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内蒙古段冰情的自适应神经网络预报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凤玲 高瑞忠 +2 位作者 冯国华 于海君 冀鸿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1,共3页
运用数理统计理论的互相关分析方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冰情信息的预报因子,建立了冰情预报的自适应BP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表明:流凌日期为乙等预报方案,封河日期为甲等预报方案,开河日期为丙等预报方案。
关键词 自适应神经网络 冰情预报 内蒙古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平原区近35年地下水埋深及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标 朱永华 +4 位作者 张生 史小红 田伟东 刘志强 云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19,25,共6页
地下水资源已日益成为半干旱地区维持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了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将有助于管理典型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和地下水资源。基于通辽平原区的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 地下水资源已日益成为半干旱地区维持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了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将有助于管理典型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和地下水资源。基于通辽平原区的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地下水埋深和土地利用类型遥感数据,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响应关系。研究发现,通辽平原区1980-1995年期间,耕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4.90%和22.77%,而草地面积相应减少13.36%,农田开垦和城镇化进程明显;1995-2015年期间,研究区耕地和草地面积无明显变幅,该时期变化最大的为水域,面积减少了约19.93%,干旱趋势加剧。与此同时,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值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区域中部形成两个地下水超采区,平均地下水埋深值由1980年的2.39 m增加至2015年的6.23 m。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与地下水的时空变化关系较为明显,土地利用类型是地下水埋深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研究区耕地扩张和城镇工业经济发展对地下水埋深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地下水埋深 通辽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赤峰农业非点源污染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永华 李畅游 +5 位作者 史小红 甄志磊 席小康 云腾 张洁 杨久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为了给赤峰市农业结构调整和流域面源污染生态工程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并填补当地非点源污染研究空白,采用输出系数模型(ECM),研究了赤峰市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赤峰市2011年农业非点源污染物TN和TP负荷量分别为21 176.9... 为了给赤峰市农业结构调整和流域面源污染生态工程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并填补当地非点源污染研究空白,采用输出系数模型(ECM),研究了赤峰市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赤峰市2011年农业非点源污染物TN和TP负荷量分别为21 176.9 t/a和3 024.0 t/a;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对研究区TN污染负荷贡献率的高低顺序为:大牲口养殖>牧草地>耕地>羊养殖>猪养殖>农村生活或林地>园地,而对TP污染负荷贡献率的高低顺序为:大牲口养殖>牧草地或羊养殖>猪养殖>耕地>农村生活>林地>园地。元宝山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TN和TP的负荷强度最高,且TN负荷强度比TP负荷强度高很多,前者是后者的7倍左右;红山区、宁城县、松山区、敖汉旗和林西县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TN和TP负荷强度较小;其次是喀喇沁旗,巴林左旗、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和克什克腾旗。牲畜养殖业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物TN和TP负荷的显著影响因素;各区县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物TN与TP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非点源污染 输出系数模型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浅水湖泊沼泽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永华 张生 +3 位作者 赵胜男 田清起 韩知明 胡建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5期69-74,共6页
为揭示乌梁素海面临的湖泊沼泽化问题与其驱动因素,针对2013年8月乌梁素海浅水湖泊沼泽化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实地勘查和采样,利用基于植物生物量与沉积速率、植物种类和泥深的2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沼泽化程度存在空间... 为揭示乌梁素海面临的湖泊沼泽化问题与其驱动因素,针对2013年8月乌梁素海浅水湖泊沼泽化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实地勘查和采样,利用基于植物生物量与沉积速率、植物种类和泥深的2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沼泽化程度存在空间差异,部分区域属于沼泽化后期,分别分布在总排干入湖口处和湖区的中东部,其中,沼泽化综合指数在近入湖口处各点最大,沼泽化综合指数处于3~4,向湖区中东部逐渐减小,但仍然大于湖区中南部的下游区,该区域的沼泽化综合指标数为2~3,仍属于沼泽化盛期,直至湖区下游的最南端,属湖泊沼泽化不显著区。造成乌梁素海浅水湖泊沼泽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在湖水流速缓慢和富营养化的综合作用下,外源物质淤积和水生植物蔓延,淤积物质和植物残体逐年累积形成底泥泥炭,随着泥炭的增厚和湖水变浅,从而演化为沼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沼泽化 成因分析 富营养化 乌梁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浩特市地下水资源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清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7-68,111,共3页
以二连浩特市现状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为基础,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价,详细分析了该市地下水的形成和埋藏条件、分布规律、地下水类型及主要含水层富水性特点,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资源评价 水化学特征 二连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