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黄岗夕卡岩型锡铁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0
1
作者 周振华 吕林素 +2 位作者 冯佳睿 李超 李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7-679,共13页
内蒙古黄岗大型夕卡岩型锡铁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黄岗夕卡岩型矿体中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年代测定,获得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34.6±2.0~136.5... 内蒙古黄岗大型夕卡岩型锡铁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黄岗夕卡岩型矿体中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年代测定,获得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34.6±2.0~136.5±1.9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5.31±0.85Ma。辉钼矿Re含量高,显示有地幔物质体参与了成矿过程。大兴安岭地区成矿作用以中生代燕山期成矿为主,存在140~130Ma左右、180~160Ma左右的两次成矿爆发期,其中140~130Ma左右主要出现在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与燕山晚期侵入的小岩体有关的锡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180~160Ma左右主要出现与燕山早期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后碰撞造山有关的钼铅锌铜金多金属矿床。黄岗锡铁矿床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环境下,发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岩石圈减薄 黄岗锡铁矿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区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57
2
作者 周振华 吕林素 +1 位作者 杨永军 李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521-3537,共17页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岗岩体中的钾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136.7±1.1Ma和136.8±0.57Ma,属早白垩世的产物。黄岗花岗岩体SiO2含量较高(66.81%~77.39...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岗岩体中的钾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136.7±1.1Ma和136.8±0.57Ma,属早白垩世的产物。黄岗花岗岩体SiO2含量较高(66.81%~77.39%),Al2O3含量低(11.33%~14.54%),显著贫镁,ALK较高(5.65%~10.67%),K2O/Na2O值在0.32~10.53,平均为2.78。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型,铕强烈亏损,δEu值为0.03~0.20。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而元素P、Ti、Ba、Sr明显亏损,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Y/Nb等元素比值(】1.2)。上述特征与典型的A1型板内非造山花岗岩一致,其成因可能为在岩石圈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的底侵促使上覆的先存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岩浆源区与壳幔混熔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黄岗锡铁矿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周振华 王挨顺 李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7-889,共23页
黄岗锡铁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内的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及黄岗梁组是矿区的主体含矿层位,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矽卡盐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 黄岗锡铁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内的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及黄岗梁组是矿区的主体含矿层位,矿体总体顺层分布,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矽卡盐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榴子石、绿帘石、角闪石、石英、方解石和萤石中流体包裹体所进行的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硅酸盐熔融包裹体、H2O-NaCl型包裹体、CO2-H2O±CH4型包裹体和CO2-H2O-NaCl型包裹体。成矿早阶段以硅酸盐熔融包裹体和H2O-NaCl型包裹体为主,晚阶段出现少量CO2-H2O±CH4型包裹体和CO2-H2O-NaCl型包裹体。从早期到晚期4个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57~432℃、>550℃)、322~403℃、202~304℃、153~221℃;盐度w(NaCleq)为(12.13%~19.88%、>66.8%)、16.43%~22.34%、1.74%~14.77%、1.74%~11.9%。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eq)主要为220~432℃和1.74%~22.34%,属于高-中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CO2和H2O为主,其次为N2、O2和CH4,有少量C2H2、C2H4和C2H6;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为主,其次为Ca2+、Mg2+,阴离子以Cl-、SO24-为主,其次为F-,还含有少量Br-、NO-3。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前3个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H2O值为-6.0‰~9.8‰,δDV-SMOW值为-116‰^-73‰,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H2O值为-10.9‰^-1.6‰,δDV-SMOW值为-104‰^-101‰,表明在成矿后期混入有部分大气降水。方解石的δ13CPDB值为-11.706‰~1.1‰,表明流体中的碳主要由岩浆-地幔经溶解作用所提供,且受到低温蚀变作用和大气降水的影响。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4.3‰~2.7‰,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可能受到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和改造。流体的降压沸腾和相分离,以及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分析 色谱分析 碳-氢-氧-硫同位素 黄岗锡铁矿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床夕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31
4
作者 周振华 刘宏伟 +5 位作者 常帼雄 吕林素 李涛 杨永军 张瑞军 纪显合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12,共16页
为进一步查明黄岗锡铁矿矿床成因、夕卡岩矿物成分与金属矿化类型之间的联系,利用电子探针对研究区主要夕卡岩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早期石榴石的端员组分以钙铁榴石为主,主成矿期石榴石的端员组分以钙铝... 为进一步查明黄岗锡铁矿矿床成因、夕卡岩矿物成分与金属矿化类型之间的联系,利用电子探针对研究区主要夕卡岩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早期石榴石的端员组分以钙铁榴石为主,主成矿期石榴石的端员组分以钙铝榴石为主;辉石端员组分变化较大,主要为透辉石和钙铁辉石。石榴石和辉石的矿物组分分别为Adr28.69~96.44Grs2.00~67.38(Prp+Sps)0.67~5.69和Di11.8~94.12Hd4.08~81.28Jo1.79~20.02,其较大的成分变化特征反映出夕卡岩不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平衡条件下形成的。角闪石大多为镁铁钙角闪石,个别属于铁角闪石,成分变化较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AlⅥSi←→(Na,K)的置换作用,属于一种固相线下的转变。角闪石中四次配位的Si、Al及六次配位的Al、Ti和A位置的阳离子数变化范围很大,可能是由于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岩浆的成分差异或结晶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所引起的。富锰的辉石夕卡岩是岩浆流体顺层间破碎带渗滤交代形成的,富锰辉石可作为本区寻找Sn、Cu、Zn等多金属的找矿标志,外接触带夕卡岩和其附近的大理岩中是多金属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 矿物学 成岩成矿 黄岗锡铁矿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机制及时空架构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振华 冯佳睿 +2 位作者 吕林素 李涛 杨永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104,共5页
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地处内蒙古东南部,近北东走向,长约400km,是铜、铅、锌、锡、银等多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空特征、成矿条件与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地处内蒙古东南部,近北东走向,长约400km,是铜、铅、锌、锡、银等多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空特征、成矿条件与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出3个矿床成矿系列9个矿床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带 时空架构 成矿机制 黄岗梁 乌兰浩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振华 冯佳睿 +2 位作者 吕林素 李涛 杨永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16-516,共1页
关键词 铜多金属成矿带 锡铅锌 黄岗梁 稀有金属矿床 乌兰浩特 二叠系 锡铜多金属矿床 大石寨组 成矿物质 林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卓彬 邵拥军 +3 位作者 杨自安 刘忠法 王文兴 任兴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0-370,共11页
黄岗梁铁锡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矿区内闪锌矿产于矽卡岩中,可分为浸染状和层纹状闪锌矿。本文对两种闪锌矿进行了高精度LA-ICP-MS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矿区两种闪锌矿具有相同成因特征,闪锌矿中Mn、Cu、As、In... 黄岗梁铁锡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矿区内闪锌矿产于矽卡岩中,可分为浸染状和层纹状闪锌矿。本文对两种闪锌矿进行了高精度LA-ICP-MS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矿区两种闪锌矿具有相同成因特征,闪锌矿中Mn、Cu、As、In较富集,Ga、Ge、Cd含量较低,而As、Sn、Bi、Pb含量变化较大。Cu、Sn、Bi、Pb等元素在闪锌矿中以独立矿物赋存,Mn、Fe、Ga、Ge、Cd、In、Sb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在闪锌矿晶格中。In/Ga、In/Ge比值较低,Zn/Cd比值为233~250,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环境。Cd/Fe、Cd/Mn比值分别小于0.1和0.5,指示闪锌矿成因与岩浆活动有关,In Ge特征图解也指示其矽卡岩成因。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黄岗梁铁锡矿床中闪锌矿属于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中高温矽卡型闪锌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 LA-ICP-MS 黄岗梁铁锡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钼矿床侵入岩和围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旭 周振华 +4 位作者 车合伟 马星华 欧阳荷根 陈宝全 刘国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0-440,共21页
白乃庙铜-金-钼矿是华北北缘中段的一个重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早古生代白乃庙群绿片岩中,其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区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以及石英闪长岩与起源于俯冲洋壳的埃达克岩的特征类似,岩浆在上... 白乃庙铜-金-钼矿是华北北缘中段的一个重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早古生代白乃庙群绿片岩中,其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区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以及石英闪长岩与起源于俯冲洋壳的埃达克岩的特征类似,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变质基底的混染作用。赋矿围岩绿片岩的原岩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白乃庙绿片岩、变质安山岩中锆石的εHf(t)变化范围为-4.64^+11.29之间,而白音都西群变质石英砂岩的εHf(t)为-4.30^+15.50,显示白乃庙地区围岩原岩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并在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古老地壳基底的混染作用。2类岩石的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693~2843 Ma和481~2363 Ma,峰值区间在700~1500 Ma,揭示了华北板块中-新元古代陆壳增生和构造热事件。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组成表明,白乃庙铜-金-钼矿床具有低氧逸度的特征,可能为还原性斑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U-HF同位素 埃达克岩 还原性斑岩矿床 白乃庙铜-金-钼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双尖子山银铅锌(锡)矿床石英正长斑岩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家齐 周振华 +3 位作者 欧阳荷根 陈宝全 刘文杰 杨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344,共21页
内蒙古双尖子山超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是亚洲最大的银矿床,除了目前已经探明的银、铅锌以外,近年来地质工作者研究发现勘查发现该矿床深部还存在寻找锡矿的潜力。文章对钻孔新揭露的隐伏石英正长斑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 内蒙古双尖子山超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是亚洲最大的银矿床,除了目前已经探明的银、铅锌以外,近年来地质工作者研究发现勘查发现该矿床深部还存在寻找锡矿的潜力。文章对钻孔新揭露的隐伏石英正长斑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双尖子山石英正长斑岩LA-MS-ICP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1.4±0.5)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具有富Si、Al、Na、K,贫Mg、Fe、P元素的特征,A/CNK为0.97~1.05,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Sr、P、Ti等),Eu负异常明显,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特征。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锆石、云母、独居石和磷灰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岩石的ε_(Hf)(t)值介于2.18~5.84,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811~1002 Ma,反映了双尖子山石英正长斑岩为新元古代亏损地幔来源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已有成果表明双尖子山矿区具有多期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成矿主体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有关,形成于高温、低压的伸展背景,具有低氧逸度、高演化的特点,双尖子山深部和外围具有形成锡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浆分异 部分熔融 氧逸度 锡矿化 双尖子山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锡铁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来自锡石矿物地球化学和原位Sn同位素的约束
10
作者 师江朋 武广 +2 位作者 陈公正 张术清 李铁刚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9-1902,共24页
黄岗矽卡岩型锡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黄岗-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最重要的矿床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锡铁共生矿床。黄岗矿床发育Sn-Fe矿体和Sn-W多金属矿体,矿体多呈似层状,主要产于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中-下二叠统... 黄岗矽卡岩型锡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黄岗-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最重要的矿床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锡铁共生矿床。黄岗矿床发育Sn-Fe矿体和Sn-W多金属矿体,矿体多呈似层状,主要产于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中-下二叠统安山岩和大理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中。黄岗矿床Sn-Fe-W多金属超常富集机制一直存在争议,锡成矿作用缺乏系统研究。为此,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EMPA、LA-ICP-MS等多种分析手段,对矿石中不同世代的锡石进行了微区矿物学和Sn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黄岗矿床锡石富集、沉淀过程和Sn同位素分馏机制。研究表明,黄岗矿床锡石可以分为3个世代,分别为Cst-1、Cst-2和Cst-3。黄岗矿床的锡石整体上具有富Fe和W,贫Nb和Ta特征,属于与花岗岩相关的锡石类型。Fe^(3+)、Al^(3+)、Nb^(5+)、Ta^(5+)、Zr^(4+)、Hf^(4+)、W^(4+)和Ti^(4+)等以不同形式耦合替代Sn^(4+)进入锡石晶格。早阶段锡石(Cst-1)指示高温、高氧逸度环境驱动W^(5+)+U^(5+)耦合迁移,Zr和Hf直接替代为主;中阶段锡石(Cst-2)形成的温度和氧逸度降低,激活Fe^(3+)的羟基补偿以及Nb和Ta的初始富集;晚阶段锡石(Cst-3)低温、还原条件促使Nb^(5+)+Ta^(5+)空位补偿主导。黄岗矿床锡石沉淀是由成矿流体温度、氧逸度、pH值和/或流体中F、Cl含量变化共同驱动的。岩浆分异的连续演化是黄岗矿床锡石的Sn同位素分馏主要控制因素,与成矿流体性质及动力学演化存在多阶段耦合关系。黄岗矿床锡矿化与花岗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锡石为岩浆热液成因。黄岗矿床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演化通过Sn-Fe-W元素耦合及同位素-微量元素协同分馏,形成独特的Sn-Fe-W共生矿床。锡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Sn的赋存机制及Sn同位素示踪可以为大兴安岭南段Sn-Fe-W矿产勘查提供新的多元找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矿物地球化学 锡石原位Sn同位素 黄岗Sn-Fe-W多金属矿床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在流体–花岗质熔体体系中的赋存方式与分配行为
11
作者 刘学敏 丘靥 +3 位作者 章荣清 张术清 严济池 王小林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78,共15页
硼(B)在岩浆演化和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探究B在流体和熔体体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认识相应成岩和成矿过程的关键。本研究应用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和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收集了高温(≤700℃)、高压(≤1.2 GPa)条件下花岗质熔... 硼(B)在岩浆演化和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探究B在流体和熔体体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认识相应成岩和成矿过程的关键。本研究应用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和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收集了高温(≤700℃)、高压(≤1.2 GPa)条件下花岗质熔体(铝饱和指数ASI=1.17)和共存流体的原位拉曼光谱。光谱解析结果表明,B在花岗质熔体中主要以H_(3)BO_(3)形式赋存;而在流体中,B的赋存方式受pH值影响显著。在酸性体系中,除H_(3)BO_(3)外,还可以检测到HBO_(2);而在碱性体系中,B以B(OH)_(4)^(−)和B_(3)O_(3)(OH)_(4)^(−)形式存在。B的赋存方式影响了B同位素在流体和花岗质熔体间的分馏(−0.1‰~2.5‰)以及B在流体–花岗质熔体间的分配系数(Dfluid/melt B)。在酸性体系中,Dfluid/melt B为30.47~9.99(550~700℃,0.36~0.84 GPa);而在碱性体系中,Dfluid/melt B为11.34~3.85(550~650℃,0.59~0.80 GPa)。因此,B在流体出溶过程中倾向于进入流体相,且Dfluid/melt B随温度、压力降低逐渐增大。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B倾向于进入共存的富水熔体相/流体相。考虑到B能提高熔体中水溶解度,降低熔体黏度,因而有利于共存的富水熔体相/流体相的远距离迁移,实现远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金刚石压腔 拉曼光谱 流体–花岗质熔体体系 赋存方式 分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振华 吕林素 +1 位作者 杨永军 李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59-560,共2页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16个重点矿产勘查区之一,其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类是中国东部构造岩浆事件的显著特征,并且与中生代大规模内生成矿作用之间有密切成因联系(毛景文等,2003;2005)。黄岗锡铁矿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16个重点矿产勘查区之一,其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类是中国东部构造岩浆事件的显著特征,并且与中生代大规模内生成矿作用之间有密切成因联系(毛景文等,2003;2005)。黄岗锡铁矿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南端,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以锡为主的多金属共生矿,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铁矿。黄岗花岗岩体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花岗岩体 同位素组成 大兴安岭地区 年代学 中国东部 锆石 钾长花岗岩 中生代花岗岩类 黄岗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斌 杨晓云 高春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1-326,346,共7页
通过一榀单跨三层由方钢管混凝土柱-矩形钢管混凝土梁组成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延性、强度与刚度退化、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矩形钢管... 通过一榀单跨三层由方钢管混凝土柱-矩形钢管混凝土梁组成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延性、强度与刚度退化、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呈"强柱弱梁"破坏机制,试件破坏时三层梁端和一层柱脚全部出现塑性铰;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捏缩现象不明显,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下降段较为缓慢,试件的整体强度、刚度退化现象不明显;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破坏时各层层间位移角均大于1/50,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塑性变形要求;破坏时等效阻尼系数he达到了0.441.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框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 破坏机制 抗震性能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结晶法回收钨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新涛 梁虹飞 +2 位作者 霍广生 蒲海鹏 曾璐琦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9,共5页
采用冷冻结晶法回收钨酸钠(Na2WO4)料液中的碳酸钠(Na2CO3),以实现生产原料Na2CO3的再利用,减少含盐废水的排放。研究了料液浓度、冷冻温度、冷冻时间、晶种添加量对冷冻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含200 g/L WO3和200g/L Na2CO3的... 采用冷冻结晶法回收钨酸钠(Na2WO4)料液中的碳酸钠(Na2CO3),以实现生产原料Na2CO3的再利用,减少含盐废水的排放。研究了料液浓度、冷冻温度、冷冻时间、晶种添加量对冷冻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含200 g/L WO3和200g/L Na2CO3的模拟浸出料液时,在冷冻时间2h、冷冻温度4~5℃和0.5%晶种添加量的条件下,Na2CO3的结晶率达到了75%,WO3损失率仅为1.9%。在此条件下处理由低品位钨矿经Na2CO3压煮所得的实际浸出料液,当初始冷冻料液中WO3和Na2CO3浓度均为200g/L时,Na2CO3结晶率为74%,WO3损失率为6.6%。将冷冻结晶回收的Na2CO3返回钨矿的压煮过程,所得浸出渣含WO3为0.52%,浸出率高达94.99%,能满足工业循环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钠溶液 碳酸钠 冷冻结晶 循环利用 低品位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