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遗传学及其在军事医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庄滢潭 罗博煜 +6 位作者 张晓东 刘拓宇 范欣悦 夏国华 袁清 郑斌 滕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声遗传学是指利用声波激活细胞表面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MSCs)蛋白,调控细胞行为及功能的新兴合成生物学技术。由于MSCs系统在细胞中广泛存在,且声遗传学具有无创性、强穿透性、高安全性、高精确度等优势,使得声遗传学在生物医学基础... 声遗传学是指利用声波激活细胞表面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MSCs)蛋白,调控细胞行为及功能的新兴合成生物学技术。由于MSCs系统在细胞中广泛存在,且声遗传学具有无创性、强穿透性、高安全性、高精确度等优势,使得声遗传学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等领域极具发展潜力,尤其在神经元调控、肿瘤机制研究、声动力治疗及听力损伤等方面。本文对声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其在噪声性听力损失防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总结和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声遗传学在军事医学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遗传学 合成生物学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 超声响应 军事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9SF2缺失促进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李康 王新宇 +5 位作者 叶然 郭凌云 王林旭 许诺 张彤 段小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探究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M9SF2)缺失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复制的影响,并探究其参与抗病毒先天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iRNA)方法敲低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TM9SF2基因;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建立VSV... 目的探究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M9SF2)缺失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复制的影响,并探究其参与抗病毒先天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iRNA)方法敲低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TM9SF2基因;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建立VSV-绿色荧光蛋白(VSV-GFP)感染细胞模型;空斑实验检测病毒上清滴度;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SV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病毒基因组复制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以及检测用双链RNA类似物聚胞苷酸〔poly(I∶C)〕刺激细胞后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β干扰素(IFN-β)mRNA水平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M9SF2敲低效果显著;敲低TM9SF2后不影响A549细胞增殖;成功建立VSV-GFP感染A549细胞模型;在病毒刺激下,敲低TM9SF2后细胞荧光强度减弱,显著下调VSV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VSV的病毒滴度降低;在poly(I∶C)刺激下,敲低TM9SF2显著上调IFN-β的mRNA水平和IRF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TM9SF2缺失抑制VSV的复制,正向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增强宿主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M9SF2) 水疱性口炎病毒(VSV) 病毒复制 抗病毒先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顶空采样法的机油释放特征参数测量研究
3
作者 田蕾 王志远 +4 位作者 宋莹 李灿 林本成 刘聪 余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6-92,共7页
本文建立一套主动顶空采样系统并测定汽轮机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释放特征参数,为舰船舱室汽轮机油挥发污染物控制提供参考。利用低速率采样泵、顶空瓶等搭建主动顶空采样系统,使用低速率采样泵对顶空气体进行采样并采用GC/MS检... 本文建立一套主动顶空采样系统并测定汽轮机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释放特征参数,为舰船舱室汽轮机油挥发污染物控制提供参考。利用低速率采样泵、顶空瓶等搭建主动顶空采样系统,使用低速率采样泵对顶空气体进行采样并采用GC/MS检测方法定量分析,得到汽轮机油挥发组分和释放特征参数,将汽轮机油置于水浴装置中加热研究温度对挥发的影响。研究发现,室温(约20℃)下1.8 mL/min为该主动顶空采样系统的最佳采样速率。汽轮机油在工作温度(50℃)下的挥发关键参数y0约为5587.6μg/m^(3),挥发物质中浓度最高的是甲苯,占比约13.9%。在13、24、35、50℃下汽轮机油挥发的TVOC浓度分别为2173.9、2730.1、4060.3、5587.6μg/m^(3),在13℃~50℃区间内,温度上升1℃,TVOC浓度上升约95.4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舱室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释放特征 主动顶空采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与外泌体在药物递送和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苏雅婷 钱小红 秦伟捷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2-486,共15页
囊泡分为人工囊泡和天然囊泡。其中,人工囊泡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是脂质体,它们是由人工合成的,由一个或多个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球形脂质结构。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较高,稳定性好且易于合成,是靶向药物递送系统(DDS)中常用的纳... 囊泡分为人工囊泡和天然囊泡。其中,人工囊泡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是脂质体,它们是由人工合成的,由一个或多个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球形脂质结构。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较高,稳定性好且易于合成,是靶向药物递送系统(DDS)中常用的纳米载体之一,使用频率较高。作为一种天然囊泡,细胞外囊泡(EVs)是由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种具有膜结构的微小囊泡,内含核酸、蛋白质及脂类等多种成分,是细胞间通信的重要媒介。外泌体是EVs中的最小亚型,直径为30~100 nm,内含独特的生物分子,这些分子可被视为亲代细胞的“指纹”。在病理状态下,外泌体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因此被视为诊断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脂质体与外泌体在药物递送和生物标志物筛选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脂质体的制备技术及外泌体的富集分离技术,并深入探讨了它们在药物递送及生物标志物筛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提出了脂质体与外泌体在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外泌体 囊泡 富集和分离 药物递送 生物标志物筛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主要表面抗原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青 张萌萌 +3 位作者 于吉军 冯健男 魏寅祥 王晶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9-630,共12页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及淋巴结病为主要临床特征。2024年9月刚果(金)暴发的新型MPXV CladeⅠb变异株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揭示现有病毒防治体系的不足。尽管改良...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及淋巴结病为主要临床特征。2024年9月刚果(金)暴发的新型MPXV CladeⅠb变异株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揭示现有病毒防治体系的不足。尽管改良减毒天花疫苗对MPXV感染有交叉保护,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安全风险问题。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替考韦马特虽显示出治疗MPXV感染的潜力,但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病毒耐药性的问题。单克隆抗体(mAb)可通过靶向病毒关键膜蛋白发挥中和作用,兼具检测、预防与治疗功能,已成为突破现有防治瓶颈的重要策略。本文系统综述了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MPXV的生物学特性和其主要免疫原性结构蛋白(如A29L、M1R、H3L、E8L、B6R和A35R等)的功能特征,并重点聚焦针对这些关键靶点的mAb的研究进展,详述其中和效力和体内外保护效果,并探讨多种mAb联用提升疗效和克服耐药性的策略。旨在为深入理解MPXV的免疫原性、加速开发高效安全的抗MPXV治疗性抗体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同时为应对猴痘疫情、制定精准防控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结构蛋白 成熟病毒粒子 包膜病毒粒子 免疫原性 单克隆抗体 抗体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广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楠 郝相君 +1 位作者 柴立辉 肖鹤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8-1245,共8页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百万的患者住院治疗。除接种疫苗和采用抗病毒药物抵御流感外,单克隆抗体疗法因具有交叉反应性和靶向性而成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广泛反应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并中和多...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百万的患者住院治疗。除接种疫苗和采用抗病毒药物抵御流感外,单克隆抗体疗法因具有交叉反应性和靶向性而成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广泛反应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并中和多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对感染的小鼠也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具有高度潜力。本综述就近年来靶向甲型流感病毒的两种重要表面糖蛋白HA和NA的广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广谱 交叉反应性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FN-EDB)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靶向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蔡军雨 李霞 +2 位作者 冯健男 李慧 王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7-1655,1664,共10页
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年调控TME以逆转肿瘤进程作为治疗策略备受关注。为精准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并协助临床方案决策,急需准确有效的TME标志物与相关预测模型。纤维连接... 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年调控TME以逆转肿瘤进程作为治疗策略备受关注。为精准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并协助临床方案决策,急需准确有效的TME标志物与相关预测模型。纤维连接蛋白是一种具有多个结构域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在生理和病理过程扮演关键角色。其中,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FN-EDB)在调控ECM与细胞间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在活跃的组织重塑过程中,尤其在血管生成中,FN-EDB表达上调。研究显示,FN-EDB还参与调控肿瘤发生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免疫逃逸机制发展、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以及导致化疗耐药性产生等。因此,将FN-EDB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开发相关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FN-EDB在TME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该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治疗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 细胞外基质 靶向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物RuBisCO蛋白酪氨酸加合物的有机磷神经性毒剂环境暴露溯源研究
8
作者 莫宏倩 徐华 +8 位作者 徐斌 李永齐 陈佳 薛晋娟 孔琳琳 吴剑峰 刘玉龙 谢剑炜 熊志立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33-1940,共8页
针对有机磷神经性毒剂(OPNAs)环境暴露溯源中生物医学样本的安全与伦理限制,该研究通过鉴定植物中高丰度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与OPNAs的酪氨酸加合物,实现了对其环境暴露的溯源分析。选择拟南芥和水稻(日本晴)为主要研究对... 针对有机磷神经性毒剂(OPNAs)环境暴露溯源中生物医学样本的安全与伦理限制,该研究通过鉴定植物中高丰度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与OPNAs的酪氨酸加合物,实现了对其环境暴露的溯源分析。选择拟南芥和水稻(日本晴)为主要研究对象,暴露于维埃克斯(VX)、塔崩(GA)及梭曼(GD)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进行分析,成功鉴定到RuBisCO蛋白与VX、GA和GD形成的酪氨酸加合物。优化了酶解条件、固相萃取条件及RuBisCO蛋白纯化方法(硫酸鱼精蛋白沉淀法(PSP))。在拟南芥中,VX、GA和GD的最低可检出暴露剂量分别为7.4μg/株、9.3μg/株、91 ng/株。在水稻中,VX的最低可检出暴露剂量为74 ng/株,GA、GD的结果与拟南芥中一致。加合物浓度与暴露剂量呈正相关,且在冻干植物中可稳定存在长达6个月。该研究首次证明了RuBisCO蛋白来源的酪氨酸加合物,并验证其可作为OPNAs环境暴露溯源分析的生物标志物。鉴于RuBisCO蛋白是植物中含量最丰富的可食用蛋白,也为绿色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的分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SCO 酪氨酸加合物 有机磷神经性毒剂 溯源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耐药基因接合转移的非抗生素类环境污染物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佳琪 薛斌 +2 位作者 曹高芳 谌志强 李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1-400,共10页
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传播扩散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最新研究表明,除抗生素选择压力外,许多非抗生素类环境污染物均能加速ARGs的传播扩散。本文首先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重金属、纳米材料及消毒副... 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传播扩散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最新研究表明,除抗生素选择压力外,许多非抗生素类环境污染物均能加速ARGs的传播扩散。本文首先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重金属、纳米材料及消毒副产物等典型环境污染物对ARGs接合转移的影响规律。然后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影响ARGs接合转移的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胞内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引发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细胞间接触、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能量代谢、诱发群体感效应以及调控接合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等。最后提出了非抗生素类环境污染物对ARGs接合转移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基因 接合转移 质粒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类型变异的炭疽芽孢杆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
10
作者 张祖铭 周豪 +8 位作者 黄学治 张多悦 张佳怡 林昱 方立崴 张秀昌 崔玉军 武雅蓉 李艳君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93,共13页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引发烈性传染病炭疽的病原体,也是一种典型生物战剂,主要感染牛、羊等牲畜以及人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威胁人类社会安全。深入了解该物种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推动力,是研究致病机制、开展炭疽...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引发烈性传染病炭疽的病原体,也是一种典型生物战剂,主要感染牛、羊等牲畜以及人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威胁人类社会安全。深入了解该物种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推动力,是研究致病机制、开展炭疽疫情监测与防控的必要基础。但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不足,尤其缺乏基于多种类型变异的群体基因组水平研究。本文对公开发表的1,628株炭疽芽孢杆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收集和质控,在1,347株高质量序列中鉴定了SNP、Indel、大片段获得缺失、拷贝数变异以及基因组重排等多类型变异,共发现26,635个SNP位点、9,997个Indel位点、21个大片段获得缺失事件、25个拷贝数变异以及5个倒位。系统发育重建表明,该物种可分为6个主要种群及17个亚群。综合种群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特征发现,美国菌株遗传多样性最高,而非洲菌株则呈现明显的地理聚集性特征。此外,通过选择压力信号分析,发现了4个与耐药和芽孢形成相关的基因(rpoB、fusA、spo0F、GBAA_RS11385)存在强选择压力。本研究重建了全球炭疽芽孢杆菌的种群结构,并揭示了该物种进化过程中关键的变异位点,为炭疽芽孢杆菌识别、溯源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靶标,同时可为炭疽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孢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变异 种群结构 选择压力 进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外GABA_(A)受体在产后抑郁症和经前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晓丽 王洪波 +1 位作者 俞纲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2-468,共7页
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GABA_(A))受体是一类分布于胞体、树突等非突触结构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其五元异聚体结构中通常含有δ亚基。在产后抑郁症和经前综合征模型动物上均可见δ亚基表达发生改变,δ^(-/-)和δ^(-/-)小鼠均表现出产后... 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GABA_(A))受体是一类分布于胞体、树突等非突触结构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其五元异聚体结构中通常含有δ亚基。在产后抑郁症和经前综合征模型动物上均可见δ亚基表达发生改变,δ^(-/-)和δ^(-/-)小鼠均表现出产后抑郁症行为表型,表明突触外GABA_(A)受体参与了其发病机制。本文综述突触外GABA_(A)受体与产后抑郁症和经前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突触外GABAA受体靶向药物在这2类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强调突触外GABA_(A)受体作为女性情绪障碍治疗靶标的重要价值,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δ亚基 产后抑郁症 经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电针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闫梦 樊璞 +7 位作者 黄平 赵博嫣 朱中革 董韵竹 吕鹏 房婷 张宏如 于长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0-599,共10页
目的运用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电针“天枢”(ST25)、“三阴交”(SP6)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电针联合二... 目的运用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电针“天枢”(ST25)、“三阴交”(SP6)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电针联合二甲双胍)组,通过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组予250 mg·kg^(-1)二甲双胍灌胃处理,电针组选取双侧“天枢”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治疗,针药结合组给予二甲双胍灌胃联合电针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予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所有大鼠每周进行6次干预,共持续7周。干预结束后,在大鼠空腹状态下使用血糖仪测量尾静脉血糖;腹腔注射50%葡萄糖溶液(4 mL·kg^(-1))后30、60、120、240 min分别检测大鼠血糖值以评估葡萄糖耐受能力;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测量血生化参数;HE染色评估大鼠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情况;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UPLC-MS)技术进行质谱检测,鉴定差异代谢物,使用MetaboAnalyst 5.0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P<0.001),血TP、GLB显著降低(P<0.01),AST、ALT、ALP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肝脏和胰腺组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针药结合组空腹血糖、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血ALP显著降低(P<0.01),TP、GLB显著升高(P<0.05),肝脏及胰腺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代谢组学显示各组间代谢轮廓区分良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差异代谢物富集为组氨酸代谢、硫胺素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缩酯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与模型组比较,针药结合组3-氨基己二酸、3-氧代环丁烷羧酸和磷酰胆碱等237个代谢物显著回调,通路富集为组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硫胺素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结论电针结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T2DM大鼠糖脂代谢,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机体氨基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 电针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天枢 三阴交 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组织样本宿主核酸去除与病原体富集方法评估研究
13
作者 黄学治 张祖铭 +9 位作者 周豪 赵婷 熊子锐 裴广倩 王云飞 崔梦楠 郭彦 潘海峰 崔玉军 范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2-690,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宿主核酸去除和非特异性扩增技术在动物组织样本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组织样本中病原体鉴定的准确性。方法使用小鼠肺组织匀浆液和肺炎克雷伯菌液混合制备模拟样本,并采用6种宿主核酸去除试剂盒和3种非特异性扩增技术进行处... 目的探究不同宿主核酸去除和非特异性扩增技术在动物组织样本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组织样本中病原体鉴定的准确性。方法使用小鼠肺组织匀浆液和肺炎克雷伯菌液混合制备模拟样本,并采用6种宿主核酸去除试剂盒和3种非特异性扩增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评估各方法对宿主DNA的去除效果和对病原微生物核酸的富集效果。结果对于宿主核酸去除技术,选择性裂解和定量降解宿主DNA的方法(Complete5试剂盒)能有效降低组织样本中宿主核酸含量,提高病原体的相对丰度。而磁珠法去除宿主DNA(Next microbiome DNA enrichment Kit试剂盒)效果较差。在较低病原体浓度(77 CFU/mL)时,Vazyme试剂盒的去宿主效果优于其他试剂盒。非特异性扩增技术(MALBAC全基因组扩增、MDA等温扩增、随机引物扩增)并不适用于组织样本,无法有效提高病原体的相对丰度。结论选择性裂解和定量降解宿主DNA的方法,更适合处理高宿主背景、低病原微生物组织样本;而非特异性扩增方法不适用组织样本的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组织样本 病原体鉴定 宿主核酸去除 非特异性扩增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脱习服小鼠运动能力下降与骨骼肌线粒体损伤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高也卉 尚慧莹 +7 位作者 程宏愽 韩伟业 周维 余志平 汤响林 肖成荣 刘献 高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5-1382,共8页
目的:基于小鼠高原脱习服模型,探讨骨骼肌线粒体受损在脱习服所致运动功能下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C57/6J小鼠随机分为高原脱习服模型组和平原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置于低压低氧舱中模拟海拔7000 m处理2周后,转移至平原环境继... 目的:基于小鼠高原脱习服模型,探讨骨骼肌线粒体受损在脱习服所致运动功能下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C57/6J小鼠随机分为高原脱习服模型组和平原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置于低压低氧舱中模拟海拔7000 m处理2周后,转移至平原环境继续饲养8天,对照组在平原环境中饲养相同天数。自返回平原日起第0、1、3、5天进行小鼠抓力与爬杆测试,评估脱习服小鼠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性。于第4天和第8天进行跑台实验,评估小鼠运动耐力。第8天跑台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检测小鼠血清中乳酸(lactic acid,LA)、葡萄糖(glucose,GLU)、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水平以及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肌肉组织中线粒体生成、分裂、融合和氧化磷酸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脱习服模型组小鼠抓力下降,爬杆T-转时间和总时间延长,跑步力竭总时间和总路程减少。(2)跑台实验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LA、CK、LDH、ALT和AST含量升高,GLU含量下降;此外,模型组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降低。(3)至脱习服期结束,模型组小鼠上述异常指标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脱习服模型组小鼠肌肉组织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蛋白(ATP6V1A和Mt-CO2)、线粒体生成蛋白(PGC-1α和FGF21)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和MFN1)表达水平升高,而线粒体分裂蛋白(FIS1和DRP1)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高原脱习服期小鼠运动能力显著下降,主要表现在肌肉力量、运动协调性和运动耐力相关指标。此现象与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生成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脱习服 运动能力 骨骼肌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生成 线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抗菌肽抗酶解稳定性的结构修饰策略研究进展
15
作者 姜淑元 张昌浩 王陶然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8,共10页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替代药物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抗菌肽较低的抗酶解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提高抗菌肽的抗酶解稳定性,目前已开发多种结构修饰策略。本文综述了其中3种修饰策略——引入非天...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替代药物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抗菌肽较低的抗酶解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提高抗菌肽的抗酶解稳定性,目前已开发多种结构修饰策略。本文综述了其中3种修饰策略——引入非天然氨基酸、肽链环化和化学基团修饰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实例,分析其优缺点和潜在的优化方向,同时对抗菌肽酶稳定性增强策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挑战进行展望,旨在为抗菌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酶稳定性 结构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研究中的进展
16
作者 倪寒 贺杜鹃 +2 位作者 段婧瑶 陈爱兵 张黎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4-232,共9页
迷走神经作为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神经,参与多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和乙酰胆碱等)释放、免疫系统和肠-脑轴等,参与多种神经精神... 迷走神经作为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神经,参与多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和乙酰胆碱等)释放、免疫系统和肠-脑轴等,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本文重点就迷走神经对神经递质、免疫系统功能和肠-脑轴等的调节机制以及迷走神经刺激在癫痫、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神经递质 免疫 肠脑轴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内丝氨酸代谢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桂霖 综述莫鈃淋 +3 位作者 甄兰 赵汝舟 吴飞翔 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1358,共8页
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在蛋白质、核苷酸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体内的摄取、吸收、合成和分解代谢水平的变化均会影响组织细胞的多个生理进程。丝氨酸在细胞内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对多种... 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在蛋白质、核苷酸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体内的摄取、吸收、合成和分解代谢水平的变化均会影响组织细胞的多个生理进程。丝氨酸在细胞内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对多种代谢性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产生深远影响。深入研究丝氨酸的代谢途径,能够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该文从丝氨酸生理功能出发,阐述丝氨酸在细胞内的合成及代谢转化,并对细胞内丝氨酸代谢影响细胞生理与相关疾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丝氨酸代谢作为疾病治疗的新兴靶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代谢 甘氨酸 一碳代谢 代谢综合征 癌症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诱导瘙痒的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芳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瘙痒是临床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患者普遍存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大量研究已经阐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但阿片类药物诱导瘙痒的机制尚不明确,瘙痒与镇痛之间的关系也模糊不清。目前的研究发现,阿片类药物作用于μ、κ及δ阿片受体后... 瘙痒是临床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患者普遍存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大量研究已经阐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但阿片类药物诱导瘙痒的机制尚不明确,瘙痒与镇痛之间的关系也模糊不清。目前的研究发现,阿片类药物作用于μ、κ及δ阿片受体后,直接或间接影响瘙痒关键受体——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功能,进而影响瘙痒信息传递。神经介素B、神经肽Y、B型利钠肽等神经肽,以及其他受体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1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5-羟色胺受体等,在吗啡诱导的瘙痒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阿片类药物所致瘙痒的预防和治疗也是围手术期吗啡镇痛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因此,明确瘙痒的具体发生机制,对寻找新的研究思路及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瘙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诱导的瘙痒 瘙痒与镇痛 瘙痒机制 阿片受体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 瘙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熔挤出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兵 赵朋 +7 位作者 帅思祎 洪晓轩 李聪慧 张慧 刘楠 王增明 温嘉 郑爱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热熔挤出(HME)技术利用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将药用聚合物与结晶态药物在高温下混合并挤出,能使药物分子镶嵌于高分子聚合物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由于其无溶剂性、能够实现一步成型、支持连续化操作等特点,近年来在制药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关... 热熔挤出(HME)技术利用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将药用聚合物与结晶态药物在高温下混合并挤出,能使药物分子镶嵌于高分子聚合物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由于其无溶剂性、能够实现一步成型、支持连续化操作等特点,近年来在制药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该文介绍HME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与其上市药品,综述HME技术在改善药物溶解性、掩味、缓控释、定位释放、口腔分散薄膜、植入制剂、半固体制剂及3D打印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HME技术的优势和发展的局限性,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挤出 制药 聚合物 固体分散体 药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对注意功能的影响及干预手段研究进展
20
作者 尹语 文青 +1 位作者 宋伦 彭晖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1-618,共8页
睡眠是生物体维持生命过程必不可少的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碎片化、睡眠不足等,严重影响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近年来睡眠对脑功能的调控作用被广泛认可。本文围绕睡眠与注意力,综述当前主要睡眠问题、睡眠-觉醒调控过程、睡眠... 睡眠是生物体维持生命过程必不可少的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碎片化、睡眠不足等,严重影响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近年来睡眠对脑功能的调控作用被广泛认可。本文围绕睡眠与注意力,综述当前主要睡眠问题、睡眠-觉醒调控过程、睡眠与注意力的关系和潜在的调控机制及目前主要干预手段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睡眠相关的注意力障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睡眠-觉醒 情绪 认知能力 注意 神经调控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