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菌体作用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艳楠 童贻刚 +2 位作者 米志强 李璞媛 柏长青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1-826,共6页
细菌生物被膜可以保护细菌不易被抗生素或常规消毒剂杀死,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带来极大困难。研究表明,噬菌体可以有效破坏细菌生物被膜,与其他抗菌物质联用作用效果明显增强。然而,应用噬菌体破坏细菌生物被膜同样... 细菌生物被膜可以保护细菌不易被抗生素或常规消毒剂杀死,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带来极大困难。研究表明,噬菌体可以有效破坏细菌生物被膜,与其他抗菌物质联用作用效果明显增强。然而,应用噬菌体破坏细菌生物被膜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近几年噬菌体作用于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为临床防控细菌生物被膜感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噬菌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芴醇衍生物LY980503逆转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DOX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吴达龙 吕焕章 +4 位作者 黄丰 尹立新 万永玲 郭军华 吴德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探讨本芴醇衍生物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多柔比星 (Dox)浓度 ;应用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体内... 目的 探讨本芴醇衍生物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多柔比星 (Dox)浓度 ;应用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体内逆转作用。结果 LY980 5 0 3在 4 .0 μmol·L- 1(非细胞毒剂量 )能大部逆转人乳腺癌耐Dox细胞株MCF/Dox对Dox的耐药性 ;药物蓄积实验表明 ,LY980 5 0 3能显著增加MCF/Dox细胞内Dox蓄积 ;10 μmol·L- 1LY980 5 0 3作用 96h能明显抑制MCF/Dox细胞mdr 1基因表达水平。将MCF/Dox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 ,接种后d 4 2 ,合用LY980 5 0 3(2 0 0mg·kg- 1·d- 1×3,ig)的移植瘤体积 (0 .34± 0 .19)cm3较单用Dox的移植瘤体积 (0 .90± 0 .32 )cm3显著缩小。结论LY980 5 0 3在体外及体内均能有效逆转MCF/Dox细胞对Dox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芴醇衍生物 LY980503 乳腺癌 多药耐药 细胞株 MCF/DOX 多柔比星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输血感染的HIV/AIDS患者HIV-1耐药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路新利 赵宏儒 +7 位作者 张玉琪 赵翠英 李韩平 白广义 李巧敏 陈志强 李保军 刘丽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研究经输血感染的HIV-1遗传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其对抗HIV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经输血感染HIV-1的患者37例,从血浆提取HIV-1 RNA,运用RT-PCR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对电泳阳性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 目的研究经输血感染的HIV-1遗传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其对抗HIV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经输血感染HIV-1的患者37例,从血浆提取HIV-1 RNA,运用RT-PCR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对电泳阳性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结果提交到http://HIVdb.stanford.edu,分析HIV-1的耐药突变情况。结果 37例患者中共20例发生耐药突变,其中19例为病毒学或免疫学失败。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蛋白酶抑制剂(PIs)位点突变,主要位点突变为V32AV,但未引发PIs耐药。有23例患者发生了反转录酶编码区基因突变,包括M184V、TAMs、Q151M复合体、K103N、Y181C等,其中20例HIV-1遗传基因的突变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反转录酶抑制剂(RTIs)耐药,发生率为54.1%(20/37)。结论经血液感染HIV-1患者在参加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发生率较高,应适时进行耐药监测,及时更新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突变 抗药性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鹦鹉热衣原体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琪 何诚 +1 位作者 朱虹 端青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鹦鹉热衣原体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衣原体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其主要引发Thl细胞调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发病率。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苗、核酸疫苗、细茵载体苗等也都在... 鹦鹉热衣原体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衣原体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其主要引发Thl细胞调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发病率。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苗、核酸疫苗、细茵载体苗等也都在深入研究中。同时,人们也在筛选特异性的抗原,构建各种疫苗载体及选择免疫佐剂和免疫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鹦鹉热衣原体 疫苗 免疫机制 免疫佐剂 免疫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芴醇衍生物LY980503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株的耐药调节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达龙 吕焕章 +5 位作者 黄丰 尹立新 万永玲 张秀国 郭军华 吴德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8-780,784,共4页
目的:研究本芴醇衍生物LY98050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结果:细胞毒实验显示,4μmol·L-1LY980503能大部分逆转多药耐药细胞株MCF/ADM和K562/ADM对阿霉素的... 目的:研究本芴醇衍生物LY98050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结果:细胞毒实验显示,4μmol·L-1LY980503能大部分逆转多药耐药细胞株MCF/ADM和K562/ADM对阿霉素的耐药性,10μmol·L-1LY980503能完全逆转MCF/ADM和K562/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药物蓄积实验表明,LY980503能显著增加MCF/ADM细胞内阿霉素蓄积。结论:LY980503在体外能有效逆转多药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芴醇 多药耐药逆转剂 MCF-7 K562 肿瘤化疗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恒河猴试验性繁殖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岩松 裴相元 +11 位作者 彭传贵 周吉盛 田克恭 耿志贤 李善如 王冬平 江其辉 郑亚平 达文亮 战大伟 于瑞英 张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共8页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离乳率分别为51.44%、46.15%、97.92%。在“后宫式”群养方式繁殖成功后,我们又尝试了单笼饲养、定期交配的新的繁殖方法,当年投种9只母猴,怀孕7只,生产7只。怀孕率、生产率均为77.78%。在进行实验性繁殖的同时,对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如妊娠期、月经周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生长特性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表明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间交配,4月至9月分娩。恒河猴具有间情期,每年秋冬季发情,平均月经周期为28.31±2.82d(n=70)。平均怀孕期为163.46±11.87d(n=13)。本实验为人工繁殖恒河猴进而实现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数据,为将来提供高等级的、遗传背景清楚的、高质量的实验猕猴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 分生 群养 离乳 饲养 生物学特性 次年 恒河猴 观察 人工
全文增补中
酶连结增强化学发光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斌 庄汉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05-307,共3页
对溴酚可作为化学发光增强剂,增强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的鲁米诺与H_2O_2的化学发光反应。据此建立酶连结增强化学发光法(ELECL),测定抗炭疽保护性抗原IgG,敏感度与BA-ELISA相当(T=0.935)。
关键词 增强化学发光 对溴酚 保护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黏膜佐剂促进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师秀敏 赵忠鹏 +1 位作者 闫芳 王希良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1年第2期9-10,14,共3页
近年来通过黏膜部位释放抗原物质的新型免疫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鼻腔免疫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给药途径,佐剂可以提高或优化对通过黏膜或系统途径接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新的黏膜佐剂和传递系统是疫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纳米载... 近年来通过黏膜部位释放抗原物质的新型免疫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鼻腔免疫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给药途径,佐剂可以提高或优化对通过黏膜或系统途径接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新的黏膜佐剂和传递系统是疫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纳米载体-壳聚糖作为特殊的黏膜免疫佐剂和PEG交联壳聚糖季铵盐智能水凝胶体系作为新型的鼻腔免疫传递系统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佐剂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粘膜与系统免疫反应 被引量:11
9
作者 舒翠莉 高杰英 +6 位作者 彭虹 徐辉 陈志华 王华 陈洁 石辛甫 邢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21-524,共4页
目的 :探讨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对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系统免疫部位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 ,每组 2 0只 ,FSM 2 117或FS 5 416 4× 10 7CFU/只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 ,间隔 2w ,3次免疫后 7d活杀 ,分离NALT、鼻通道、... 目的 :探讨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对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系统免疫部位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 ,每组 2 0只 ,FSM 2 117或FS 5 416 4× 10 7CFU/只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 ,间隔 2w ,3次免疫后 7d活杀 ,分离NALT、鼻通道、脾、小肠PP及MLN淋巴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 ;收集鼻咽、肺、肠、生殖道冲洗液和血清 ,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特异性抗福氏、宋内氏LPSIgA和IgG。结果 :两株菌苗经鼻内免疫都诱发了鼻咽、肺、胃肠道和生殖道等不同粘膜部位及血清中特异性抗福氏、宋内氏LPSIgA、IgG的显著增加 (P <0 0 1) ;NALT、NP和PP淋巴细胞中CD3+ T细胞显著增加 ,其中以CD4+ T细胞增加为主 ;FSM 2 117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 2 0 + 细胞显著增加 ,而FS 5 416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 T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两株菌苗经鼻粘膜免疫均可诱导不同粘膜部位及系统免疫反应的发生 ,鼻粘膜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菌苗 滴鼻免疫 淋巴细胞表型 抗原特异性抗体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抗体文库的构建及人源抗HIV-1 gp 160抗体的筛选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云峰 王海涛 +5 位作者 王全立 杜芝燕 杨景庚 孙红琰 马立人 殷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0-24,共5页
构建人源噬菌体抗体文库如下:HIV感染者脾细胞中提取mRNA,经反转录再以人IgG重链Fd两端及轻链“通用”引物分别扩增Fab基因片段,依次插入到噬菌粒载体pComb3中,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经辅助噬菌体... 构建人源噬菌体抗体文库如下:HIV感染者脾细胞中提取mRNA,经反转录再以人IgG重链Fd两端及轻链“通用”引物分别扩增Fab基因片段,依次插入到噬菌粒载体pComb3中,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经辅助噬菌体救助,重组噬菌体得以溶源裂解,Fab表达于噬菌体包膜蛋白Ⅲ的N端.此噬菌体抗体库的容量为5×105.筛选抗HIV-1同时又具有能被抗独特型抗体“IF7”所识别的独特型的阳性抗体:以重组包膜糖蛋白gp160及gp41多肽对噬菌体抗体文库进行三次淘选,使抗gp160的特异性抗体得到100倍的富集.然后通过直接ELISA和竞争性ELISA实验筛选出两株结合性较好的特异性抗gp160抗体-3B株与1D株.直接ELISA实验表明这两株克隆均能被“1F7”所识别,为抗独特型多肽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HIV 独特型抗体 抗体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不同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3
11
作者 舒翠莉 高杰英 +2 位作者 彭虹 王华 陈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其它部位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舰疾菌苗株 TIM-2117或 FS-5416,按 5×10~6、1×10~7、4×10~... 目的 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其它部位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舰疾菌苗株 TIM-2117或 FS-5416,按 5×10~6、1×10~7、4×10~7和4×10~7CFU/只滴鼻跟 Balb/c小鼠4次涧隔两 wb。分离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鼻通道(NP)及脾、小肠的PP结淋巴细胞。一部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另一部分细胞与全菌破碎抗原共培养,于不同时间点取出,提取RNA做RT-PCR。结果两株菌苗经鼻内免疫后,NAL、NP和PP结的淋巴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其中以CD4+T细胞增加为主。TSM-2117株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20+细胞显著增加;而FS-5416株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免疫小鼠的NALT、NP和PP结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抗原刺激后,均在不同时间出现IFN-γ和IL-4mRNA的表达,TGF-β mRNA的表达在免疫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痢疾菌苗经鼻粘膜免疫,可诱导不同粘膜部位及全身免疫应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菌苗 滴鼻免疫 淋巴细胞表型 流式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对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艳红 王京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 采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探讨蒿甲醚的神经毒性。方法 MTT比色法和台盼蓝计数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和蒿甲醚对嗜铬细胞瘤细胞 (PC1 2细胞 )活性的影响 ;电镜下观察蒿甲醚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和PC1 2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 目的 采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探讨蒿甲醚的神经毒性。方法 MTT比色法和台盼蓝计数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和蒿甲醚对嗜铬细胞瘤细胞 (PC1 2细胞 )活性的影响 ;电镜下观察蒿甲醚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和PC1 2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分光光度法测定蒿甲醚对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和Ⅳ活性的影响 ;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蒿甲醚对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的影响。结果 双氢青蒿素 (≥62 .5 μmol·L-1)和蒿甲醚 (≥ 2 5 0 μmol·L-1)减低PC1 2细胞的存活率 ;电镜观察发现蒿甲醚主要损伤神经元细胞和PC1 2细胞的线粒体 ,引起线粒体肿胀 ,嵴断裂、减少、消失 ;蒿甲醚能够抑制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和Ⅳ的活性 ,使其氧化NADH和还原型细胞色素C的能力下降 ,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 ;蒿甲醚对神经元细胞线粒体丙二醛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神经元 线粒体 丙二醛 细胞PC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角血蜱唾液腺中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的纯化及其酶切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远国 吴厚永 +2 位作者 李德昌 李成文 赵彤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7-312,共6页
利用染料亲和层析 (CibacornBlue柱 )和离子交换层析 (MacrosphereWCX柱 )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唾液腺的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进行纯化 ,经SDS PAGE证实其分子量为 6 6kD。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可以水解ATP和ADP ,但对AMP无... 利用染料亲和层析 (CibacornBlue柱 )和离子交换层析 (MacrosphereWCX柱 )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唾液腺的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进行纯化 ,经SDS PAGE证实其分子量为 6 6kD。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可以水解ATP和ADP ,但对AMP无水解作用 ,水解ATP和ADP的Km 值均为 0 2 μmol L ,Vmax值分别为 12 5和 15 6 μmol (min·mg)。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水解ATP的中间产物是ADP ,最终产物是AMP和正磷酸。表明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水解ATP的位点是 5′ 核苷酸的γ 磷酸键 ,水解ADP的位点是 5′ 核苷酸的 β 磷酸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唾液腺 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坦病毒H8205株G2糖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小红 黄汉菊 +2 位作者 任刚 李钟铎 陈秀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从感染病毒乳鼠脑组织提取总 RNA,采用 RT- PCR和分子克隆技术将扩增到的 G2糖蛋白基因插入含 CMV启动子的 pc DNA3.1/ His质粒载体中 ,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 COS- 7细胞 ,用 SDS- PAGE、 Western- blot及 IFIA方法分别测定表达产物的相... 从感染病毒乳鼠脑组织提取总 RNA,采用 RT- PCR和分子克隆技术将扩增到的 G2糖蛋白基因插入含 CMV启动子的 pc DNA3.1/ His质粒载体中 ,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 COS- 7细胞 ,用 SDS- PAGE、 Western- blot及 IFIA方法分别测定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及特异性。结果证明获得正向插入的 G2 - pc DNA3.1/ His重组表达质粒 ,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为 5 6 ku,与理论预期大小一致 ,并且可与汉坦病毒 H82 0 5株的腹水抗体起特异反应。表明构建的 G2 - pc DNA3.1/His重组质粒所表达的蛋白为中国汉坦病毒株特有 ,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具有抗原性 ,重组质粒可应用于汉坦病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坦病毒 H8205株 G2糖蛋白 DNA疫苗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红火蚁毒素致敏原Sol i1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雪清 林祥梅 +6 位作者 张永国 陈岩 冶贵生 杨伟东 夏巧钰 杨泽晓 王建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55-661,共7页
目的为研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素蛋白致病分子机理,制备用于红火蚁蜇伤防治的制剂。方法本研究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套式PCR(nPCR)扩增出红火蚁体内毒素蛋白Sol i1全基因及其活性基因片段Sol i1a,进行测序与序列分析,... 目的为研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素蛋白致病分子机理,制备用于红火蚁蜇伤防治的制剂。方法本研究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套式PCR(nPCR)扩增出红火蚁体内毒素蛋白Sol i1全基因及其活性基因片段Sol i1a,进行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重组质粒Sol i1-pET43.1a和Sol i1a-pET43.1a,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后,用亲合层析法纯化,并将纯化的重组蛋白通过动物试验进行了致敏活性分析以及过敏体质治疗研究。结果本研究克隆的Sol i1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红火蚁序列同源性为99 %,原核表达预期大小的2种重组蛋白能与组氨酸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且具有较高的致敏活性和良好的免疫治疗效果。结论原核表达的2种重组蛋白Sol i1和Sol i1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红火蚁蜇伤的致病机理和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基因 致敏原蛋白 表达 生物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噬菌体表面展示肽库中筛选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抑制剂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韩平 郑玉玲 +2 位作者 邓小红 马茹 姜永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通过生物淘选,从噬菌体表面展示12肽肽库中筛选能与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B ,SEB)结合且能抑制其肠毒活性的特异性短肽.采用Phage ELISA和MTT鉴定所得目的肽的亲和性;根据优势噬菌体阳性克隆序列合成相应多肽.利... 通过生物淘选,从噬菌体表面展示12肽肽库中筛选能与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B ,SEB)结合且能抑制其肠毒活性的特异性短肽.采用Phage ELISA和MTT鉴定所得目的肽的亲和性;根据优势噬菌体阳性克隆序列合成相应多肽.利用竞争ELISA研究合成肽与SEB单克隆抗体竞争结合SEB的情况;通过动物实验考察其抑制SEB的超抗原特性和肠毒活性情况.筛选所得短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抑制SEB对鼠脾淋巴细胞的激活;合成肽与SEB质量比为16 0∶1时,合成肽可较好地抑制SEB对乳猫的肠毒活性,并对SEB引起的小鼠致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初步得到了能与SEB特异结合并能抑制SEB超抗原特性和肠毒活性的短肽,为进一步研制SEB高效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 随机肽库 筛选 SEB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V蛋白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利民 邢培清 +4 位作者 李建斌 胡军 陈宗德 周育森 王海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03-704,共2页
目的 :用原核系统表达TTV的重组蛋白抗原 ,建立诊断TTV感染的特异性方法。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TTVORF2 基因 ,将之插入到测序质粒载体中进行测序 ,验证序列正确后再嵌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 ,并转化大肠杆菌M15菌株 ,进行诱导表达。用... 目的 :用原核系统表达TTV的重组蛋白抗原 ,建立诊断TTV感染的特异性方法。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TTVORF2 基因 ,将之插入到测序质粒载体中进行测序 ,验证序列正确后再嵌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 ,并转化大肠杆菌M15菌株 ,进行诱导表达。用SDS PAGE分析表达产物。表达产物经Ni NTA柱层析纯化后 ,得到纯度为90 %的ORF蛋白抗原。用TTV感染者的阳性血清对该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Blotting分析。结果 :经IPTG诱导后 ,筛选出 2株高表达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V 重组蛋白抗原 原核表达 肝炎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不同部位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
18
作者 舒翠莉 高杰英 +4 位作者 彭虹 徐辉 王华 陈洁 石辛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观测双价痢疾工程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淋巴组织细胞表型的变化,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对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以FSM-2117和FS-5416痢疾菌苗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4次... 目的:观测双价痢疾工程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淋巴组织细胞表型的变化,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对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以FSM-2117和FS-5416痢疾菌苗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4次,菌量依次为5×106、1×107、4×107和4×107CFU/只,对照组给予PBS,间隔2 wk。4次免疫后7、30和90 d活杀,分离NALT、鼻通道、脾、小肠PP结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4次免疫后7 d,小鼠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鼻通道(NP)和Peyer’s结(PP)淋巴细胞中,CD3+T细胞数均显著增加,其中以CD4+T细胞增加为主。FSM-2117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20+细胞显著增加;而FS+5416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4次免疫后30 d,NALT、NP和脾淋巴细胞仍出现上述变化;而90 d,仅NALT和NP淋巴细胞出现上述同样变化。结论:两株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能有效地诱导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且持续时间较长,但该免疫应答的减弱是从距免疫部位较远的部位而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菌苗 滴鼻免疫 淋巴细胞表型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脂多糖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德育慧 王枫 +1 位作者 赵忠鹏 王希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为研究布鲁菌的一个毒力因子脂多糖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冷酚法提取脂多糖,并用凝胶过滤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采用滴鼻免疫和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进而检测血清IgG抗体效价和脾中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情况。通过上述实验最终... 为研究布鲁菌的一个毒力因子脂多糖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冷酚法提取脂多糖,并用凝胶过滤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采用滴鼻免疫和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进而检测血清IgG抗体效价和脾中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情况。通过上述实验最终制备了较纯的脂多糖,以皮下注射10μg组血清IgG抗体效价最高,由此证明LPS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脂多糖 滴鼻免疫 皮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兔补体对炭疽芽孢的杀灭与裂解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小平 南丽 庄汉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26,共3页
经Sterne株炭疽芽孢吸附的正常兔血清与一定量Sterne株炭疽芽孢37℃孵育,血清补体溶血活性被消耗,大量芽饱被杀灭,扫描电镜下可见芽孢被裂解破坏,而与56℃灭活血清作用的芽孢形态完整。通过选择性阻断补体两条激活途径,发现这种芽孢杀... 经Sterne株炭疽芽孢吸附的正常兔血清与一定量Sterne株炭疽芽孢37℃孵育,血清补体溶血活性被消耗,大量芽饱被杀灭,扫描电镜下可见芽孢被裂解破坏,而与56℃灭活血清作用的芽孢形态完整。通过选择性阻断补体两条激活途径,发现这种芽孢杀灭依赖补体系统,补体经典和旁路途径均参与作用,但经典途径起主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补体系统在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之前,对机体防御炭疽菌的侵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杆菌 补体 杀菌活性 芽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