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广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楠 郝相君 +1 位作者 柴立辉 肖鹤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8-1245,共8页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百万的患者住院治疗。除接种疫苗和采用抗病毒药物抵御流感外,单克隆抗体疗法因具有交叉反应性和靶向性而成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广泛反应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并中和多...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百万的患者住院治疗。除接种疫苗和采用抗病毒药物抵御流感外,单克隆抗体疗法因具有交叉反应性和靶向性而成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广泛反应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并中和多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对感染的小鼠也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具有高度潜力。本综述就近年来靶向甲型流感病毒的两种重要表面糖蛋白HA和NA的广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广谱 交叉反应性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FN-EDB)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靶向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军雨 李霞 +2 位作者 冯健男 李慧 王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7-1655,1664,共10页
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年调控TME以逆转肿瘤进程作为治疗策略备受关注。为精准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并协助临床方案决策,急需准确有效的TME标志物与相关预测模型。纤维连接... 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年调控TME以逆转肿瘤进程作为治疗策略备受关注。为精准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并协助临床方案决策,急需准确有效的TME标志物与相关预测模型。纤维连接蛋白是一种具有多个结构域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在生理和病理过程扮演关键角色。其中,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FN-EDB)在调控ECM与细胞间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在活跃的组织重塑过程中,尤其在血管生成中,FN-EDB表达上调。研究显示,FN-EDB还参与调控肿瘤发生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免疫逃逸机制发展、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以及导致化疗耐药性产生等。因此,将FN-EDB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开发相关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FN-EDB在TME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该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治疗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 细胞外基质 靶向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熔挤出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兵 赵朋 +7 位作者 帅思祎 洪晓轩 李聪慧 张慧 刘楠 王增明 温嘉 郑爱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热熔挤出(HME)技术利用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将药用聚合物与结晶态药物在高温下混合并挤出,能使药物分子镶嵌于高分子聚合物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由于其无溶剂性、能够实现一步成型、支持连续化操作等特点,近年来在制药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关... 热熔挤出(HME)技术利用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将药用聚合物与结晶态药物在高温下混合并挤出,能使药物分子镶嵌于高分子聚合物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由于其无溶剂性、能够实现一步成型、支持连续化操作等特点,近年来在制药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该文介绍HME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与其上市药品,综述HME技术在改善药物溶解性、掩味、缓控释、定位释放、口腔分散薄膜、植入制剂、半固体制剂及3D打印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HME技术的优势和发展的局限性,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挤出 制药 聚合物 固体分散体 药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emann-Pick C1蛋白在埃博拉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海燕 陈国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具有高传染性,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出现严重出血热等症状,病死率高达90%。Niemann-Pick C1(NPC1)蛋白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过程中表达于宿主细胞内体膜上的一个重要受体,其与埃博拉病毒被组织蛋白酶裂解的糖蛋白(...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具有高传染性,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出现严重出血热等症状,病死率高达90%。Niemann-Pick C1(NPC1)蛋白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过程中表达于宿主细胞内体膜上的一个重要受体,其与埃博拉病毒被组织蛋白酶裂解的糖蛋白(GP)的相互作用是病毒感染宿主的关键环节,介导病毒囊膜与内体膜的融合,进而将病毒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近年来,将NPC1蛋白作为广谱抗丝状病毒药物靶点研发的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药物均有突破性进展。本文介绍了NPC1的结构及其在埃博拉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并对靶向NPC1的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Niemann-Pick C1蛋白 小分子抑制剂 抗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致癌试验中常用动物历史对照数据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春荣 尹纪业 +3 位作者 笪红远 高广花 马璟 王庆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5-393,共9页
致癌试验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考察药物对动物的潜在致癌作用,以评价和预测人体在长期用药中的致癌风险。在致癌试验中,啮齿类动物不同品系的历史对照数据对解释罕见肿瘤和发病率异常的肿瘤非常有用。国外权... 致癌试验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考察药物对动物的潜在致癌作用,以评价和预测人体在长期用药中的致癌风险。在致癌试验中,啮齿类动物不同品系的历史对照数据对解释罕见肿瘤和发病率异常的肿瘤非常有用。国外权威试验机构依靠病理工作组和同行评议结果,积累了相关动物大量的有价值的病理历史对照数据,从早期使用较多的F344大鼠和B6C3F1小鼠,到后来的SD大鼠、CD-1小鼠和Wistar大鼠,再到近年来广泛使用的p53+/-和rasH2转基因小鼠,不同品系动物肿瘤发生具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致癌试验日益增多,但可参照的背景数据仍然较少,如何正确积累和使用历史数据成为国内同行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归纳和对比文献报道的实验动物肿瘤性病变的种类和发生率,发现不同品系啮齿类动物的肿瘤谱不同,且存在雌雄差异。相关背景数据丰富了致癌试验中自发性肿瘤历史对照数据,为致癌试验的开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试验 历史对照数据 毒性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与抑郁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乔永星 代威 +2 位作者 吴海霞 韩烁宇 张黎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前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大多围绕神经元进行调控,而星形胶质细胞对抑郁症调控的非神经元机制尚未深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胶质细胞,其结构和形态复杂,与神经突触、血管和其他神经胶质细胞相互调节,在... 目前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大多围绕神经元进行调控,而星形胶质细胞对抑郁症调控的非神经元机制尚未深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胶质细胞,其结构和形态复杂,与神经突触、血管和其他神经胶质细胞相互调节,在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调节单胺递质水平、谷氨酸循环、突触可塑性、能量代谢和神经炎症等参与抑郁症的发生。本文就此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胶质细胞病理机制的发现和基于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的新一代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星形胶质细胞 单胺递质 炎症 谷氨酸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控技术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梦楠 田萧羽 +3 位作者 李奕潼 吴宁 李锦 李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通过药物和物理刺激(如光、电、磁、超声)的方法可实现对脑神经元功能的操控。其中,化学遗传和光遗传技术由于可精确操控目标脑区特定类型的神经元,在脑环路功能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开发的磁遗传技术可在磁场条件下利用磁感应元... 通过药物和物理刺激(如光、电、磁、超声)的方法可实现对脑神经元功能的操控。其中,化学遗传和光遗传技术由于可精确操控目标脑区特定类型的神经元,在脑环路功能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开发的磁遗传技术可在磁场条件下利用磁感应元件激活神经元,实现了对大脑特定脑区神经元的非侵入且瞬时的调控。本文主要对脑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化学遗传和光遗传技术的发展进程和存在问题,以及正处于探索阶段的磁遗传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也讨论了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和经颅超声刺激技术在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期望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善,这些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精神疾病 光遗传技术 化学遗传技术 磁遗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对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孙赳 杨雪 +4 位作者 李佳佳 屈金权 杨欣悦 郑爱萍 刘江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6-253,共8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NI)、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和CNI联合DCS治疗对模拟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40只健康长白仔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高原致伤组(HI),实验组分别为高原致伤+CN...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NI)、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和CNI联合DCS治疗对模拟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40只健康长白仔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高原致伤组(HI),实验组分别为高原致伤+CNI治疗组(HIC)、高原致伤+DCS治疗组(HID)、高原致伤+DCS+CNI治疗组(HDC)。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火器肠管贯通伤模型建立: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48 h,并使用手枪射击右侧腹部。HIC组伤后2、8、16 h分别予以CNI静脉输注,此后每天输注3次。HID组伤后4 h予以DCS治疗。HDC组伤后CNI输注同HIC组,并于伤后4 h行DCS治疗。分别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伤后不同时间血液炎症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24 h生命体征。结果HIC组较HI组血液学炎症指标改善,生存时间延长(P<0.05)。HID组和HDC组的腹腔积血、肠系膜损伤、弹孔直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结肠破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D组和HD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麻醉复苏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HIC组、HID组、HDC组比HI组的白细胞、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IL-6水平低,且HDC组更明显(P<0.05)。HID组、HDC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I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可能是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外科 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 高原寒冷环境 腹部火器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5-HT 2A受体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璐璐 刘晓倩 +2 位作者 苏瑞斌 李玉婷 谭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1-2004,共4页
5-HT 2A受体作为许多精神活性药物如致幻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的作用靶点,一直是神经精神药理学领域研究热点。5-HT 2A受体的某些关键氨基酸位点对于维持受体的特定构象、偶联不同G蛋白以及行使相应特定功能等起... 5-HT 2A受体作为许多精神活性药物如致幻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的作用靶点,一直是神经精神药理学领域研究热点。5-HT 2A受体的某些关键氨基酸位点对于维持受体的特定构象、偶联不同G蛋白以及行使相应特定功能等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突变这些特定的氨基酸位点,能够引起相应配体的亲和力、效能等变化。同时,5-HT 2A受体作为一种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其结构域中不同的氨基酸位点能与不同配体产生相互作用,引起受体相应的动态结构变化,从而影响受体的功能。因此,研究5-HT 2A受体结构和功能与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关系,对于相关精神疾病的治疗以及设计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 2A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氨基酸位点 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分子生物学功能及其抗体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昊 李新颖 +1 位作者 罗龙龙 马远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8,共9页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是一类免疫抑制性受体,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细胞表面。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等免疫检查点分子类似,LAG-3分子在活化的T细胞中表达上调,...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是一类免疫抑制性受体,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细胞表面。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等免疫检查点分子类似,LAG-3分子在活化的T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抗原的持续刺激使T细胞过度表达LAG-3等抑制性分子,造成局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LAG-3发挥抑制作用的下游信号通路及其与其他抑制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初步临床数据证实,抗LAG-3和抗PD-1抗体具有协同治疗肿瘤的效果。然而,值得一提的是,LAG-3具有与其他任何免疫负性调控分子完全不同的胞内结构域,表明LAG-3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机制。目前,至少有7种靶向LAG-3的抗体药物和1种LAG-3-Fc融合蛋白进入临床研究。可以预见,针对LAG-3分子的靶向药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免疫抑制性分子 癌症 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基因毒性杂质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舒婧 瞿敏敏 +4 位作者 王朝霞 龚莹 徐华 刘翠翠 谢剑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40,共12页
基因毒性杂质(GTI)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合成过程或储藏运输等环节,其在痕量水平即可造成DNA损伤并诱发细胞癌变,因此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国法规对不同种类的GTI均提出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和控制策略,因此发展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应用于... 基因毒性杂质(GTI)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合成过程或储藏运输等环节,其在痕量水平即可造成DNA损伤并诱发细胞癌变,因此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国法规对不同种类的GTI均提出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和控制策略,因此发展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原料药中GTI的筛查、定量及表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药物中GTI的警示结构及其分类、常见来源和毒理学限量标准,重点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电化学传感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新型技术应用于药物GTI的检测进行评述,并探讨基于警示结构或生物效应导向的通量筛查策略和方法,以期为药物GTI的有效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基因毒性杂质 杂质检测 杂质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研究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肖蕊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9-1141,共13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典型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临床可用的治疗药物均只能短期改善症状,而不能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迄今为止,基于主流发病机制学说的改善病情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药...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典型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临床可用的治疗药物均只能短期改善症状,而不能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迄今为止,基于主流发病机制学说的改善病情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药物的研发尚无一成功,迫使研究者们重新审视、思考并探寻新的研发思路和出路。本文在对AD防治药物的研发现状进行较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方向和趋势、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可能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分析、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损害 联合治疗 表观药物 重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掩味技术及其味觉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婉婷 邓耀辰 +3 位作者 张慧 李蒙 王增明 郑爱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420,共11页
多数药物味道苦涩、口感刺激,导致患者顺应性差,其不良气味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效率。一款药物的成功研发不仅应满足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均一性、经济性的五大质量特征,同时患者对不良气味药物的顺应性也不容忽视。味觉掩蔽技术针对... 多数药物味道苦涩、口感刺激,导致患者顺应性差,其不良气味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效率。一款药物的成功研发不仅应满足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均一性、经济性的五大质量特征,同时患者对不良气味药物的顺应性也不容忽视。味觉掩蔽技术针对不同性质药物进行掩味,其发展对改善药物口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传统掩味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并介绍了新型掩味技术如熔融制粒、热熔挤出、3D打印、药物复合物制备、苦味抑制剂的掩味机制和适用范围。针对药物掩味效果阐述体外评测方法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体外溶出、味觉指纹分析技术以及体内评测手段如动物、人体口尝在掩味效果领域的应用,并提出BP神经网络评价预测模型对药物口感评测的新策略,以期为今后药物掩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药物 掩味技术 制备工艺 3D打印 热熔挤出法 味觉评价 电子舌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阿片类药物改善阿片类药物致呼吸抑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樊永正 雍政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激活与受体偶联的G蛋白和(或)β-抑制蛋白等信号通路而发挥镇痛和麻醉等效应,但同时阿片类药物致呼吸抑制(OIRD)则是临床常见的严重问题。目前通常采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等改善OIRD,但纳洛酮可能会拮... 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激活与受体偶联的G蛋白和(或)β-抑制蛋白等信号通路而发挥镇痛和麻醉等效应,但同时阿片类药物致呼吸抑制(OIRD)则是临床常见的严重问题。目前通常采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等改善OIRD,但纳洛酮可能会拮抗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甚至带来许多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使用非阿片类药物直接和(或)间接调节呼吸中枢,在改善OIRD的同时不影响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围绕近年来研究报道较多的α-氨基-3-羟基-5-甲基-4-恶唑丙酸受体调节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胶质细胞抑制剂、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和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等非阿片类药物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 呼吸抑制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成瘾强迫性用药及其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关伊 吴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7-594,共8页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用药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至今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药物成瘾经历了从偶然用药、规律性用药发展为强迫性用药的过程,从药物使用状态过渡到成瘾状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偶然用药和规律性用药方面,作为药物成瘾...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用药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至今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药物成瘾经历了从偶然用药、规律性用药发展为强迫性用药的过程,从药物使用状态过渡到成瘾状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偶然用药和规律性用药方面,作为药物成瘾临床诊断的核心,强迫性用药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已建立了能较好地模拟成瘾患者强迫性用药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发现皮质纹状体环路功能异常是规律性用药转换为强迫性用药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多巴胺、5-羟色胺和谷氨酸等神经传递的改变则是强迫性用药的分子基础。本文综述了药物成瘾强迫性用药的行为特征、动物模型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期望为理解药物成瘾的本质、研发有效的药物成瘾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强迫性用药 皮质纹状体环路 多巴胺神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F1A1调控水疱性口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陈美桦 徐含翠 +4 位作者 王林旭 罗洪 齐琦 王勃 段小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eEF1A1)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1)复制的影响,以确定一个广谱抗病毒新靶点。方法 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BJ-5ta)中转染小干扰RNA(sieEF1A1)抑制eEF1A1表达,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用实时荧...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eEF1A1)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1)复制的影响,以确定一个广谱抗病毒新靶点。方法 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BJ-5ta)中转染小干扰RNA(sieEF1A1)抑制eEF1A1表达,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与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效率,制备eEF1A1基因沉默的细胞模型。用VSV感染细胞模型,检测细胞内VSV的基因拷贝数和蛋白水平;用HSV-1感染细胞模型,检测细胞内HSV-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用聚胞苷酸[poly(I:C)]或脱氧核糖核酸钠盐(HT-DNA)分别转染细胞模型,RT-qPCR检测干扰素β(IFN-β)、趋化因子10(CXCL10)和干扰素刺激基因56(ISG56)的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和TANK结合激酶1(TBK1)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EF1A1基因沉默组eEF1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eEF1A1基因沉默的细胞模型构建成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EF1A1基因沉默组的VSV基因拷贝数下降70%~80%,VSV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HSV-1的mRNA水平下降50%~60%,HSV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poly(I:C)或HT-DNA刺激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EF1A1基因沉默组的IFN-β、ISG56和CXCL10的mRNA水平以及IRF3与TBK1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eEF1A1调控VSV和HSV-1病毒复制,提示eEF1A1对RNA病毒和DNA病毒具有潜在的广谱调控作用,且可能不通过胞内核酸识别激活的免疫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 水疱性口炎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机制及其治疗性抗体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品楠 罗龙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13,共10页
产气荚膜梭菌(CP)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分泌的外毒素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较大影响和损失。CP最主要的致病毒素为α,β,ε和τ毒素及肠毒素和坏死性肠炎B样毒素,其导致的疾病各不相同。抗生素治疗是目前治... 产气荚膜梭菌(CP)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分泌的外毒素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较大影响和损失。CP最主要的致病毒素为α,β,ε和τ毒素及肠毒素和坏死性肠炎B样毒素,其导致的疾病各不相同。抗生素治疗是目前治疗CP感染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耐药性不断增长,控制CP感染愈发困难。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不同外毒素的疫苗或抗体有可能成为应对CP感染的新一代免疫治疗手段。研究表明,针对CPα毒素的疫苗可预防小鼠A型CP感染;抗α毒素的单链抗体、双价单链抗体和纳米抗体等,可与α毒素特异性结合,有效中和α毒素的磷脂酶C活性,在小鼠模型中对致死量α毒素攻击具有保护作用。本文简述CP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病机制和基因工程抗体治疗研究进展,为CP感染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新型冠状病毒靶点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露 王同兴 +2 位作者 肖智勇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81-898,共18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SARS-CoV-2的病毒颗粒由外层的包膜和内层的核衣壳两部分构成,其基因组编码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在其吸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SARS-CoV-2的病毒颗粒由外层的包膜和内层的核衣壳两部分构成,其基因组编码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在其吸附、穿入、脱壳、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装配和释放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病毒自身或其感染依赖的宿主分子均可研发抗病毒药物。靶向SARS-CoV-2刺突糖蛋白的抗体药物和靶向SARS-CoV-2 RNA聚合酶的小分子药物等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是潜力较大的候选药物,但其疗效仍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证明。综合考虑病毒自身和宿主靶点,进行多靶点多药物组合可能会取得更佳的防治效果。本综述对SARS-CoV-2的结构和生命周期、潜在的靶点和药物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发抗SARS-CoV-2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抗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卢关伊 李斐 +1 位作者 吴宁 李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4-701,共8页
药物成瘾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由于药物成瘾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外泌体为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交流方式,易透过血脑屏障,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外泌体在... 药物成瘾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由于药物成瘾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外泌体为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交流方式,易透过血脑屏障,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外泌体在药物成瘾方面的研究还相对不足。本文简述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并以成瘾性精神活性物质分类(包括阿片类、苯丙胺类、可卡因、酒和烟草),对外泌体在药物成瘾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潜在治疗手段及诊断候选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和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微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微重力条件下药物的药动学变化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彩凤 顾明 +5 位作者 薛瑞 张杨 李硕 李劲草 张有志 李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3-400,共8页
航天微重力对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药效和安全性变化。迄今,人类对空间药动学的研究几近于零,空间上的用药仍然以地面用药规律为指导,药物体内过程的研究主要采用地面模拟实验来实现。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国内... 航天微重力对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药效和安全性变化。迄今,人类对空间药动学的研究几近于零,空间上的用药仍然以地面用药规律为指导,药物体内过程的研究主要采用地面模拟实验来实现。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国内外航天微重力环境中药物的药动学变化研究进展,如微重力条件下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变化及影响药动学性质的生理变化等,为航天医学及航天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 微重力 药动学 生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