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氮时期对饲用燕麦茎秆理化特性和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康勇建 赵宝平 +2 位作者 武俊英 邹俊杰 刘景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75-1783,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追氮时期对燕麦茎秆形态学特征、理化物质构成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性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追氮时期处理,测定燕麦植株形态学、茎秆理化特性、抗倒性和产量指标。结果表... 为了明确不同追氮时期对燕麦茎秆形态学特征、理化物质构成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性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追氮时期处理,测定燕麦植株形态学、茎秆理化特性、抗倒性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随追氮时期后移,2个品种株高、基部节间和穗下节间长度、重心高度和倒伏率呈降低趋势,植株茎粗、茎秆鲜重、机械强度、茎秆中钾、硅、木质素含量在孕穗期追氮达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抽穗期追氮达到最高。与不施氮处理比较,孕穗期追氮处理‘蒙燕1号’和‘蒙特’品种的植株茎秆机械强度提高62.29%和42.72%,茎秆抗倒指数分别提高59.18%和45.58%,干草产量分别提高40.85%和19.22%(P<0.05)。综上,茎秆钾和硅元素、木质素及可溶性糖含量与燕麦抗倒伏性密切相关,在孕穗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燕麦抗倒性能并获得较高饲草和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追氮时期 燕麦 茎秆机械强度 抗倒性 饲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花药败育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霞 周磊 +5 位作者 王晓东 王春雷 于静辉 于华荣 唐艳梅 崔天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2-678,共7页
为了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明确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花粉败育的发生时期和原因,以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为试验材料,保持系JLCMS9B为对照材料,采用FAA液固定法、苯酚品红压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分别对花器官形态、小孢子及花药形... 为了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明确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花粉败育的发生时期和原因,以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为试验材料,保持系JLCMS9B为对照材料,采用FAA液固定法、苯酚品红压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分别对花器官形态、小孢子及花药形态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其花器官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及细胞学特征的变异。结果显示:保持系JLCMS9B与不育系JLCMS9A的花粉管长度、柱头、花柱总长、花粉大小及柱头表面积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JLCMS9A的花器官各部位较JLCMS9B小或者短;在花粉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育系JLCMS9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发生异常分裂,形成三分体而非正常的四分体;而从花药的石蜡切片观察到JLCMS9A在造孢期不能进行正常的四分体联会,伴随绒毡层提前降解,未形成正常的花粉壁,小孢子出现畸形,形成空瘪内陷无活力的花粉,最终导致败育。结果说明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A花粉败育发生在花芽期,主要由绒毡层提前降解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 JLCMS9A 细胞形态 减数分裂 绒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永军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第10期46-47,共2页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牛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羊病,在青年牛和犊牛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可引起病牛畏光、流泪、结膜炎和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和溃疡,严重时可导致病牛失明。由于患病牛眼部症状可导致淘汰率增加、体重增重减缓、奶牛产奶...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牛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羊病,在青年牛和犊牛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可引起病牛畏光、流泪、结膜炎和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和溃疡,严重时可导致病牛失明。由于患病牛眼部症状可导致淘汰率增加、体重增重减缓、奶牛产奶量下降、治疗成本增高等,给牛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牛传染性结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进行论述,为牛场养殖人员在开展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控工作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