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恒河猴试验性繁殖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岩松 裴相元 +11 位作者 彭传贵 周吉盛 田克恭 耿志贤 李善如 王冬平 江其辉 郑亚平 达文亮 战大伟 于瑞英 张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共8页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离乳率分别为51.44%、46.15%、97.92%。在“后宫式”群养方式繁殖成功后,我们又尝试了单笼饲养、定期交配的新的繁殖方法,当年投种9只母猴,怀孕7只,生产7只。怀孕率、生产率均为77.78%。在进行实验性繁殖的同时,对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如妊娠期、月经周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生长特性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表明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间交配,4月至9月分娩。恒河猴具有间情期,每年秋冬季发情,平均月经周期为28.31±2.82d(n=70)。平均怀孕期为163.46±11.87d(n=13)。本实验为人工繁殖恒河猴进而实现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数据,为将来提供高等级的、遗传背景清楚的、高质量的实验猕猴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 分生 群养 离乳 饲养 生物学特性 次年 恒河猴 观察 人工
全文增补中
动物鹦鹉热衣原体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琪 何诚 +1 位作者 朱虹 端青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鹦鹉热衣原体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衣原体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其主要引发Thl细胞调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发病率。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苗、核酸疫苗、细茵载体苗等也都在... 鹦鹉热衣原体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衣原体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其主要引发Thl细胞调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发病率。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苗、核酸疫苗、细茵载体苗等也都在深入研究中。同时,人们也在筛选特异性的抗原,构建各种疫苗载体及选择免疫佐剂和免疫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鹦鹉热衣原体 疫苗 免疫机制 免疫佐剂 免疫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红火蚁毒素致敏原Sol i1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雪清 林祥梅 +6 位作者 张永国 陈岩 冶贵生 杨伟东 夏巧钰 杨泽晓 王建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55-661,共7页
目的为研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素蛋白致病分子机理,制备用于红火蚁蜇伤防治的制剂。方法本研究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套式PCR(nPCR)扩增出红火蚁体内毒素蛋白Sol i1全基因及其活性基因片段Sol i1a,进行测序与序列分析,... 目的为研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素蛋白致病分子机理,制备用于红火蚁蜇伤防治的制剂。方法本研究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套式PCR(nPCR)扩增出红火蚁体内毒素蛋白Sol i1全基因及其活性基因片段Sol i1a,进行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重组质粒Sol i1-pET43.1a和Sol i1a-pET43.1a,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后,用亲合层析法纯化,并将纯化的重组蛋白通过动物试验进行了致敏活性分析以及过敏体质治疗研究。结果本研究克隆的Sol i1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红火蚁序列同源性为99 %,原核表达预期大小的2种重组蛋白能与组氨酸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且具有较高的致敏活性和良好的免疫治疗效果。结论原核表达的2种重组蛋白Sol i1和Sol i1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红火蚁蜇伤的致病机理和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基因 致敏原蛋白 表达 生物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脂多糖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德育慧 王枫 +1 位作者 赵忠鹏 王希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为研究布鲁菌的一个毒力因子脂多糖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冷酚法提取脂多糖,并用凝胶过滤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采用滴鼻免疫和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进而检测血清IgG抗体效价和脾中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情况。通过上述实验最终... 为研究布鲁菌的一个毒力因子脂多糖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冷酚法提取脂多糖,并用凝胶过滤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采用滴鼻免疫和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进而检测血清IgG抗体效价和脾中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情况。通过上述实验最终制备了较纯的脂多糖,以皮下注射10μg组血清IgG抗体效价最高,由此证明LPS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脂多糖 滴鼻免疫 皮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