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黄花苜蓿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王红梅
王俊杰
云锦凤
刘亚玲
高雪芹
-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草品种育繁工程技术中心
-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69,共6页
-
基金
内蒙古科技厅草业专项(20071923)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2007DKA21007-3)
-
文摘
为了解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L.)的种质特征与特性,对来自我国新疆、内蒙古和俄罗斯的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黄花苜蓿的19项形态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形态特征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营养器官的差异比生殖器官显著;二倍体植株的花为桔黄色,茎主要为紫-绿色,叶片明显较四倍体窄小,叶形以倒披针形和线形为主,叶片毛被多为上下密集型;四倍体植株的花主要为黄色,茎多为绿色和紫-绿色,叶片明显较二倍体宽大,叶形以倒披针形和倒卵形居多,叶片毛被多为上面光滑下面稀疏型;四倍体黄花苜蓿与二倍体相比,具有植株高大,生长繁茂,叶片增大等特征;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明显分为二倍体和四倍体2类,四倍体材料间表现出相似生境的聚类趋势,不同染色体数目间的形态学差异远比相同染色体数目而生境不同材料间的形态差异明显。
-
关键词
黄花苜蓿
二倍体
四倍体
形态特征
-
Keywords
Medicago falcate L.
Diploid
Tetraploi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S324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
-
题名野生黄花苜蓿冷诱导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亚玲
王俊杰
云锦凤
赵彦
石凤敏
-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内蒙古草品种育繁工程技术中心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1,121,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BADB3B0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60159)
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J08-7)
-
文摘
根据紫花苜蓿抗寒基因cas15B(登录号:L12462)的c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经过低温胁迫的黄花苜蓿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550bp的cDNA片段。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长度为550bp,编码159个氨基酸。主要由Gly(甘氨酸)、Glu(谷氨酸)、His(组氨酸)、Lys(赖氨酸)这4种氨基酸组成,占总量的70%。含1个重复了5次的10肽基序,其序列为Lys-Gly-Glu-Gln-His-Gly-His(Phe)-Val(Leu)-Gly-Gly。经序列比较分析,该片段与紫花苜蓿冷诱导基因CAS15B的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均为90%,命名为MfCAS15-1。亚细胞结构定位分析结果显示,MfCAS15-1是一种定向到核的蛋白,在调节或维持核的结构与功能方面起作用。本研究在黄花苜蓿中成功获得了抗寒基因同源序列,为最终克隆黄花苜蓿MfCAS15-1抗寒基因全长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黄花苜蓿
冷诱导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
Keywords
Medicago falcata Cold resistance gene Clone Sequence analysis
-
分类号
S54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最优序列分析方法在黄花苜蓿耐牧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明涛
蒋立宏
巴达拉呼
吕世杰
王俊杰
-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工作站
内蒙古草品种育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内蒙古草业》
2013年第2期51-56,共6页
-
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MS0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60323)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2BAD13B07-2)
-
文摘
在连续高强度放牧压力下,对黄花苜蓿个体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应用最优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优序列评价方法可将单株的耐牧性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5.26%、29.47%和45.26%。同时黄花苜蓿种群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运用实地目测打分法对划分的耐牧性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最优序列分析对呼伦贝尔黄花苜蓿单株耐牧性的评价方法是可靠的。
-
关键词
黄花苜蓿
最优序列
耐牧性
评价
-
分类号
S551.7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