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比值在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慧 李月春 +6 位作者 郝喜娃 吕琳 梁磊 张文思 张翠琴 张元 张京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8-723,共6页
目的 评价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比值与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血肿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的自发性脑出血且行脑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资料。在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前后及引流期... 目的 评价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比值与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血肿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的自发性脑出血且行脑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资料。在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前后及引流期间复查CT的同时使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和眼球横径(eyeball transverse diameter,ETD)。研究ONSD/ETD比值与颅内血肿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57例脑出血并行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入组,穿刺前后ONSD、ONSD/ETD比值的变化情况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时间因素对于血肿量的影响,得到时间因素对血肿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0)。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时间因素和血肿量对ONSD,ONSD/ETD指标的影响,时间因素和血肿量对ONSD、ONSD/ETD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时间因素与ONSD、ONSD/ET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0),血肿量与ONSD、ONSD/ET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β<0)。双眼测量的ONSD,ONSD/ETD比值,其中左侧ONSD(0.52±0.08)与右侧(0.53±0.09)无统计学差异(t=-0.41,P=0.68)。左侧ONSD/ETD比值(0.24±0.04)与右侧ONSD/ETD比值(0.24±0.04)无统计学差异(t=-0.19,P=0.85)。入院时出血侧ONSD(0.53±0.08)与未出血侧ONSD(0.52±0.0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1.84,P=0.07)。入院时出血侧ONSD/ETD比值(0.24±0.04)与未出血侧ONSD/ETD比值(0.24±0.0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1.42,P=0.16)。结论 ONSD/ETD比值可随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血肿量变化呈现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视神经鞘直径 眼球横径 颅内压 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丽 周慧杰 乔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DSCTA)诊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及在支架成形术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患者全部行DSCTA和IDSA检查。应用北美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狭窄分级法,在显示狭窄的最佳角度上测定椎动脉最狭窄处的直径(N)与...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DSCTA)诊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及在支架成形术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患者全部行DSCTA和IDSA检查。应用北美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狭窄分级法,在显示狭窄的最佳角度上测定椎动脉最狭窄处的直径(N)与椎动脉起始部远端的正常血管直径(D),计算狭窄率。IDSA检查结果和DSCTA检查结果进行等级相关分析。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狭窄率30%、50%及70%为界限,评估DSCTA检查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①等级相关分析中,DSA检查结果和DSCTA检查结果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60,P<0.01。②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狭窄率30%、50%及70%为界限,在此3个界限范围内,DS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90%,假阳性率<10%、假阴性率<2%、阳性似然比>10,Youden指数均接近或超过0.9。CDSCTA评估符合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59例,术中以DSA检查进一步评估,最终行支架置入术55例,DSCTA评估的符合率为93%。④DSCTA可清晰地显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位置、形态、斑块的性质,还可去除周围干扰,从多角度观察椎动脉起始部的狭窄。结论 DSCTA是诊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可靠方法 ,并可作为介入治疗术前评估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晓梅 张亚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2期1913-191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以大脑损害为主(83.7%),其次为脊髓损害(51.4%),脑干损害(35.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以大脑损害为主(83.7%),其次为脊髓损害(51.4%),脑干损害(35.1%)。MRI显示病灶大小不一,形态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脑室旁病灶多为椭圆形或线条形,多垂直于侧脑室。增强扫描可提高MRI对MS早期诊断的特异性。结论MRI能早期发现多发性硬化的病灶,并可动态观察硬化斑的消退、进展与转归。MRI是辅助诊断MS最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点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干梗死一例
4
作者 高晓梅 刘丽 +1 位作者 安翼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1-33,共3页
患者男,69岁。主因“反复眩晕发作半个月,加重2d”于2009年6月18日入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性眩晕、呕吐、伴视物成双,进食水呛咳,每次持续10~20min后缓解,共发作3次。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岳红 李秀英 +2 位作者 郭丽君 刘淑芳 高俊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康复 对比观察 护理效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 病变部位 损伤面积 卧床患者 随机分组 配对比较 微创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MRI与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董雪佳 刘雅虹 +3 位作者 海俊杰 王智光 张春雨 江名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3-807,共5页
目的 比较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和超声造影(CEU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7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内动... 目的 比较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和超声造影(CEU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7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内动脉系统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分为AIS组40例和非AIS组31例,分别行HRMRI和CEUS检查,统计两组斑块数量、类型、成分检出情况,比较两组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评价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AIS组40例共106个斑块,非AIS组31例65个斑块,HRMRI检查中,AIS组易损斑块检出率为55.7%(59/106),非AIS组为36.9%(2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3,P=0.017)。CEUS检查中,AIS组易损斑块检出率为47.2%(50/106),非AIS组为30.8%(2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P=0.034);AIS组中,HRMRI对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CEUS(P=0.005),2种检查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69)。结论 HRMRI和CEUS均能有效区分易损斑块,HRMRI对易损斑块的检出率更高,且能细化斑块成分,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超声造影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