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业振兴背景下地方民族类高校青年教师《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1
作者 丽春 勿都巴拉 +4 位作者 齐昱 斯琴图雅 张颖 梅花 高树新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在种业振兴背景下,畜牧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对地方民族类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新挑战。该文围绕《家畜育种学》课程如何培养青年教师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注重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在种业振兴背景下,畜牧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对地方民族类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新挑战。该文围绕《家畜育种学》课程如何培养青年教师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注重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为地方民族类高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民族类高校 家畜育种学 教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反刍动物生产性能、产品品质与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永杰 孙同玉 +2 位作者 胡凤明 魏曼琳 马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31-3639,共9页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是一种天然的二苯乙烯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及改善畜产品品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已在猪、禽等单胃动物生产上开展了广泛的RSV研究,但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RSV对反刍动物生...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是一种天然的二苯乙烯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及改善畜产品品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已在猪、禽等单胃动物生产上开展了广泛的RSV研究,但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RSV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产品品质及健康状态调控中的作用,旨在为反刍动物生产中合理利用RSV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反刍动物 生产性能 抗氧化 抗炎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秦炜赜 刘通 +1 位作者 张婧怡 李倜宇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6期173-175,共3页
内蒙古东部地区作为国内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具有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为动物科学专业研究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该专业虽有实用性和创业前景,但未经创新创业培训的人才难以应对市场竞争,这与其综合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创新... 内蒙古东部地区作为国内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具有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为动物科学专业研究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该专业虽有实用性和创业前景,但未经创新创业培训的人才难以应对市场竞争,这与其综合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该地区在动物科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上仍面临教育与实践脱节、与产业界合作浅尝辄止、缺乏创新教育方式和政策支持等挑战。该文旨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构建适应该地区动物科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而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这对于推动地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地区 应用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提取物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媛媛 包丽娜 +1 位作者 吴树妍 李倜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81,共14页
为响应国家“禁抗”政策,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成为当前畜牧领域研究热点。植物提取物来源天然、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主要表现出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应激、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抗菌和抗癌等生物学活性。目前... 为响应国家“禁抗”政策,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成为当前畜牧领域研究热点。植物提取物来源天然、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主要表现出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应激、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抗菌和抗癌等生物学活性。目前,对动物免疫调节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多糖类、黄酮类和多酚类上。然而,由于上述各类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和化学结构复杂多样,其对动物的生物学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系统性阐述了上述植物提取物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相对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和推广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黄酮 多酚 免疫功能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国庆 刘洋 +1 位作者 牛化欣 薛树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81-7590,共10页
姜黄素是一类从姜科姜黄属草本植物根茎中提取的黄色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病原、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神经和组织保护等作用。作为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姜黄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姜黄素的化学结构... 姜黄素是一类从姜科姜黄属草本植物根茎中提取的黄色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病原、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神经和组织保护等作用。作为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姜黄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姜黄素的化学结构、提取工艺、抗炎、抗氧化、抑菌、杀虫、抗真菌、延长冷冻精子保存期及调节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姜黄素在反刍动物生产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抗炎 抗氧化 反刍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调节动物免疫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桂婷 包丽娜 +1 位作者 吴树妍 李倜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13-7625,共13页
植物提取物是一类具有独特官能团的生物活性物质,通常包括多糖、多酚、生物碱、皂苷和醇类等,在免疫调节、抗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抑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的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的免疫调节机制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TLRs)、... 植物提取物是一类具有独特官能团的生物活性物质,通常包括多糖、多酚、生物碱、皂苷和醇类等,在免疫调节、抗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抑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的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的免疫调节机制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TLRs)、花生四烯酸(AA)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介导的信号通路。然而,由于植物提取物成分和化学结构的多样性,其对畜禽的生物学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各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尚不明确,导致植物提取物调节动物免疫功能的机制较为复杂。因此,本文系统性地探讨了植物提取物调节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并综述了各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植物提取物在改善动物免疫功能、缓解免疫应激及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免疫功能 TOLL样受体 花生四烯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营养学实验课程线上线下交互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扬 温树波 +2 位作者 李倜宇 魏曼琳 王雨琼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86-87,90,共3页
动物营养学实验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动物营养学实验课程当前的教学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动物营养学实验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动物营养学实验课程当前的教学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及该课程线上线下交互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为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营养学实验 线上线下 交互教学模式 现存问题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疆发展需求的新农科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8
作者 胡宗福 常杰 +4 位作者 韩永梅 张颖 徐静 朝洛蒙 牛化欣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8期159-163,共5页
我国边疆地区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面临着人才需求与供应不足的矛盾;同时,边疆涉农高校培养模式与地区需求存在脱节,不能满足边疆农牧业领域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及产业升级的需求。该文结合内蒙古民族大学农科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农牧... 我国边疆地区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面临着人才需求与供应不足的矛盾;同时,边疆涉农高校培养模式与地区需求存在脱节,不能满足边疆农牧业领域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及产业升级的需求。该文结合内蒙古民族大学农科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农牧区需求、高校培养与农牧区需求的鸿沟,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乡村情怀的思政教育,就培养与地区需求兼容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农牧人才进行讨论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地区 农牧业 人才培养 乡村情怀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药现代化与《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更新的协同路径探索
9
作者 薛江东 姚睿智 盖微微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7期177-180,共4页
随着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与“减抗替抗”政策的推进,中兽药现代化成为兽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传统《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仍以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为核心,未能充分融入中兽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成果。该文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创新... 随着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与“减抗替抗”政策的推进,中兽药现代化成为兽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传统《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仍以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为核心,未能充分融入中兽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成果。该文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角度,探讨中兽药现代化与《兽医药理学》课程更新的协同路径,提出通过多学科交叉、案例教学、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复合型兽医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药 兽医药理学 课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乌仁塔娜 赵永刚 +5 位作者 宋鹏 格日乐图 李金明 郑晶晶 张颖 包静月 《河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8期9-12,共4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为牛疙瘩皮肤病、牛块状结节疹等,属于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一种牛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病毒性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跨境疾病。该病的临床特征以皮肤出现界限清晰的突起性结节为主,此外,皮肤会有痛感、发热、水肿...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为牛疙瘩皮肤病、牛块状结节疹等,属于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一种牛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病毒性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跨境疾病。该病的临床特征以皮肤出现界限清晰的突起性结节为主,此外,皮肤会有痛感、发热、水肿、浅表淋巴结肿大,眼鼻分泌物增多等。发病率在2%~45%,死亡率一般在1%~5%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二类动物疫病。尽管死亡率较低,但由于牛的肉和奶产量、生皮质量、公牛不育和奶牛流产的发生、疫苗接种成本以及继发感染导致的患病动物死亡,从而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国内外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动态,前瞻性、战略性预防并诊断牛结节性皮肤病。该综述的目的是讨论该病的最新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金川 孙淼 +6 位作者 孟令浩 王永强 耿超 齐朝鲁蒙 陈亨利 王梓 刘锴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72-2382,共11页
赛鸽养殖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多重耐药性加剧。本研究旨在了解通辽市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赛鸽源大肠杆菌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使用大肠杆菌鉴别培养基,16S rRNA测序等方法对通辽地区送... 赛鸽养殖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多重耐药性加剧。本研究旨在了解通辽市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赛鸽源大肠杆菌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使用大肠杆菌鉴别培养基,16S rRNA测序等方法对通辽地区送检腹泻赛鸽粪便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的PCR检测了解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对两株耐药性较强的大肠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株赛鸽源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卡那霉素和链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全部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E-ge1,E-ge2耐药性严重,对两株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获得完整基因组序列,两株菌基因组长度分别为4680817 bp与4691799 bp,分别编码4888与5070个基因,两菌株均携带3个质粒。E-ge1共携带81个耐药基因,E-ge2携带74个耐药基因。通辽地区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形势严峻,菌株携带大量耐药基因,应优化用药策略,控制耐药性的加剧和耐药基因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鸽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学技术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功能的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牛化欣 常杰 +1 位作者 胡宗福 Wang Yuxi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3-1122,共10页
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和健康状况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揭示瘤胃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代谢功能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综述了采用多组学(宏基因组学、宏转录... 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和健康状况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揭示瘤胃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代谢功能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综述了采用多组学(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不断发展的仪器分析和生物信息技术,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组成、基因组功能及代谢方面的最新进展,旨在为进一步调控瘤胃微生物以提高反刍动物生产和减轻环境污染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 微生物组 基因功能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苋属植物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庆国 范富 +1 位作者 马金慧 牛化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077-6083,共7页
苋属植物(Amaranthus)是一种古老多种用途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较好、产量高、耐旱、耐贫瘠和抗逆性强等优点。它富含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脂肪和酚类化合物,在促生长、抗氧化和改善健康等方面具有极大的饲用价值... 苋属植物(Amaranthus)是一种古老多种用途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较好、产量高、耐旱、耐贫瘠和抗逆性强等优点。它富含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脂肪和酚类化合物,在促生长、抗氧化和改善健康等方面具有极大的饲用价值,开发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总结了苋属植物籽粒和株叶的营养价值、次级代谢产物、调制加工方式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合理开发优质苋属类饲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属植物 营养价值 酚类化合物 饲用潜力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轻AFB_(1)毒性作用的外源性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亚莉 石芸 +2 位作者 李英杰 崔一龙 毛景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黄曲霉素(AFs)的一种,主要存在于霉变的饲料中。为了解减轻AFB_(1)毒性作用的外源性化合物研究进展,本文描述了AFs和AFB_(1)的理化特性,以及AFB_(1)在体内的代谢解毒过程,并梳理了姜黄素、维生素E和酵母硒等...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黄曲霉素(AFs)的一种,主要存在于霉变的饲料中。为了解减轻AFB_(1)毒性作用的外源性化合物研究进展,本文描述了AFs和AFB_(1)的理化特性,以及AFB_(1)在体内的代谢解毒过程,并梳理了姜黄素、维生素E和酵母硒等8种可以缓解AFB_(1)中毒的外源性化合物及其作用机理。AFs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毒素,以肝脏作为主要靶器官,具有强致癌、致畸形和致突变等毒害作用。其中AFB_(1)的毒性最强,可引起机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基因突变及免疫系统损伤等,其在动物体内主要通过CYP450s等酶作用进行代谢和解毒。姜黄素等外源性化合物共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或诱导体内代谢酶活性、改变毒素的代谢速率和代谢途径及缓解动物的氧化应激状态等途径,减缓AFB_(1)的毒性作用。本文为筛选新的解毒药物及动物AFB_(1)中毒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代谢途径 解毒机制 外源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在动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梅花 丽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4,共3页
褪黑素是一种广为认知的激素,是一种高亲脂性和部分亲水性的化合物,属中性偏弱酸性,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乙醛等有机溶剂,受热容易破坏分布在非脊椎动物、植物、微生物、哺乳动物中,在哺乳动物中主要由松果体合成、分泌,但在视网... 褪黑素是一种广为认知的激素,是一种高亲脂性和部分亲水性的化合物,属中性偏弱酸性,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乙醛等有机溶剂,受热容易破坏分布在非脊椎动物、植物、微生物、哺乳动物中,在哺乳动物中主要由松果体合成、分泌,但在视网膜、肠和副泪腺也能合成。参与动物昼夜节律的调节,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包括镇痛、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促进睡眠、增强免疫力等等。文章对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代谢、生物特性、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免疫力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建蒙 付绍印 +5 位作者 丽春 白雪 刘斌 季小阳 刘永斌 张文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67-1379,共13页
旨在探索褪黑激素(melatonin, MT)对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周期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绒山羊罕山型个体6只,分为埋植组(皮下埋植MT,n=3)和对照组(不埋植MT,n=3),连续12个月采集绒山羊个体皮肤组织为试验材... 旨在探索褪黑激素(melatonin, MT)对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周期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绒山羊罕山型个体6只,分为埋植组(皮下埋植MT,n=3)和对照组(不埋植MT,n=3),连续12个月采集绒山羊个体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11个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变化,结合RNA-Seq技术分析let-7家族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在整个皮肤毛囊周期内,MT上调let-7b、let-7e、let-7a-3p的表达,下调let-7f、let-7g、let-7c、let-7a-5p、let-7d、miR-98的表达。2)在4月份,MT上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下调PTGS2、PLCG1等靶基因的表达;下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上调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3)在6月份,MT下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上调PTGS2、PLCG1、SRC等靶基因的表达;上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下调GDF5、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4)let-7家族成员的靶基因主要参与VEGF、TGF-β、Oxytocin和NF-kappa B信号通路,在细胞过程、激素调节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上表明,MT可能通过改变let-7家族重要成员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在皮肤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T介导miRNAs影响羊绒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绒山羊 皮肤 褪黑激素 let-7家族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福利与肉品质量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春雨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18,共2页
动物福利主要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和心理福利。能否给予动物充分的福利待遇是提高肉品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动物福利 肉品质量 生理福利 环境福利 卫生福利 行为福利 心理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价饲粮添加复合菌酶制剂对肉牛瘤胃发酵特性、纤维素降解酶和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祝欣悦 马建飞 +2 位作者 包俊杰 徐均钊 牛化欣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2-425,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菌酶制剂对肉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菌群的影响。试验在基础全混合日粮(TMR)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CON组)]、0.3(D1组)、0.6(D2组)、1.2(D3组)和2.4 g/kg(D4组)复合菌酶制剂作为发酵底物...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菌酶制剂对肉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菌群的影响。试验在基础全混合日粮(TMR)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CON组)]、0.3(D1组)、0.6(D2组)、1.2(D3组)和2.4 g/kg(D4组)复合菌酶制剂作为发酵底物,选取3头健康西门塔尔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体外发酵48 h。结果表明:1)D3组6、12、24和48 h产气量、产气速率以及干物质(6 h除外)、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D3组和D4组12和48 h甲烷(CH_(4))产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2)与CON组相比,体外发酵48 h时,D3组丁酸比例显著提高(P<0.05),各复合菌酶制剂添加组氨态氮(NH_(3)-N)浓度和乙酸比例显著提高(P<0.05)。D3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D3组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4)2bRAD-M瘤胃菌群测定结果表明,D3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对组间差异物种进行分析,筛选出2组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显著差异物种共11种,其中普通拟杆菌属(Cryptobacteroides)、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等在CON组中富集,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等在D3组中富集。体外瘤胃发酵参数与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琥珀酸弧菌属相对丰度与丁酸比例以及TVFA和NH_(3)-N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而解琥珀酸菌属相对丰度与乙酸比例以及TVFA和NH_(3)-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在体外发酵条件下,添加1.2 g/kg TMR的复合菌酶制剂可以提高产气量和营养物质降解率,降低CH_(4)产量,提高纤维素降解酶活性,提高琥珀酸弧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解琥珀酸菌属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酶制剂 体外产气 瘤胃发酵 瘤胃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RH或HCG处理黄体早期阶段西门塔尔肉牛对血清激素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泽华 谢占峰 +2 位作者 吕世春 张晗 贾振伟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4,共5页
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处理黄体早期阶段西门塔尔肉牛对血清激素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繁殖机能正常的母牛6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0头,进行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后5 d,GnRH组... 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处理黄体早期阶段西门塔尔肉牛对血清激素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繁殖机能正常的母牛6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0头,进行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后5 d,GnRH组母牛肌肉注射GnRH(200μg/头),HCG组每牛肌肉注射HCG(3000 IU/头),对照组母牛注射生理盐水。于人工授精后5和14 d检测各组母牛血清孕激素(P4)、雌二醇(E2)和干扰素-tau(IFNT)水平;人工授精后45 d进行妊娠诊断,统计受胎率;母牛分娩后统计产犊率和犊牛初生重。结果显示,GnRH组和HCG组母牛人工授精后14 d,血清P4和IF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nRH组和HCG组母牛受胎率、产犊率和犊牛初生重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GnRH或HCG处理黄体早期阶段西门塔尔肉牛,可显著提高血清P4和IFNT水平,显著降低血清E2水平,且受胎率升高了10%~15%。本试验结果可为提高肉牛繁殖效率和促进高效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母牛 孕激素 受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筛选绒山羊绒毛脱落相关候选基因
20
作者 田进东 塔拉 +8 位作者 李巍巍 徐惠娟 吴江鸿 勿都巴拉 胡斯乐 曹文雅 宋泓利 付绍印 丽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97-3514,共18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联合分析筛选绒山羊绒毛脱落相关候选基因,为研究绒毛脱落遗传机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只2周岁雌性半同胞罕山白绒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埋植组,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采集自然脱... 【目的】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联合分析筛选绒山羊绒毛脱落相关候选基因,为研究绒毛脱落遗传机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只2周岁雌性半同胞罕山白绒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埋植组,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采集自然脱绒的5月(D5)、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诱导提前脱绒的4月(M4)和二次脱绒的8月(M8)绒山羊皮肤组织,提取RNA和蛋白质,分别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Label-free DIA蛋白组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差异表达蛋白(DEPs),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结果】在M4vs D5组中共鉴定到332个DEGs和47个DEPs,其中P4HA2和DLX3为重叠基因;富集分析显示,DEGs和DEPs显著富集到皮肤发育、毛囊发育、毛发周期、PPAR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路,并筛选出DLX3、FOXN1、COL1A1等9个关键基因。在M8vs D5组中共鉴定到345个DEGs和120个DEPs,重叠基因有CNDP1、KRTAP11-1和OAT,这些基因或蛋白显著富集到皮肤发育、毛囊发育、毛发周期、PPAR和钙信号通路等,并筛选出KRTAP11-1、OAT和FOXN1等6个关键基因。在M8vs M4组中共鉴定到193个DEGs和51个DEPs,主要富集在细胞投射组织的调控、PI3K-Akt和黏着斑等通路,并筛选出COL1A1、COL1A2和S100A4共3个关键基因。其中,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通路在脱绒组中持续激活,COL1A1和FOXN1基因在多个比较组中反复出现,提示其可能作为核心调控因子参与毛囊周期异常。【结论】本研究在MT诱导提前脱绒的4月份绒山羊皮肤组织中鉴定出2个重叠基因(P4HA2、DLX3)和2个特有基因(KRT32、DKK1);在MT诱导提前脱绒的8月份绒山羊皮肤组织中鉴定出3个重叠基因(KRTAP11-1、OAT、CNDP1)和1个特有基因(S100A4),并发现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在不同脱绒组中持续激活。研究结果为解析绒山羊绒毛脱绒性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关键线索,为精准调控绒毛生长周期、优化MT诱导脱绒和长绒技术奠定了靶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山白绒山羊 转录组 蛋白质组 褪黑素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