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_(1)原位质谱快速检测方法
1
作者 董柠菲 宋晓东 +4 位作者 程聪洋 金君华 李相阳 张红星 谢远红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目的】旨在解决传统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依赖有机溶剂等问题,满足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方法】通过优化原位质谱分析系统的MS1(全扫描)和MS2(产物离子扫描)模式,以及洗脱液种类,确定AFM_(1)原位质谱检测条件和特征母离子... 【目的】旨在解决传统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依赖有机溶剂等问题,满足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方法】通过优化原位质谱分析系统的MS1(全扫描)和MS2(产物离子扫描)模式,以及洗脱液种类,确定AFM_(1)原位质谱检测条件和特征母离子/碎片离子对,建立定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在牛乳基质中,测定原位质谱检测方法的加标回收率、检出限和定量限,建立AFM_(1)定量检测校正曲线,并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在产物离子扫描模式下,成功捕获AFM_(1)特征母离子(329.0 m/z)及主碎片离子(301.0 m/z);甲醇洗脱液的信号响应值显著优于其他有机溶剂,实现AFM_(1)定性检测;在牛乳中,原位质谱方法检测AFM_(1)在0.31~10.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44),方法检出限0.11μg/kg,定量限0.34μg/kg,回收率86.23%~95.48%,重复性精密度0.79%~1.68%。【结论】建立的原位质谱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无需复杂前处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为乳制品中AFM_(1)的快速筛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对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乳 黄曲霉毒素 原位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的牛乳中A 2β-酪蛋白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戬 刘伯扬 +5 位作者 王丹慧 高永亮 赵三军 赵凯 李慧 仪虹伯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1期144-148,156,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中红外光谱的牛乳中A2β-酪蛋白检测方法。[方法]进行光谱采集,利用多元散射校正及标准正态化预处理提高光谱信噪比,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筛选得到特征变量基础上,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预处理及变... [目的]研究基于中红外光谱的牛乳中A2β-酪蛋白检测方法。[方法]进行光谱采集,利用多元散射校正及标准正态化预处理提高光谱信噪比,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筛选得到特征变量基础上,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预处理及变量筛选后,训练、预测误差分别达到0.061 g/100 g、0.068 g/100 g,R分别达到0.893、0.875。[结论]中红外光谱方法可用于牛乳中A2β-酪蛋白快速检测,光谱预处理、特征变量提取方法显著提高建模精度,可为牛乳中其他成分的光谱检测方法准确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A2β-酪蛋白 预处理 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组合发酵剂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3
作者 刘红霞 郭艳荣 +5 位作者 吴秀英 刘辰 李雪利 费雅君 王国宏 马海然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9,73,共10页
文章选用蒙牛乳业自主研发的发酵剂MN01与9支产香菌进行复配,通过对复配后发酵乳发酵特性筛选,产香菌添加量和发酵温度优化,最终筛选出复配效果最好的组合发酵剂。结果表明,发酵剂MN01在添加量为200 U/t与8号产香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 文章选用蒙牛乳业自主研发的发酵剂MN01与9支产香菌进行复配,通过对复配后发酵乳发酵特性筛选,产香菌添加量和发酵温度优化,最终筛选出复配效果最好的组合发酵剂。结果表明,发酵剂MN01在添加量为200 U/t与8号产香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在添加量为50 U/t时进行复配,在38℃条件下发酵对发酵乳质构、风味提升效果最佳。优化后发酵乳的发酵时间为5 h,流变黏度为559.45 mPa·s,感官评价整体喜好度评分7.8分,6分及以上人群占75%。经检测,发酵乳中关键风味物质含量有所提升,优化后2-庚酮含量为6.1 ng/g、双乙酰含量为18.75 ng/g、乙酸含量为29.02 ng/g、2,3-戊二酮含量为11.34 ng/g、乙偶姻含量为102.42 ng/g、3-甲基-2-丁烯醛含量为1.1 ng/g。该复配组合发酵剂有效提升了发酵乳自然醇香的风味和细腻顺滑的口感,为开发特色发酵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产香菌 复配 发酵特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ROAV分析不同包装材料对乳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钰欣 昝成顺 +6 位作者 贺凯茹 王海斌 刘迎雪 宁淼 乌日娜 张淑丽 武俊瑞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3-252,共10页
为探究包装材料差异对于乳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使用三种常见包装材料的乳粉(普通塑料包装-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高阻隔材料包装-聚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polyethylene/polyvinyl alcohol/polyethylene,PE/PVA/PE),铝塑包装-聚... 为探究包装材料差异对于乳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使用三种常见包装材料的乳粉(普通塑料包装-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高阻隔材料包装-聚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polyethylene/polyvinyl alcohol/polyethylene,PE/PVA/PE),铝塑包装-聚酯/聚酰胺/铝箔/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olyamide/aluminum foil/polyethylene,PET/PA/AL/PE)),对其多种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挥发性物质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鉴定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高阻隔及铝塑包装维持乳粉原有理化性质(水分含量、溶解度、粒径、色泽及脂肪含量)的能力较强。GC-MS检出所有样品共有53种挥发性物质。对比其他类型包装,普通塑料包装乳粉中脂肪氧化程度高致使其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升,油酸发生较大程度氧化及产生正癸酸,致使乳粉出现酸腐味。高阻隔及铝塑包装可有效抑制糠醛、5-羟甲基糠醛、2(5H)-呋喃酮、糠醇及麦芽酚等于热加工阶段产生的挥发性物质释放,这些物质赋予乳粉焦糖香及黄油香等积极气味。普通包装气密性差造成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大量逸散,使乳粉风味单一及乳味淡薄。经ROAV分析可知所有样品共有24种挥发性组分贡献香气,铝塑(14、15种)包装乳粉相较于普通(12种)及高阻隔(各13种)包装乳粉所含正向香气物质种类更为丰富。本研究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包装工艺,改善乳粉风味,提高其营养价值和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材料 乳粉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物质 HS-SPME-GC-MS R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黄原胶、瓜尔胶复合稳定剂对稀奶油品质影响
5
作者 陈雅丽 冯文慧 +8 位作者 张书文 王筠钠 吕加平 谢宁 杨永龙 李志伟 耿骁璐 钱文涛 剧柠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3,58,共8页
文章以稀奶油搅打硬度及黏度为指标,选取卡拉胶(Carrageenan,CG)、黄原胶(Xanthan gum,XG)、瓜尔胶(Guar gum,GG)添加量为影响因子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乳液搅打特性及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G与XG、CG与GG对... 文章以稀奶油搅打硬度及黏度为指标,选取卡拉胶(Carrageenan,CG)、黄原胶(Xanthan gum,XG)、瓜尔胶(Guar gum,GG)添加量为影响因子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乳液搅打特性及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G与XG、CG与GG对稀奶油硬度的交互作用显著,XG与GG对稀奶油黏度交互作用显著。响应面优化3种胶体复配添加量为0.036%,CG∶XG∶GG=7∶14∶15时,稀奶油硬度值最高达1018.79 g,搅打时间为225 s,起泡率最高达189.67%,黏度为1085.35 mPa·s,粒径为3.65μm,可塑性最好;Turbiscan多重光散射仪检测12 h间TSI指数趋于稳定,表明乳液稳定性良好。验证试验得出实际复配胶体添加量为0.033%,CG∶XG∶GG=7∶13∶13时可获得高品质稀奶油。该配方优化可为高品质天然稀奶油产品配方设计和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奶油 复配胶体 响应面法优化 搅打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和地区对奶牛原料乳纤溶酶及其酶原的影响
6
作者 钱文涛 李东 +6 位作者 王鹏杰 王晓冰 杨晋辉 王孟辉 魏晓军 陈冲 李洪亮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3-69,共7页
分析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和地区对奶牛原料乳中纤溶酶(plasmin,PL)及纤溶酶原(plasminogen,PG)的影响规律。采集内蒙古呼和浩特某集约化牧场原料乳样本,考察季节(夏季、冬季)、泌乳周期(初期、早期、晚期)、奶牛胎次(1~4胎)、地区(安... 分析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和地区对奶牛原料乳中纤溶酶(plasmin,PL)及纤溶酶原(plasminogen,PG)的影响规律。采集内蒙古呼和浩特某集约化牧场原料乳样本,考察季节(夏季、冬季)、泌乳周期(初期、早期、晚期)、奶牛胎次(1~4胎)、地区(安徽马鞍山、宁夏银川、黑龙江哈尔滨及新疆昌吉)对PL活性及PG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季节因素对PL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调控PG激活水平(P<0.01),夏季PG衍生活性((5.98±0.25)U/L)较冬季((4.45±0.43)U/L)提升34.4%;奶牛胎次对PL、PG系统均无显著影响(P>0.05);泌乳阶段显著影响PG激活进程(P<0.01),晚期样本PG衍生活性((5.67±0.70)U/L)较初期((5.22±0.70)U/L)和早期((5.31±0.67)U/L)分别升高8.6%和6.8%;地域因素显著影响PG转化效率(P<0.05),哈尔滨样本PG衍生活性((5.62±0.88)U/L)显著高于银川样本((5.12±1.19)U/L)(P<0.05);原料乳体细胞数与PL活性(r=0.33)、PG激活水平(r=0.21)呈弱正相关性,提示乳腺炎潜在影响。本研究发现季节变化与泌乳周期通过调控PG激活通路影响乳品稳定性,而高纬度地区可能通过环境-生理互作增强纤PL系统活性,本研究为建立基于酶活调控的原料乳品质评价体系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乳 纤溶酶 纤溶酶原 活性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稀奶油与无水奶油配比比例对搅打稀奶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规律
7
作者 冯文慧 陈雅丽 +8 位作者 王筠钠 谢宁 钱文涛 耿骁璐 杨永龙 李志伟 吕加平 剧柠 张书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28,共8页
为解决无水奶油制备的搅打稀奶油风味不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无水奶油与新鲜稀奶油复配制备一种新型再制稀奶油。通过测定稀奶油搅打性能、流变、稳定性、微观结构及风味等指标,研究不同无水奶油添加量(0%、10%、20%、30%,质量分数)对稀... 为解决无水奶油制备的搅打稀奶油风味不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无水奶油与新鲜稀奶油复配制备一种新型再制稀奶油。通过测定稀奶油搅打性能、流变、稳定性、微观结构及风味等指标,研究不同无水奶油添加量(0%、10%、20%、30%,质量分数)对稀奶油的品质影响,确定无水奶油最适添加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无水奶油添加量对稀奶油影响显著。随着无水奶油添加比例的提高,表观黏度逐渐增大(从0.29 mPa·s到0.75 mPa·s),泡沫硬度升高(从1107 g到1288 g),起泡率趋于下降(从196%到147%),打发时间也逐渐缩短(从225 s到192 s),Zeta电位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风味偏向于只添加无水奶油的样品。综合考虑,当无水奶油添加比例为20%时,脂肪球分布均匀,可保证稀奶油体系的稳定性,搅打性能良好,且风味较纯无水奶油基稀奶油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稀奶油 搅打特性 无水奶油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低聚糖组合物的免疫效应筛选及其配方牛奶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8
作者 孟丽苹 杨畅 +7 位作者 续晓敏 王美华 史涵旭 叶湾韵 刘思远 钱文涛 李洪亮 许雅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0-197,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和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组合物的增强免疫作用,并验证应用该组合物的配方牛奶的免疫功效。方法:采用免疫抑...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和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组合物的增强免疫作用,并验证应用该组合物的配方牛奶的免疫功效。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斑马鱼模型,以T细胞数量、巨噬细胞数量、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杯状细胞数量为依据,筛选2’-FL、GOS、FOS在增强免疫作用上的适宜比例。应用适宜比例的组合物研制儿童配方牛奶。采用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评估配方牛奶对实验动物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外周血和(或)脾脏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2’-FL、GOS、FOS组合物能够增强免疫抑制斑马鱼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所有实验比例中,以1∶3∶3比例效果最优。采用含有组合物(1∶3∶3)的儿童配方牛奶对免疫抑制小鼠进行干预后,发现受损的脾脏、胸腺结构有所恢复,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升高至正常水平,CD4^(+)/CD8^(+)比值恢复正常,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等细胞因子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其中IL-10质量浓度显著回升(P<0.05)。结论:2’-FL、GOS、FOS组合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效果受组合物的配比影响;含有适宜比例(1∶3∶3)的2’-FL、GOS、FOS组合物的儿童配方牛奶具有调节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 免疫调节 配方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灭菌对乳中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及贮藏中变化研究进展
9
作者 甄子竹 齐炳理 +8 位作者 袁芷玉 李楠 潘俊宇 赵锋 王静 曲波 曹宏伟 满朝新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5,共7页
超高温灭菌乳具有保质期长且无需冷藏进行长途运输等优点,然而牛乳在超高温灭菌处理和贮藏过程中,牛乳蛋白发生聚集,从而对品质产生负面影响。文章论述了经过超高温灭菌处理后牛乳蛋白的相互作用和聚集行为的内在机制,涵盖了热处理对酪... 超高温灭菌乳具有保质期长且无需冷藏进行长途运输等优点,然而牛乳在超高温灭菌处理和贮藏过程中,牛乳蛋白发生聚集,从而对品质产生负面影响。文章论述了经过超高温灭菌处理后牛乳蛋白的相互作用和聚集行为的内在机制,涵盖了热处理对酪蛋白和酪蛋白胶束的影响、蛋白质交联的形成、巯基/二硫键的反应、变性乳清蛋白与酪蛋白/酪蛋白胶束的相互作用以及酪蛋白胶束在加热时的解离。此外,梳理了影响蛋白聚集的因素和改善方法,旨在更好地了解牛奶成分的变化与乳制品稳定性之间的关联,为提升超高温灭菌乳稳定性与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灭菌 蛋白聚集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对发酵豆乳风味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邓宇 贾宇 +7 位作者 牛君霞 王玉兰 谢远红 张红星 宋晓东 程聪洋 葛绍阳 金君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244,共9页
本实验利用前期实验室筛选出能够稳定快速发酵大豆蛋白的体系和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豆乳,并分析其对发酵豆乳风味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大豆蛋白以及脂肪等物质逐渐分解,发酵... 本实验利用前期实验室筛选出能够稳定快速发酵大豆蛋白的体系和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豆乳,并分析其对发酵豆乳风味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大豆蛋白以及脂肪等物质逐渐分解,发酵豆乳的粒径呈下降趋势,使其质地趋于细腻、光滑。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相结合,对发酵前后豆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产生豆腥味的己醛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降低,1-辛烯-3-醇的浓度也呈下降的趋势;双乙酰、乙偶姻、2-庚酮以及其他产生果香味等风味物质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增加,使豆乳呈现良好的风味。进一步利用丙烯酰胺诱导Caco-2细胞构建氧化损伤模型,探究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发酵豆乳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经过发酵豆乳处理后Caco-2细胞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67倍和29.80倍,谷胱甘肽浓度也提高了12.83倍,综上,经过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的豆乳具有显著的修复氧化损伤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联合乳杆菌 发酵豆乳 风味物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牛乳中己烯雌酚、玉米赤霉醇和玉米赤霉酮残留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向云 张雪峰 +4 位作者 李照 袁凤琴 徐向峰 常建军 宋晓东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4-46,共3页
建立了牛乳中己烯雌酚、玉米赤霉醇和玉米赤霉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法。牛乳中的目标物经乙腈提取后,在上清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并调节pH值至11.0,再经MAX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 建立了牛乳中己烯雌酚、玉米赤霉醇和玉米赤霉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法。牛乳中的目标物经乙腈提取后,在上清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并调节pH值至11.0,再经MAX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中己烯雌酚、玉米赤霉醇和玉米赤霉酮的回收率分别为72.3%-94.5%、72.8%-87.4%和88.9%-110.6%。该方法快速、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牛乳中己烯雌酚、玉米赤霉醇和玉米赤霉酮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己烯雌酚 玉米赤霉醇 玉米赤霉酮 UPLC-MS/MS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和均质对牛乳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红霞 贾少婷 +2 位作者 桂仕林 付治军 刘卫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8-61,共4页
采用BECKMAN LS13-320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不同搅拌速率和均质条件的牛乳脂肪球粒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高搅拌速率特别是在2 000 r/min时随搅拌时间的延长对牛乳脂肪球粒径的影响较显著,转速为1 500 r/min时一直到搅拌12 h才开始出现... 采用BECKMAN LS13-320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不同搅拌速率和均质条件的牛乳脂肪球粒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高搅拌速率特别是在2 000 r/min时随搅拌时间的延长对牛乳脂肪球粒径的影响较显著,转速为1 500 r/min时一直到搅拌12 h才开始出现脂肪球轻微聚集现象,搅拌速率为1 000 r/min时搅拌12 h后仍与原鲜奶的粒径分布图相似。不同的均质条件对牛乳粒径分布图有一定的影响,其中,75℃/25 MPa均质后牛乳的粒径分布图相对而言较圆滑、重叠最少,体系较稳定。经中试试验同样证明75℃/25 MPa的均质条件更适于UHT乳的生产,牛乳体系相对而言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 搅拌 均质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及乳粉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晓东 董冠军 +7 位作者 丁浩晗 沈嵩 谢祯奇 崔晓晖 田嘉伟 王龙 程文序 贺万程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63-373,共11页
该文对乳及乳粉的品质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重点探讨了化学、物理及感官指标的传统检测方法,以及现代科技在检测领域的应用。传统方法如化学分析、物理测定和感官评价,虽然在检测精度上表现良好,但通常存在检测时间较长、操作复杂、... 该文对乳及乳粉的品质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重点探讨了化学、物理及感官指标的传统检测方法,以及现代科技在检测领域的应用。传统方法如化学分析、物理测定和感官评价,虽然在检测精度上表现良好,但通常存在检测时间较长、操作复杂、对设备及人员要求较高等局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逐步引入乳粉检测,推动了检测手段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这些现代检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控、远程数据处理和供应链透明化,不仅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实现了无损检测以及从生产到消费者全流程的质量追溯,显著提升了乳粉的安全性与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乳粉 品质检测 人工智能 区块链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绿色转型的4R1D理念与乳制品行业实践
14
作者 陈放 郭利春 +4 位作者 赵航远 武韶琛 任润涵 王凤凯 李洪亮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3,共13页
目的包装材料在为产品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日益成为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包装绿色转型的本质正是为千差万别的包装制品,针对“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地球资源,助力实现净零”3项根本问题,找到适合的技术方案... 目的包装材料在为产品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日益成为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包装绿色转型的本质正是为千差万别的包装制品,针对“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地球资源,助力实现净零”3项根本问题,找到适合的技术方案,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本文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研究包装材料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国内外包装材料方面相关的政策、法规、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比较研究,具体依据由“减少包材用量(Reduce)、使用可重复利使用设计(Reuse)、促进回收循环(Recycle)、应用可再生材料(Renew)和针对性使用可降解材料(Degradable)”组成的4R1D理念,研究循序渐进地推动各种包装材料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针对性技术方向,也介绍乳制品包装领域相关实践案例。结论包装材料发展过程中,4R1D循环经济模式下的Reduce和Recycle技术方向国内实践较丰富,可以进一步推广;Renew和Degradable技术方向在场景适配性研究和产业协同性构建上仍可深化。包装材料的使用主体单位依据4R1D原则,进行材料和制品的全生命周期整体盘点转型,逐步替代单点性技术改良可能是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 包装 材料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入式杀菌对牛乳中热敏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伟 史玉东 +3 位作者 陈云 季国志 闫宁环 母智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8-50,共3页
浸入式杀菌方式属于超高温灭菌技术的一种,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但高温处理往往会造成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的损失等后果。本文将浸入式杀菌方式与传统的巴氏杀菌方式为对照,对牛乳中常见热敏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浸入式杀菌处理温度... 浸入式杀菌方式属于超高温灭菌技术的一种,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但高温处理往往会造成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的损失等后果。本文将浸入式杀菌方式与传统的巴氏杀菌方式为对照,对牛乳中常见热敏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浸入式杀菌处理温度分别为(142±2)℃,(130±2)℃,(121±2)℃,处理时间为4 s。测定结果表明:在保证杀菌率的前提下,牛乳中几种热敏性成分相比,浸入式杀菌方式对脂肪酸的损失率大于对乳清蛋白及维生素的损失率。较低温度处理的浸入式杀菌,对水溶性维生素的影响不大,较高温度对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率较大。对于脂溶性维生素来说,不同温度条件的浸入式处理方式对维生素E的损失率影响高于对维生素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浸入式杀菌 巴氏杀菌 热敏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酸奶与植物基酸奶加工工艺与品质对比分析
16
作者 张晓悦 何杉 +5 位作者 季国志 朱绪春 严超 李宁 母智深 刘红芝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0,共7页
酸奶按原料分类可分为传统酸奶和植物基酸奶,这2类酸奶在口味与营养上各有优势和不足。本文对传统酸奶,植物基酸奶的原料组成(包括主料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发酵剂、糖或甜味剂)以及原料成本核算,加工工艺,感官品质与风味物质组成、理... 酸奶按原料分类可分为传统酸奶和植物基酸奶,这2类酸奶在口味与营养上各有优势和不足。本文对传统酸奶,植物基酸奶的原料组成(包括主料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发酵剂、糖或甜味剂)以及原料成本核算,加工工艺,感官品质与风味物质组成、理化品质以及营养品质特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论述,提出问题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为制备口味与营养俱佳的新型酸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酸奶 植物基酸奶 加工工艺 感官品质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款基于易语言开发的乳品分析仪辅助工具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日俊 张琳 +4 位作者 王燕 孟克达来 高俊伟 高永亮 逯刚 《中国乳业》 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利用易语言中文编程软件,开发一种辅助FT1乳品分析仪进行数据分析的软件。[方法]该软件通过遍历乳品分析仪中的检测数据,提取目标数据并参与标准样品符合性判定;利用流程控制命令和文本投递的方式将标准样品的批次、基准值置入乳... [目的]利用易语言中文编程软件,开发一种辅助FT1乳品分析仪进行数据分析的软件。[方法]该软件通过遍历乳品分析仪中的检测数据,提取目标数据并参与标准样品符合性判定;利用流程控制命令和文本投递的方式将标准样品的批次、基准值置入乳品分析仪界面;调用API操作仪器菜单并模拟鼠标操作实现乳品分析仪自动循环清洗。[结果]软件成功的实现了乳品分析仪检测数据分析、目标数据投递和自动清洗功能。[结论]通过开发辅助工具,优化乳品检测过程中数据分析滞后的问题,提升乳品分析仪操作的自动化水平,实现更强的“人机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语言 乳品实验室 FT1乳品分析仪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微滤技术在牛乳除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玉东 付治军 +2 位作者 孙国庆 黄智陶 康小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5-37,共3页
对陶瓷梯度膜用于牛乳微滤除菌的效果及其可行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8与1.2μm孔径梯度膜对细菌高效截流,截留率达到了99.5%以上。0.8μm孔径梯度膜在温度为50℃、浓缩20倍的条件下,蛋白截流率为10%,膜通量为300 L/(m2.h)。
关键词 牛乳 陶瓷膜 微滤 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干酪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永龙 张杰 +2 位作者 宗学醒 胡新宇 刘卫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49,57,共5页
以鲜牛乳为原料,根据蒙古干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灭菌条件、发酵剂添加量、捶捣切割pH值和热烫温度对蒙古干酪蛋白利用率、干酪品质的影响,确定了生产蒙古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3℃/1800 s的灭菌条件,发酵... 以鲜牛乳为原料,根据蒙古干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灭菌条件、发酵剂添加量、捶捣切割pH值和热烫温度对蒙古干酪蛋白利用率、干酪品质的影响,确定了生产蒙古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3℃/1800 s的灭菌条件,发酵剂添加量为2.5%(体积分数),捶捣切割pH值为4.8,热烫温度为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干酪 生产工艺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水解物的制备及对婴儿配方奶粉功能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爽 李眉欣 +3 位作者 李姗姗 孔玲 甄利民 陈志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35-444,共10页
乳清蛋白作为牛奶生产奶酪的副产品,是潜在的多肽和氨基酸来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生物水解技术的发展,乳清蛋白肽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解乳清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重点探讨... 乳清蛋白作为牛奶生产奶酪的副产品,是潜在的多肽和氨基酸来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生物水解技术的发展,乳清蛋白肽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解乳清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重点探讨了乳清蛋白水解物的制备方法及在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首先,本文概述了乳清蛋白水解物的新型制备方法,分析了化学法、酶解法和生物发酵法的优势与不足;其次,总结了乳清蛋白水解物的添加对婴儿配方奶粉乳化性能、热稳定性、黏度、储存稳定性和溶解度等理化性质及感官特性的影响;最后,探讨了乳清蛋白水解物的添加对婴儿配方奶粉在胃肠耐受性、消化率、致敏性及抗氧化性等生物活性的影响。展望了未来研究热点,尤其是在结合多组学技术手段进行活性预测与功能分析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乳清蛋白水解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在婴儿配方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水解物 制备方法 婴儿配方奶粉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