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重构措施对不连沟矿区土壤理化特性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慧 边奇 +4 位作者 周迎春 崔瑞豪 马飞 王磊 王培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3,共10页
针对内蒙古不连沟矿区土壤结构差、养分贫瘠等问题,充分利用矿区当地常见的风化煤、牛粪有机肥和聚丙烯酸钾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后制成土壤改良剂,可以改良风沙土。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可知,根据使用不同配比土壤改良剂的紫花苜蓿的生... 针对内蒙古不连沟矿区土壤结构差、养分贫瘠等问题,充分利用矿区当地常见的风化煤、牛粪有机肥和聚丙烯酸钾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后制成土壤改良剂,可以改良风沙土。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可知,根据使用不同配比土壤改良剂的紫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表现出的差异,能够优选出适合不连沟矿区的土壤改良剂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不同配比的风化煤、牛粪有机肥和聚丙烯酸钾制成的土壤改良剂,在改良风沙土壤方面具有可行性,与纯风沙土(CK)相比,施用改良剂后的紫花苜蓿在株高、茎粗和生物量中,分别提高了1.40%~31.45%、14.46%~31.33%和40.74%~96.30%。不同配比的改良剂均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在配比为20 g/kg风化煤、7 g/kg牛粪有机肥及0.9 g/kg聚丙烯酸钾的条件下,土壤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沟矿区 风沙土 土壤重构 土壤理化特性 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协同强化不连沟煤泥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韩伟 牛耀 +6 位作者 程上 李斌 王磊 刘文礼 卓启明 刘国杰 何静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217,共9页
不连沟煤泥为长焰煤,其灰分高、微细粒含量及高密度物含量均高,浮选分离难度大。为实现不连沟煤泥的有效分选,分别以十二烷(非极性药剂)、苯甲酸戊酯(酯类极性药剂)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 不连沟煤泥为长焰煤,其灰分高、微细粒含量及高密度物含量均高,浮选分离难度大。为实现不连沟煤泥的有效分选,分别以十二烷(非极性药剂)、苯甲酸戊酯(酯类极性药剂)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探究了不同种类的药剂及复配药剂对不连沟煤泥的分选效果。通过接触角、FT-IR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定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药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以上述药剂为捕收剂时,十二烷捕收效果差,高药剂用量下苯甲酸戊酯展现出较好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DDAB捕收能力较好,但选择性差。以DDAB为基础分别与十二烷和苯甲酸戊酯复配使用,发现复配药剂作用下不连沟煤泥浮选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其中,DDAB与苯甲酸戊酯复配时,添加2%的DDAB获得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达到83.63%,有效改善了不连沟煤泥的浮选效果。通过药剂作用机理发现,DDAB首先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煤泥表面,在增强煤泥表面疏水性的同时对煤泥表面亲水位点起到掩蔽作用,强化了后续药剂在煤表面的吸附能力,即对亲水性煤泥表面起到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长焰煤 复配 表面活性剂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激光扫描技术的颗粒形状测定、重构与统计分析
3
作者 李吉辉 孙海娣 +6 位作者 雷棛翔 汪宗辉 谢荣诚 王梓旬 韩伟 王兴隆 陶文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4,共7页
矿物颗粒的重力分选主要是利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而实现,深入研究发现颗粒粒度和形状显著影响重力分选效果。实际生产中,煤炭等矿物颗粒三维形状复杂,传统的二维投影图像计算过于简单,需要更加准确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测定和分析。该文基于3... 矿物颗粒的重力分选主要是利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而实现,深入研究发现颗粒粒度和形状显著影响重力分选效果。实际生产中,煤炭等矿物颗粒三维形状复杂,传统的二维投影图像计算过于简单,需要更加准确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测定和分析。该文基于3D激光扫描仪和MATLAB软件开发了扫描分析系统,可以实现颗粒三维形态的精准扫描测定和数字化三维重构,进而提取颗粒的形状特征参数,统计和分析煤炭颗粒三维形状特征的分布规律。该系统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提升了学生对非规则和复杂形状颗粒的信息采集、处理、数字化三维重构和统计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利用编程语言解决科学探索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集成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颗粒 形状参数 数字化重构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盐辅助热活化煤矸石及其活化PMS降解苯并[a]芘性能研究
4
作者 韩伟 宋永明 +5 位作者 刘琪 徐金陵 徐荣 李春全 殷帅军 孙志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基于煤矸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以及煤炭产业集聚区多环芳烃有机污染治理的迫切需要,以煤矸石(CG)为原料、氯化钙为活化剂,在绝氧煅烧条件下制备了煤矸石基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催化材料(CG/Ca)。系统研究了氯化钙用量和煅烧温度对苯并... 基于煤矸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以及煤炭产业集聚区多环芳烃有机污染治理的迫切需要,以煤矸石(CG)为原料、氯化钙为活化剂,在绝氧煅烧条件下制备了煤矸石基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催化材料(CG/Ca)。系统研究了氯化钙用量和煅烧温度对苯并[a]芘降解的影响,同时对CG和CG/Ca样品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化学键变化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明晰了降解体系中的活性物种。结果表明,煤矸石与等量的氯化钙在750℃下煅烧90 min后,制备所得的CG/Ca可在30 min内完全去除苯并[a]芘,且其反应速率常数是煅烧煤矸石(CG/Ca-0)的约55倍。此外,CG中含有的硅铝骨架与氯化钙中的Ca^(2+)结合,生成含有Si—O—Ca键的钙铝榴石,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同时增大。CG/Ca在酸性和中性环境(pH=3~7)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且环境中Cl-和H2PO4-阴离子对苯并[a]芘降解的影响有限,说明CG/Ca材料良好的应用前景,体系中·OH、SO_(4)^(•-)、·O_(2)^(-)和^(1)O_(2)均对苯并[a]芘的降解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过硫酸盐活化 高级氧化技术 苯并[A]芘 氯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无线倾角测量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
5
作者 兰天龙 孙兴宇 +2 位作者 周迎春 鲁来强 王建民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0,共6页
输煤栈桥在自身运载和外界环境作用下难免会发生倾斜,针对传统输煤栈桥监测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本文基于MEMS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倾角测量原理,设计了轻量化无线倾角实时测量系统。综合应用射频技术(BF)和4G CAT.1... 输煤栈桥在自身运载和外界环境作用下难免会发生倾斜,针对传统输煤栈桥监测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本文基于MEMS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倾角测量原理,设计了轻量化无线倾角实时测量系统。综合应用射频技术(BF)和4G CAT.1技术实现现场近距离无线数据采集和远程无线传输,系统具有轻量化、低功耗、高精度、安装快速等特点。经试验测试,该测量系统稳定可靠,在静态环境中倾角测量精度可达0.002°,结合物联网云平台可(近)实时监测输煤栈桥的倾斜姿态。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滤波回归算法有效去除了由皮带震颤引起的环境噪声,无线倾角测量系统的精度可达0.01°;当累计倾角大于0.18°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保障了输煤栈桥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监测 输煤栈桥 无线倾角仪 实时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典型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
6
作者 何继 陈实 +1 位作者 张强 王惠敏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1期96-99,共4页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指标的定量评价对科学评估土地荒漠化及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半干旱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不连沟矿区为研究区,综合对比多种植被指数与模型适用性,探究矿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指标的定量评价对科学评估土地荒漠化及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半干旱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不连沟矿区为研究区,综合对比多种植被指数与模型适用性,探究矿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构建NDVI、DVI、MSAVI、DFI等多源植被指数,结合Landsat 8/OLI和Sentinel-2A遥感数据,对比像元二分模型、像元三分模型及经验模型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数据的DVI指数(R^(2)=0.7719)与Sentinel数据的NDVI指数(R^(2)=0.7204)与实测植被覆盖度相关性最佳;像元三分模型精度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其基于Sentinel数据的R^(2)达0.8366,均方根误差为0.6175。时序分析显示,2016—2021年矿区光合植被面积显著增加(裸土与非光合植被减少),植被恢复效果显著,但2021年后裸土面积略有回升。研究表明,NDVI-DFI像元三分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光合植被、非光合植被及裸土,适用于半干旱矿区植被覆盖度的高精度估算与动态监测,为矿区生态修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像元三分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连沟选煤厂降低介耗的措施 被引量:17
7
作者 陶东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20-22,共3页
结合不连沟选煤厂工艺流程,分析了不连沟选煤厂介耗不稳定的原因。通过加强介质质量管理、改变介质添加方式、调整磁选机磁偏角、减小磁选机滚筒与槽体间隙、提高磁选机精矿挡沿、控制分流量、增加加压泵、清理维护固定筛、调整脱泥筛... 结合不连沟选煤厂工艺流程,分析了不连沟选煤厂介耗不稳定的原因。通过加强介质质量管理、改变介质添加方式、调整磁选机磁偏角、减小磁选机滚筒与槽体间隙、提高磁选机精矿挡沿、控制分流量、增加加压泵、清理维护固定筛、调整脱泥筛筛板筛孔尺寸等措施,不连沟选煤厂降低了磁选机尾矿带介量和产品带介损失,有效减少了-3 mm碎煤进入重介系统,减轻了磁选机工作负荷,改善了悬浮液不稳定的情况,有效平稳了合介桶位,分流量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2010年11月—2011年4月,选煤厂介耗由1.26 kg/t降至0.18 kg/t,降低了85.71%。2011年4月,选煤厂介耗降至0.18 kg/t,已低于国内吨原煤消耗的最低值,节省介质费用高达60.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质系统 介耗 产品带介 磁选机 分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煤田不连沟矿井构造特征及其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马良 郭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4,50,共11页
准格尔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和晋西褶曲带的转折部位,煤田内的矿井构造样式多样,而且矿井生产揭露前后构造复杂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不连沟矿井地质勘查和矿井揭露的褶皱、断层、岩溶陷落柱、火成岩侵入体等地质构造为主要研... 准格尔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和晋西褶曲带的转折部位,煤田内的矿井构造样式多样,而且矿井生产揭露前后构造复杂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不连沟矿井地质勘查和矿井揭露的褶皱、断层、岩溶陷落柱、火成岩侵入体等地质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矿井内的构造发育特征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分析不同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演化背景及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地质构造对矿井采掘生产的影响,总结矿井地质构造探查经验,提出适应于该区的构造探查思路。结果表明:不连沟煤矿构造样式多样,构造发育的分区特征明显,构造组合具有耦合性;矿井中部的弧形坡折带及波状褶皱形成开始于加里东构造运动,属于黄河断裂和呼-清断裂的伴生构造;区内走向EW(或近EW向)和NW断层组合是鄂尔多斯盆地印支期S-N向挤压应力和燕山期NW-SE向挤压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类地质构造制约着矿井采区部署、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速度,造成大量资源损失,给矿井防治水带来巨大挑战。针对类似研究区的复杂矿区,建议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扫面,井下槽波、电法勘探靶区圈定,定向钻验证的"物探、钻探,地面、井下"相结合的综合探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探查 采掘影响 不连沟煤矿 准格尔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连沟煤矿辅助运输智能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鹏 《中国煤炭》 2021年第S01期147-151,共5页
针对目前辅助运输系统存在的依靠人力运输、劳动强度大、运输对象种类多、运输路线多变、车辆的计划和调度复杂、运输效率低等问题,研发了基于5G技术的煤矿辅助运输智能机器人系统。介绍了煤矿辅助运输智能机器人研制的背景和意义,详细... 针对目前辅助运输系统存在的依靠人力运输、劳动强度大、运输对象种类多、运输路线多变、车辆的计划和调度复杂、运输效率低等问题,研发了基于5G技术的煤矿辅助运输智能机器人系统。介绍了煤矿辅助运输智能机器人研制的背景和意义,详细阐述了煤矿辅助运输智能机器人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以及基于5G的远程控制原理。实际应用表明,应用辅助运输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确保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沟煤矿 辅助运输智能机器人 远程控制 5G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正杰 陈万辉 +1 位作者 周鹏 刘绪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7,共6页
针对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放煤工艺参数确定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实测特厚煤层单轮顺序放煤时单个支架的连续放煤时间,在倾向方向基于“大、中、小、微”放煤理念确定了“大”放煤、“中”放煤、“小”放煤、“微”放煤的循环内位置... 针对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放煤工艺参数确定的合理性问题,通过实测特厚煤层单轮顺序放煤时单个支架的连续放煤时间,在倾向方向基于“大、中、小、微”放煤理念确定了“大”放煤、“中”放煤、“小”放煤、“微”放煤的循环内位置和放煤间距;在走向方向通过布置多点位移计测试了不同顶煤高度、不同循环时的顶煤运移轨迹曲线,得出在倾斜方向的顶煤移动轨迹曲线方程,确定不同放煤步距时的工艺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单放煤口充分放煤时,工作面倾向方向影响距离6~12架,倾向单架放煤影响半径平均7.6 m;循环内两端“大”放煤、中间“中”放煤、其余“小”放煤和“微”放煤交替;本架放煤在垂高12.3 m层位的走向影响距离平均4.9 m,在垂高8.3 m层位的走向影响距离平均3.8 m,拟合确定了不同放煤步距的顶煤走向运移方程,理论得出循环步距0.8 m比1.6 m减少煤炭损失694 t。研究结果为指导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合理放煤和提高资源回收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放煤工艺参数 顶煤走向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支护方案智能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万辉 郭瑞 +6 位作者 韩伟 宋永明 梁燕翔 刘耀 王佳明 许娜 孟波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3,90,共9页
目前煤矿巷道支护方案设计仍以人工设计、工程类比、FLAC模型模拟为主,存在主观性强、普适性低、未充分利用煤矿支护大数据等问题,而基于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规则设定程序繁琐,工程量大,智能化程度较低。将案例推理(CBR)和深度学习技术... 目前煤矿巷道支护方案设计仍以人工设计、工程类比、FLAC模型模拟为主,存在主观性强、普适性低、未充分利用煤矿支护大数据等问题,而基于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规则设定程序繁琐,工程量大,智能化程度较低。将案例推理(CBR)和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巷道支护方案设计领域,基于煤矿支护规程、支护规范及煤矿巷道地质报告等文本大数据,提出了一种煤矿巷道支护方案智能设计方法。获取346份不同煤矿的巷道支护资料,抽取结构化数据并划分为输入、输出参数,通过常属性变量滤波和高相关性滤波方法对输入、输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CBR模型,并将抽取的结构化数据导入CBR模型,形成支护方案比选案例库,计算新的巷道支护方案与历史方案的相似度,输出相似度最高的3条历史方案进行对比,实现相似案例比选。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建立煤矿巷道支护方案自动生成模型,通过对比预测指标,确定采用基于LSTM模型与CBR模型结合,建立煤矿巷道支护方案智能设计系统。将该系统用于不连沟煤矿掘进F6226工作面辅运巷支护方案设计,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生成方案下巷道两帮变形量和顶板最大位移均小于人工设计方案,巷道顶板及两帮完整性较好,围岩承载能力增强,支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支护 支护方案设计 案例推理 案例比选 深度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的人工植被分布识别与重建效果评价
12
作者 何继 崔瑞豪 +3 位作者 李虎民 王磊 马飞 王培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52,共11页
人工植被重建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基础性工作,分析人工植被重建效果是评价生态修复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矿土地复垦示范区为主要研究区,采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进行数据采集,并应用3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综... 人工植被重建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基础性工作,分析人工植被重建效果是评价生态修复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矿土地复垦示范区为主要研究区,采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进行数据采集,并应用3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综合地物光谱、纹理的差异提取人工植被。在此基础上,选取植被生物量指标,分析研究区坡顶人工植被生长状况,并评价其植被重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机器学习分类方法进行超参数调优能够有效提升模型分类精度,超参数调优后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2.11%,Kappa系数为0.77;使用随机森林模型获得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其R^(2)为0.93,均方根误差为13.97。示范区坡顶的草本植被重建效果欠佳,有接近66.6%面积区域生物量等级处于0~50 g/m^(2)的范围;灌木重建效果较好,有接近61.4%面积区域生物量等级处于100~150 g/m^(2)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人工植被重建 矿区土地复垦 超参数调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除雾器的燃煤电厂颗粒物超低排放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润平 王凤阳 +3 位作者 杨志勇 吕海生 江建忠 肖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136-141,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评估高效除雾器对于燃煤电厂颗粒物超低排放的影响,对某200 MW燃煤电厂加装高效除雾器前后脱硫塔出口的颗粒物排放浓度、粒径分布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加装高效除雾器前,脱硫塔出口颗粒物不能稳定实现超低排放达标。120 MW... 为了深入研究评估高效除雾器对于燃煤电厂颗粒物超低排放的影响,对某200 MW燃煤电厂加装高效除雾器前后脱硫塔出口的颗粒物排放浓度、粒径分布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加装高效除雾器前,脱硫塔出口颗粒物不能稳定实现超低排放达标。120 MW和200 MW负荷下,颗粒物排放浓度平均值为12 mg/m^3和18 mg/m^3。负荷越高,排放浓度越高;颗粒物粒径越小,排放的粒数浓度越高。加装高效除雾器后,150、180和200 MW三种不同负荷下均能实现稳定超低排放达标,排放浓度均值分别为3.25、2.24和1.82 mg/m^3,高效除雾器对PM_(10)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粒径分析表明,高效除雾器对细颗粒物PM_(0.1)的去除效果达90%。高效除雾器可作为湿式静电除尘器的替代,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除雾器 燃煤电厂 颗粒物 超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薄表土层特厚煤层强制放顶条件下主要地裂缝演化规律实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朋飞 牛一帆 +3 位作者 陈可夯 张建利 高梦男 余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74-3687,共14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集中区,生态保护与煤炭开采矛盾在此处异常突出。晋北煤炭基地具有典型浅埋薄表土层特厚煤层坚硬顶板的埋藏条件普遍采用强制放顶技术进行煤炭资源生产,但鲜见相关地理及技术条件下...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集中区,生态保护与煤炭开采矛盾在此处异常突出。晋北煤炭基地具有典型浅埋薄表土层特厚煤层坚硬顶板的埋藏条件普遍采用强制放顶技术进行煤炭资源生产,但鲜见相关地理及技术条件下的地表主要裂缝演化规律研究,地表主要裂缝的产生制约着此类矿井生态保护与煤炭开采协同发展。为此,针对该条件下地裂缝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实测研究,得到:①主要裂缝产生于开采边界,表现为先张拉、后上下错动且裂缝上部与下部脱离、上台阶下方会出现空洞。②工作面“见方”时,开采各边界主要裂缝发育情况类似,“见方”后,关键层按循环爆破步距(20 m)的3倍周期垮落,两侧巷道上方地表主要裂缝也按60 m“跳跃式”发育。③工作面正上方主要裂缝宽度及高差始终小于其他3处开采边界的主要裂缝,且闭合速度每隔一个放顶步距发生一次改变。④深(采深)厚(采厚)比较小、表土层薄时易造成对地表破坏最严重的边界不可自修复大裂缝,且裂隙带直达地表,绝大多数主要裂缝处于采场边界内,裂缝闭合周期更短,约9 d。⑤110和N00工法及错层位等无煤柱开采技术可扩大均匀沉陷区范围,缓解边界台阶裂缝损害,有利于源头治理和节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特厚煤层 薄表土层 坚硬顶板 地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预掘回撤通道锚-梁-注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强 石蒙 +1 位作者 周鹏 陈万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39,共5页
针对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工作面预掘回撤通道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主回撤通道受工作面推进距离影响下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分布特征。提出锚-梁-注综合控制技术来实现主回撤通道围岩有效控制,主要对策为通过... 针对不连沟煤矿特厚煤层工作面预掘回撤通道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主回撤通道受工作面推进距离影响下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分布特征。提出锚-梁-注综合控制技术来实现主回撤通道围岩有效控制,主要对策为通过锚杆索支护实现强力护表,长锚索配合刚性工字钢梁形成具有强托顶能力的锚吊梁结构,两帮注浆加固增强煤体承载能力。现场实践表明,锚-梁-注综合控制技术能够使末采期间主回撤通道围岩变形量大幅降低,保障工作面顺利回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预掘回撤通道 强力锚杆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融合监测技术在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沉陷实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兰天龙 王东昊 +2 位作者 孙兴宇 丁磊 杜明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3,共6页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剧烈、地表沉陷规律不明、地表塌陷难以控制等关键问题,以不连沟煤矿F6207和F621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TSX和Sentinel-1数据进行多源观测融合的垂直沉降处理,通过偏移跟踪计算出工作面地表下沉范围值,从...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剧烈、地表沉陷规律不明、地表塌陷难以控制等关键问题,以不连沟煤矿F6207和F621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TSX和Sentinel-1数据进行多源观测融合的垂直沉降处理,通过偏移跟踪计算出工作面地表下沉范围值,从而得到了整个工作面的变形场。根据地表变形范围与地下开采范围计算基于InSAR多源监测的短期动态开采影响角,建立了基于多元信息融合技术的多维地表沉陷监测体系,突破了以往常规地表移动观测单一布“点”或“线”的局限性。结果表明,InSAR多源融合监测技术能有效提高地表残余变形监测的精度,解决了黄土沟壑区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沉陷与覆岩破坏规律实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黄土沟壑区 覆岩破坏 地表沉陷 InSAR监测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煤自燃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强 周玉金 《中国煤炭》 2020年第2期62-65,共4页
蒙泰不连沟煤业F6209工作面由于地表裂隙导通工作面,存在地表向采空区持续漏风的问题,工作面在末采回撤期间,由于设备及工艺影响,推采缓慢,导致采空区遗煤大面积氧化,采空区CO和瓦斯浓度持续升高,严重影响工作面的设备回撤及安全封闭,... 蒙泰不连沟煤业F6209工作面由于地表裂隙导通工作面,存在地表向采空区持续漏风的问题,工作面在末采回撤期间,由于设备及工艺影响,推采缓慢,导致采空区遗煤大面积氧化,采空区CO和瓦斯浓度持续升高,严重影响工作面的设备回撤及安全封闭,在矿上采用采空区注氮、喷洒阻化剂等常规防灭火方法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加之地表回填工程量大、周期长,治理方法为首先通过漏风及遗煤分布判断采空区发火范围,再在划定区域打设检测钻孔分析,之后通过相邻工作面巷道向采空区打设深部钻孔,通过钻孔向火区大量注入普瑞特防灭火材料覆盖遗煤区域,对氧化遗煤进行隔氧冷却。最终,工作面气体及采空区遗煤氧化得到很好控制,设备全部安全回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漏风 采空区 煤炭自燃 普瑞特防灭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前导管注浆法过风积沙层的斜井井筒施工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有亮 李飓 赵强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7,共2页
斜井过风积沙层是一个长期困扰建井的难题,不连沟煤矿在施工主副斜井的过程中,采用超前管棚、注浆联合临时支护的方法,顺利通过风积沙层。
关键词 风积沙层 斜井施工 导管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煤矿机械制造中合理设计及管理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长永 《湖北农机化》 2013年第2期63-63,共1页
在经济技术发展形势下,加强煤矿机械制造的合理设计与管理,可有效满足机械加工零件设计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就煤矿机械制造中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合理设计与管理方法。
关键词 煤矿 机械制造 合理设计 管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循环加/卸载下能量演化及破坏特征研究
20
作者 宋永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5年第S1期158-165,共8页
为揭示循环荷载过程砂岩的宏-细观结构、力学特性、能量演化特征和破坏形式间的关联性,以粉砂岩与粗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细观观测和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2种砂岩的细观结构、应力-应变特征、能量演化特征及破坏形式。结果表明:粉砂岩颗... 为揭示循环荷载过程砂岩的宏-细观结构、力学特性、能量演化特征和破坏形式间的关联性,以粉砂岩与粗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细观观测和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2种砂岩的细观结构、应力-应变特征、能量演化特征及破坏形式。结果表明:粉砂岩颗粒粒径较粗砂岩更小,结构更致密,微观成分之间接触面积更大,胶结作用更强,其单轴抗压强度较粗砂岩增大22.15%;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粉砂岩的滞回环迁移现象不明显,而粗砂岩的滞回环持续向应变增大的方向迁移;随着峰值应力的提高,粉砂岩的单位体积能呈二次函数趋势上升、单位体积弹性能线性增长,粗砂岩的单位体积能和单位体积弹性能均呈线性增长趋势,粉砂岩与粗砂岩的单位体积耗散能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二次函数增长趋势;粉砂岩的破坏形式为拉伸破坏,破坏后试件的整体性较差,粗砂岩的破坏形式为单斜面剪切破坏,破坏后试件沿剪切破坏面分裂,整体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岩 粗砂岩 滞回环 能量演化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