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玉米秸秆还田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1
作者 刘敏 孙霞 +3 位作者 武占敏 乌音嘎 杭欣宇 王伟妮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9期72-73,共2页
为有效提高鄂尔多斯市的玉米秸秆还田效果,该文总结了当地玉米秸秆还田现状,针对还田积极性不高、氮肥施用不足、粉碎质量不达标、田间管理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宣传、健全投入机制、完善田间管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等建议,以期达到较好... 为有效提高鄂尔多斯市的玉米秸秆还田效果,该文总结了当地玉米秸秆还田现状,针对还田积极性不高、氮肥施用不足、粉碎质量不达标、田间管理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宣传、健全投入机制、完善田间管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等建议,以期达到较好的玉米秸秆还田效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氮肥 粉碎质量 农机农艺融合 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及载畜潜力估算
2
作者 刘敏 武占敏 +5 位作者 孙霞 董永清 刘俊梅 贾宇 乌音嘎 王伟妮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4期75-78,共4页
为合理利用区域内农作物秸秆资源并优化畜牧业布局,以鄂尔多斯地区2018-2022年主要作物产量为依据,采用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法,估算鄂尔多斯地区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秸秆载畜发展潜力。结果表明,鄂尔多斯2018-2022年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为2... 为合理利用区域内农作物秸秆资源并优化畜牧业布局,以鄂尔多斯地区2018-2022年主要作物产量为依据,采用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法,估算鄂尔多斯地区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秸秆载畜发展潜力。结果表明,鄂尔多斯2018-2022年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为210.61万t,作物构成以玉米、向日葵、马铃薯为主,形成以达拉特旗、杭锦旗为主的秸秆集聚区,可收集作物秸秆年均实际载畜量234.01万羊单位,载畜发展潜力86.56万羊单位,秸秆载畜发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料 载畜率 生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秸秆饲料化利用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
3
作者 刘敏 孙霞 +6 位作者 武占敏 乌音嘎 李文连 张豪强 糜欣苑 崔英 王伟妮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通过抽样调查选取480户农户、区域内规模化市场利用主体44个,明确鄂尔多斯市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状况,分析得出秸秆的成分结构、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成本、缺乏相关的政策补贴资金扶持是制约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提出优化... 通过抽样调查选取480户农户、区域内规模化市场利用主体44个,明确鄂尔多斯市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状况,分析得出秸秆的成分结构、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成本、缺乏相关的政策补贴资金扶持是制约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提出优化饲料加工技术、加强对不同作物秸秆饲料开发利用、加强对秸秆饲料应用范围的推广、加强对秸秆饲料化利用政策扶持等建议,旨在为推动鄂尔多斯市秸秆饲料化高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饲料化 制约因素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农区及保护地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及防控策略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春光 任昱 +5 位作者 邬振江 米晓民 苗春乐 孙宇 吴利军 杨建军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10期130-132,共3页
近期,我们在鄂尔多斯市农区及保护地调查发现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长刺蒺藜草Cenchrus longispinus、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据调查长刺蒺藜草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杭锦旗... 近期,我们在鄂尔多斯市农区及保护地调查发现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长刺蒺藜草Cenchrus longispinus、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据调查长刺蒺藜草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杭锦旗、鄂前旗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尤其以达旗和准旗分布较多;黄花刺茄在达拉特旗王爱召镇有一定面积的分布;小蓬草在鄂尔多斯市的城市绿地、农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各旗区发生面积均不大。科研组通过调查已经掌握三种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调研组根据各入侵物种的发生情况,实时开展相关的防控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刺蒺藜草 黄花刺茄 小蓬草 防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残留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敏 孙霞 +3 位作者 苏伟 哈布日喜勒 崔英 贺秀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69-71,75,共4页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除草等作用,但随着地膜使用范围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地膜残留于土壤中,对作物及土壤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通过查阅历年发表的文献,总结了残膜对土壤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地膜残留会引起土壤板结,影响水...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除草等作用,但随着地膜使用范围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地膜残留于土壤中,对作物及土壤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通过查阅历年发表的文献,总结了残膜对土壤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地膜残留会引起土壤板结,影响水分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影响作物的出苗,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导致作物减产;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影响地膜残留量的因子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地膜质量、种植模式、覆膜年限捡拾方式等因子会对地膜残留量造成影响。同时,提出了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防控措施,旨在为地膜残留污染的监测、管理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土壤 作物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