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山杨径向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佳佳 周梅 +3 位作者 赵鹏武 石亮 许重阳 王满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0,共6页
为系统探究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径向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素(温度、降水等)的响应规律,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半干旱区树木生长机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山杨次生林内,... 为系统探究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径向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素(温度、降水等)的响应规律,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半干旱区树木生长机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山杨次生林内,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技术对山杨径向生长和环境因子进行1 a的连续观测,分析山杨径向生长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杨茎干日动态表现出反相位模式,在生长季(5—9月)表现为树干径向变化在白天达到谷值、夜晚达到峰值的变化模式,在非生长季(2020年10月—2021年4月)树干径向变化在白天达到峰值,夜晚达到谷值;在生长季前期(4月上旬—5月中旬)山杨径向生长受到土壤水分的显著影响。在生长季中期(5月中旬—7月下旬),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和降水是山杨树干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生长季早期土壤水分对于半干旱区山杨径向生长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山杨 树木径向生长测量仪 径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造模式的退化小叶杨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
作者 吕欣晔 岳永杰 +5 位作者 赵鹏武 郝龙飞 徐雅洁 孙哲林 于兴男 孙晓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2,共8页
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敖汉旗典型退化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混交改造、块状混交改造、皆伐混交改造、对照样地(未改造退化小叶杨人工林)4个试验方案,每种改造模式及对照样地均设置3个50 m×5... 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敖汉旗典型退化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混交改造、块状混交改造、皆伐混交改造、对照样地(未改造退化小叶杨人工林)4个试验方案,每种改造模式及对照样地均设置3个50 m×50 m重复样地;2023年8月份,在每个样地内沿对角线设置3个重复土壤剖面,采用环刀法分别采集土层深度(h)0<h≤10 cm、10 cm<h≤20 cm、20 cm<h≤40 cm、40 cm<h≤60 cm土壤样品,按照试验设计测定土壤密度、孔隙度、有机质质量分数、总氮质量分数、总磷质量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斯皮尔曼(Spearman)分析法,分析不同改造模式对退化小叶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混交改造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比其他改造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显著(P<0.05)。与行间混交改造相比,块状混交改造、皆伐混交改造及对照样地人工林的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分别减少3.21%、12.45%、19.68%。与行间混交改造相比,块状混交改造的土壤总磷质量分数增加6.76%。研究区林木生长主要受氮素的营养限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比(w(C)∶w(P))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影响较大,土壤氮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比(w(N)∶w(P))受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模式 退化小叶杨 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山杨死亡对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鹏武 刘兵兵 +2 位作者 管立娟 周梅 舒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3-36,55,共5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山杨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对照样地、山杨中度死亡样地和山杨重度死亡样地的不同死亡梯度的调查数据,分析山杨死亡后更新情况。结果表明:山杨重度死亡样地的山杨更新密度最大,更新密度为7 308.33株/hm^(2),更新密度分...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山杨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对照样地、山杨中度死亡样地和山杨重度死亡样地的不同死亡梯度的调查数据,分析山杨死亡后更新情况。结果表明:山杨重度死亡样地的山杨更新密度最大,更新密度为7 308.33株/hm^(2),更新密度分别是山杨中度死亡样地、对照样地的2.55、17.20倍;山杨重度死亡样地更新幼苗(树)平均树高最大,平均树高为3.71 m,更新幼苗(树)平均胸径最大,平均胸径为3.05 cm。山杨重度死亡样地和山杨中度死亡样地与对照样地的更新密度、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差异均显著(P<0.05);更新密度、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与郁闭度和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幼苗枯梢率与郁闭度及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幼苗死亡率及幼树枯梢和死亡率与更新密度和郁闭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体而言,大兴安岭南段山杨林在气候变化的干旱背景下,具有强大的萌蘖更新能力,更新苗在森林死亡后生长良好,幼苗拥有成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次生林 山杨死亡 更新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