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实验动物重要疫病及其防控研究
1
作者 杨松涛 梁萌 +1 位作者 王承宇 李忠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本文结合作者科研工作实际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犬、猫、猴等实验动物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猫瘟热、布病、钩体病及弓形虫病等重要疫病及其防控研究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疫病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何彪 涂长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65-1870,共6页
病毒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一种新兴的病毒组学研究技术,它突破了传统技术方法的局限,而直接以环境中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为研究对象,可以快速地鉴定出环境中所有的病毒组成,从而是一种发现新病毒,监控病毒变异的分子流行病毒学研... 病毒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一种新兴的病毒组学研究技术,它突破了传统技术方法的局限,而直接以环境中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为研究对象,可以快速地鉴定出环境中所有的病毒组成,从而是一种发现新病毒,监控病毒变异的分子流行病毒学研究的有力手段。在短短的几年里,人们用这种方法发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病毒,并扩大了很多病毒的宿主范围,增强了人们对环境中包括各种媒介生物的病毒组成的了解,研究领域涉及到人类肠道、动物组织、血液、水体等,充分显示出其在病毒发现、病原溯源、微生物预警等方面的实用意义。笔者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病毒宏基因组学的进展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病毒宏基因组学 病毒组 新病毒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源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果 纪雪 +6 位作者 孙洋 刘哲 祝令伟 刘军 周伟 郭学军 冯书章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为调查长春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流行情况,从2家宠物医院采集135份宠物肛拭子样品,分离和鉴定大肠埃希菌并进行多重PCR分群。测定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共分离鉴定获得95株... 为调查长春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流行情况,从2家宠物医院采集135份宠物肛拭子样品,分离和鉴定大肠埃希菌并进行多重PCR分群。测定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共分离鉴定获得95株宠物源大肠埃希菌,它们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8.9%和76.8%);其次是四环素(61.6%);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所有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其中15个分离株对受试的抗菌药物全部敏感(15.8%),63株呈多重耐药表型(66.3%)。ESBLs型菌株占53.7%。本研究探明了长春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流行情况,对宠物临床上用药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9
4
作者 阮洋 秦峻岭 +8 位作者 高玉伟 孙玮 张涛 杨玉姣 杨松涛 王承宇 王铁成 黄耕 夏咸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是表达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核蛋白,并鉴定其活性。根据GenBank发表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Nigeria 75/1株N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基因优化并合成。设计引物,利用PCR的方法扩增PPRV-N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 目的是表达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核蛋白,并鉴定其活性。根据GenBank发表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Nigeria 75/1株N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基因优化并合成。设计引物,利用PCR的方法扩增PPRV-N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阳性质粒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Transetta(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确定表达N基因的最佳诱导时间、温度。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确定表达蛋白的表达量和活性。扩增出PPRV-N基因,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和原核表达菌,表达了N蛋白,表达蛋白能与PP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 原核表达 SDS-PAGE电泳 WESTERN-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树突状细胞分离与鉴定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茂鹏 杜寿文 +1 位作者 李昌 金宁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3-1097,共5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DC的发现者Steinman对它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Beutler深人探讨了DC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2011年他们以此获得诺贝尔生理或...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DC的发现者Steinman对它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Beutler深人探讨了DC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2011年他们以此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充分表明DC在免疫学领域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分离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鉴定 免疫调节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 获得性免疫 疾病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哺乳动物间传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桑晓宇 高玉伟 +8 位作者 李林 朱晓文 张钊伟 于志君 冯娜 王铁成 杨松涛 黄耕 夏咸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6-909,共4页
流感病毒是单股负链有囊膜的RNA病毒,具有8个基因节段,编码11种蛋白。根据病毒粒子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划分为甲,乙,丙3个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的抗原性又可以划分为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所有亚型的流感病毒均已经... 流感病毒是单股负链有囊膜的RNA病毒,具有8个基因节段,编码11种蛋白。根据病毒粒子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划分为甲,乙,丙3个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的抗原性又可以划分为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所有亚型的流感病毒均已经在水禽中发现,其中H1~H3亚型的流感病毒在人类历史上爆发过大流行——1918 H1N1、1957 H2N2、1968 H3N2和2009 H1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哺乳动物 RNA病毒 H3亚型 传播 H1N1 病毒粒子 表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ggyBac转座子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欢欢 魏峰 刘全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94,共4页
piggyBac转座子是来源于鳞翅目昆虫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的DNA型转座子。目前piggyBac转座子已成为在昆虫中应用最广泛的转座子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更将其应用领域拓宽到了鱼类,寄生虫和哺乳动物等转基因研究中。随着对piggy... piggyBac转座子是来源于鳞翅目昆虫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的DNA型转座子。目前piggyBac转座子已成为在昆虫中应用最广泛的转座子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更将其应用领域拓宽到了鱼类,寄生虫和哺乳动物等转基因研究中。随着对piggyBac转座子功能和分布的深入认识,piggyBac转座子将更多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转座子介导的细胞系基因诱变及基因工程蛋白表达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转座子 转基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氏阳性细菌分选酶功能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祝令伟 郭学军 冯书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6-969,共4页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细菌 酶功能 分选 革兰氏阴性细菌 细胞壁成分 表面蛋白 应用 肽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Asia1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和猪IL-18基因重组鸡痘病毒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鲁会军 霍晓伟 +3 位作者 任静强 常巧呈 金扩世 金宁一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30-35,共6页
为构建Asia1型口蹄疫重组鸡痘病毒疫苗,采集口蹄疫发病牛的水泡液及水泡皮,用RT-PCR法扩增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的前体蛋白基因P1-2A片段和蛋白酶基因3C片段,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上,通过酶切连接获得质粒pMD18-T-P1-2A-3C。再将P1-2A... 为构建Asia1型口蹄疫重组鸡痘病毒疫苗,采集口蹄疫发病牛的水泡液及水泡皮,用RT-PCR法扩增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的前体蛋白基因P1-2A片段和蛋白酶基因3C片段,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上,通过酶切连接获得质粒pMD18-T-P1-2A-3C。再将P1-2A-3C片段与pUTAL-IL18片段连接起来,构建鸡痘病毒中间转移质粒pUTAL-P1-2A-3C-IL18。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pUTAL-P1-2A-3C-IL18与鸡痘病毒282E4株共感染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通过BrdU三次加压筛选,筛选出重组鸡病毒株vUTAL-P1-2A-3C-IL18。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证明所筛选的1株重组鸡痘病毒在CEF中能正确表达P1-2A-3C基因。本研究为研制安全、高效的亚洲Ⅰ型FMD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1口蹄疫病毒 鸡痘病毒载体 P1-2A基因 3C基因 IL-18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林栋 张守峰 扈荣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73,共5页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上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成功地消灭了狂犬病。在我国,每年有约3 000人死于狂犬病。腺病毒作为载体的优点包括高效的入核机制、优良的转染性、较低的病原性、较高的基因表达量及清楚的基因背景。目...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上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成功地消灭了狂犬病。在我国,每年有约3 000人死于狂犬病。腺病毒作为载体的优点包括高效的入核机制、优良的转染性、较低的病原性、较高的基因表达量及清楚的基因背景。目前,腺病毒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基因治疗和疫苗研发。20世纪末,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疫苗就已诞生,一直发展至今。以腺病毒载体狂犬病疫苗作为口服疫苗,可望在控制和消除狂犬病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腺病毒载体 口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引起啮齿类动物肥胖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玉秀 高玉伟 +10 位作者 李天松 王磊 于志君 李林 张钊伟 朱晓文 冯娜 黄耕 杨松涛 王铁成 夏咸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3-86,共4页
在过去的30年中,已报道8种病原体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肥胖,其中犬瘟热病毒是首个报道的可引起动物肥胖症的病毒。研究发现感染犬瘟热病毒的啮齿动物后期表现为病态肥胖。早期犬瘟热病毒的复制对感染鼠下丘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感染鼠表现为... 在过去的30年中,已报道8种病原体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肥胖,其中犬瘟热病毒是首个报道的可引起动物肥胖症的病毒。研究发现感染犬瘟热病毒的啮齿动物后期表现为病态肥胖。早期犬瘟热病毒的复制对感染鼠下丘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感染鼠表现为体重增加、脂肪细胞增大、体内瘦素受体表达水平下降、黑色素浓集激素前体(ppMCH)mRNA水平下降,高胰岛素血症,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这些因子与机体的食欲增强和(或)能量消耗减少有密切关系,与肥胖症的特征相一致。论文综述了有关犬瘟热病毒引起啮齿类动物肥胖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啮齿动物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套式RT-PCR检测动物狂犬病病毒的研究
12
作者 袁颖烁 赵敬慧 +4 位作者 宋菲菲 刘晔 张守峰 张乐萃 扈荣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6,共4页
基于我国流行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均属基因I型,本研究根据GenBank公布的31株RV N基因全序列,选取保守区域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一种检测RV的半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nested RT-PCR),并对引物的灵敏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检... 基于我国流行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均属基因I型,本研究根据GenBank公布的31株RV N基因全序列,选取保守区域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一种检测RV的半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nested RT-PCR),并对引物的灵敏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将该方法检测的36份新鲜脑组织样品,与荧光抗体染色法(FAT)进行比较,并将PCR结果为阳性的新鲜样品室温下放置腐败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检测可达到0.01TCID50/mL。对检测呈阳性的病料进行序列分析,全部为狂犬病病毒;检测犬细小病毒(CPV)、犬瘟热病毒(CDV)、犬腺病病毒(CAV)、伪狂犬病病毒(PRV)等非狂犬病病毒,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引物特异性较高。该方法与FAT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能从腐败样品中检出RV,更适用于腐败样品的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广大基层狂犬病的诊断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半套式RT-PCR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细菌NDM-1质粒的水平转移研究
13
作者 刘果 孙洋 +6 位作者 纪雪 佟盼盼 祝令伟 刘军 周伟 郭学军 冯书章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1,共7页
为探究超级细菌NDM-1质粒水平传播的特性,以携带NDM-1质粒的猫源洛菲不动杆菌和人源醋酸钙不动杆菌为供体菌,以工程菌株大肠杆菌DH5α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弱毒菌株为受体菌,通过接合试验验证了NDM-1基因通过质粒跨种传播的可能性。结... 为探究超级细菌NDM-1质粒水平传播的特性,以携带NDM-1质粒的猫源洛菲不动杆菌和人源醋酸钙不动杆菌为供体菌,以工程菌株大肠杆菌DH5α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弱毒菌株为受体菌,通过接合试验验证了NDM-1基因通过质粒跨种传播的可能性。结果显示,猫源NDM-1质粒可以转入E.coli DH5α中,并可以DH5α为中介,转入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中;而人源NDM-1质粒仅转入E.coli DH5α中,未能转入其他菌株。NDM-1质粒在沙门氏菌C500中比在E.coli DH5α中较为稳定遗传。质粒的导入并不影响宿主菌的生长特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NDM-1的传播方式,表明NDM-1质粒能够跨越菌种界限,并可以大肠杆菌为中介,转移至其它菌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德里β内酰胺酶-1 接合转移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貂圆环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玉莹 刘晔 +3 位作者 连海 李楠 张乐萃 扈荣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共3页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养貂场的貂圆环病毒感染情况,利用PCR方法对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采集自山东、河北和辽宁地区185份水貂样品进行检测,共得到101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4.6%,并在每个地区选取1份阳性样品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规模...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养貂场的貂圆环病毒感染情况,利用PCR方法对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采集自山东、河北和辽宁地区185份水貂样品进行检测,共得到101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4.6%,并在每个地区选取1份阳性样品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规模化养貂场水貂圆环病毒感染率较高,序列分析表明,山东地区与辽宁地区毒株序列一致,河北地区毒株略有差别。系统演化分析显示,分离获得的貂圆环病毒基因与蝙蝠圆环病毒亲缘关系一致性最高为73%,与其他圆环病毒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貂圆环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CAP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蓖麻毒素A链表达及其与天然蓖麻毒素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英龙 钱爱东 +9 位作者 钱军 计越 郑关雨 郭振东 赵思言 付莹莹 张毅 赵红艳 陈龙 刘林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0-957,共8页
本试验旨在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并与天然蓖麻毒素(n-RT)进行毒性比较。根据NCBI公布的RTA序列合成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于pET-28a载体后,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上清,500mmol/L咪唑溶液洗脱获... 本试验旨在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并与天然蓖麻毒素(n-RT)进行毒性比较。根据NCBI公布的RTA序列合成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于pET-28a载体后,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上清,500mmol/L咪唑溶液洗脱获得可溶性r-RTA蛋白,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对其进行鉴定并用ELISA测定其免疫原性后,对r-RTA与n-RT进行动物和细胞试验毒性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r-RTA在上清中表达率为31.2%;每升细菌培养物纯化后可得20mg目的蛋白,纯度≥90%,大小为32ku。其免疫原性约为n-RT的1.27倍;通过获取的n-RT细胞半抑制浓度(IC50为0.01μg/mL)及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为(3.27±0.44)μg/kg),以相同浓度进行细胞感染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同等剂量下,在细胞试验中,n-RT毒力是r-RTA的2 700倍;在动物试验中,n-RT组对动物致死率为40%,r-RTA组动物无死亡。结果表明,单独RTA,在没有RTB协助下,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毒力将显著降低。该结果将为开发基于RTA的蓖麻毒素疫苗提供重要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链(RTA) 原核表达 天然蓖麻毒素(n-RT) 毒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及产物特性研究
16
作者 刘国强 连海 +5 位作者 袁颖烁 王玉莹 张守峰 刘晔 张乐萃 扈荣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4,共3页
本试验旨在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GP)基因,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反应原性研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G,线性化后电转入酵母GS115中,经平板初筛及PCR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PiczαA-G-GS115。重组菌经1.0%甲醇诱导表达,... 本试验旨在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GP)基因,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反应原性研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G,线性化后电转入酵母GS115中,经平板初筛及PCR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PiczαA-G-GS115。重组菌经1.0%甲醇诱导表达,对目的蛋白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ELISA检测诱导72 h重组蛋白表达量最高;SDS-PAGE分析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65 kD,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与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本试验为进一步研制狂犬病病毒ELISA抗体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 毕赤酵母 反应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腹泻大肠杆菌流行株鉴定及毒力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哲 孙洋 +5 位作者 纪雪 郭学军 刘军 祝令伟 周伟 冯书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6-1232,共7页
为明确河南地区一规模化猪场暴发新生仔猪腹泻疫情的病原特性及其耐药谱,本研究对肠道致病大肠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对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13种毒力基因检测和2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4.8%分离株检出EAST1基因;... 为明确河南地区一规模化猪场暴发新生仔猪腹泻疫情的病原特性及其耐药谱,本研究对肠道致病大肠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对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13种毒力基因检测和2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4.8%分离株检出EAST1基因;所获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且至少对5类抗生素耐药,耐9类以上抗生素的菌株达到75.3%,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耐药率达到100.0%。细菌种系进化分群结果显示,21.7%分离株属于有致病性的B2群和D群。本研究获得了腹泻仔猪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耐药谱的基本数据和种系进化分群的遗传背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仔猪 腹泻 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第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商立民 金洪涛 刘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0-662,共3页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giardiasis),简称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疾病,也有人称蓝氏鞭毛虫病(lambliasis)。因贾第虫病曾在国际旅游者中流行,故又称为"旅游者腹泻"。自20世...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giardiasis),简称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疾病,也有人称蓝氏鞭毛虫病(lambliasis)。因贾第虫病曾在国际旅游者中流行,故又称为"旅游者腹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第虫病 分子生物学 诊断方法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旅游者腹泻 应用 肠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京、吉犬群犬腺病毒中和抗体调查 被引量:7
19
作者 钱方 张守峰 +6 位作者 王述超 刘晔 赵敬慧 米立娟 张菲 王颖 扈荣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为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犬2型腺病毒(CAV-2)重组狂犬病口服疫苗的投放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通过病毒中和试验对随机采自河北省,北京市,吉林省等地的387份犬血清进行犬腺病毒中和抗体检测,以确定犬群腺病毒感染率。结果河北... 目的为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犬2型腺病毒(CAV-2)重组狂犬病口服疫苗的投放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通过病毒中和试验对随机采自河北省,北京市,吉林省等地的387份犬血清进行犬腺病毒中和抗体检测,以确定犬群腺病毒感染率。结果河北、吉林农村流浪犬或家养犬腺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较低,阳性率为16%(30/192),而北京市犬腺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高达69%(135/195),说明城乡犬只犬腺病毒中和抗体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农村流浪犬或家养犬腺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较低,适用于CAV-2及其重组疫苗首次免疫、尤其是口服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犬腺病毒 中和抗体 口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智玲 纪雪 +7 位作者 郭学军 陈萍 刘彦晶 刘军 祝令伟 周伟 冯书章 孙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16S rDNA和气溶素基因aerA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优化双重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并结合常规PCR方法及分离培养鉴定对临床样品进行检...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16S rDNA和气溶素基因aerA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优化双重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并结合常规PCR方法及分离培养鉴定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和对比验证。结果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对质粒标准品的敏感性为10拷贝/反应,是常规PCR检测方法的100倍;该方法检测12种其他种属细菌时未出现假阳性;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其敏感性同样高于普通PCR,定量检测目的基因的拷贝数与样品中目的菌的分离率成正比。结论本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用于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诊断、疾病防控及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荧光定量PCR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