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酸枣自然居群果实性状变异分析及仁用种质综合评价筛选
1
作者 鲁敏 师鹏飞 +5 位作者 刘雪锋 闫婷 海龙 张宏武 薄文浩 王莉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9-1320,共12页
为了解内蒙古酸枣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合理筛选优异资源,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10个酸枣自然居群的果实性状开展分析比较,并利用层次-灰色关联法对其仁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6个果实表型... 为了解内蒙古酸枣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合理筛选优异资源,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10个酸枣自然居群的果实性状开展分析比较,并利用层次-灰色关联法对其仁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6个果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96%,其中多仁率的变异系数最高。居群间果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介于10.69%~31.01%,其中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的变异系数最高。(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果核及种仁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此外,果实横径、核纵径与经度,果实纵径、核纵径与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核纵径与海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单仁率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种仁药用成分皂苷A、斯皮诺素含量与经纬度、年均降雨量、海拔均无显著相关性。(3)运用层次-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酸枣仁用品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显示,10个居群的仁用综合品质从优到劣依次为:P8、P5、P1、P7、P2、P9、P4、P3、P6、P10。其中,杭锦旗巴拉贡居群在仁用方面的综合表现最佳。本研究为酸枣资源的保护利用及仁用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种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酸枣自然居群 遗传多样性 仁用种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北沙柳木屑栽培榆黄蘑技术研究
2
作者 张洁 王伟峰 +2 位作者 叶冬梅 刘雪英 白玉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是我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树种,其平茬枝条是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为合理开发北沙柳枝条资源,探索沙产业发展新途径,本研究利用以北沙柳枝条木屑为主料的培育基质,开展榆黄蘑(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是我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树种,其平茬枝条是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为合理开发北沙柳枝条资源,探索沙产业发展新途径,本研究利用以北沙柳枝条木屑为主料的培育基质,开展榆黄蘑(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培育试验,通过调整北沙柳枝条木屑配比组成,形成7种培育基质配方,并以传统玉米芯为主料的培育基质配方为对照(玉米芯82%、麦麸15%、玉米粉1%、豆粕1%、石膏1%),对比研究不同配方基质菌丝生长情况及子实体表观性状、产量等,探索北沙柳木屑栽培榆黄蘑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榆黄蘑在以北沙柳木屑为主料的配方培育基质上生长,并正常产生子实体;以配方2(北沙柳木屑87%、麦麸10%、玉米粉1%、豆粕1%、石膏1%)的基质栽培榆黄蘑时,菌丝生长良好,菌丝污染率仅4%,单袋产量可达0.39 kg,生物转化效率为77.40%,单袋利润2.38元,各项测量指标均好于对照;对照的菌丝污染率达5%、单袋产量为0.37 kg、生物转化效率为74.09%、单袋利润2.24元,其他配方生物转化效率均低于配方2,配方7(北沙柳木屑62%、麦麸35%、玉米粉1%、豆粕1%、石膏1%)的生物转化效率最低,为71.01%。以北沙柳枝条木屑为主料作为榆黄蘑栽培基质可行,为北沙柳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探索出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柳 榆黄蘑 栽培 可持续利用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源 李晓晶 +4 位作者 秦富仓 王博 段玉玺 杨制国 宁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94,共8页
以呼和浩特树木园3种不同植被类型城市绿地(杨树人工林、灌木林、草地)为供试样地,运用PS-3000超便携式土壤温室气体测量系统测定了土壤CO_(2)和CH_(4)通量,并同步测定环境水热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研究了3种类型城市... 以呼和浩特树木园3种不同植被类型城市绿地(杨树人工林、灌木林、草地)为供试样地,运用PS-3000超便携式土壤温室气体测量系统测定了土壤CO_(2)和CH_(4)通量,并同步测定环境水热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研究了3种类型城市绿地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期为估算大气温室气体体积分数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3类样地土壤均表现为对CO_(2)的排放和CH_(4)的吸收,年均通量由大到小表现为杨树人工林(CO_(2)164.80 mg·m^(-2)·h^(-1)、CH_(4)-45.40μg·m^(-2)·h^(-1))、草地(CO_(2)138.59 mg·m^(-2)·h^(-1)、CH_(4)-39.24μg·m^(-2)·h^(-1))、灌木林(CO_(2)114.99 mg·m^(-2)·h^(-1)、CH_(4)-38.62μg·m^(-2)·h^(-1));②3类样地土壤CO_(2)通量与各土层土壤、地表、大气温度、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和表层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CH_(4)通量则与之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大气、地表湿度和土壤真菌数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③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碳氮质量分数(0<h≤20 cm)是引起土壤CO_(2)和CH_(4)通量差异的显著性解释因子,分别解释了72.00%、20.30%和8.60%;④3类样地CO_(2)和CH_(4)季节通量均表现为夏秋季大于冬春季,百年尺度上,全球增温潜势(以CO_(2)当量计)由大到小表现为杨树人工林(1412.91 g·m^(-2))、草地(1187.92 g·m^(-2))、灌木林(984.18 g·m^(-2)),其中CO_(2)排放带来的增温效应占全球增温潜势(G WP)的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植被类型 温室气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城市绿地土壤碳氮分布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刘源 李晓晶 +6 位作者 杨制国 段玉玺 宁静 王伟峰 刘宗奇 桑昊 韩珊珊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城市绿地土壤在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缓解热岛效应中起关键作用,但受自然与人为因素交互影响,不同地区、土壤质地或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选取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草地、灌木林、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 城市绿地土壤在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缓解热岛效应中起关键作用,但受自然与人为因素交互影响,不同地区、土壤质地或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选取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草地、灌木林、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和杨(Populus)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样地不同土层间土壤碳氮含量、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城市绿地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及饱和持水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7~1.41 g.cm^(-3)、35.71%~39.13%、2.98%~6.75%和31.23%~36.11%,其中草地土壤容重最大,毛管和非毛管孔隙度及饱和持水量最小,杨树人工林则相反;(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幅分别为16.70~38.34 g.kg^(-1)和0.54~1.64 g.kg^(-1),分别在20~40 cm和0~10 cm土层增幅最大,为57.01%和33.33%,且表现为:杨树人工林>油松人工林>灌木林>草地;(3)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变幅分别为126.89~163.33 t.hm^(-2)和4.44~6.24 t.hm^(-2),0~20 cm土层碳氮储量占比最大,均超过总储量的50%,且均在20~40 cm土层增幅最大,分别为53.83%和66.05%;(4)垂直剖面上,各样地土壤碳氮含量、储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5)城市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本研究中土壤容重、植被类型和微生物数量是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植被类型 碳氮分布 环境因子 呼和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授粉方式对山丹与有斑百合种间杂交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丽 桑昊 +3 位作者 刘昕 尚海军 高颖 张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26-29,共4页
以内蒙古地区天然分布的山丹(Lilium pumilum var.pumilum)为母本,有斑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为父本,采用套硫酸纸袋和锡箔纸包裹柱头两种方式,分析常规授粉、切割柱头授粉、3.5%氯化钾(KCl)涂抹柱头后授粉3种方法对山... 以内蒙古地区天然分布的山丹(Lilium pumilum var.pumilum)为母本,有斑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为父本,采用套硫酸纸袋和锡箔纸包裹柱头两种方式,分析常规授粉、切割柱头授粉、3.5%氯化钾(KCl)涂抹柱头后授粉3种方法对山丹和有斑百合正交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丹与有斑百合间不存在严重的杂交障碍,采用锡箔纸包裹柱头的处理方式其坐果率明显优于套硫酸纸袋。(2)采用保留0.5 cm柱头切割法授粉,坐果率最高为31.58%,其次为常规授粉,柱头涂抹KCl后授粉对坐果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采用锡箔纸包裹柱头、套硫酸纸袋的处理方式对蒴果膨大、种子有胚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授粉方法对蒴果膨大、种子有胚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保留0.5 cm柱头切割法授粉效果最好,种子有胚率最高可达29.33%。蒴果长/宽越小,其种子有胚率相对越大,可将蒴果的膨大程度作为判断杂交亲和性的外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丹 有斑百合 杂交授粉 亲和性 结实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元宝枫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鲁敏 乔伟光 +3 位作者 师鹏飞 尚海军 闫婷 孟显悦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6-9,共4页
本试验以元宝枫(Acer truncatum)种子为材料,研究完整种子、去除果皮、去除种皮在不同浸种方式(不浸种、25℃浸种、55℃浸种)及3种培养基质(灭菌滤纸、灭菌湿细砂、灭菌脱脂棉)条件下的发芽情况。结果表明:元宝枫翅果千粒重为170.90 g,... 本试验以元宝枫(Acer truncatum)种子为材料,研究完整种子、去除果皮、去除种皮在不同浸种方式(不浸种、25℃浸种、55℃浸种)及3种培养基质(灭菌滤纸、灭菌湿细砂、灭菌脱脂棉)条件下的发芽情况。结果表明:元宝枫翅果千粒重为170.90 g,果皮及种皮占翅果总重量30%左右;其种皮较薄,种仁长度占翅果长的13。元宝枫完整种子浸种24 h后可吸水至饱和状态,其果皮透水性较好,种皮对水分吸收存在一定抑制作用。剥除种皮处理方式是元宝枫种子萌发的最优种子处理方法,25℃是元宝枫种子发芽的最适浸种温度,培养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剥除种皮后25℃浸种处理24 h,于灭菌滤纸上培养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0.07%。该研究可为元宝枫播种繁育和苗木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果皮 种皮 吸水特性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