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吕忠霖 陈国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2-857,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其难治性与易癌变的特性也给医学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目前的研究表明,其炎症反应在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包括肿瘤的出现,生长、侵袭和转...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其难治性与易癌变的特性也给医学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目前的研究表明,其炎症反应在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包括肿瘤的出现,生长、侵袭和转移。深入探究和揭示炎症向肿瘤转变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将为设计和开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新方案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形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 炎症相关细胞因子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一 黎燕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细胞的统称,通常认为它们是正常单核/巨噬细胞、DC细胞、粒细胞等处于分化的未成熟阶段,且可以分为单个核和分叶核两类。肿瘤模型小鼠中,单个核类M...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细胞的统称,通常认为它们是正常单核/巨噬细胞、DC细胞、粒细胞等处于分化的未成熟阶段,且可以分为单个核和分叶核两类。肿瘤模型小鼠中,单个核类MDSC典型的标记性分子是CD11b和Ly-6C,而分叶核类MDSC的典型标记分子是CD11b和Ly-6G;在肿瘤患者中,MDSC同时表达CD11和CD33等分子而不表达人白细胞抗原DR。MDSC由肿瘤微环境诱导产生,肿瘤产生过程中其在淋巴器官、血液以及病变部位聚集;针对不同的免疫细胞群,其通过分泌抑制性因子、接触性抑制以及诱导产生其他抑制性细胞等各种方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进而抑制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目前发现,MDSC抑制功能可以通过抗原特异性和抗原非特异性两种方式发挥作用,这是由其所处的局部微环境以及诱发其产生的肿瘤的性质来决定的。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其对NK细胞和T细胞的抑制作用,认为其主要可以通过产生精氨酸酶-1(arginase-1)、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抑制性的表面分子来实现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在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抑制作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ITA调控MHC-Ⅱ 类分子表达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丹 郭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CIITA MHC—Ⅱ 转录调控 表达 抗原提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理应激与免疫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敏 张纪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1-966,共6页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尽管目前对慢性心理应激影响免疫的负面效应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对相关机制仍了解甚少,因而对其危害还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比较关注慢性心理应激影响免疫的分...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尽管目前对慢性心理应激影响免疫的负面效应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对相关机制仍了解甚少,因而对其危害还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比较关注慢性心理应激影响免疫的分子基础、对免疫效应细胞的调控作用和对免疫调节细胞的调控作用,本文对相关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理应激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酸腺苷 免疫效应细胞 免疫调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柯 王一 +8 位作者 刘桂君 韩根成 王仁喜 肖鹤 侯春梅 彭晖 沈倍奋 黎燕 陈国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脾脏、骨髓及瘤组织中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比例和MDSC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和CAC组织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以索拉菲尼(sorafenib)或VEGF单抗阻断VEGF信号后,检测小鼠结肠和CAC部位MDSC比例的变化和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小鼠CAC的模型,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确定建模后1个月和3个月为CAC的早期和晚期。在CAC形成过程中,小鼠体内Gr-1+CD11b+MDS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尤甚,对照组为(0.30±0.18)%、CAC早期组为(1.32±0.04)%、CAC晚期组为(3.08±0.29)%(P<0.05)。这些MDSC细胞高表达Arg-1和iNOS(P<0.05),但病灶部位L-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早期组为(4.22±0.17)μg/ml、晚期组为(2.95±1.08)μg/ml、对照组为(4.41±0.16)μg/ml,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AC早期和晚期病灶组织高表达VEGF[CAC早期组为(1170±94.43)pg/ml、晚期组为(1117±71.92)pg/ml、对照组为(877.6±31.67)pg/ml,P<0.05]。索拉菲尼或VEGF抗体的治疗可显著抑制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结论:VEGF信号在CAC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瘤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MDSC在病灶部位的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相关结肠直癌 索拉菲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洛替尼耐药肝癌HepG2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任志广 赵青 +5 位作者 魏寅祥 贾砚寒 李新颖 黎燕 彭晖 马远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3-828,共6页
目的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otinib)耐药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erlotinib,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逐步递增艾洛替尼并最终给予艾洛替尼50μmol·L-1连续冲击HepG2细胞12个月,建立HepG2/erlotinib。磺酰罗丹... 目的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otinib)耐药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erlotinib,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逐步递增艾洛替尼并最终给予艾洛替尼50μmol·L-1连续冲击HepG2细胞12个月,建立HepG2/erlotinib。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HepG2/erlotinib耐药倍数和耐药谱;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增殖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epG2/erlotinib细胞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BCRP蛋白表达。结果经过12个月艾洛替尼诱导的HepG2耐药细胞,艾洛替尼的IC50值为(72.3±6.1)μmol·L-1,艾洛替尼对正常HepG2细胞的IC50值为(10.6±0.3)μmol·L-1,耐药倍数为6.8±0.7,表明HepG2/erlotinib为艾洛替尼耐药细胞系。HepG2/erlotinib对顺铂、多柔比星、米托蒽醌和拓扑替康的IC50均大于正常HepG2细胞的IC50,表明产生交叉耐药性。HepG2细胞和HepG2/erlotinib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0.7±3.3)h和(26.7±1.2)h,耐药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erlotinib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HepG2/erlotinib细胞中BCRP基因和BC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建立的HepG2/erlotinib具有耐药细胞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其耐药机制与BCRP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洛替尼 肝癌 细胞系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Dami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汪海涛 杨波 +14 位作者 卢学春 胡博 杨红旗 罗龙龙 林洁 李素霞 范辉 乔春霞 王巍 郎晓玲 耿晶 黎燕 吴晓雄 吕明 朱宏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氨磷汀(依硫磷酸,Amf)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Dami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Amf0.01~5.0 mmol·L^(-1)分别处理Dami细胞12 d,每天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计数Dami细胞数量,绘制增殖曲线;第12天,计数直径>20μm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 目的探讨氨磷汀(依硫磷酸,Amf)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Dami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Amf0.01~5.0 mmol·L^(-1)分别处理Dami细胞12 d,每天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计数Dami细胞数量,绘制增殖曲线;第12天,计数直径>20μm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Dami细胞血小板分界膜系统的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倍体化及细胞表面抗原CD33,CD34和CD41a的变化。结果 Amf 0.1~1.0 mmol·L^(-1)促进Dami细胞分化;Amf>1.0 mmol·L^(-1)时抑制Dami细胞增殖,Amf 1.0 mmol·L^(-1)作用12 d后光镜下观察到细胞体积增大,直径>20μm细胞比例增加24.6%(P<0.01);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出现血小板分界膜系统;流式细胞仪发现,髓系细胞分化抗原CD33表达减少13.6%;巨核细胞相关分化抗原CD41a表达增加11.9%(P<0.05);DNA倍体分析发现,实验组4N和8N细胞分别增至31.56%和8.83%(P<0.01),并出现16N的超多倍体细胞(3.43%)。结论 Amf>1.0 mmol·L^(-1)时抑制Dami细胞增殖,0.1~1.0 mmol·L^(-1)时诱导Dami细胞向成熟巨核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Dami细胞 细胞分化 CD41a DNA倍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5a在百草枯诱导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仁喜 黎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79-1384,共6页
百草枯急性中毒受损最严重的是肺组织,而急性肺损伤是百草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补体活化产物C5a通过诱导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在肺部聚集、活化,进而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等介导百草枯中毒后所导致的急性肺损伤... 百草枯急性中毒受损最严重的是肺组织,而急性肺损伤是百草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补体活化产物C5a通过诱导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在肺部聚集、活化,进而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等介导百草枯中毒后所导致的急性肺损伤。本文对补体C5a在百草枯诱导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予以详细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C5A 百草枯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洛替尼耐药的卵巢癌SKOV3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青 任志广 +5 位作者 贾砚寒 魏寅祥 李新颖 黎燕 李亚里 彭晖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8-274,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耐药的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Erl,并探讨其耐药机制,为卵巢癌靶向性治疗的耐药性研究提供细胞模型及依据。方法 采用逐步递增联合大剂量冲击法诱导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从Erl 1μmo.lL-1...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耐药的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Erl,并探讨其耐药机制,为卵巢癌靶向性治疗的耐药性研究提供细胞模型及依据。方法 采用逐步递增联合大剂量冲击法诱导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从Erl 1μmo.lL-1开始处理,以Erl 2,4,8,16和25μmo.lL-1反复换液传代,最终维持浓度为10μmo.lL-1,共诱导10个月。取SKOV3和SKOV3/Er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艾洛替尼、紫杉醇、米托蒽醌、表柔比星、拓扑替康、长春新碱和甲氨蝶呤等药物,作用72 h,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检测耐药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和SKOV3/Er1细胞的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法检测Erl刺激对敏感和耐药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信号通路产生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Er1细胞表面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检测脂多糖(LPS)刺激对紫杉醇耐受的SKOV3/Erl细胞的敏感度。结果 Erl对SKOV3细胞的IC50为(9.54±1.04)μmol.L-1,而对SKOV3/Erl细胞的IC50为(21.63±1.05)μmo.l L-1,耐药倍数约为2.26,诱导成功的SKOV3/Erl对紫杉醇、长春新碱、米托蒽醌和甲氨蝶呤的耐药倍数均在3倍以上。与SKOV3细胞相比,SKOV3/Erl细胞G0/G1期比例上升,S期比例下降,G2/M期几乎无变化。Erl刺激后,与SKOV3细胞相比,SKOV3/Erl细胞中p-HER1,p-ERK与p-AKT水平上调。SKOV3/Erl细胞膜上Pgp,BCRP和MRP1表达有微弱上调,而TLR4显著上调;脂多糖可强烈刺激SKOV3/Erl细胞增殖,并且对紫杉醇杀伤起到保护作用,而亲本细胞则相对不敏感。结论 成功建立了对Erl耐受的人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Erl。其表现出的多药耐药机制可能与TLR4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洛替尼 卵巢癌 耐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抑制性细胞产生及其功能的分子调控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柯 陈国江 黎燕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5,共6页
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是肿瘤和其他多种病理条件下免疫抑制网络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自身免疫疾病、感染、肿瘤等病理情况下,髓系细胞分化发生异常,导致... 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是肿瘤和其他多种病理条件下免疫抑制网络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自身免疫疾病、感染、肿瘤等病理情况下,髓系细胞分化发生异常,导致MDSC累积,此过程受到髓系细胞分化发育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多种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都通过JAK-STAT和NF-κB信号通路来影响髓系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进而影响MDSC的产生和活化。STAT蛋白在调控MDSC的产生、扩增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NF-κB可能提供MDSC累积的第二条途径。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paired immunoglobin-like receptor-B,PIR-B)参与调控了MDSC的功能和分化,PIR-A和PIR-B是调控MDSC分化为M1或M2型巨噬细胞的关键因子,同时对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和促进肿瘤发展有重要作用。Notch通路的异常也导致了MDSC的累积。C/EBP-β、IRF-8、HIF-1α等转录因子在调控MDSC产生、累积和功能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性细胞 肿瘤 信号通路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P酶激活蛋白(Src同源结构域3)结合蛋白1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堃 黎燕 张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GTP酶激活蛋白(Src同源结构域3)结合蛋白1[Ras-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rc homology do-main 3)binding protein 1,G3BP1]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 目的:研究GTP酶激活蛋白(Src同源结构域3)结合蛋白1[Ras-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rc homology do-main 3)binding protein 1,G3BP1]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中;Western blot检测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刺激,以及10 ng/ml EGF分别刺激30秒、1分钟、2分钟和5分钟条件下乳腺癌细胞内G3BP1、蛋白激酶Cζ(Protein kinase Cζ,PKCζ)、Akt、pPKCζThr410/403及pAktSer473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内G3BP1与PKCζ的相互作用;转染小干扰RNA抑制内源性G3BP1的表达;趋化实验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G3BP1抑制前后MDA-MB-231细胞穿过10μm聚碳酸酯膜及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G3BP1在MDA-MB-231细胞内过表达;无EGF刺激时MDA-MB-231细胞内G3BP1,PKCζ与Akt均过表达,pPKCζThr410/403及pAktSer473不表达或低于Western blot检测下限;10 ng/ml EGF刺激后G3BP1、PKCζ与Akt表达水平不变,pPKCζThr410/403及pAktSer473的表达刺激时间增加而升高,至5分钟时达到峰值;在乳腺癌细胞内G3BP1与PKCζ具有相互作用;G3BP1表达抑制后乳腺癌细胞的趋化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P<0.05)。结论:G3BP1通过与PKCζ相互作用,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3BP1 乳腺癌 趋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信息数据库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婷婷 冯健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0-755,共6页
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近年来,随着治疗性抗体药物不断上市及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治疗性抗体已成为生物制药的产业支柱。另一方面,随着抗体相关的基础研究日益深入和抗体序列、结构、功能表位等相关数据大量涌现,作为... 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近年来,随着治疗性抗体药物不断上市及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治疗性抗体已成为生物制药的产业支柱。另一方面,随着抗体相关的基础研究日益深入和抗体序列、结构、功能表位等相关数据大量涌现,作为抗体数据管理、搜索与利用的重要工具,抗体资源库也层出不穷并得到长足发展,在相关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包括Kabat、IMGT、ab Ysis等在内抗体信息数据库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数据库 Kabat IMGT ab 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体治疗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倍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取得成功,目前抗体及其相关制品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类生物药。美国FDA至今已批准了40余个治疗性抗体,其中一半用于治疗肿瘤。近几年,新一代抗体药物,包括人源抗体、去糖基化抗体、双特异性抗体...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取得成功,目前抗体及其相关制品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类生物药。美国FDA至今已批准了40余个治疗性抗体,其中一半用于治疗肿瘤。近几年,新一代抗体药物,包括人源抗体、去糖基化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和阻断免疫检查点抗体已成功用于肿瘤治疗。本文对抗体用于肿瘤治疗的历史、抗肿瘤抗体的发展概况和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ha基因敲低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李欣 曹焕玲 +2 位作者 赵亚伟 郭银汉 王庆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 RNA敲低BNL CL.2细胞中sdha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 RNA敲低BNL CL.2细胞中sdha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dha m RNA和SDH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无相关sh RNA对照组和sdha sh RNA组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均>80%。与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相比,感染sdha sh RNA慢病毒载体的BNL CL.2细胞sdha m RNA水平降低20倍左右(P<0.0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10倍左右(P<0.0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为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70%左右(P<0.05);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百分率是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1.17倍(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为1.37倍(P<0.01),S期细胞百分率为73.8%(P<0.01);但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降低SDHA表达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相关,与细胞凋亡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 BNL CL.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UEDC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小鼠组织CUEDC2表达谱的检测
15
作者 于鸣 穆蕊 +3 位作者 李文龙 王晨辉 李爱玲 郭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CUE结构域蛋白2(CUE domain containing 2,CUEDC2)的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CUEDC2蛋白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GST-hCUEDC2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mAb。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b的特异...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CUE结构域蛋白2(CUE domain containing 2,CUEDC2)的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CUEDC2蛋白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GST-hCUEDC2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mAb。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b的特异性以及小鼠组织中CUEDC2蛋白的表达。结果获得了可同时识别人源和鼠源CUEDC2 mAb,利用此mAb检测小鼠组织CUEDC2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现该蛋白的表达在不同小鼠组织中存在差异。结论制备的CUEDC2 mAb特异性好,并可检测CUEDC2蛋白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该mAb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CUEDC2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EDC2 单克隆抗体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欣 吕忠霖 +8 位作者 许可 侯春梅 肖鹤 王仁喜 韩根成 冯健男 黎燕 沈倍奋 陈国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稳定转染方法将GM-CSF基因以及靶向GM-CSF的sh RNA分别导入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稳定转染方法将GM-CSF基因以及靶向GM-CSF的sh RNA分别导入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用ELISA法检测GM-CSF表达水平。脾内注射结肠癌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部分模型小鼠隔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3、0.6μg)的重组人GM-CSF。模型建立后4周后观察肝大体及肿瘤转移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结果:根据GM-CSF表达量建立GM-CSF低、中、高表达细胞系(GMlo、GMint、GMhiHCT116)和GMKDSW480细胞系。大体和病理结果均显示,接种高表达GM-CSF的HCT116细胞或外源性给予GM-CSF明显增加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灶数量,而敲低GM-CSF的作用则相反。GM-CSF能够显著上调N-cadherin和MMP2的表达,同时下调E-cadherin的表达(P<0.05)。结论:GM-CSF能够促进结肠癌移植瘤的肝转移,该效应可能与E-cadherin表达的下调和N-cadherin以及MMP2表达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 结肠癌 肝转移 上皮钙黏素 神经钙黏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铜绿假单胞菌PcrV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功能验证 被引量:6
17
作者 管章春 刘方杰 +3 位作者 刘成华 高亚萍 沈倍奋 杨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获得能应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感染的抗Pcr V蛋白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Pcr V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Pcr V,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 目的:获得能应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感染的抗Pcr V蛋白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Pcr V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Pcr V,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镍离子螯合树脂亲和纯化Pcr V蛋白。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Pcr V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以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该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至293E细胞,收取培养细胞上清,并利用Protein A树脂亲和纯化抗体。利用ELISA实验检测抗体亲和力,并通过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炎模型验证抗体活性。结果:获得重组蛋白Pcr V,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并制备了一株全人源抗Pcr V单克隆抗体YG5。ELISA实验结果表明YG5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EC50=61 ng/ml),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YG5能有效抵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降低小鼠的死亡率。结论:靶向铜绿假单胞菌Pcr V蛋白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YG5能够有效地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降低其对机体感染,有可能成为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PcrV蛋白 单克隆抗体 急性肺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4基因条件性敲除对T细胞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丘桂华 张雪莹 +2 位作者 曹焕玲 赵亚伟 张纪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地在T细胞中敲除Smad4基因后,对T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胸腺单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记分子CD4、CD8、TCRβ、NK1.1、γδT CR和核因子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Smad4在T细胞中的缺失不影响CD4^-CD8^-... 目的:探讨特异性地在T细胞中敲除Smad4基因后,对T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胸腺单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记分子CD4、CD8、TCRβ、NK1.1、γδT CR和核因子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Smad4在T细胞中的缺失不影响CD4^-CD8^-、CD4^+CD^8+、CD4^+SP、CD8^+SP、TCRβ^(hi)、NK1.1^+TCRβ^-、NK1.1^+TCRβ^+、CD8^-γδT^+、CD8^+γδT^+、CD4^+Foxp3^+ nTreg等细胞亚群在胸腺细胞中的比例与绝对数。结论:Smad4基因在T细胞中的条件性敲除不影响T细胞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SMAD4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因子8类泛素修饰抑制因子MLN4924对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裴钰君 朱宁 +1 位作者 郭银汉 王庆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429,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因子8(NEDD8)类泛素修饰抑制因子MLN4924对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LN4924 0.25~4.0μmol·L-1与U937细胞、THP-1细胞、Mo7e细胞和RAW264.7细胞作用24 h,采用MTT... 目的观察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因子8(NEDD8)类泛素修饰抑制因子MLN4924对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LN4924 0.25~4.0μmol·L-1与U937细胞、THP-1细胞、Mo7e细胞和RAW264.7细胞作用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MLN4924 0.25~8.0μmol·L-1与RAW264.7细胞作用24 h,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EDD8类泛素化修饰的主要底物cullin蛋白表达水平。MLN4924 0.5μmol·L-1作用于RAW264.7细胞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MLN4924 0.25~4.0μmol·L-1作用24 h对RAW264.7细胞、U937细胞、THP-1细胞和Mo7e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52,3.11,2.89和0.76μmol·L-1;对正常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MLN4924 0.25~8.0μmol·L-1作用24 h,NEDD8类泛素化修饰的cullin蛋白表达减少(P〈0.01),表明RAW264.7细胞NEDD8修饰逐渐减少。MLN4924 0.5,1.0和2.0μmol·L-1作用于RAW264.7细胞24 h,G0/G1期细胞百分率由正常对照组的(61.3±1.3)%分别升高到(64.5±1.5)%(P〈0.05),(69.5±2.3)%(P〈0.01)和(72.8±1.7)%(P〈0.01),细胞凋亡率由正常对照组的(1.5±0.3)%分别升高到(2.3±0.5)%,(4.3±0.9)%(P〈0.05)和(7.5±0.8)%(P〈0.01)。结论 MLN4924能够明显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N4924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因子8 单核细胞 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促进小鼠结直肠癌肺转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20
作者 陈亚琼 李媛媛 +2 位作者 吕忠霖 陈国江 彭晖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与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BALB/c-nu小鼠脾内注射指数生长期的HCT116细胞,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16只模型小鼠分为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ip给予贝伐珠单抗5 mg·kg^(...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与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 BALB/c-nu小鼠脾内注射指数生长期的HCT116细胞,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16只模型小鼠分为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ip给予贝伐珠单抗5 mg·kg^(-1),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同型对照Ig G,分别于建模前2 d及建模后2 d各给药1次,之后每5 d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共计给药7次。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出肝、肺器官,肉眼观察肝、肺表面转移灶;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肺组织转移灶;定量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及其配体CXCL12 m RNA的表达。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体外与贝伐珠单抗5 mg·L^(-1)共孵育24 h,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定量RT-PCR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CXCR4/CXCR7蛋白和CXCR3/4/7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发现,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小鼠2/8出现肝转移,较对照组(6/8肝转移)明显减少(P<0.05);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小鼠8/8出现肺转移,较对照组(2/8肺转移)明显增加(P<0.05);小鼠肺组织中鼠源CXCR4及人源CXCL12 m 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CT116细胞体外经贝伐珠单抗诱导后,VEGFR1蛋白,CXCR4/7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CXCR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贝伐珠单抗可能通过上调CXCR4及其配体CXCL12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结直肠癌 转移 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