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不同比例人参配伍藜芦增毒的物质基础及动物毒性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亮 王宇光 +7 位作者 梁乾德 刘浩生 马增春 肖成荣 谭洪玲 汤响林 张伯礼 高月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7-264,共8页
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探索中药十八反中藜芦与人参药对不同配比时毒性变化趋势,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不同配比对应的毒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assLynx4.1分析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 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探索中药十八反中藜芦与人参药对不同配比时毒性变化趋势,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不同配比对应的毒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assLynx4.1分析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分析生物碱类成分变化。固定藜芦用量时,藜芦与人参在不同配比情况下小鼠死亡率随人参剂量增大呈下降趋势,藜芦酰棋盘花胺、3-当归酰棋盘花胺、红介芬胺、计米亭碱、藜芦胺和3-藜芦酰基计明碱等生物碱含量在不同配比中的变化趋势与动物毒性变化一致。以上几种生物碱在藜芦与人参合用时可能是毒性效应的关键成分,能够反映配伍毒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人参 急性毒性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ftsin及其衍生物T肽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安映红 袁守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7-750,共4页
tuftsin是机体脾脏产生的一段生理活性肽,其基本功能是刺激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提高促吞噬的能力;其对肿瘤细胞并没有直接杀伤效应,但可以通过增强效应细胞的细胞毒功能杀伤肿瘤细胞,在抗感染和抗肿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肽... tuftsin是机体脾脏产生的一段生理活性肽,其基本功能是刺激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提高促吞噬的能力;其对肿瘤细胞并没有直接杀伤效应,但可以通过增强效应细胞的细胞毒功能杀伤肿瘤细胞,在抗感染和抗肿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肽链短、易被水解的特性,至今难以成药而应用于临床。tuftsin的系列衍生物以及与其他药物联用却可提高其抗癌活性,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尤其是衍生物T肽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基本明确,可望成为新型抗肿瘤生物反应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ftn T肽 生物抗癌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生物反应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辐射药物E0703和代谢物E0703-酮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彦波 王清清 +4 位作者 向慎思 杨志晖 杨杰 宋海峰 高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猕猴血浆中E0703和代谢物E0703-酮的方法,并探讨E0703和代谢物E0703-酮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猕猴单次po给予E0703 1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猕猴血浆中E0703和代谢物E0703-酮的方法,并探讨E0703和代谢物E0703-酮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猕猴单次po给予E0703 1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经HPLC分离,质谱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电离和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测定E0703和E0703-酮的血药浓度,并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E0703和E0703-酮的检测线性范围均为0.625~500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准确度在±10%以内。E0703和E0703-酮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14.7和96.9μg.L-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73.0和1339.7 h.μg.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6.6和11.8 h。结论该液质联用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快速、准确。E0703和E0703-酮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相似,E0703在猕猴体内迅速转化为E0703-酮,但E0703-酮的cmax与AUC远高于E0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衍生物 辐射 药代动力学 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临床Ⅰ期药代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宋海晶 杨伟志 +5 位作者 张卓梅 欧伦 陈方 王清清 董立厚 刘秀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后的药代动力性质。方法:采用ELISA分析方法测定血浆总uPA、sc-uPA抗原浓度以及联合免疫生色底物法测定纤溶活性变化。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20、40和60mg...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后的药代动力性质。方法:采用ELISA分析方法测定血浆总uPA、sc-uPA抗原浓度以及联合免疫生色底物法测定纤溶活性变化。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20、40和60mg,血浆uPA、sc-uPA和纤溶活性的AUC和Cmax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剂量比为1∶2∶3,AUCuPA之比为1∶2.1∶3.3;AUCsc-uPA之比1∶1.9∶2.9;不同给药剂量组间的uPA、sc-uPA抗原浓度的CLS、VSS、MRT、末端t1/2和tmax等参数无统计学差异。血浆纤溶活性浓度时间曲线的AUC和Cmax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变化趋势,Cmax之比为1∶2.3∶3.9,AUC之比为1∶2.9∶4.7,CLS与Vd随剂量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健康受试者个体口服20~60mg剂量rhproUK后,血浆总u-PA、sc-uPA抗原浓度变化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而血浆纤溶活性浓度表现出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酶原 药代动力学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TCDD致HepG2细胞CYP1A1诱导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宇光 陈强 +6 位作者 李晗 马增春 梁乾德 肖成荣 谭洪玲 汤响林 高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人参对多种肿瘤具有非器官特异性的预防作用,该文对人参皂苷Rg1与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共同作用HepG2细胞,对CYP1A1在mRNA、蛋白及酶活性3个层面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CYP1A1... 目的人参对多种肿瘤具有非器官特异性的预防作用,该文对人参皂苷Rg1与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共同作用HepG2细胞,对CYP1A1在mRNA、蛋白及酶活性3个层面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CYP1A1转录调控子芳烃受体(AhR)表达情况亦进行了检测,旨在探索人参皂苷与TCDD共同作用时对CYP1A1影响,为干预前致癌物如TCDD等通过CYP1A1代谢活化产生致癌作用提供线索。方法该实验分别以TCDD 5 nmol·L-1单独作用或与Rg1(1.0、10.0、100.0μmol·L-1)共同作用于HepG2细胞24 h。溶剂对照组为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ffoxide,DMSO)。利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后HepG2细胞中CYP1A1、AhR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EROD法测定不同处理组细胞CYP1A1酶活性。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TCDD能使CYP1A1基因、蛋白表达上调及酶活性水平上升;与TCDD单独处理细胞组比较,Rg1与TCDD共处理组CYP1A1、AhR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TCDD单独处理组明显降低(P<0.01);同时CYP1A1酶活性也较单独TCDD处理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对TCDD致HepG2细胞CYP1A1诱导在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3个层面均具有抑制作用,为深入研究人参皂苷Rg1对TCDD致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7-乙氧基异吩噁唑-O-脱乙氧基酶 CYP1A1 AHR 肝损伤 药物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ftsin衍生物TP影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IP-1α分子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安映红 贾娜 +3 位作者 李琳娜 韩苏 杨德宣 袁守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探讨TP对肿瘤相关的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RT-PCR的试验方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Ana-1细胞和肿瘤组织中提取的巨噬细胞中MIP-1α的表达;建立小鼠S180肉瘤细胞皮下移植瘤双瘤模型,待肿瘤体积生长... 目的探讨TP对肿瘤相关的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RT-PCR的试验方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Ana-1细胞和肿瘤组织中提取的巨噬细胞中MIP-1α的表达;建立小鼠S180肉瘤细胞皮下移植瘤双瘤模型,待肿瘤体积生长至约250 mm3时,将其中一侧建立术后残瘤模型,并开始以8 mg·kg-1剂量的TP给药,隔天1次,给药4次后,分离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MIP-1α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TP对小鼠TAMs的MIP-1α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体内试验中,TP处理组的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MIP-1α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降低,接近于阳性药环磷酰胺组;但是MIP-1α在小鼠Ana-1细胞和TAMs中的mRNA表达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TP对小鼠Ana-1细胞的MIP-1α表达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P不能影响小鼠Ana-1细胞系的MIP-1α表达,但TP对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IP-1α的表达有明显影响;MIP-1α有可能是TP抗癌作用机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T肽(TP)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 术后残瘤模型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双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芦碱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苍龙 王宇光 +5 位作者 马增春 梁乾德 肖成荣 谭洪玲 汤响林 高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1-397,共7页
目的研究藜芦碱对人肝癌HepG2的细胞毒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藜芦碱0.1~0.6 g·L^-1作用于HepG2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值;藜芦碱0.1~0.5 g·L^-1作用于HepG... 目的研究藜芦碱对人肝癌HepG2的细胞毒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藜芦碱0.1~0.6 g·L^-1作用于HepG2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值;藜芦碱0.1~0.5 g·L^-1作用于HepG2细胞24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膜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的生成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9和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结果藜芦碱0.1~0.6 g·L^-1作用于HepG2细胞可以显著抑制细胞活性(P〈0.05,P〈0.01),IC50值为0.4 g·L^-1,95%的可信限为0.2558~0.6965 g·L^-1。藜芦碱0.1,0.2,0.3,0.4和0.5 g·L^-1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H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P〈0.01),ROS的生成量显著增大(P〈0.05,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凋亡相关基因p53、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9和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藜芦碱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损伤细胞膜和线粒体进而启动凋亡基因胱天蛋白酶9和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这可能是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碱 HEPG2细胞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芦人参配伍对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爱华 王宇光 +3 位作者 孟浩 吕永壮 高月 姜颖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2-987,共6页
目的利用差异蛋白质组技术,探讨藜芦人参配伍对肝功能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雌雄各半,ig给予藜芦0.27 g·kg-1、藜芦0.09 g·kg-1+人参0.24 g·kg-1、藜芦0.27 g·kg-1+人参0.71 g·kg-1、藜芦0.81 g·k... 目的利用差异蛋白质组技术,探讨藜芦人参配伍对肝功能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雌雄各半,ig给予藜芦0.27 g·kg-1、藜芦0.09 g·kg-1+人参0.24 g·kg-1、藜芦0.27 g·kg-1+人参0.71 g·kg-1、藜芦0.81 g·kg-1+人参2.13 g·kg-1,每天1次,连续8周。收集血清及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差异凝胶电泳技术(DIGE)分离大鼠肝组织总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串联质谱及数据库查询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只有藜芦0.81 g·kg-1+人参2.13 g·kg-1检测到GOT没有升高的趋势;而GPT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藜芦0.27 g·kg-1、藜芦0.09 g·kg-1+人参0.24 g·kg-1及藜芦0.27 g·kg-1+人参0.71 g·kg-1组大鼠肝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藜芦0.81 g·kg-1+人参2.13 g·kg-1有2例(8.7%)样本分别出现肝窦扩张淤血及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改变。藜芦人参合用前后大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质经DIGE进行分离后,成功获得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经DeCyder6.5软件分析获得差异>1.5倍的蛋白质点共30个;质谱鉴定去冗余后得到4种差异蛋白质,其中二硫键异构酶A3前体和碳酸酐酶Ⅲ明显降低;谷氨酸脱氢酶1及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明显升高。结论藜芦0.81 g·kg-1和人参2.13 g·kg-1合用可能影响大鼠肝内与pH自稳、蛋白折叠及氨基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人参 串联质谱法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藜芦定碱对SH-SY5Y细胞神经毒性相关基因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艳丽 王宇光 +6 位作者 梁乾德 马增春 肖成荣 谭洪玲 汤响林 张伯礼 高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3-647,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藜芦定碱对SH-SY5Y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神经细胞SH-SY5Y,不同浓度的藜芦定碱作用8 h后,提取细胞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目标序列,与含有29000种人cD-NA的表达谱芯片HOA 5.1杂交,以AXON40...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藜芦定碱对SH-SY5Y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神经细胞SH-SY5Y,不同浓度的藜芦定碱作用8 h后,提取细胞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目标序列,与含有29000种人cD-NA的表达谱芯片HOA 5.1杂交,以AXON4000B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的荧光信号,获得的荧光信号的强度应用Rosetta ResolverSystem软件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SY5Y细胞受藜芦定碱50,200,800μmol.L-1作用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71,182,77条,其中上调基因分别有45,81,45条,下调基因分别为26,101,32条。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及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藜芦定碱对SH-SY5Y细胞毒性相关基因,寻找藜芦定碱毒性作用的靶基因,可能为藜芦定碱对神经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藜芦定碱 神经毒性 毒性机制 SH-SY5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可拉定下调STAT5基因表达对急性髓性白血病发挥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骏 宣自学 +2 位作者 王珊珊 杨德宣 袁守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阿可拉定在体内外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AML的重要靶点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阿可拉定在体外对MV-4-1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分析不同浓度阿可拉定对MV-4-11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阿可拉定... 目的研究阿可拉定在体内外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AML的重要靶点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阿可拉定在体外对MV-4-1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分析不同浓度阿可拉定对MV-4-11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阿可拉定对FLT3和STAT5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MV-4-11细胞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价阿可拉定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MTT结果表明,阿可拉定能够明显抑制MV-4-11细胞生长,IC50为7.48μmol·L-1;在体外不同浓度的阿可拉定能够明显诱导MV-4-11细胞凋亡,使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体内实验表明,阿可拉定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皮下瘤块的生长,且用药时间越早对控制肿瘤进展越有利。结论阿可拉定明显下调STAT5基因的表达,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含FLT3-ITD突变体的MV-4-11细胞生长,在体内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可拉定 STAT5 FLT3 FLT3-ITD 急性髓性白血 MV-4-1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易剑峰 汤响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治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是否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有关。方法 Wistar大鼠右足趾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CⅡ)和弗氏完全佐剂制备CIA大鼠模型,7 d后大鼠背部和尾根部皮下注射CⅡ加强免疫1次。初次免疫后第14天i... 目的探讨芍药苷治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是否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有关。方法 Wistar大鼠右足趾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CⅡ)和弗氏完全佐剂制备CIA大鼠模型,7 d后大鼠背部和尾根部皮下注射CⅡ加强免疫1次。初次免疫后第14天ig给予地塞米松2 mg.kg-1或芍药苷25,50和100 mg.kg-1,每天1次,连续28 d。初次免疫后第14,21,28,35和42天观察CIA大鼠的足爪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的变化。给药结束后第2天大鼠摘眼球取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S)含量;制备血清,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CⅡ抗体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关节红肿,关节炎指数升高(P<0.01),血中CRH、CS、抗CⅡ抗体、IFN-γ、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IL-4水平下降(P<0.01),ACTH无明显改变。ig给予芍药苷50和100 mg.kg-1可抑制CIA大鼠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P<0.05),在第42天关节炎指数由模型对照组的6.4±0.7降至5.6±0.5和5.4±0.7(P<0.05);使模型对照组血清IFN-γ由(21.3±2.5)ng.L-1降至16.6±1.3和(16.1±1.9)ng.L-1(P<0.01),IL-1β由(37.3±4.2)ng.L-1降至32.1±2.9和(31.2±4.1)ng.L-1(P<0.01),TNF-α由(53.9±7.9)ng.L-1降至39.4±6.8和(31.3±6.1)ng.L-1(P<0.01),抗CⅡ抗体由(2.13±0.32)ng.L-1降至1.35±0.58和(1.10±0.42)ng.L-1(P<0.01),IL-4由(26.6±3.0)ng.L-1升至41.9±3.1和(49.1±4.2)ng.L-1(P<0.01);能使血浆CRH的水平由模型对照组的(2.3±0.5)μg.L-1升高至4.9±1.0和(5.3±1.1)μg.L-1(P<0.01),CS由(33±10)μg.L-1升高至47±9和(51±13)μg.L-1(P<0.01),ACTH水平亦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芍药苷治疗CIA可能与调节PHA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胶原Ⅱ型 关节炎 下丘脑-垂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对试剂及其在多肽及蛋白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明媚 向慎思 +1 位作者 王清清 宋海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离子对试剂是实现反相离子对色谱(Reversed-phase Ion-pair Chromatogra-phy,RPIC)快速灵敏和高分辨的关键因素。离子对试剂的正确选择和适当的添加,对多肽及蛋白质的分离分析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介绍了RPIC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蛋白多肽分... 离子对试剂是实现反相离子对色谱(Reversed-phase Ion-pair Chromatogra-phy,RPIC)快速灵敏和高分辨的关键因素。离子对试剂的正确选择和适当的添加,对多肽及蛋白质的分离分析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介绍了RPIC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蛋白多肽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并详细阐述了常用离子对试剂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对试剂 反相离子对色谱 多肽 蛋白质 纯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1靶点的免疫诊断和治疗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芳 付洁 宋海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3-1417,共5页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同等重要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基于对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原则的不断深入研究,提高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消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抑制性因素,已发展为免疫治疗的重要策略。细胞程序性死亡-1...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同等重要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基于对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原则的不断深入研究,提高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消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抑制性因素,已发展为免疫治疗的重要策略。细胞程序性死亡-1( Programmed Death 1,PD-1)是近年来发现的负性刺激分子之一,为Ⅰ型跨膜糖蛋白,分子大小为55 kD,属于CD28型家族,作为抑制分子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表面。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和分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1 Ligand, PD-L1),PD-L1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后,会抑制T、B淋巴细胞的活性,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基于PD-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成为研发的热点。现就PD-1/PD-L1通路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在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PD-1 免疫诊断 靶点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表面表达 细胞免疫功能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骏 王珊珊 +1 位作者 杨德宣 袁守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8期858-864,共7页
目的: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较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方法:Nod/SCID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照后第5天,外周血白细胞降至较低水平,此时尾静脉注射接种HL6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计... 目的: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较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方法:Nod/SCID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照后第5天,外周血白细胞降至较低水平,此时尾静脉注射接种HL6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分析外周血中HL60细胞比例,以观察白血病细胞在外周血中分布变化;日常观察小鼠身体浅表部位实体瘤的形成及生长;并应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确认组织脏器中肿瘤播散状况。结果:接种第7天,Nod/SCID小鼠外周血中可检测到HL60细胞;接种30d左右,可观察到小鼠出现全身播散的实体瘤;40d左右,动物体质状况显著衰退,小鼠陆续死亡。小鼠的造血系统及非造血系统的组织及脏器均出现肿瘤的浸润。重复实验结果一致。结论:Nod/SCID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后第5天,尾静脉注射接种HL60细胞,小鼠的病程可控制在40d左右,且该模型符合临床疾病发展规律,可应用于骨髓毒性较低的受试药物的药效筛选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模型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细 NOD 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杂交-酶联桥接分析法在siRNA药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洁 刘潜 +4 位作者 欧伦 孙云娟 李梦怡 张晶 宋海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3-747,共5页
目的:考察基于核酸的酶联桥接分析(ELBA)法定量分析生物基质中双链siRNA药物的反义链RNA的可行性,为研究siRNA药物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在LNCap细胞空白基质中采用ELBA方法建立siRNA反义链的标准曲线(5-50000pmol·L-1)。... 目的:考察基于核酸的酶联桥接分析(ELBA)法定量分析生物基质中双链siRNA药物的反义链RNA的可行性,为研究siRNA药物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在LNCap细胞空白基质中采用ELBA方法建立siRNA反义链的标准曲线(5-50000pmol·L-1)。LNCap细胞中转染双链siRNA(终浓度100nmol·L-1),24h后取上清、细胞裂解物及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lSC),根据标准曲线对各组分中反义链RNA浓度进行定量。分别配制含双链siRNA5-25000pmol·L-1或反义siRNA5-25000pmol·L-1的小鼠全血浆样品,用小鼠肝、心、肾和脾生物基质配制反义siRNA3-6250pmol·L-1样品,考察ELBA方法对血浆和生物基质中siRNA反义链进行定量的特异性和定量范围。sc给予C57小鼠LNCap细胞制备移植瘤模型,iv给予双链siRNA药物15nmol·kg-1,30min后ELBA法测定血浆、肿瘤组织、肝、肾、心和脾中反义链siRNA浓度。结果基于ELBA方法对细胞基质中反义链siRNA定量范围为5-50000pmol·L-1,且ELBA可以对转染双链siRNA的细胞裂解物和RlSC复合物中的反义链siRNA进行特异定量。ELBA对血浆中双链siRNA中的反义链无响应,对血浆和组织中siRNA反义链的定量分析范围分别为5-25000pmol·L-1和3-3125pmol·L-1。双链siRNA在前列腺特异膜抗原-适配子递送系统下静脉给药30min后,ELBA检测发现,反义链RNA分布丰度依次为肿瘤组织、肝、肾、血和脾。结论ELBA方法可用于siRNA药物的反义链的定量分析及组织分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杂交-酶联桥接分析法 SIRNA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电转化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小盼 董立厚 +3 位作者 万德有 华玲 刘蕴慧 高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6-161,共6页
旨在通过优化转化条件提高毕赤酵母电转化效率。采用不同的酵母细胞预处理液成分及浓度、不同的细胞体积、不同的质粒DNA用量,在不同的电压下进行转化,计数转化后在平板上产生的克隆数,通过计算每微克DNA获得的克隆数来评价转化效率。... 旨在通过优化转化条件提高毕赤酵母电转化效率。采用不同的酵母细胞预处理液成分及浓度、不同的细胞体积、不同的质粒DNA用量,在不同的电压下进行转化,计数转化后在平板上产生的克隆数,通过计算每微克DNA获得的克隆数来评价转化效率。研究表明,用0.1 mol/L LiAc,0.01 mol/L DTT,0.6 mol/L sorbitol,0.01 mol/L Tris-HCl处理细胞可获得最佳转化效率;质粒DNA用量为10 ng时转化效率最高。使用0.1 cm电转杯,采用0.6 kV电压,对80μL细胞进行转化,转化效率最高,可达9.6×105/μg DNA;而使用0.2 cm电转杯,采用1.1 kV电压,对150μL细胞进行转化,转化效率最高,可达8.8×105/μg DNA。采用优化后条件,用10μg pPIC9K质粒DNA转化GS115,可获得1.1×106个转化子。此外通过对3种常用毕赤酵母载体转化效率的比较,发现pPIC9K的转化效率约是pPICZαA的160倍,是pGAPZαA的2 900倍。采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毕赤酵母的电转化效率从103-4提升到了106。采用单个电转杯最多可获得1.1×106个转化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电转化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和阿魏酸在大鼠原代肝细胞的肝摄取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国林 庄笑梅 +3 位作者 谭妍 原梅 李桦 高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1-417,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模型,评价异鼠李素和阿魏酸的肝细胞摄取性质。方法应用RT-qPCR技术测定0,0.5,2和4h悬浮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上摄取转运体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和Oatp2,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2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1... 目的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模型,评价异鼠李素和阿魏酸的肝细胞摄取性质。方法应用RT-qPCR技术测定0,0.5,2和4h悬浮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上摄取转运体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和Oatp2,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2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1的mRNA表达。应用已知底物非索非那定、普伐他汀、甲氨蝶呤和阿昔洛韦评价转运体的功能。将已知底物或受试药物在4℃和37℃分别与肝细胞孵育不同时间,LC-MS/MS定量测定细胞摄取量,考察温度和时间对底物摄取的影响。由浓度依赖的摄取实验,计算得到Km、Vmax和主动摄取率等参数。在肝细胞模型上,将转运体的阳性抑制剂与异鼠李素10μmol·L-1和阿魏酸50μmol·L-1共孵育2min,观察抑制剂对受试药转运的影响。结果悬浮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上表达有转运体Oatp1,Oatp2,Oat2和Oct1,并能介导已知底物的主动摄取。转运体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4h的表达水平约为0h的10%。转运体对已知底物摄取活性也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程度显著低于表达水平,4h的活性约为0h的28.7%~71.4%。在经验证的肝细胞模型上,异鼠李素的4℃和37℃摄取无显著差异,主动转运率为14.6%。阿魏酸在37℃的摄取量显著高于4℃,主动转运率为84.1%;Oct阳性抑制剂奎尼丁100μmol·L-1能显著抑制阿魏酸的肝摄取,抑制率为64.9%。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模型,并用底物进行了验证。异鼠李素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肝细胞,阿魏酸的肝细胞摄取则以主动转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阿魏酸 肝细胞 生物转运 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GPC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蛋白表达纯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海晶 张卓梅 +5 位作者 邱伟成 杨小盼 万德友 何椿鹏 李萌萌 高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7-939,943,共4页
目的:人磷脂酰肌醇蛋白3是肝癌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目的在于获得足量的GPC3蛋白用于结构、功能及应用研究。方法:通过RT-PCR从人胎肝中克隆GPC3编码cDNA,利用Xho I和Xba I酶切位点,将GPC3ORF编码基因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 目的:人磷脂酰肌醇蛋白3是肝癌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目的在于获得足量的GPC3蛋白用于结构、功能及应用研究。方法:通过RT-PCR从人胎肝中克隆GPC3编码cDNA,利用Xho I和Xba I酶切位点,将GPC3ORF编码基因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 A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PICZ A-GPC3。以该表达质粒转染毕赤酵母菌株GS115,在含有Zeocin的YPD平板上进行筛选。然后使用HRP标记的山羊抗人IgG在醋酸-硝酸纤维素双层膜上进行Dot blot筛选。对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上清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筛选获得的阳性菌株诱导表达上清SDS-PAGE结果表明在预期位置观察到GPC3重组蛋白条带,且该蛋白条带与抗GPC3单克隆抗体(mAb)孵育后呈现特异性反应。工程菌株经高密度培养后,发酵上清中重组GPC3表达量约5 mg/L,进而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从发酵上清中纯化了重组蛋白。结论:利用毕赤酵母表达并纯化了重组人GPC3蛋白,为进一步研究GPC3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磷脂酰肌醇蛋白3 克隆 毕赤酵母 表达 纯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1A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的影响
19
作者 叶旋 王宇光 +1 位作者 马增春 高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CYP1A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VEC304细胞内钙的影响,探索CYP1A1的内源性作用。方法构建CYP1A1的红色荧光表达载体,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结果CYP1A1表达载体在人血管内皮细胞中成功表达,定位于细... 目的探讨CYP1A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VEC304细胞内钙的影响,探索CYP1A1的内源性作用。方法构建CYP1A1的红色荧光表达载体,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结果CYP1A1表达载体在人血管内皮细胞中成功表达,定位于细胞质。过表达CYP1A1的HVEC304细胞(HVEC304-CYP1A1)中游离钙的浓度明显低于未转染的HVEC304细胞(P<0.01)。随着veratridine浓度的上升,HVEC304-CYP1A1细胞中游离钙的水平逐渐上升。结论过表达CYP1A1人血管内皮细胞中,钙离子基础水平明显降低,veratridine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逆转这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1A1 花生四烯酸 细胞内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格犬口服西格列羧的毒代动力学
20
作者 孟志云 高月 +4 位作者 朱晓霞 谭洪玲 张亮 孙文种 窦桂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研究治疗糖尿病新药西格列羧长期毒性剂量下,原形药物在比格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以评价西格列羧的全身暴露水平,确定暴露水平与给药剂量和性别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的方法分析比格犬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比格... 目的研究治疗糖尿病新药西格列羧长期毒性剂量下,原形药物在比格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以评价西格列羧的全身暴露水平,确定暴露水平与给药剂量和性别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的方法分析比格犬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比格犬每天给药1次(6,18和54 mg·kg-1)连续14 d,d 1给药后雌性比格犬的平均AUC(0-T)值为3.4,8.4和33.0 mg·h·L-1,雄性比格犬的平均AUC(0-T)值为4.2,5.9和32.3 mg·h·L-1,d 14给药后雌性比格犬的平均AUC(0-T)值为2.5,13.9和16.0 mg·h·L-1,雄性比格犬的平均AUC(0-T)值为2.0,18.6和15.5 mg·h·L-1,对所有的剂量水平和两种性别平均AUC(0-T)值大部分与剂量相关.平均cmax值大部分也与剂量相关增高,第1次给药后雌性比格犬的平均cmax值为0.45,1.59和4.93 mg·L-1,雄性比格犬的平均cmax值为0.94,1.43和8.69 mg·L-1,d 14给药后雌性比格犬的平均cmax值为0.40,2.97和3.49 mg·L-1,雄性比格犬的平均cmax值为0.39,4.16和4.01 mg·L-1.平均tmax值为2~8 h,表明吸收比较缓慢.消除半衰期t1/2在1.6~5.7 h之间,大部分为2~3 h.结论西格列羧原形药物的全身暴露水平与给药剂量的相关性为:单次给药后正相关,连续14 d给药后中高剂量组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羧 毒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