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恒河猴试验性繁殖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岩松 裴相元 +11 位作者 彭传贵 周吉盛 田克恭 耿志贤 李善如 王冬平 江其辉 郑亚平 达文亮 战大伟 于瑞英 张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共8页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离乳率分别为51.44%、46.15%、97.92%。在“后宫式”群养方式繁殖成功后,我们又尝试了单笼饲养、定期交配的新的繁殖方法,当年投种9只母猴,怀孕7只,生产7只。怀孕率、生产率均为77.78%。在进行实验性繁殖的同时,对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如妊娠期、月经周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生长特性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表明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间交配,4月至9月分娩。恒河猴具有间情期,每年秋冬季发情,平均月经周期为28.31±2.82d(n=70)。平均怀孕期为163.46±11.87d(n=13)。本实验为人工繁殖恒河猴进而实现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数据,为将来提供高等级的、遗传背景清楚的、高质量的实验猕猴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 分生 群养 离乳 饲养 生物学特性 次年 恒河猴 观察 人工
全文增补中
1997-2001年我国疟疾流行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春玉 熊鸿燕 +3 位作者 韩光红 柴光军 王善雨 杨小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74-976,共3页
目的 掌握我国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 1997-2 0 0 1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疟疾发病及死亡数据、人口数据 ,利用Excel 5 0等软件对我国疟疾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并利用MapInfoProfessional ... 目的 掌握我国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 1997-2 0 0 1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疟疾发病及死亡数据、人口数据 ,利用Excel 5 0等软件对我国疟疾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并利用MapInfoProfessional 5 5软件将各省市区疟疾发病率通过行政区代码与 1∶10 0 0 0 0 0中国地图数据库相链接 ,创建疟疾发病率专题地图。结果  1997-2 0 0 1年全国各省市区累计发病 14 760 5例 ,年均发病率为 2 3 941/10万 ,死亡 2 2 0人 ,年均死亡率为0 0 0 3 6/10万 ,病死率为 0 15 %。发病率居 2 6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 9位 ,死亡率居 12~ 14位 ,病死率居 12~ 17位不等 ;发病数占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总数的 2 8 2 5 %~ 3 2 62 % ,仅次于流行性出血热。地区发病率以海南居首 ,云南次之 ,其余各地区排序略有变化。时间从每年 5月开始上升 ,7~ 9月达高峰 ,10月后开始下降。结论 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虫媒传染病。近年全国疟疾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 ,但在局部地区 ,疟疾的发病情况仍然难以有效控制 ,海南和云南两省仍是今后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疾病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在BALB/c小鼠中传代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敬锋 吴信忠 +2 位作者 温博海 陈梅玲 张维翥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24,共5页
从患病近江牡蛎的鳃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类立克次体,然后在BALB/c小鼠体内感染传代。实验动物分组如下:(1)直接注射类立克次体;(2)注射用青霉素处理过的类立克次体;(3)同时注射青霉素处理的类立克次体和环磷酰胺;(4)注射灭菌的PBS... 从患病近江牡蛎的鳃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类立克次体,然后在BALB/c小鼠体内感染传代。实验动物分组如下:(1)直接注射类立克次体;(2)注射用青霉素处理过的类立克次体;(3)同时注射青霉素处理的类立克次体和环磷酰胺;(4)注射灭菌的PBS。共传三代,分别于第3、7、11天解剖小鼠,采用实质性器官直接涂片、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小鼠体内的类立克次体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对BABL/c小鼠是低毒或无毒的,具青霉素抗性;类立克次体虽可在其体内繁殖,但用环磷酰胺抑制免疫系统的BABL/c小鼠能更好地繁殖类立克次体。本实验成功建立了类立克次体在BABL/c小鼠体内连续感染传代繁殖的动物模型,找到了海洋贝类的RLO在陆地动物体内的培养方法,为RLO的分子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解决了获得RLO的动物模型问题,并且为研究RLO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病理模型。这项工作在海洋贝类RLO研究中尚属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类立克次体 BALB/C小鼠 传代 动物感染模型 分子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鹦鹉热衣原体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琪 何诚 +1 位作者 朱虹 端青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鹦鹉热衣原体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衣原体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其主要引发Thl细胞调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发病率。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苗、核酸疫苗、细茵载体苗等也都在... 鹦鹉热衣原体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衣原体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其主要引发Thl细胞调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发病率。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苗、核酸疫苗、细茵载体苗等也都在深入研究中。同时,人们也在筛选特异性的抗原,构建各种疫苗载体及选择免疫佐剂和免疫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鹦鹉热衣原体 疫苗 免疫机制 免疫佐剂 免疫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D2-43株PrM-E基因的复制型载体质粒DNA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水平 秦鄂德 +5 位作者 于曼 胡志君 赵卫 范宝昌 王鹏程 杨佩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6-467,48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含我国登革2型病毒株D2-43的PrM-E基因的复制型SFV重组质粒DNA的免疫原性,为登革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将PrM-E基因自T载体上切下,插入复制型SFV病毒载体质粒DNA中。将此重组质粒DNA以电穿孔法导入BHK21细胞,表达产... 目的通过观察含我国登革2型病毒株D2-43的PrM-E基因的复制型SFV重组质粒DNA的免疫原性,为登革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将PrM-E基因自T载体上切下,插入复制型SFV病毒载体质粒DNA中。将此重组质粒DNA以电穿孔法导入BHK21细胞,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采用去除内毒素的质粒提取试剂盒制备重组质粒DNA,然后以不同剂量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alb/c鼠,鼠血清中的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结果含PrM-E基因的重组SFV质粒DNA在BHK21细胞中可表达登革2型病毒的特异蛋白;经免疫Balb/c鼠后,鼠血清可与登革D2-43感染的C6/36抗原片起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结论含登革2型病毒PrM-E基因的复制型SFV病毒载体质粒DNA在Balb/c鼠中可诱导登革2型病毒特异抗体的产生,但抗体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V载体 登革病毒 PrM-E基因 DNA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单克隆抗体和扩增引物快速诊断立克次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香蕊 张永国 +1 位作者 于强 王宏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26,共3页
用不同特异性的黑龙江斑点热立克次体(Rickettsialheilongjiangii)054株单克隆抗体(McAb)或PCR引物检测立克次体的结果表明:群特异性的mcAb2E1和mcAb4G2用微量免疫间接荧光抗体染法(MIIF)法可检测出文中所用各种斑点热立克次体(... 用不同特异性的黑龙江斑点热立克次体(Rickettsialheilongjiangii)054株单克隆抗体(McAb)或PCR引物检测立克次体的结果表明:群特异性的mcAb2E1和mcAb4G2用微量免疫间接荧光抗体染法(MIIF)法可检测出文中所用各种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立氏(R.rickettsii)、康氏(R.conerii)、小蛛(R.akari)、派克(R.parkeri)、西伯利亚(R.sibirica)、澳大利亚(R.australia)和054株立克次体;F7单抗只能检测出R.rickettsii和054株立克次体。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Rt120和Rr120.2048p—1625n分别对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和SFGR扩增出现388bp和523bp扩增带;Rr190.70p—602n和Rr190.4442—5664n两对引物扩增结果相同,即除R.tsutsugamushi外对Q热(C.burnetii)、SFGR、普氏(R.prowazekii)和莫氏(R.mooserii)均扩增阳性,分别为532bp和1222bp电泳带;引物Rpcs.977p—1258n则可扩增上述所有立克次体,电泳带381bp。这样,可在短期内同时检测和初步鉴定不同立克次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 单克隆抗体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动向
7
作者 张德礼 朱关福 《农牧产品开发》 1994年第1X期43-44,共2页
狂犬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动向张德礼,朱关福(北京军区后勤部军马防治检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狂犬病是由狂大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以狂躁、恐水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传染性人兽共患病。此病... 狂犬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动向张德礼,朱关福(北京军区后勤部军马防治检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狂犬病是由狂大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以狂躁、恐水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传染性人兽共患病。此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所有各种哺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紫光军 张习坦 +1 位作者 张启恩 马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9,共3页
用从我国新疆全沟硬蜱分离培养的莱姆病螺旋体(XS3),实验感染了新西兰白兔、大耳白兔、13号鼠、大白鼠、中国地鼠、金黄地鼠和豚鼠等7种动物。在一只新西兰白兔发现慢性游走性红斑,一只金黄地鼠和一只13号鼠产生关节炎。患病动物都有较... 用从我国新疆全沟硬蜱分离培养的莱姆病螺旋体(XS3),实验感染了新西兰白兔、大耳白兔、13号鼠、大白鼠、中国地鼠、金黄地鼠和豚鼠等7种动物。在一只新西兰白兔发现慢性游走性红斑,一只金黄地鼠和一只13号鼠产生关节炎。患病动物都有较高滴度的抗体。这些结果证实。(1)我国全沟硬蜱莱姆病螺旋体具有足够致病的能力;(2)经培养传代的螺旋体的毒力是稳定的,可引起实验动物莱姆病;(3)莱姆病的发病机理可能与免疫应答有关。另外,证实血中螺旋体的浓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莱姆病 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德礼 朱关福 《医药导报》 CAS 1994年第5期201-202,共2页
近10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狂犬病疫苗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野生动物狂犬病毒口服疫苗(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痘病毒、腺病毒或杆状病毒等)获得成功;②狂犬病毒无毒变异株口服疫苗筛选成功具有应用前... 近10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狂犬病疫苗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野生动物狂犬病毒口服疫苗(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痘病毒、腺病毒或杆状病毒等)获得成功;②狂犬病毒无毒变异株口服疫苗筛选成功具有应用前景;③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制备优质狂犬病毒疫苗。1 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 采用DNA重组技术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G)或核蛋白(N)发展新一代狂犬病疫苗,是一条良好途径。学者们先后采用大肠杆菌、酵母和哺乳类动物细胞作为狂犬病毒G蛋白的表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狂犬病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RNA和反义寡核苷酸的生物活体内作用效果
10
作者 张德礼 高步先 +2 位作者 高显明 邓柏林 朱关福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58-62,53,共6页
以病毒病和恶性肿瘤为主要对象,评述了反义RNA和反义寡核苷酸在生物活体内抑制基因表达的效果:(1)哺乳动物体内的反义RNA表达;(2)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ODN)接种到哺乳动物宿主活体内的效果;(3)反义RNA和反义ODN的人体临床治... 以病毒病和恶性肿瘤为主要对象,评述了反义RNA和反义寡核苷酸在生物活体内抑制基因表达的效果:(1)哺乳动物体内的反义RNA表达;(2)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ODN)接种到哺乳动物宿主活体内的效果;(3)反义RNA和反义ODN的人体临床治疗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ODN 反义技术 病毒病 恶性肿瘤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复制性载体疫苗──分子疫苗学新领域
11
作者 张德礼 朱关福 《生物学教学》 1997年第7期5-7,共3页
关键词 非复制性 载体疫苗 分子疫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疾病反义防治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2
作者 张德礼 高步先 +2 位作者 高显明 邓柏林 朱关福 《生物学教学》 1997年第6期4-7,共4页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防治 反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共扩增基因的CHO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国奇 陈小密 +4 位作者 徐静 宋宏彬 于长明 童贻刚 王海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构建携带共扩增基因的CHO细胞表达载体。方法以质粒载体 pCI neo为骨架 ,应用小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cDNA ,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hfr1。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亚克隆到pCdhfrl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了表达质粒 pFP。结... 目的构建携带共扩增基因的CHO细胞表达载体。方法以质粒载体 pCI neo为骨架 ,应用小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cDNA ,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hfr1。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亚克隆到pCdhfrl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了表达质粒 pFP。结果经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 ,以氨甲喋呤为选择标记 ,经过一轮扩增后 ,获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CHO细胞株。结论应用CHO/DHFR表达系统 ,为构建CHO细胞的工程细胞株建立了良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叶酸还原酶 CHO细胞 构建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一起牛炭疽疫情的诊断 被引量:6
14
作者 顾贵波 曹东 +17 位作者 端青 闫明媚 齐景文 赵凤菊 魏澍 郑洪玲 吴运谱 孙洋 刘军 周博 祝令伟 夏志平 郭学军 钱军 杨浩 何君 李岩伟 冯书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病。该菌可形成芽孢,具有坚强的抵抗力,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活,从而造成长期的持续的污染和再感染,牲畜等可通过接触土壤、被污染的水源等环境中的芽孢而感染。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辽宁省 诊断 疫情 烈性传染病 人兽共患 长期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p53基因和AFP在家兔诱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华 吴小红 +2 位作者 谢忠忱 刘亚千 李春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1-234,i001,共5页
目的获得家兔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脏肿瘤的形态学资料,探讨Cmyc、p53基因和甲胎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取5例家兔多结节肝癌的肿瘤性结节25个,瘤旁肝组织每例1块,进行一般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查Cmyc、p53基因... 目的获得家兔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脏肿瘤的形态学资料,探讨Cmyc、p53基因和甲胎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取5例家兔多结节肝癌的肿瘤性结节25个,瘤旁肝组织每例1块,进行一般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查Cmyc、p53基因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和结论25个结节中,良性增生10个,高分化肝细胞癌11个,中分化肝细胞癌4个。家兔肝细胞癌的发生与Cmyc基因、AFP的过表达和p53基因的突变有关。参照肿瘤诱发过程中,增生性肝硬化、腺瘤样增生、高分化癌、中分化癌的变化顺序,在所检测的三种标志物中,Cmyc蛋白为最早出现的肿瘤标志物,p53基因突变相对较晚出现,AFP在恶性肿瘤结节中的表达率最高(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 P53基因 C-MYC 肝细胞癌 结节 表达 肝癌 家兔 分化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与炎症因子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光 陆江阳 +2 位作者 王宏伟 刘茜 杨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程中脾脏树突状细胞(DC)变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小鼠MODS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DC免疫表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脾脏...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程中脾脏树突状细胞(DC)变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小鼠MODS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DC免疫表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脾脏中促炎因子IL-1β与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计量观察DC与炎症因子在病程中的变化并做相关分析。结果伤后6h组,脾脏中CD11c+/MHC-Ⅱ+DC数目与IL-1β+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至24h组达峰值。自48h组,CD11c+/MHC-Ⅱ+DC与IL-1β+细胞含量开始下降,在6天组和10~12天组降至正常组或低于正常组含量;而同时CD11c+/MHC-Ⅱ-DC和IL-10阳性细胞含量则相对增多,至10~12天组阳性细胞含量显著升高达到峰值。结论DC的活性在MODS病程早期与IL-1β表达呈正相关性,在病程晚期与IL-10表达呈负相关,提示脾脏DC活性变化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树突状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在痢疾疫苗诱导小鼠肠粘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亚东 高杰英 +2 位作者 彭虹 邢丽 曾关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以本室构建的双价痢疾候选疫苗株FS5416 作为口服免疫原,检测了小鼠PP 结(Peyer ,s patches) 中T 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反应, 观察了腹腔注射抗L3T4 m Ab 对小鼠肠粘膜部位产生特异性Ig 分泌细胞... 以本室构建的双价痢疾候选疫苗株FS5416 作为口服免疫原,检测了小鼠PP 结(Peyer ,s patches) 中T 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反应, 观察了腹腔注射抗L3T4 m Ab 对小鼠肠粘膜部位产生特异性Ig 分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鼠口服免疫后,PP 结中的CD4 + T 细胞可产生明显的特异性增殖反应:②选择性地删除CD4 + T 细胞后,小鼠肠粘膜无抗原特异性Ig 分泌细胞产生。以上提示,小鼠肠粘膜对痢疾疫苗的免疫应答需要CD4 + T 细胞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细胞 增殖反应 痢疾疫苗 肠粘膜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对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琳 高姗 +5 位作者 周阳 辛文文 杨浩 方瑶 毛旭虎 王景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用3种检测方法对同源性较高的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比较该3种检测方法的鉴定效果。方法分别利用基于MALDI-TOF-MS的蛋白指纹图谱方法、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5株鼻疽伯克霍尔... 目的用3种检测方法对同源性较高的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比较该3种检测方法的鉴定效果。方法分别利用基于MALDI-TOF-MS的蛋白指纹图谱方法、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5株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5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综合判断鉴定结果,并与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鉴定结果比较,寻找更适合于该两种菌的鉴定方法。结果在10株受试菌株中,2株排除是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可能,剩余8株之中,MALDI-TOF-MS方法正确鉴定了6株,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正确鉴定了8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正确鉴定4株。结论 MALDI-TOF-MS的蛋白指纹图谱方法和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具有很好的鉴定能力,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不适合用于该2种菌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MALDI-TOF-MS FQ-PCR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肉骨粉及动物饲料中牛源性成分的PCR-微孔板杂交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静 徐宝梁 +3 位作者 王丙武 王曙光 杨瑞馥 张敏丽 《饲料研究》 CAS 2001年第10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进口肉骨粉 牛源性成分 PCR-微孔板杂交 检测方法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抗原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HeLa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岚 高杰英 +1 位作者 张德添 周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抗痢疾杆菌膜蛋白IpaB和LPS的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HeLa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膜抗原的单抗处理痢疾杆菌后进行HeLa细胞入侵及阻断实验,观察不同膜抗原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的作用。结果:观察到抗菌膜蛋白IpaB的单抗和... 目的:观察抗痢疾杆菌膜蛋白IpaB和LPS的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HeLa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膜抗原的单抗处理痢疾杆菌后进行HeLa细胞入侵及阻断实验,观察不同膜抗原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的作用。结果:观察到抗菌膜蛋白IpaB的单抗和LPS的单抗均不能阻断细菌的入侵且能促进细菌的入侵,单抗作用后受感染的HeLa细胞胞内肌动蛋白极性分布现象更为显著,入侵的细菌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提示痢疾杆菌的膜蛋白和LPS单抗所识别的表位,均具有使细胞骨架发生改变、调节S.flexneri2a 12菌进入HeLa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HELA细胞 痢疾杆菌 抗原 细胞骨架 LPS 观察 入侵 细菌数量 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