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
作者 侯俊杰 米旭光 +7 位作者 李孝男 李晓男 杨影 江显卓 周颖 倪志强 金宁一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BPF)发生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及时鉴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为BP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BPF)发生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及时鉴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为BP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NSCLC过程中并发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及归纳相关文献,总结出其发生的潜在风险。结果:患者,男性,62岁,局部晚期肺腺癌(驱动基因阴性),接受贝伐珠单抗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后线化疗,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状态均有所改善,但并发急性BPF及继发胸腔内感染,被迫停止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化疗,虽经过胸腔闭式引流、积极抗感染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等,临床症状未能得到缓解,患者最终于2019年9月17日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当病变同时侵及胸膜、气管和胸壁,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空化效应或治疗前病变已存在癌腔时,应警惕诱发急性BPF。由于急性BPF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及时识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个体患者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支气管胸膜瘘 非小细胞肺 抗血管生成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并发直肠阴道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
作者 侯俊杰 米旭光 +7 位作者 李晓男 李孝男 杨影 江显卓 周颖 倪志强 金宁一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已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晚期直肠癌伴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特点和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已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例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晚期直肠癌伴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特点和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女性,64岁,于吉林省人民医院行经腹直肠癌手术(Dioxon手术),术后病理为中分化直肠腺癌,阴道后壁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pT4bN2M0,ⅢC期,Dukes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SH2(+)、MLH1(+)、PMS2(+)、MSH6(+)、S-100(-)和BRAFV600E(-),提示错配修复蛋白功能正常(pMMR);该患者发生N-和K-ras基因突变,术后4周辅助化疗前盆腔核磁成像(MRI)显示术后直肠阴道瘘,延期化疗,术后5个月疾病继续进展,被迫行姑息性一线、二线化疗,但疾病持续进展,三线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未加重直肠阴道瘘,且促进了瘘道愈合,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针对肿瘤进展导致直肠阴道瘘且无法从西妥昔单抗治疗中受益的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贝伐珠单抗 辅助化疗 直肠阴道瘘 临床部分缓解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肺癌相关性恶性胸腔积液治疗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侯俊杰 方艳秋 +10 位作者 杨影 李孝男 李晓男 米旭光 芦小单 魏海峰 江显卓 周颖 倪志强 于莹莹 金宁一(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48,共6页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预后。MPE的一般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目前几乎所有的MPE管理指南,包括最新的2018年美国《恶性胸腔积液管理指南》,均将该病的治疗目标定为以最小的...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预后。MPE的一般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目前几乎所有的MPE管理指南,包括最新的2018年美国《恶性胸腔积液管理指南》,均将该病的治疗目标定为以最小的创伤来减轻或消除呼吸困难,并未谈及原发肿瘤的治疗。随着化疗、靶向治疗(EGFR、EML4-ALK/ROS1抑制剂)、生物及免疫治疗(PD-1/PD-L1和CTLA-4检查点抑制剂)等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肺癌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因此仅涉及MPE自身疾病管理指南已不再适合目前的临床实践发展需求。本文就MPE的产生机制、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时代下的患者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等对肺癌相关MPE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酸代谢基因的肺腺癌预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侯俊杰 米旭光 +5 位作者 李孝男 李晓男 杨影 芦小单 方艳秋 金宁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6-1554,共9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LUAD)组织中乳酸代谢相关基因以及基于乳酸代谢基因构建LUAD预后评分模型,阐明其预测LUAD预后的能力。方法:采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LUAD相关乳酸代谢基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及LASSO回归分析获得关... 目的:探讨肺腺癌(LUAD)组织中乳酸代谢相关基因以及基于乳酸代谢基因构建LUAD预后评分模型,阐明其预测LUAD预后的能力。方法:采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LUAD相关乳酸代谢基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及LASSO回归分析获得关键基因并构建LUAD的乳酸代谢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TIMER法评估该模型与患者临床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筛选出16个乳酸代谢基因并构建评分模型;生存分析,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明显高于高风险组(P<0.01),且有较高的预测预后能力,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23个乳酸代谢基因是LUAD患者的独立的预后基因;乳酸评分与B淋巴细胞(r=-0.326,P<0.001)、CD4 T淋巴细胞(r=-0.196,P<0.001)、CD8 T淋巴细胞(r=-0.094,P=0.036)、巨噬细胞(r=-0.198,P<0.001)和树突状细胞(r=-0.119,P=0.008)百分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乳酸代谢评分模型可以很好评估LUAD预后与肿瘤微环境(TIMER)的状态,可作为LUAD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肺腺癌 肿瘤微环境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