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土壤水蚀对荒漠草原针茅斑块分布格局形成的影响
- 1
-
-
作者
王子薇
杨振奇
郭建英
田甜
-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6,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典型草原区放牧驱动下植被格局与根系对土壤水蚀的影响机制”(4217734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五大人才”计划项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草丛斑块格局对放牧草地坡面水力侵蚀过程的影响机制”(MK2022J11)。
-
文摘
[目的]探讨土壤水蚀对希拉穆仁草原克氏针茅斑块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为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方差均值比率法设定了3个分布格局(聚集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格局)2个对照(不放牧和裸坡),进行降雨强度为30,60,90,120 mm/h的室内模拟降雨试验,量化了不同分布格局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结果](1)重度放牧和不放牧为聚集分布格局,中度放牧为均匀分布格局,轻度放牧为随机分布格局。(2)30 mm/h雨强不产流,60 mm/h雨强产流率呈:裸坡>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不放牧;90 mm/h雨强呈:裸坡>聚集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不放牧;120 mm/h雨强呈:裸坡>聚集分布>不放牧>均匀分布>随机分布;(3)30 mm/h雨强不产沙,60 mm/h雨强产沙率呈:裸坡>均匀分布>不放牧>随机分布>聚集分布;90 mm/h雨强呈:裸坡>聚集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不放牧;120 mm/h雨强呈:裸坡>不放牧>聚集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4)120 mm/h雨强随机分布的减沙效益最好,可减少88.76%,90 mm/h雨强的不放牧减流效益最好,可减少45.78%。[结论]放牧促使克氏针茅出现斑块化的现象,土壤水蚀加剧了裸地斑块的形成,进而使克氏针茅斑块出现了不同的分布格局。
-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植被斑块
地统计学分析
土壤水蚀
减流减沙
-
Keywords
grazing intensity
vegetation patches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soil water erosion
flow and sediment reduction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