渐降到正常,脾与胸腺细胞凋亡率高于骨髓细胞。MSC组的胸腺细胞照射后12小时、脾细胞照射后12、24小时、骨髓细胞照射后24小时的凋亡率均少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照射后12小时MSC组小鼠脾脏胸腺细胞P53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MSC加快辐射小鼠骨髓、胸腺和脾脏细胞的周期变化,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受损的造血和免疫器官修复,从而对受照小鼠起到早期辐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PAI-1转录的调节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晓晖 叶平 +1 位作者 刘永学 宋海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85-88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PPARs)的表达及其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转录的调节作用。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并提取总RNA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扩增PPARα、δ和γ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PPARs)的表达及其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转录的调节作用。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并提取总RNA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扩增PPARα、δ和γ ;以PAI - 1启动子控制表达氯霉素转移乙酰酶 (CAT)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AI-pCAT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 4、并同时分别共转染 2 5 0、5 0 0、10 0 0ng的PPARα或PPARγ表达载体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测定CAT表达量 -启动子片段转录活性。结果 :HUVECs中可检测到PPARα、δ和γ的mRNA水平表达 ,并且表达量PPARγ明显小于PPARα(P <0 0 1)和PPARδ(P <0 0 1) ;增加PPARα表达可剂量依赖地提高ECV30 4细胞PAI- 1转录 ,而增加PPARγ表达对ECV30 4细胞PAI - 1的转录无影响。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存在 3种PPARs的表达 ,其中PPARα涉及对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纤溶酶原灭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6
作者 杨滔 张咏 +4 位作者 崔春萍 鱼咏涛 尉承泽 任爱辉 赵士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应用微阵列杂交法对培养前、后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mRNA进行检测 ,找到 2 4类差异表达的基因 ,为进一步筛选MEF可能表达的新基因 ,对培养前 (driver)、后 (tester)的MEFmR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 ,产物与pGEM T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 应用微阵列杂交法对培养前、后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mRNA进行检测 ,找到 2 4类差异表达的基因 ,为进一步筛选MEF可能表达的新基因 ,对培养前 (driver)、后 (tester)的MEFmR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 ,产物与pGEM T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JM10 9大肠杆菌。随机挑取阳性克隆 ,PCR扩增后对所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在随机挑取的 14 5个克隆中 ,测得了 12 8条EST序列 ,经生物信息学分析 ,它们代表了 4 2类不同基因和 3条新基因序列。结果表明 ,培养后MEF相对于培养前胚胎成纤维细胞确实存在差异表达基因群。提示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可能找出对ES细胞增殖分化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基因或基因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学 胚胎干细胞 纤维母细胞 核酸杂交 微阵列杂交法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