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质联用的保元汤抗缺氧作用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茜 黄荣清 +1 位作者 肖炳坤 杨建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3-1458,共6页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名方保元汤的抗缺氧作用及途径进行研究,寻找生物标记物,阐明代谢通路。方法: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保元汤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12天后,将小鼠放入密闭...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名方保元汤的抗缺氧作用及途径进行研究,寻找生物标记物,阐明代谢通路。方法: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保元汤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12天后,将小鼠放入密闭具塞广口瓶中,以死亡时间作为抗缺氧能力指标。收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数据通过软件分析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并对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保元汤各剂量组抗缺氧死亡时间比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延长,代谢组学分析中共找到25个内源性标志物。结论:保元汤具有显著性抗缺氧作用,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找到4条代谢通路,包括(1)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路径,(2)氨酰-tRNA合成通路,(3)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路径,(4)β-丙氨酸代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元汤 气相色谱-质谱联 代谢组学 常压抗缺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与血清可溶性ST2对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警的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付治卿 高文谦 +4 位作者 张方圆 谭国娟 韩春光 刘永学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分析75岁以上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与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在心力衰竭(心衰)预警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5岁以上老年男性急性NSTEMI患者80例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 目的分析75岁以上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与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在心力衰竭(心衰)预警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5岁以上老年男性急性NSTEMI患者80例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平均年龄(85.4±3.2)岁;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男性3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84.8±2.9)岁。测定2组患者GRK2、血清sST2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AMI组患者在发病后3、6、12、24个月时进行随访。结果AMI组患者GRK2的表达、血清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60 vs 0.72,(30.63±1.36)μg/L vs (26.87±0.55)μg/L,P<0.01],LVEF低于对照组[(50.87±4.58)%vs (55.15±5.87)%,P<0.01]。AMI组GRK2在发病后3、6、12、24个月随访时逐渐增高(P<0.05,P<0.01),sST2水平在发病后6、12、24个月随访时显著增高(P<0.05),LVEF在发病后6、12、24个月随访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 75岁以上老年男性急性NSTEMI患者GRK2对AMI后心衰的预警作用优于sS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描记术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