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任舒悦 姜会聪 +3 位作者 彭媛 白家磊 宁保安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858-1863,共6页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生活的头等大事,保障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在不断进步。传统的理化检测方法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费力、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只能作为疑似样品的确证方法,不能满足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筛查的需求。上转...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生活的头等大事,保障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在不断进步。传统的理化检测方法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费力、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只能作为疑似样品的确证方法,不能满足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筛查的需求。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功能化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与抗原抗体特异结合的层析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兴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使用便捷、检测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快速检测过程中。本文对上转换发光技术及免疫层析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对上转换免疫层析技术以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目前技术的优点与不足,根据目前的应用领域,提出了发展方向,为该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免疫层析 食品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组胺检测的新型电化学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姜随意 吴业宾 +4 位作者 王浩 宁保安 白家磊 彭媛 高志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18,共6页
通过对检测条件的优化,制备高特异性、高稳定性、高敏感的MIP-Au NPs-GCE电化学传感器,建立新型的组胺检测方法。通过对该传感器的电极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出了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变化规律,还对Au NPs的信号放大作用进行了验证。该方... 通过对检测条件的优化,制备高特异性、高稳定性、高敏感的MIP-Au NPs-GCE电化学传感器,建立新型的组胺检测方法。通过对该传感器的电极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出了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变化规律,还对Au NPs的信号放大作用进行了验证。该方法的检测时间<30 min,标准曲线为:Y=2.953 lg X+1.968,R^2=0.998 8,最低检测限(LOD):0.22 ng/m L,检测范围:0.25 ng/m L^100 ng/m L。以豆腐乳作为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位于93.57%~103.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位于0.93%~3.08%之间,各检测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电化学传感技术 分子印迹膜 AuNPs信号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检测牛奶中雌二醇的酶热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原林 宁保安 +4 位作者 彭媛 白家磊 范献军 姜随意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376-138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牛奶中雌二醇的酶热传感技术。方法羧基化雌二醇经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与β-内酰胺酶偶联。酶热传感器中装SPG酶柱,通过ELISA原理使游离雌二醇与结合雌二醇竞争结合雌二醇抗体,从而检...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牛奶中雌二醇的酶热传感技术。方法羧基化雌二醇经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与β-内酰胺酶偶联。酶热传感器中装SPG酶柱,通过ELISA原理使游离雌二醇与结合雌二醇竞争结合雌二醇抗体,从而检测基质中的雌二醇浓度。优化酶热传感检测体系中的反应底物、系统流速、抗原抗体稀释比例等实验因素。结果磷酸盐缓冲液(PBS)基质中测定IC50值为10.2 ng/m L,线性检测范围:5.1~19.4 ng/m L,最低检测限2.8 ng/m L,变异系数为3.4%,与多种雌激素类结构类似物之间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牛奶样品中测定IC50值:0.45 ng/m L,线性检测范围:0.24~0.79 ng/m L,最低检测限0.12ng/m L。结论酶热传感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牛奶中的雌二醇残留,操作便捷、样品前处理简单,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适用于食品安全工作现场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酶热传感器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单增李斯特菌 被引量:15
4
作者 范龙兴 宁保安 +7 位作者 孙智勇 白家磊 彭媛 曲晓辰 刘超 乌恩琦 高志贤 刘颖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探索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技术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中的应用,并初步建立和优化检测方法及条件。将抗LM兔多抗与磁性微球偶联构建免疫磁分离原件,应用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LM全菌抗原,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检测,应用正交设计... 探索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技术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中的应用,并初步建立和优化检测方法及条件。将抗LM兔多抗与磁性微球偶联构建免疫磁分离原件,应用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LM全菌抗原,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检测,应用正交设计优化主要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测试灵敏性与特异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反应条件为37℃条件下,免疫磁珠用量20μL、含0.1%BSA的PBS封闭15 min,捕获抗原2 h,HRP标记的抗LM单抗稀释至1∶10 000(体积比)特异性结合反应30 min后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标准曲线拟合优度0.954,最低检出限10~4 CFU/m L,特异性良好,检测时限为3 h^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免疫磁珠 单增李斯特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食品中铁含量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飞 周焕英 +2 位作者 刘忠文 张亦红 高志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建立功能食品中铁快速检测技术。通过试验选择最佳反应条件。曲拉通-100为增溶剂三价铁与硫氰酸钾显色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波长480 nm,使用AMMS-1型快检仪检测。三价铁浓度在0.5 mg/L~3.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建立功能食品中铁快速检测技术。通过试验选择最佳反应条件。曲拉通-100为增溶剂三价铁与硫氰酸钾显色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波长480 nm,使用AMMS-1型快检仪检测。三价铁浓度在0.5 mg/L~3.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最低检出限为50μg/kg本方法摩尔吸光系数为3.6×104 L/(mol.cm),标准偏差2.4%。该方法用于测定功能食品中铁含量,操作简捷,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食品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接竞争法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传感技术检测雌二醇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映彤 彭媛 +4 位作者 白家磊 张希浩 宁保安 高志贤 崔建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3-228,共6页
建立一种基于间接竞争法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免疫传感技术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_2),这种方法无需标记,可以实时监测竞争过程。在间接竞争实验中,E_2和E_2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E_2-m Ab)等... 建立一种基于间接竞争法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免疫传感技术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_2),这种方法无需标记,可以实时监测竞争过程。在间接竞争实验中,E_2和E_2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E_2-m Ab)等体积混合后共同竞争被固定在了SPR传感器的芯片表面的E_2-牛血清白蛋白包被原(E_2-bovine serum albumin,E_2-BSA),SPR产生的信号和E_2的质量浓度呈反比。优化实验参数如抗体质量浓度、再生次数等,最后再用全脂牛奶做E_2的加标实验。实验的线性范围为15.63~500 ng/m L,最低检出限为11.13 ng/m L。本研究的SPR免疫传感技术构建了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用来无标记检测其他不同的小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无标记 雌二醇 实时 间接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技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静菡 宁保安 +4 位作者 张娜 彭媛 白家磊 赵玉凤 高志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38-142,共5页
上转换材料可通过非线性的光学过程将低能量的激发光源转化成高能量的近红外或可见光辐射,组织穿透性强,生物兼容性好,产生的背景信号较低、斯托克斯位移较大、发射峰窄、几乎没有光漂白性,是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与应用的荧光材料。本文... 上转换材料可通过非线性的光学过程将低能量的激发光源转化成高能量的近红外或可见光辐射,组织穿透性强,生物兼容性好,产生的背景信号较低、斯托克斯位移较大、发射峰窄、几乎没有光漂白性,是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与应用的荧光材料。本文对上转换材料的合成、表面修饰、应用等最新进展进行阐述。本实验室成功合成了有机相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并基于此材料构建传感器应用于食品样品中双酚A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荧光材料 表面修饰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桂敏 宁保安 +3 位作者 白家磊 赵丽 赵翠娇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956-963,共8页
目的:制备地西泮(diazepam, DZP)单克隆抗体,并且对制备的抗体进行一系列性质鉴定。方法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ethyl-3-(3-dimethyllaminopropyl) carbodi imide hydrochloride, EDC·HCl]法合成免疫原... 目的:制备地西泮(diazepam, DZP)单克隆抗体,并且对制备的抗体进行一系列性质鉴定。方法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ethyl-3-(3-dimethyllaminopropyl) carbodi imide hydrochloride, EDC·HCl]法合成免疫原和包被原,用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当效价到1:16000以后取小鼠脾脏与SP2/0进行细胞融合。然后采用竞争结合双阳性两步筛选法,筛选出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且利用有限稀释亚克隆方法得到单株细胞,采用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型单克隆抗体。利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法对腹水型抗体进行纯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表面等离子共振仪(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等方法对纯化后的抗体进行性质鉴定。结果成功合成了地西泮免疫原和包被原,免疫Balb/C小鼠7次后效价达到1:16000,最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抗体解离常数(dissociation constants, KDs)为4.0985×10-7 mol/L,且与大部分结构类似物没有明显的交叉反应。应用此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法,抗体的IC50=10.8 ng/mL,检测范围为0.45~862.00 ng/mL。结论本研究制备出了地西泮单克隆抗体,为地西泮的免疫学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磁性纳米微球增强信号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系统检测水中莠去津残留 被引量:1
9
作者 柳明 彭媛 +7 位作者 赵琢 翟自芹 刘磊 王华 张园 白家磊 宁保安 高志贤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8-695,共8页
将磁性纳米微球(MNP,表面修饰羧基的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技术结合,以莠去津单克隆抗体(AT—mAb)与磁性纳米微球的偶联物(AT—mAb—MNP)作为传感识别元件,初步建立了一种用于饮用水中除草剂... 将磁性纳米微球(MNP,表面修饰羧基的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技术结合,以莠去津单克隆抗体(AT—mAb)与磁性纳米微球的偶联物(AT—mAb—MNP)作为传感识别元件,初步建立了一种用于饮用水中除草剂莠去津残留检测的SPR信号增强免疫传感方法。通过对检测条件的优化,该方法对自来水中莠去津的检出限为0.89ng/mL(S/N=3),检测范围为8.62~7.18×10^3ng/mL,检测时间小于20min;在10~1000ng/mL添加水平内,莠去津的平均回收率为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7.3%。磁性纳米微球的加入有效增强了SPR传感器的响应信号强度,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水中莠去津残留的检测方法,可为相应的现场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微球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间接竞争免疫 莠去津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仿生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在己烯雌酚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赛娜 吴蕴棠 +2 位作者 孙忠 高志贤 黄国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77-79,82,共4页
探讨分子印迹仿生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在己烯雌酚残留检测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悬浮聚合法、垂直沉降法等方法制备出性能稳定的分子印迹仿生光子晶体。结果分子印迹仿生光子晶体对己烯雌酚残留最低响应浓度为10 ng/mL,并展现出较高的... 探讨分子印迹仿生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在己烯雌酚残留检测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悬浮聚合法、垂直沉降法等方法制备出性能稳定的分子印迹仿生光子晶体。结果分子印迹仿生光子晶体对己烯雌酚残留最低响应浓度为10 ng/mL,并展现出较高的响应特异性。结论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光子晶体结合可发展出一种高性能检测材料,即分子印迹仿生光子晶体,不仅具有制备简单、制备材料低廉等优势而且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烯雌酚 分子印迹 仿生光子晶体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牛奶中雌二醇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会聪 任舒悦 +6 位作者 王瑜 李巧凤 白家磊 彭媛 宁保安 孙思明 高志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建立定量快速检测雌二醇(E2)的上转换免疫层析技术。以上转换发光材料(UCP)为新型标记物,采用戊二醛法偶联单克隆抗体(m Ab),制备UPT-m Ab复合物,并以其作为探针,基于小分子竞争结合,建立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并对试纸条性能进行评价。... 建立定量快速检测雌二醇(E2)的上转换免疫层析技术。以上转换发光材料(UCP)为新型标记物,采用戊二醛法偶联单克隆抗体(m Ab),制备UPT-m Ab复合物,并以其作为探针,基于小分子竞争结合,建立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并对试纸条性能进行评价。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低至2.75 ng/m L,线性范围为5 ng/m L^2 000 ng/m L,回收率88.88%~103.5%,变异系数CV<10%。成功构建了上转换免疫层析法用于检测雌二醇,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材料 免疫层析 雌二醇 间接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检测水中微量的孔雀石绿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原瑗 宁保安 +4 位作者 白家磊 彭媛 张笑言 姜随意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468-1474,共7页
目的制备基于纳米金-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用于检测水样中微量的孔雀石绿。方法实验利用电沉积法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沉积金纳米颗粒,然后利用溶剂蒸发法在纳米金层表面再修饰混有壳聚糖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实验设计以... 目的制备基于纳米金-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用于检测水样中微量的孔雀石绿。方法实验利用电沉积法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沉积金纳米颗粒,然后利用溶剂蒸发法在纳米金层表面再修饰混有壳聚糖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实验设计以多壁碳纳米管/纳米金共修饰的玻碳电极作为电化学传感元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MG。结果表明电极的修饰膜可加速MG的电子传递速率,促进电位变化,并显著增强MG的氧化峰电流。得到的差分脉冲峰电流与孔雀石绿浓度对数值在2.5×10-9~2.5×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9.3×10-10 mol/L。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基于纳米金-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适于孔雀石绿的快速、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孔雀石绿 电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及亲和性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镇 曲丽洁 +3 位作者 陈翊平 彭媛 宁保安 高志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86,91,共5页
对硫磷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热引发沉淀聚合法合成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计算机模拟和紫外分析阐述模板与功能单体的分子间作用;通过电镜... 对硫磷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热引发沉淀聚合法合成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计算机模拟和紫外分析阐述模板与功能单体的分子间作用;通过电镜观察和平衡吸附试验讨论引发剂用量与聚合物性质关系;通过吸附试验Scatchard分析测得最大吸附量为3.92μmol/g,平衡解离常数为91.7μmol/L,且具有较好的吸附特异性。该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优良,有望应用于环境中对硫磷的富集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对硫磷 引发剂 沉淀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膜用于检测组胺的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随意 宁保安 +3 位作者 白家磊 彭媛 张娜 高志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73-76,共4页
利用电化学传感技术,对水样中的组胺进行检测,为研发相应的食品快检技术与设备提供技术基础。在金电极上制备分子印迹膜,应用电化学进行表征,建立电化学检测组胺的方法。该方法检出限:0.5ng/mL,检测范围:0.5ng/mL^50 ng/mL,检测时间<... 利用电化学传感技术,对水样中的组胺进行检测,为研发相应的食品快检技术与设备提供技术基础。在金电极上制备分子印迹膜,应用电化学进行表征,建立电化学检测组胺的方法。该方法检出限:0.5ng/mL,检测范围:0.5ng/mL^50 ng/mL,检测时间<30 min。所建立的方法对于检测水样的组胺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和精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技术 组胺 分子印迹膜 食品快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14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通报资料的汇总与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邓国兴 姜随意 高志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分析总结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为社会性预防食物中毒提出相应策略。利用近十六年国家重大食物中毒通报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季度为重大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中毒人数占总人数的42.5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化学性食物... 分析总结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为社会性预防食物中毒提出相应策略。利用近十六年国家重大食物中毒通报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季度为重大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中毒人数占总人数的42.5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化学性食物中毒为重大食物中毒高死亡类型,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2.58%;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家庭食物中毒为重大食物中毒死亡率最高的发病地点,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58%。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预防食物中毒需要加强管理、监督指导和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死亡率 分析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弧菌Q67荧光素酶基因luxAB与luxCDABE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与发光特性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爱红 冯炘 +3 位作者 宁保安 白家磊 彭媛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4816-4821,共6页
目的对比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荧光素酶基因luxAB和luxCDABE在新的表达体系中的表达,为构建特异性检测毒性的重组菌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得到青海弧菌Q67荧光素酶基因luxAB和luxCDABE,将其分别与表达载体pET-22b连接,转化... 目的对比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荧光素酶基因luxAB和luxCDABE在新的表达体系中的表达,为构建特异性检测毒性的重组菌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得到青海弧菌Q67荧光素酶基因luxAB和luxCDABE,将其分别与表达载体pET-22b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测序,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检测两种重组菌的发光特性及重金属离子对其毒性影响。结果通过测定重组菌的相对发光强度(RLU)和OD600值可知:luxAB和luxCDABE重组菌在癸醛和IPTG浓度均为1μL/mL培养基里培养第1小时后达到最大RLU,值分别为750618.5和140901.5。检测重金属离子Cd^(2+)、Hg^(2+)、Cr^(6+)对重组菌的毒性,EC_(50)(半有效浓度)值分别为:luxAB重组菌:5.160、5.129、7.097 mg/L;luxCDABE重组菌:6.137、7.643、7.736mg/L。结论在相同培养条件下,luxAB重组菌比luxCDABE重组菌获得了更大的RLU,说明lux AB表达效果更好。重金属对重组菌的毒性影响检测,luxAB重组菌得到了更低的EC_(50)值,进一步论证了这个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弧菌 荧光素酶基因 重组菌 发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