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根系形态和抗拉特性
1
作者 王建瑞 刘瑞香 +3 位作者 郭占斌 王树彦 高万隆 杨广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探究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间根系形态和抗拉特性,对根系形态和抗拉能力进行对比,筛选出产量高且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的藜麦品系,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阴山北麓地区WD9、... 为探究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间根系形态和抗拉特性,对根系形态和抗拉能力进行对比,筛选出产量高且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的藜麦品系,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阴山北麓地区WD9、G28、W7、WD12等4种品系藜麦作为研究对象,对挖掘出的根系进行处理和测量并分析其形态特征,用处理好的根系制作试验根,利用TY-8000拉力材料试验机进行试验,对4个品系80个单根进行拉伸试验,分析不同品系藜麦根系的单根极限抗拉力和抗拉强度。结果表明,在4种藜麦品系中,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的是G28藜麦品系,细根根长占比最高的是WD9,达到82.12%。4种不同品系藜麦的根径与单根极限抗拉力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单根极限抗拉力从大到小排序W7>WD9>G28>W7。4种藜麦抗拉强度的极大值均出现在<1 mm的细根中,抗拉强度与根径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平均抗拉强度大小排列依次为G28>W7>WD9>WD12。G28品系的根系特性和单根极限抗拉力相较于其他品系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阴山北麓地区种植G28品系的藜麦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对水土保持也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根系形态特征 根径 单根极限抗拉力 抗拉强度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种植对内蒙古阴山北麓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
2
作者 吕舒宁 郭占斌 +1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为探究藜麦种植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砂土、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4种不同质地土壤,测定种植蒙藜6号和蒙藜1537后土壤不同团聚体粒径质量百分比及各粒径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土壤团... 为探究藜麦种植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砂土、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4种不同质地土壤,测定种植蒙藜6号和蒙藜1537后土壤不同团聚体粒径质量百分比及各粒径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进行评价,MWD和GMD越大表明团聚体稳定性越大。结果显示:沙壤土和壤土种植蒙藜1537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播种前降低,其余处理均升高;种植蒙藜6号后黏壤土>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百分比最高,为27.95%,种植蒙藜1537后砂土>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百分比最低,为12.66%,且种植蒙藜6号后>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占比提高效果最为显著;与播种前相比,砂土和黏壤土种植藜麦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0.45~3.09 g·kg^(-1)和0.04~0.76 g·kg^(-1)。研究表明,在4种质地土壤下种植蒙藜6号,在砂土和黏壤土种植蒙藜1537可增强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阴山北麓地区农田土壤改良,减缓土地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土壤团聚体 藜麦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条件下藜麦抗倒伏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广源 郭占斌 +4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陈琦 王建瑞 高万隆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8期21-25,共5页
本研究以W-7、W-19、WD-9、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系藜麦灌浆期形态特征、茎秆生理特性、茎秆化学成分等差异,探讨藜麦植株特性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藜麦品系形态特征、茎秆生理特性、茎秆化学成分以及产量和倒伏率... 本研究以W-7、W-19、WD-9、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系藜麦灌浆期形态特征、茎秆生理特性、茎秆化学成分等差异,探讨藜麦植株特性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藜麦品系形态特征、茎秆生理特性、茎秆化学成分以及产量和倒伏率差异显著(P<0.05)。WD-9藜麦茎壁厚度、有效分枝数、干物质积累量、茎秆干重以及茎秆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钙、镁、硅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藜麦倒伏多发生于灌浆期和成熟期,其中,W-7、WD-9藜麦倒伏率分别为4.01%、1.23%,显著低于其他品系,倒伏评定为0级。W-19藜麦倒伏率最高为24.20%,倒伏评定为3级。藜麦茎粗、茎壁厚度、茎秆干重、茎秆木质素含量及产量与倒伏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WD-9藜麦抗倒伏性能优于其他品系,可作为抗倒伏品系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旱作条件下 藜麦 抗倒伏性能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防风效果研究
4
作者 杨广源 郭占斌 +4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陈琦 王建瑞 高万隆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53-63,71,共12页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HOBO数采仪观测了灌浆期和成熟期藜麦田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下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株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防风效能随着背风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防风效能随着株距...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HOBO数采仪观测了灌浆期和成熟期藜麦田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下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株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防风效能随着背风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防风效能随着株距增大而减小,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比灌浆期高4.02%,WD-9藜麦防风效能为8.63%~68.83%,比灌浆期高9.28%,W-7藜麦防风效能为2.14%~56.46%,比灌浆期高15.12%。②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比灌浆期藜麦田后1H处平均粗糙度高0.65 cm。灌浆期WD-9藜麦粗糙度最大为6.73 cm,W-19藜麦粗糙度最小为2.79 cm,成熟期WD-9藜麦田粗糙度最大为7.50 cm,W-19藜麦田粗糙度最小为3.56 cm。③在不同行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均在藜麦田后1H处达到最大,其中WD-9藜麦田后1H处的防风效能为76.44%~69.89%,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0H~5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5.71%,藜麦田背风面7H~9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2.00%。④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在背风面1H处粗糙度最大,其中WD-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大为10.91 cm,比灌浆期增大0.98 cm,W-1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小为6.88 cm,比灌浆期减小0.42 cm。藜麦田背风面0H~5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7H~9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比灌浆期高10.48%。不同品系藜麦中WD-9藜麦在不同配置条件下均可以有更好的防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防风效果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 地表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的抗倒伏性能
5
作者 陈琦 郭占斌 +1 位作者 刘瑞香 杨广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1,共10页
针对藜麦侧枝折断率和田间倒伏率高、栽培技术落后的现状,选取W-3、W-23、W-26和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研究对象,设计旱作和灌溉种植试验,通过植株形态指标、茎秆生理指标和产量的观测,研究藜麦的抗倒伏性能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阴... 针对藜麦侧枝折断率和田间倒伏率高、栽培技术落后的现状,选取W-3、W-23、W-26和G-28等4个藜麦品系为研究对象,设计旱作和灌溉种植试验,通过植株形态指标、茎秆生理指标和产量的观测,研究藜麦的抗倒伏性能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藜麦株高、茎粗、茎壁厚度、茎秆干质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灌溉条件下W-26藜麦株高最高,茎粗和茎壁厚度分别为32.63、6.58 mm,显著高于其他品系,茎秆干质量平均为206.55 g/株;W-23和G-28株高为156.43~177.49 cm,旱作条件下W-23成熟期藜麦茎粗和茎壁厚度最小,分别为21.83、4.47 mm,较灌溉条件分别降低了9.54%、6.68%,茎秆干质量为131.44~168.12 g/株。藜麦茎秆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的含量在灌浆期最高。旱作条件下W-26藜麦灌浆期茎秆木质素、果胶含量最高分别为7.84%、36.58%;旱作条件下,G-28灌浆期藜麦茎秆果胶含量为19.63%,显著低于其他品系。旱作条件下不同品系藜麦倒伏率明显低于灌溉条件。W-23藜麦开花期后发生倒伏,倒伏株数平均为29.34株,显著高于其他品系,灌溉条件下倒伏率最高为33.33%,较旱作条件高8百分点;W-3和W-26藜麦倒伏株数平均为3.42株,倒伏率为1.33%~6.00%,显著低于其他品系。W-3藜麦千粒质量平均为4.26 g,显著高于其他品系,W-3和W-26单株粒质量为54.76~67.22 g, W-26藜麦产量平均为6 477.29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藜麦 抗倒伏性能 纤维素 木质素 旱作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武川地区藜麦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研究
6
作者 高万隆 刘瑞香 +3 位作者 郭占斌 王树彦 王建瑞 杨广源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64-71,共8页
在阴山北麓武川地区选择了的G28、WD9、WD12、W7高产藜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素土与藜麦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探究了藜麦根系在不同径级和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藜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与根系径级存在明... 在阴山北麓武川地区选择了的G28、WD9、WD12、W7高产藜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素土与藜麦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探究了藜麦根系在不同径级和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藜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与根系径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根系径级的增大,其抗剪强度也显著提升。同时,较大的根系径级不仅增强了复合体的抗剪强度,还促进了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加。直剪试验结果显示在6.25 kPa、12.5 kPa垂直荷载(藜麦根系集中区)下,藜麦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增长率均高于27%,最高值达到了32%,相比之下,内摩擦角的增长率较为稳定,平均约为4%。种植藜麦后,其根系显著增强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其中黏聚力起到了主导作用。此外,随着土壤含水率的上升,藜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与黏聚力也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当土壤含水率达到11.54%时,二者均达到最大值。然而,内摩擦角却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自然条件下藜麦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黏聚力在6.25 kPa、12.5 kPa垂直荷载(藜麦根系集中区)时相对于素土的增长率,得出固着水土能力最优的品种为G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根系 根-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份藜麦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迪 刘瑞香 +3 位作者 郭占斌 王树彦 冯久疆 张大鹏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1期5-9,共5页
对41份藜麦材料进行了试验,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4种分析方法对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1份藜麦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8%~59.3%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粒重,... 对41份藜麦材料进行了试验,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4种分析方法对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1份藜麦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8%~59.3%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粒重,最小的是粒径,平均变异系数为21.79%,体现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千粒重与单株粒质量呈极显著正,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农艺性状综合为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6.771%;通过聚类分析,在类间距离为15处,将供试材料聚为3个类群,综合分析了不同类群农艺性状的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更有效地利用藜麦种质资源,以及推动藜麦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的饲用价值及对育成牛生长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嘉琪 刘瑞香 郭占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48,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藜麦的饲用价值及其对肉牛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一:选择藜麦品种(系WQ1409、WQ1545、WQ1664、WQ1708、WQ1721、WQ1860作为试验材料,于开花后期采集藜麦全株,测定其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 本文旨在研究藜麦的饲用价值及其对肉牛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一:选择藜麦品种(系WQ1409、WQ1545、WQ1664、WQ1708、WQ1721、WQ1860作为试验材料,于开花后期采集藜麦全株,测定其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使用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对饲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个藜麦品种(系)干物质含量为25.34%~32.75%,粗蛋白质含量为16.18%~21.67%,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47.23%~50.9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4.08%~37.44%。RFV与GI饲草等级划分总体趋势相同,6个藜麦品种(系)皆为2级饲草及以上。试验二:选择体重相近的20头7月龄育成牛和20头10月龄育成牛,饲喂藜麦全株22 kg。试验期60 d,其他饲养方式不变。结果表明:试验1、2组的育成牛平均体高较对照1、2组分别提高了1.29、1.4 cm(P <0.05)。试验1、2组的育成牛平均体重较对照组1、2分别提高了8.59、11.69 kg(P <0.05)。综上所述,藜麦全株的饲用价值较高,适宜作为草食动物的粗饲料来源,日粮中添加藜麦可以有效改善育成牛的生长性能,并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饲用价值 育成牛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藜麦材料生长特性及饲用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梁嘉琪 郭占斌 +1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28-3635,共8页
为探讨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材料的生长特性、饲用价值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选取不同株型的2个藜麦材料(W23和WQ874),设置4个种植密度(D1,D2,D3,D4),分析了藜麦的株高、生长速率、茎粗、营养成分含量、饲草... 为探讨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材料的生长特性、饲用价值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选取不同株型的2个藜麦材料(W23和WQ874),设置4个种植密度(D1,D2,D3,D4),分析了藜麦的株高、生长速率、茎粗、营养成分含量、饲草产量及籽粒产量等指标,旨在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饲用藜麦最佳种植密度与株型配套栽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个藜麦材料的株高、生长速率、饲草粗蛋白含量、鲜草及干草产量、鲜干比、籽粒产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粗、中酸性洗涤纤维、千粒重和单株籽粒重均随种植密度增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平展型藜麦W23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000株·hm^(-2),紧凑型藜麦WQ874最适宜种植的密度为68000株·hm^(-2)。草牧业生产中要根据藜麦种质的株型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平展型藜麦应适当稀植,紧凑型藜麦可适当密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植密度 生长特性 饲用价值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制作藜麦青贮营养价值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钰钧 刘瑞香 +2 位作者 郭占斌 王树彦 刘佳乐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101,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全株藜麦青贮营养价值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选择台紫红、SC-1、ZK-1、ZK-5共4个藜麦品种(系),在灌浆期采集藜麦,添加乳酸菌(0.05 g/kg)、纤维素酶(0.5 g/kg)、甲酸(4 mL/kg)制作藜麦青贮,直接青贮作为对照组(CK...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全株藜麦青贮营养价值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选择台紫红、SC-1、ZK-1、ZK-5共4个藜麦品种(系),在灌浆期采集藜麦,添加乳酸菌(0.05 g/kg)、纤维素酶(0.5 g/kg)、甲酸(4 mL/kg)制作藜麦青贮,直接青贮作为对照组(CK)。藜麦青贮60 d,测定藜麦的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微生物的数量。结果显示,4个藜麦品种(系)青贮的感官评定等级均为一级(优良),乳酸菌和甲酸作为添加剂制作的藜麦青贮得分最高。3种添加剂制作藜麦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素酶组SC-1和ZK-1藜麦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素酶组4个品种藜麦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WS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藜麦青贮后乳酸菌含量为1.2×10^(4)~1.3×10^(6)CFU/g,酵母菌、霉菌的菌落数均小于10^(2)CFU/g,pH值在3.56~3.9之间。研究表明,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甲酸进行藜麦青贮均能够提高藜麦的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青贮 添加剂 营养价值 微生物菌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藜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建瑞 刘瑞香 +3 位作者 郭占斌 王树彦 高万隆 杨广源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9期9-15,共7页
为筛选氮高效且高产的藜麦新品系,本试验选取10个藜麦品系,对其形态指标及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品系藜麦的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系形态指标间差异显著,株高155.5~... 为筛选氮高效且高产的藜麦新品系,本试验选取10个藜麦品系,对其形态指标及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品系藜麦的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系形态指标间差异显著,株高155.5~264.87cm,茎粗14.22~21.69mm,平均分枝数50个,品系Y-958的产量最大,为2593.9kg·hm^(-2);各品系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增加的趋势,各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高产品系的干物质转移量最大为1216.65kg·hm^(-2),干物质转移率最大为11.7%,显著高于低产品系,但是其干物质转移对籽粒的贡献率却低于低产品系,为47.24%;各品系的氮素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增加趋势,各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高产品系的氮素收获指数最大为1.25%,显著高于低产品系,氮素转移率最小为4.81%,显著低于低产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干物质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