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赤峰市7种典型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预测模型
1
作者 崔晓慧 马晓军 +7 位作者 阿拉坦图雅 张今奇 王园琳 丁楠 张佳敏 翟佳伦 高歌 李显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4,87,共7页
为摸清赤峰市各地区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开展赤峰地区可燃物载量调查。计算7种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对影响载量的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可燃物载量模型。结果表明:7种林分可燃物载量分别为:沙地云杉(Picea ... 为摸清赤峰市各地区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开展赤峰地区可燃物载量调查。计算7种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对影响载量的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可燃物载量模型。结果表明:7种林分可燃物载量分别为:沙地云杉(Picea meyeri var.mongolica)49.05 t·hm^(-2)、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43.71 t·hm^(-2)、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34.09 t·hm^(-2)、山杨(Populus davidiana)32.05 t·hm^(-2)、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28.19 t·hm^(-2)、白桦(Betula platyphylla)26.07 t·hm^(-2)、油松(Pinus tabuliformis)23.39 t·hm^(-2);7种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受海拔、胸径、树高、枝下高等不同程度显著影响(P<0.05);7种林分中沙地云杉林地表可燃物载量预测模型纳入了6个环境因子:海拔、胸径、树高、枝下高、坡度、冠幅(南北向),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良好(调整后R^(2)为0.8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市 沙地云杉 载量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数据及体感温度的内蒙古赤峰油松人工林小气候分析
2
作者 张今奇 崔晓慧 +4 位作者 李显玉 穆喜云 李凤敏 李向晨 杨旭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揭示油松人工林小气候效应,以赤峰森林生态站南山生态园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获取2019-2021年林内温度、露点、相对湿度、风速及风速总量5个气象因子,通过对比风寒指数、热指数、体感温度3项指标及相关性分析,探究该研... 为揭示油松人工林小气候效应,以赤峰森林生态站南山生态园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获取2019-2021年林内温度、露点、相对湿度、风速及风速总量5个气象因子,通过对比风寒指数、热指数、体感温度3项指标及相关性分析,探究该研究区油松人工林小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9-2021年油松人工林内夏季温度降低,秋季温度回暖,2021年夏季温度均较2019、2020年有所下降,相较于2019年整体下降了2.14℃,秋季温度均较2019、2020年有所升高,相较于2019年升高了4.99℃;林内相对湿度增加,富含大量水汽,空气湿润,露点均较2019、2020年有所升高,夏季相较于2019年升高了0.15℃,秋季升高了8.69℃,相对湿度变化与露点一致,夏季整体升高10%,秋季整体升高17.48%;林内风速减小,风速及总量均较2019、2020年有所下降,夏季风速相较于2019年整体降低了0.02 m/s,风速总量减少了0.11 m/s,秋季风速降低了0.06 m/s,风速总量减少了0.2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小气候 气象因子 体感温度 相关分析 赤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乔木可燃物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研究
3
作者 张今奇 李向晨 +1 位作者 李显玉 周梅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32-1736,共5页
为探究不同升温速率下5种典型乔木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加快和完善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燃烧性研究,以白桦、黑桦、兴安落叶松、蒙古栎、山杨的小枝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OFW热重分析法,在空气气氛中,以氧气为载气,加热区间为30~600℃,首... 为探究不同升温速率下5种典型乔木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加快和完善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燃烧性研究,以白桦、黑桦、兴安落叶松、蒙古栎、山杨的小枝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OFW热重分析法,在空气气氛中,以氧气为载气,加热区间为30~600℃,首先升温至100℃并保持5 min,气体流量为20mL/min,然后分别以40,60,80℃/min升温速度率升温。通过TG-DTG曲线分析试样的热解过程,利用OFW法对试样的快速热解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并绘制参数趋势图。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特征温度增加,试样失重率增大。在此阶段,升温速率为60℃/min时,5种典型乔木可燃物热解程度排序为:兴安落叶松>蒙古栎>山杨>白桦>黑桦;OFW法分析下的5种典型乔木可燃物活化能随转化率变化,活化能计算结果可靠,模型较优。山杨活化能区间为659.788~712.664 kJ/mol,调整后的R^(2)为0.962 6~0.999 7,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反应进程中后段依然保持良好的放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动力学 OFW法 升温速率 转化率 表观活化能 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内生木霉及其挥发性代谢产物的鉴定
4
作者 刘昊柟 李向晨 +1 位作者 李如华 严东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58-68,共11页
【目的】筛选具有生物熏蒸抑制板栗果腐病病原菌作用的有益内生性木霉菌,用于研发板栗贮藏期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法】表面消毒法分离培养板栗果实组织内生真菌,依据形态学和ITS、rpb2、tef1-α三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木霉菌,通过... 【目的】筛选具有生物熏蒸抑制板栗果腐病病原菌作用的有益内生性木霉菌,用于研发板栗贮藏期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法】表面消毒法分离培养板栗果实组织内生真菌,依据形态学和ITS、rpb2、tef1-α三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木霉菌,通过不接触共培养方法,明确木霉菌挥发性代谢产物对多种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HS-SPME-GCMS)分析挥发性代谢产物组成。【结果】从板栗果实中分离获得了4株木霉菌株,从中发现了对板栗果腐病4种病原菌表现广谱熏蒸抑制作用的菌株FPYF6037,经鉴定该菌株为木霉属新种,命名为栗木霉Trichoderma castaneae。该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优势组成为萜烯化合物,约占55%。抑菌试验表明,α-水芹烯、β-水芹烯、1,3,5,7-环辛四烯表现出明显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浓度0.4μL/mL的α-水芹烯的抑制率为31.6%,1.0μL/mL的β-水芹烯的抑制率为42.67%,0.8μL/mL的1,3,5,7-环辛四烯抑制率为41%。【结论】首次报道了板栗果实中的内生性木霉菌株,发现了新种栗木霉及其挥发性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为利用生物熏蒸作用绿色防控板栗果实腐烂病提供了资源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挥发性代谢产物 板栗果腐病 HS-SPME-GC-MS 生物熏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化方式对文冠果种仁油脂提取量的影响
5
作者 林建维 马晓军 +2 位作者 杨素芝 冯昭辉 陆昕 《果农之友》 2024年第6期4-6,共3页
以赤峰地区种植文冠果种仁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不同熟化方式对文冠果种仁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寻找最适宜的熟化方式。选取炒熟、煮熟、烤熟三种熟化方式,并以未熟化的文冠果种仁做对照,分别使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不同熟... 以赤峰地区种植文冠果种仁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不同熟化方式对文冠果种仁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寻找最适宜的熟化方式。选取炒熟、煮熟、烤熟三种熟化方式,并以未熟化的文冠果种仁做对照,分别使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不同熟化方式种仁中油脂,计算文冠果油的提取率。结果表明:与未熟化相比,炒熟、煮熟、烤熟后的种仁油脂提取量均无显著提高,三种不同熟化方式之间也无显著差异。无论什么熟化方式,索氏提取法提取文冠果油的提取率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熟化方式 油脂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