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大气微生物粒子谱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胡庆轩 陈振生 +3 位作者 徐桂清 徐秀芝 孟令英 车凤翔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用国产6级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对大气细菌和真菌的粒子谱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研究,同时观测了降雨对粒子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细菌粒子谱为无峰型,大气真菌粒子谱为单型峰,峰值中心位于3.0~6.0μm之间。降雨对大气细菌粒子有明... 本文用国产6级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对大气细菌和真菌的粒子谱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研究,同时观测了降雨对粒子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细菌粒子谱为无峰型,大气真菌粒子谱为单型峰,峰值中心位于3.0~6.0μm之间。降雨对大气细菌粒子有明显的减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细菌 粒子谱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志凯 戚中田 +1 位作者 胡福泉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未来军队病原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和综述近5年来国内外在一些重要病毒(如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和细菌(... 目的综述国内外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未来军队病原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和综述近5年来国内外在一些重要病毒(如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和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2型猪链球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杆菌和幽门螺杆菌)及其所致传染病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传染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最重要的一类疾病。特别是近30年来,一些"新现传染病"和"再现传染病"造成的严重危害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人类对病原微生物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付病原微生物的手段也不断完善。结论 "十二五"期间,军队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应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一批功能先进配套的科研基地和技术平台,组织申报和落实重大项目,取得一批具有原始创新和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在若干重大前沿、主流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细菌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微生物的研究(Ⅰ)──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及浓度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庆轩 徐秀芝 +4 位作者 陈梅玲 车凤翔 蔡增林 鲁志新 何亦祥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17,共3页
大气微生物的研究(Ⅰ)──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及浓度分布胡庆轩,徐秀芝,陈梅玲,车凤翔(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蔡增林,鲁志新,何亦祥(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 大气微生物的研究(Ⅰ)──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及浓度分布胡庆轩,徐秀芝,陈梅玲,车凤翔(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蔡增林,鲁志新,何亦祥(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所导致的污染,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微生物 细菌粒子浓度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的研究及其军事医学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176,共5页
随着军事医学的发展,防生物危害医学学科研究的范畴应当包括目前认识到的所有可以导致生物危害的领域,包括生物战、生物恐怖、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生物资源流失、转基因生物安全和研发、突发疫情的应对研究等。鼠疫耶尔森菌是导致自然疫... 随着军事医学的发展,防生物危害医学学科研究的范畴应当包括目前认识到的所有可以导致生物危害的领域,包括生物战、生物恐怖、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生物资源流失、转基因生物安全和研发、突发疫情的应对研究等。鼠疫耶尔森菌是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的病原菌,也是重要的生物战和生物恐怖剂之一,历史上曾3次导致世界鼠疫大流行,多次被用于战争,并多次在战争中导致军队感染。目前鼠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及俄罗斯地区,我国现有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19个省(区),占国土面积的15%左右,疫情监测结果表明,疫区动物鼠疫自然疫源地异常活跃,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向城市逼近,防治形势严峻。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后,鼠疫耶尔森菌的研究方兴未艾,其中很多研究进展对其他生物恐怖剂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微生物法医学溯源数据库的建立及其检测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为生物恐怖剂的溯源和应急处置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鼠疫 生物战 军事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微生物的研究──大气细菌粒数中值直径及粒度分布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庆轩 徐秀芝 +4 位作者 陈梅玲 车凤翔 蔡增林 鲁志新 何亦祥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7-39,共3页
本文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沈阳市对大气细菌粒数中值直径(CMD)及粒度分布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细菌年平均粒数中值直径为7.5μm。夏季大,为8.1μm;冬季小,7.1μm。不同地点的大气... 本文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沈阳市对大气细菌粒数中值直径(CMD)及粒度分布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细菌年平均粒数中值直径为7.5μm。夏季大,为8.1μm;冬季小,7.1μm。不同地点的大气细菌粒数中值直径变化范围是6.6~9.0μm。一天内变化不大,7:OO时较大,为7.6μm;夜间l:00时较小,6.8μm。大气细菌粒子的粒度分布是从1~6级粒数百分比逐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微生物粒子 细菌 粒数中值直径 粒度分布
全文增补中
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庆轩 鹿建春 +4 位作者 刘敏霞 车凤翔 蔡增林 鲁志新 何亦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对3种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大气细菌粒子的沉降量与大气细菌粒子的浓度、大气真菌粒子的沉降量与大气真菌粒子的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大气细菌粒子,用平皿沉降法分别与A·S采样... 对3种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大气细菌粒子的沉降量与大气细菌粒子的浓度、大气真菌粒子的沉降量与大气真菌粒子的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大气细菌粒子,用平皿沉降法分别与A·S采样器法、THK-201采样器法测定的结果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平皿沉降法测定结果比后二者方法高出2.9倍和4.0倍;A·S采样器和THK-201采样器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大气真菌粒子,A·S采样器法和平皿沉降法与THK-201采样器法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平皿沉降法与A·S采样器法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用直线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大气细菌粒子浓度与大气细菌粒子沉降量及大气真菌粒子浓度与大气真菌粒子沉降量之间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微生物 采样 大气细菌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褚宸一 何静 +8 位作者 赵秋敏 张泮河 吴晓明 蒋宝贵 高燕 李红梅 黄海楠 詹琳 曹务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7-820,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鼠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共检测鼠8属19种455只,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有4属8种26只...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鼠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共检测鼠8属19种455只,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有4属8种26只,感染率为5.71%。内蒙古、黑龙江、浙江、贵州林区鼠的感染率分别为3.45%、4.84%、8.00%、7.14%;其中东北林区(包括内蒙古和黑龙江)棕背鼠平的感染率为9.09%;浙江林区社鼠的感染率为9.26%;未发现新疆林区鼠感染莱姆病螺旋体。RFLP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黑龙江林区鼠中莱姆病螺旋体均为B.garinii基因型,而浙江、贵州林区鼠感染的莱姆病螺旋体包括B.garinii和B.valaisiana两种基因型。结论东北林区及浙江林区以B.garinii基因型为主,棕背鼠平、社鼠可能分别是两地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储存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设想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务春 张久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5-908,共4页
目的调研近5年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总结军队流行病学取得的成就,为确定今后军队流行病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部分研究论文,总结该学科在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现场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并分析... 目的调研近5年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总结军队流行病学取得的成就,为确定今后军队流行病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部分研究论文,总结该学科在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现场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并分析其发展趋势。结果近年来,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防控实践,学科自身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研究领域由疾病扩展到健康以及与健康相关的所有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宏观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等分支学科更加成熟,并被应用于探讨疾病或健康的宏观与微观危险因素,控制疾病流行,降低卫生事件危害,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新技术不断引入。军队流行病学在军队疾病监测及军队常见传染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精神及心理疾病、各种伤害等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控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结论 "十二五"期间,军队流行病学应以传染病流行病学为主,继续扩展军队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重点关注军人精神、心理疾病及各种伤害,及时汲取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空间信息等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传染病控制 军队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危害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劲松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30-33,36,共5页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涉越来越多,从而给人类本身也带来了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如全球温度升高、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等,已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此,人类社会通过...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涉越来越多,从而给人类本身也带来了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如全球温度升高、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等,已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此,人类社会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威胁,同各种传染病的抗争就是其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气溶胶 排风系统 HEPA 个人防护 安全设备 个体防护 生物安全实验室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检测验证 实验室设施 动物传染病 高致病性 危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春娟 张一兵 +2 位作者 罗喜钢 王毅 王景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69,共4页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检测技术,它以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快速准确定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现主要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4个临床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微生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靶向测序分析皮肤表面微生物群落方法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雪 刘文丽 +2 位作者 裴广倩 童贻刚 罗亚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143,共7页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筛选出尽可能真实反映含量较低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使用多因素多水平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分析DNA提取、PCR扩增、样品采集、测序过程中各种实验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筛选出尽可能真实反映含量较低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使用多因素多水平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分析DNA提取、PCR扩增、样品采集、测序过程中各种实验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样品采集方面,筛选出了最佳的采集拭子与采集液体;在DNA提取方面,筛选出了最佳的前处理方法及试剂盒种类;在PCR反应方面,筛选出了最佳的模板浓度及退火温度;在测序方面,筛选出了合适的测序深度。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条件筛选,确定了适合分析低含量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特征的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人类手掌面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表面微生物群落 宏基因组靶向测序 16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遗传基础的研究和新生物型——田鼠型的提出 被引量:25
12
作者 周冬生 童宗中 +16 位作者 宋亚军 张玲 裴德翠 庞昕 韩延平 李敏 崔百忠 王津 郭兆彪 祁芝珍 金丽霞 翟俊辉 杜宗敏 王效义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探究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 ,鉴定可能与生物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突变 ,采用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 ,分析基因突变在鼠疫耶尔森菌自然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 田鼠鼠疫自然疫源... 目的 探究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 ,鉴定可能与生物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突变 ,采用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 ,分析基因突变在鼠疫耶尔森菌自然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 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菌株在毒力、生化表型和分子特征上与其他型别鼠疫耶尔森菌相差很大。所有脱氮阴性菌株的napA基因发生了突变 ,所有甘油利用阴性菌株的 glpD基因发生了突变 ,所有阿拉伯糖利用阴性菌株的araC基因发生了突变。结论 提出了一个新的生物型———田鼠型 ;相应糖醇代谢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是 4个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生物型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林区莱姆病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娈英 陈晓宁 +3 位作者 孙毅 郭天宇 鲁亮 张泮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4-536,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媒介 林区 承德 莱姆病螺旋体 自然疫源地 黑龙江省 全沟硬蜱 阳性抗体 病人血清 上升趋势 发病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株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生物测定和生化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家红 赵彤言 董言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51-854,共4页
目的检测采自野外株和实验室驯化株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探讨实验室抗性株(R-lab)的抗性机理。方法以采自深圳、广州龙洞和东莞庄的三株白纹伊蚊(SZ,LD和DW)和两株实验室驯化白纹伊蚊(S-lab和R-lab)为研究对象,采用WHO推荐的... 目的检测采自野外株和实验室驯化株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探讨实验室抗性株(R-lab)的抗性机理。方法以采自深圳、广州龙洞和东莞庄的三株白纹伊蚊(SZ,LD和DW)和两株实验室驯化白纹伊蚊(S-lab和R-lab)为研究对象,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分别测定它们的抗药性水平,并采用PBO增效实验和生化检测方法测定R-lab株代谢酶活性。结果与S-lab株相比,R-lab株抗性倍数最高(RR50:480),而采自野外的三株抗性倍数较低(LD:6.6;DW:8.5;SZ:2.0)。对R-lab株活体增效实验和离体解毒酶实验结果表明PBO增效作用显著,增效倍数为120倍,GST酶活性上升1.29倍,EST酶活性没有改变。结论R-lab株和野外的三个种群对溴氰菊酯均有一定的抗性水平,以R-lab株抗性水平最高;代谢抗性是R-lab株抗药性形成的主要机理之一,其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活性升高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溴氰菊酯 抗药性 生物测定 生化检测 细胞色素P450 代谢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律清宇 郝淮杰 +3 位作者 毕丽丽 郑玉玲 姜永强 吕淑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摸索天然和重组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的纯化工艺,评价制备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天然猪溶血素的纯化采用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制备,重组猪溶血素采用镍柱亲和层析进行柱上变复性后,用Th iolproyl-sepharose 6B进一... 目的:摸索天然和重组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的纯化工艺,评价制备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天然猪溶血素的纯化采用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制备,重组猪溶血素采用镍柱亲和层析进行柱上变复性后,用Th iolproyl-sepharose 6B进一步亲和纯化。通过溶血实验,细胞毒性测定实验评价纯化蛋白的活性。结果:制备的天然和重组猪溶血素纯度均在90%以上,具有较高的溶血活性,较高浓度时能损伤靶细胞,胆固醇能够完全封闭其活性。结论:制备获得的重组猪溶素与天然蛋白具有相近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在猪链球菌致病机制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猪链球菌溶血素 溶血活性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虫媒病毒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文明 李晓萸 黄如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80,共5页
目的 对引进的 5种虫媒病毒 :马雅罗病毒 (MAY) ,西门利克病毒 (SFV) ,墨累谷脑炎病毒 (MVE) ,伊利乌斯病毒 (ILH)和布尼安姆韦拉病毒 (BUN)进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方法 乳鼠脑内接种传代及致病性观察 ;制作电镜标本进行病毒的形态学... 目的 对引进的 5种虫媒病毒 :马雅罗病毒 (MAY) ,西门利克病毒 (SFV) ,墨累谷脑炎病毒 (MVE) ,伊利乌斯病毒 (ILH)和布尼安姆韦拉病毒 (BUN)进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方法 乳鼠脑内接种传代及致病性观察 ;制作电镜标本进行病毒的形态学观察 ;病毒的理化试验 (核酸型、耐乙醚、耐酸试验 ) ;进行病毒的空斑试验和血凝试验 ;采用 5种虫媒病毒 (MAY ,SFV ,MVE ,ILH ,BUN)及CHIK ,WN ,JBE病毒抗血清与 5种虫媒病毒血凝素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 ;结果与结论 发现 5种病毒具有典型虫媒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脑内接种后 ,乳鼠死亡时间及症状不同。病毒均为有包膜的球形RNA病毒 ,在细胞浆内增殖 ,对酸和乙醚敏感。 5种病毒形成不同大小的空斑和具有不同的血凝特性 ,同组内的病毒可以发生交叉血凝抑制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毒 生物学性状 马雅罗病毒 西门利克病毒 墨累谷脑炎病毒 伊利乌斯病毒 布尼安姆韦拉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新英 高轩 司炳银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森林脑炎病毒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病毒的结构 病毒基因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部地区家畜动物感染巴贝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涛华 高子厚 +6 位作者 蒋宝贵 赵文红 苏超 贾娜 张青 江佳富 杜春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家畜动物感染巴贝虫的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西部地区12个县(市)采集家畜动物抗凝血液1 073份(牛血274份、羊血395份、犬血354份,马血33份,驴血17份)。提取基因组DNA,运用PCR检测巴贝虫18SrR...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家畜动物感染巴贝虫的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西部地区12个县(市)采集家畜动物抗凝血液1 073份(牛血274份、羊血395份、犬血354份,马血33份,驴血17份)。提取基因组DNA,运用PCR检测巴贝虫18SrRNA 1 600bp长片段,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进行巴贝虫定种。结果共检出巴贝虫阳性样本50份,分属5种巴贝虫,总阳性率4.66%。其中牛血中检出11份阳性(4.01%),4份为牛巴贝虫(B.bovis),7份为双芽巴贝虫(B.bigemina)。羊血中检出38份阳性(9.62%),37份为奥氏巴贝虫样寄生虫(B.odocoilei-like parasites),1份为狍巴贝虫样寄生虫(B.capreoli-like parasites);犬血中检出阳性1份(0.28%),为韦氏巴贝虫(B.vogelli)。马和驴未检出阳性。结论云南省西部部分县市的家畜动物存在多种巴贝虫感染,给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需加强防范,当地人群感染情况值得进一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家畜动物 巴贝虫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耿志贤 田克恭 李钟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5-46,共2页
犬瘟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耿志贤田克恭(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850)李钟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是犬瘟热病的病原。... 犬瘟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耿志贤田克恭(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850)李钟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是犬瘟热病的病原。自然条件下CDV感染食肉目中犬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病 犬瘟热 病毒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n-MAGE3融合蛋白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孔毅荣 付玲 +3 位作者 郭强 于婷 于长明 陈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表达融合蛋白LFn-MAGE3,探讨无毒炭疽毒素用于治疗肿瘤的可能性。方法:将LFn的编码序列导入PET21a表达载体中,构建LFn融合表达载体PET21a-LFn。将全长MAGE-3基因插LFn融合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ET21a-LFn-MAGE3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 目的:表达融合蛋白LFn-MAGE3,探讨无毒炭疽毒素用于治疗肿瘤的可能性。方法:将LFn的编码序列导入PET21a表达载体中,构建LFn融合表达载体PET21a-LFn。将全长MAGE-3基因插LFn融合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ET21a-LFn-MAGE3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LFn-MAGE3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用QsepharoseFF离子交换柱和PheHP疏水柱进行纯化。LF毒性抑制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融合蛋白LFn-MAGE3在大肠杆菌BL21a获得胞内可溶性表达,经纯化后,获得一定纯度的LFn-MAGE3融合蛋白。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LFn-MAGE3能在PA(炭疽保护性抗原)协同下高效进入巨噬细胞。结论:表达纯化获得的LFn-MAGE3融合蛋白能在PA协助高效进入细胞,可以用于下一步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动物实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E3 炭疽毒素 融合表达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