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族人群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姝瑶 刘佳 +2 位作者 姚墨 齐晓飞 孙文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患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蒙古族脑梗死患者73例(发病<7d)为病例组及蒙古族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均为3代以上蒙古族。检查2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_(12)及LDL水平,进行相关...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患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蒙古族脑梗死患者73例(发病<7d)为病例组及蒙古族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均为3代以上蒙古族。检查2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_(12)及LDL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Hcy[(21.34±16.51)μmol/L vs(13.78±5.78)μmol/L,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呈负相关(P<0.01)。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是患者影响因素(P<0.05);血清Hcy水平升高是蒙古族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95%CI:2.43~11.27,P=0.006)。结论血清Hcy是蒙古族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对缺氧神经母细胞瘤系细胞内质网应激途径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姝瑶 孟天娇 +5 位作者 姚墨 刘佳 叶芸 姚尚争 刘影 孙文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对缺氧神经母细胞瘤系细胞内质网应激途径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采用氯化钴作用24 h制作缺氧模型后,分为模型组、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试验D组,每组5例,后4组...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对缺氧神经母细胞瘤系细胞内质网应激途径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采用氯化钴作用24 h制作缺氧模型后,分为模型组、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试验D组,每组5例,后4组分别加入HTL 50、100、200和400μmol/L同时刺激。另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为对照组(n=5)。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模型组和试验D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12和Caspase-3及TNF-α蛋白表达,ELISA检测各组上述3种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0.922±0.039 vs 1.143±0.076,P=0.000)。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试验D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试验D组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0.34±0.04 vs 0.26±0.01,P=0.014)。模型组、试验A组~D组的Caspase-3、Caspase-12、TNF-α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C组Caspase-3和试验D组Caspase-3、Caspase-12、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HTL可能通过Caspase-12凋亡途径及TNF-α激活,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炎性反应发生及凋亡,加重缺氧后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内质网应激 肿瘤坏死因子Α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杜艳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3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预警作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设计: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Ⅰ组;②急性脑梗死(ACI)者Ⅱ组;③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前期表现者Ⅲ组;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预警作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设计: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Ⅰ组;②急性脑梗死(ACI)者Ⅱ组;③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前期表现者Ⅲ组;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等相关危险因素而无前期表现者Ⅳ组。分别检测LPA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Ⅰ组20例,LPA异常9例;Ⅱ组167例,LPA正常组临床好转率(87.8%)高于LPA异常组(77.2%),LPA正常组临床加重率(4.55%)低于LPA异常组(11.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294例,LPA异常189例,经药物干预后发生脑卒中1例,对照组LPA异常164例,未经干预,发生脑卒中29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组121例,LPA异常79例,经干预后未发生脑卒中。结论TIA病情的加重与LPA升高有关。ACI病情变化与LPA呈明显的正相关。LPA的预警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预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分析
4
作者 杜艳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2期58-,共1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分析了36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8例采用弹簧圈固位技术,即2例行球囊再塑形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RT),3例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3例选择双微导管技术;1例应用非黏附性液体...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分析了36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8例采用弹簧圈固位技术,即2例行球囊再塑形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RT),3例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3例选择双微导管技术;1例应用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onyx栓塞治疗;27例行单纯GDC栓塞治疗.结果 36例GDC栓塞患者中,100%栓塞27例,90%~95%栓塞7例,不到90%栓塞2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脑血栓形成1例,动脉瘤破裂1例.36例病人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结果 ,良好33例,中残2例,重残1例,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无再出血病例.结论 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尤其是GDC的广泛应用,多数颅内动脉瘤可以进行有效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理干预对蒙、汉族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淑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6期238-239,共2页
脑卒中是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更高于心血管病及癌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脑卒中后抑郁(PSD)为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平均为28%~39%之间[1]。PSD导致脑... 脑卒中是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更高于心血管病及癌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脑卒中后抑郁(PSD)为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平均为28%~39%之间[1]。PSD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率上升,加重认知功能的障碍,对神经功能恢复有许多负面影响。目前认为PSD治疗与功能性抑郁症相似,包括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心理干预 民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