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与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BALB/c-nu小鼠脾内注射指数生长期的HCT116细胞,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16只模型小鼠分为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ip给予贝伐珠单抗5 mg·kg^(...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与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BALB/c-nu小鼠脾内注射指数生长期的HCT116细胞,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16只模型小鼠分为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ip给予贝伐珠单抗5 mg·kg^(-1),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同型对照Ig G,分别于建模前2 d及建模后2 d各给药1次,之后每5 d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共计给药7次。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出肝、肺器官,肉眼观察肝、肺表面转移灶;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肺组织转移灶;定量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及其配体CXCL12 m RNA的表达。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体外与贝伐珠单抗5 mg·L^(-1)共孵育24 h,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定量RT-PCR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CXCR4/CXCR7蛋白和CXCR3/4/7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发现,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小鼠2/8出现肝转移,较对照组(6/8肝转移)明显减少(P<0.05);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小鼠8/8出现肺转移,较对照组(2/8肺转移)明显增加(P<0.05);小鼠肺组织中鼠源CXCR4及人源CXCL12 m 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CT116细胞体外经贝伐珠单抗诱导后,VEGFR1蛋白,CXCR4/7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CXCR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贝伐珠单抗可能通过上调CXCR4及其配体CXCL12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肺转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 RNA敲低BNL CL.2细胞中sdha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dha m RNA和SDH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无相关sh RNA对照组和sdha sh RNA组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均>80%。与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相比,感染sdha sh RNA慢病毒载体的BNL CL.2细胞sdha m RNA水平降低20倍左右(P<0.0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10倍左右(P<0.0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为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70%左右(P<0.05);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百分率是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1.17倍(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为1.37倍(P<0.01),S期细胞百分率为73.8%(P<0.01);但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降低SDHA表达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相关,与细胞凋亡无明显关系。
文摘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与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BALB/c-nu小鼠脾内注射指数生长期的HCT116细胞,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16只模型小鼠分为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ip给予贝伐珠单抗5 mg·kg^(-1),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同型对照Ig G,分别于建模前2 d及建模后2 d各给药1次,之后每5 d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共计给药7次。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出肝、肺器官,肉眼观察肝、肺表面转移灶;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肺组织转移灶;定量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及其配体CXCL12 m RNA的表达。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体外与贝伐珠单抗5 mg·L^(-1)共孵育24 h,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定量RT-PCR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CXCR4/CXCR7蛋白和CXCR3/4/7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发现,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小鼠2/8出现肝转移,较对照组(6/8肝转移)明显减少(P<0.05);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小鼠8/8出现肺转移,较对照组(2/8肺转移)明显增加(P<0.05);小鼠肺组织中鼠源CXCR4及人源CXCL12 m 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CT116细胞体外经贝伐珠单抗诱导后,VEGFR1蛋白,CXCR4/7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CXCR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贝伐珠单抗可能通过上调CXCR4及其配体CXCL12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