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耀彬 王尧 +6 位作者 孙伟成 陈子彦 胡格吉勒 伊如汗 白永飞 杨培志 赵玉金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是提升保护地健康管理的前提。由于传统地面调查手段的局限性,本研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基于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通过选取理想参考系的方法,采用遥感指标构建... 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是提升保护地健康管理的前提。由于传统地面调查手段的局限性,本研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基于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通过选取理想参考系的方法,采用遥感指标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Critic权重分析算法,分草地类型计算各评级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内蒙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分级(优秀、良好、中等、不健康),最后比较了保护区内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草原湿地3种主要草地类型以及保护区在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两个时间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差异。研究表明:(1)内蒙古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全部为健康状态,其中22%为优秀,44%为良好,33%为中等;(2)各保护区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水平,然而部分保护区的草原生态系统在恢复力维度上仍处于较低的中等水平,亟须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3)与2000—2009年相比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在2010—2019年呈稳中向好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建立的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为保护区健康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草原 健康评价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2
作者 陈子彦 王耀彬 +9 位作者 王尧 王扬 陈翔 张健 萨其日 徐国庆 杨培志 白永飞 金晶炜 赵玉金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245,共12页
[目的]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等导致内蒙古草地植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通过大尺度草地植物多样性时空监测,剖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优化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策略与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与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Landsa... [目的]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等导致内蒙古草地植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通过大尺度草地植物多样性时空监测,剖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优化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策略与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与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利用799个采样点实地调查数据,结合覆盖气候、生产力、土壤、地形、人类活动、功能性状、光谱多样性和栖息地异质性等8个类别的25个变量,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开展2001—2020年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25 hm^(2))预测和变化评估,并揭示气候和人类活动变化对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预测精度为R^(2)=0.60;气候、生产力与功能性状是预测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2001—2020年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几乎保持不变的区域占总草地面积的67.3%,增加区域占比24.6%,减少区域仅占8.1%;2001—2020年内蒙古草地土地利用变化能解释43.6%的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气候变化对其解释能力较弱。[结论]多源遥感数据与随机森林模型相结合,可实现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时空监测。过去20年多数区域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稳定,在变化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时间上的变化相关性较高,气候等因子为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监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 遥感监测 时空格局 随机森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播和磷酸二铵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旗旗 解继红 +5 位作者 孙震 蔡婷 苑峰 刘亚玲 李杰 王运涛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探究不同秋播播期和磷酸二铵施量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草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2021年设置3个秋播时期(7月31日、8月8日、8月16日)和5个磷酸二铵施量(0、40、70、100、130 kg/hm2)处理,比较不... 为探究不同秋播播期和磷酸二铵施量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草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2021年设置3个秋播时期(7月31日、8月8日、8月16日)和5个磷酸二铵施量(0、40、70、100、130 kg/hm2)处理,比较不同播期和施肥量下紫花苜蓿草产量、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相对饲喂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紫花苜蓿草产量逐渐降低,品质逐渐提高,但在延迟秋播播期的同时施加一定量的磷酸二铵可以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改善紫花苜蓿干草品质。其中,8月8日播种并配施100 kg/hm2磷酸二铵在呼和浩特地区能得到品质较好且产量较高的苜蓿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播 磷酸二铵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
4
作者 庄煦 王建丽 +5 位作者 张冬梅 牟林林 尤佳 韩微波 王召明 邸桂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燕麦品种品质性状综合表现,挖掘燕麦优良基因源,对10份燕麦品种的18个品质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CP)、水溶性糖(WSC)等营养指标变异系数较大,在育种潜力上具有更大的改良空间。数据相关分析、聚类及因子分析得... 为了明确不同燕麦品种品质性状综合表现,挖掘燕麦优良基因源,对10份燕麦品种的18个品质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CP)、水溶性糖(WSC)等营养指标变异系数较大,在育种潜力上具有更大的改良空间。数据相关分析、聚类及因子分析得出,18个品质性状可以分为营养能量指标和形态建成指标两类,两类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趋势,而在性状内部,各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品种YM10具有突出的营养价值性状优势,是燕麦品质育种的优异材料;品种YM08在营养价值性状和形态建成性状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YM01的饲喂价值及饲草价值突出。营养能量指标和形态建成指标间的协调统一是优质燕麦品种选育的最基本尺度,两类性状可作为优势性状基因源加以创新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质性状 能量指标 形态建成 相对饲喂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份燕麦种质萌发期耐盐碱评价与筛选
5
作者 田振东 段嘉蕾 +5 位作者 张跃华 刘长涛 雷瀚 高若凡 王召明 石凤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1,164,共10页
开发利用盐碱地等后备耕地是解决我国栽培土壤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筛选出适合盐碱地种植的燕麦种质,使用浓度为0.8%的NaCl和NaHCO 3(质量比1∶1)的混合盐碱溶液对82份燕麦种质进行萌发期胁迫处理,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 开发利用盐碱地等后备耕地是解决我国栽培土壤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筛选出适合盐碱地种植的燕麦种质,使用浓度为0.8%的NaCl和NaHCO 3(质量比1∶1)的混合盐碱溶液对82份燕麦种质进行萌发期胁迫处理,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根鲜重、芽鲜重等8个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参试燕麦种质材料进行耐盐碱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8个指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盐碱胁迫下各指标均与综合评价D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指标转化成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9.82%;通过进一步分析共筛选出萌发期耐盐碱性强的燕麦材料5份,耐盐碱性中等的燕麦材料10份;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芽长可作为燕麦萌发期耐盐碱评价首要指标,其次为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及根鲜重,并建立了在该盐碱胁迫下萌发期的快速评价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萌发期 耐盐碱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矿区植被恢复之17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6
作者 山丹 王征 +2 位作者 李昕洁 王冬梅 乌仁其其格 《绿色中国》 202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矿区本矿的土壤为研究基质,17种牧草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以及活力指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7种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黄秋英、高羊茅、披碱草的发芽率...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矿区本矿的土壤为研究基质,17种牧草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以及活力指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7种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黄秋英、高羊茅、披碱草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碱茅最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高冰草、早熟禾的发芽指数最高,蜀葵的最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高冰草、老芒麦和高羊茅的活力指数最高,红豆草的最低。隶属函数法结合生长特性、生物多样性、生态位,以及景观,选取呼伦贝尔杂花苜蓿、高羊茅、高冰草、披碱草、老芒麦,以及黄秋英作为首批首选播种材料进行播种,成为矿区植被恢复的先锋种。本研究结果可为呼伦贝尔草原矿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植被恢复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地退化修复中的植物种群恢复问题及优化措施
7
作者 山丹 王征 +2 位作者 李昕洁 王冬梅 乌仁其其格 《绿色中国》 2025年第3期88-90,共3页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威胁,植物种群恢复是草地退化修复的关键。本文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分析了当前植物种群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系统性草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采用多元化草原植被...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威胁,植物种群恢复是草地退化修复的关键。本文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分析了当前植物种群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系统性草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采用多元化草原植被恢复策略、加强土壤理化性状修复与改良,以及建立智能化植物种群监测预警平台等优化措施,旨在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植物种群恢复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根瘤菌对蒙农S007饲用大豆的固氮效应
8
作者 常雅迪 王明玖 +5 位作者 李舒宁 提忠慧 唐芳 呼德夫 张彦博 陈功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为了解不同根瘤菌混合接种对蒙农S007饲用大豆的影响,并筛选出与蒙农S007匹配性高的根瘤菌组合,选择3株分离自试验地种植小区中蒙农S007根部根瘤的根瘤菌,在室内无菌蛭石条件下,将根瘤菌接种到蒙农S007上,30 d后测定蒙农S007的地上生长... 为了解不同根瘤菌混合接种对蒙农S007饲用大豆的影响,并筛选出与蒙农S007匹配性高的根瘤菌组合,选择3株分离自试验地种植小区中蒙农S007根部根瘤的根瘤菌,在室内无菌蛭石条件下,将根瘤菌接种到蒙农S007上,30 d后测定蒙农S007的地上生长指标、地下生长指标、根瘤特征、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全氮含量,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根瘤菌组合对蒙农S007的影响,筛选与蒙农S007匹配性最高的根瘤菌组合。结果表明:蒙农S007与不同根瘤菌组合的共生匹配性和固氮能力存在差异;接种根瘤菌后,蒙农S007叶绿素含量、根瘤重、植株全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对各根瘤菌组合接种下,蒙农S007各生长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综合排名,相较于单一根瘤菌接种,根瘤菌混合接种下的植株得分更高,处理G(Sf-8+Sf-74+Sf-134)下的植株综合表现最优。结果表明接种Sf-8、Sf-74和Sf-134根瘤菌组合能显著增加蒙农S007固氮效应,促进蒙农S007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含量、株高、根瘤数、根瘤重、根长和地下生物量的增加,从而使得蒙农S007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复合接种 结瘤固氮 杂交饲用大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穗偃麦草响应NaHCO_(3)胁迫的离子平衡机制及转录组分析
9
作者 张然 刘琛琢 +5 位作者 苑峰 刘亚玲 董笛 王思宁 邹博坤 李晓霞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186,共13页
长穗偃麦草因其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常被广泛用于建植盐碱地牧场。为探究其响应盐碱胁迫的离子平衡机制,本研究以长穗偃麦草‘Orbit’为试验材料,设置150 mmol·L^(-1)的NaHCO_(3)溶液人工模拟碱胁迫,测定了幼苗生长指标及矿质离子(Na^... 长穗偃麦草因其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常被广泛用于建植盐碱地牧场。为探究其响应盐碱胁迫的离子平衡机制,本研究以长穗偃麦草‘Orbit’为试验材料,设置150 mmol·L^(-1)的NaHCO_(3)溶液人工模拟碱胁迫,测定了幼苗生长指标及矿质离子(Na^(+)、K^(+)、Ca^(2+)、Mg^(2+)、Cl^(-)、SO_(4)^(2-)和NO_(3)^(-))含量,并利用高通量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正常处理(CK)和胁迫24 h NaHCO_(3)处理下的叶片和根系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NaHCO_(3)胁迫下,长穗偃麦草幼苗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根冠比增大。转录组结果表明,NaHCO_(3)处理下叶片中有1833个差异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DEGs),根系中有1536个DEGs,140个基因在叶片和根系中均差异表达。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叶片和根系中的DEGs均显著富集在与抗氧化相关、离子结合相关、苯丙氨酸和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离子结合通路相关DEGs包括BAK1、CIPK10、STRK1、WAK8及多条laccase基因(laccase-11和laccase-3)等,可能参与了长穗偃麦草对NaHCO_(3)胁迫的响应过程。此外,生理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长穗偃麦草叶片和根系的离子转运与分配受到影响,表现为Na^(+)大量积累,而对K+的吸收能力下降,K+/Na+下降,根系通过提高对其他阳离子(如Ca^(2+)、Mg^(2+)和Fe^(3+))的吸收及分配能力来保持体内营养均衡,以更好地适应盐碱环境。本研究结果可为牧草及其他作物耐盐分子育种提供优异基因资源,还可为长穗偃麦草推广及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胁迫 长穗偃麦草 差异表达基因 离子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土壤碳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的转移
10
作者 王雪韧 姚佳 +3 位作者 张普河 王伟妮 刘长涛 赵世翔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9-2226,共8页
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区,探究土壤碳垂直分布特征,并结合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区分土壤原生碳酸盐(Lithogenic carbonate,LC)及次生碳酸盐(Pedogenic carbonate,PC),量化PC形成过程中固定CO_(2)气体的量及来源比例,从而定... 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区,探究土壤碳垂直分布特征,并结合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区分土壤原生碳酸盐(Lithogenic carbonate,LC)及次生碳酸盐(Pedogenic carbonate,PC),量化PC形成过程中固定CO_(2)气体的量及来源比例,从而定量计算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向无机碳(Soil inorganic carbon,SIC)的转移。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季,土壤SOC含量范围分别为3.38~10.84 g·kg^(-1)及3.44~12.28 g·kg^(-1),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土壤碳酸盐含量范围分别为28.14~189.61 g·kg^(-1)及27.47~192.13 g·kg^(-1),随土层的加深呈现出先增高后减少的趋势,均在60~80 cm处达到最大值。40~60 cm,60~80 cm,80~100 cm土层土壤的PC含量分别为82.40,113.05,25.44 g·kg^(-1);固定CO_(2)的量分别为18.13,24.87和5.60 g·kg^(-1);土壤呼吸释放CO_(2)为主要贡献源。最后计算得出三个土层土壤内碳转移的量为5.16,6.46和1.84 g·kg^(-1)。本研究对碳转移进行初步探究,为后续“碳循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稳定同位素 剖面特征 次生碳酸盐 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转移的定量研究
11
作者 王雪韧 姚佳 +4 位作者 李奕含 王伟妮 刘长涛 杜时荣 赵世翔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805,共7页
以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测定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土壤CO_(2)气体同位素值(δ13C值),并对原生碳酸盐和次生碳酸盐进行区分,量化次生碳酸盐形成过程中固定CO_(2)气体的量及来源比例,最后定量计算土壤有机碳... 以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测定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土壤CO_(2)气体同位素值(δ13C值),并对原生碳酸盐和次生碳酸盐进行区分,量化次生碳酸盐形成过程中固定CO_(2)气体的量及来源比例,最后定量计算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的碳转移量。结果表明,在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40~60、60~80、80~100 cm土层次生碳酸盐占比分别为46.59%、28.09%、30.39%,次生碳酸盐质量分别为35.88、20.15、21.35 g/kg;在次生碳酸盐的形成及重结晶过程中,3个土层固定的CO_(2)的量分别为7.73、4.43、5.04 g/kg,其中来自大气CO_(2)的量分别为4.43、2.70、3.41 g/kg,来自土壤呼吸的量为3.30、1.73、1.64 g/kg,大气CO_(2)为主要贡献源;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转移的碳量分别为1.65、0.87、0.82 g/kg。本研究对土壤内碳的转移进行初步探究,对于了解河套灌区土壤碳动态及维系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稳定碳同位素 次生碳酸盐 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级农科院杂粮作物品种成果转化特征分析及启示——以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燕麦育种为例
12
作者 高生 王霞 +6 位作者 张晓宁 常虹 冯小磊 王星宇 李云霞 葛军勇 田振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7期112-116,120,共6页
分析了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建院70年来燕麦新品种成果转化的3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即政府主导转化推广阶段、政府-市场共同作用转化推广阶段、市场主导转化推广阶段。重点论述了当前发展阶段新品种成果转化特点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 分析了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建院70年来燕麦新品种成果转化的3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即政府主导转化推广阶段、政府-市场共同作用转化推广阶段、市场主导转化推广阶段。重点论述了当前发展阶段新品种成果转化特点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农业发展大局。该案例在我国400余家地市级农业科学院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通过剖析燕麦这一常规杂粮作物的“小麻雀”案例,能够为荞麦、藜麦、大麦、青稞及特色油料、食用豆等杂粮杂豆常规品种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小作物产业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常规品种 成果转化 市场化 市级农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资源萌发期耐碱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丽 张莹莹 +5 位作者 张冬梅 刘亚玲 苑峰 韩微波 申忠宝 尤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2-97,共6页
为了筛选适合东北盐碱地区种植的优质紫花苜蓿品种,研究选取130份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及新选育资源,分别用30 mmol/L的Na_(2)CO_(3)溶液和50 mmol/L的NaHCO_(3)溶液对其萌发期种子进行碱胁迫处理,通过检测萌发指标及隶属函数分析对供试... 为了筛选适合东北盐碱地区种植的优质紫花苜蓿品种,研究选取130份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及新选育资源,分别用30 mmol/L的Na_(2)CO_(3)溶液和50 mmol/L的NaHCO_(3)溶液对其萌发期种子进行碱胁迫处理,通过检测萌发指标及隶属函数分析对供试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耐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30份紫花苜蓿在Na_(2)CO_(3)与NaHCO_(3)胁迫下的平均相对萌发率分别为68.54%、79.17%,相对萌发势分别为57.30%、65.78%,相对根长分别为23.70%、17.61%,相对芽长分别为53.21%、46.37%。隶属函数分析发现,LJ112、LJ66、LJ33、5010、DARA、农菁1号、巨能耐盐等7个品种的种子在两种碱胁迫下萌发态势较好。通过分析130份紫花苜蓿在两种碱胁迫下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农菁1号和LJ33在两种碱胁迫下保持较高的萌发率及生长势。研究表明,该试验有利于指导盐碱地苜蓿种植,并为耐盐碱紫花苜蓿品种选育提供种质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碱胁迫 萌发率 耐碱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根+施肥对羊草人工草地草产量及其芽库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世贤 杜华 +3 位作者 哈斯巴特尔 李芳 陈翔 镡建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5,共9页
针对旱作羊草人工草地多年利用后羊草产量下降、草地生产力降低等问题,本研究以退化羊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不切根、不施肥)、切根+施肥(切根+尿素、切根+磷酸二铵)处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功能性状、种群特征、芽库数量... 针对旱作羊草人工草地多年利用后羊草产量下降、草地生产力降低等问题,本研究以退化羊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不切根、不施肥)、切根+施肥(切根+尿素、切根+磷酸二铵)处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功能性状、种群特征、芽库数量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切根+尿素和切根+磷酸二铵处理对羊草的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切根+尿素和切根+磷酸二铵处理羊草单株的茎粗、株高、叶宽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切根+尿素处理下羊草茎粗、株高和叶宽最大,分别为1.67 cm、48.55 cm和0.65 cm,较对照提高了60.57%、52.77%和44.50%。切根+施肥处理提高了羊草营养枝高度、生殖枝高度、枝条数和干草产量,切根+尿素处理增幅均最大,其中,切根+尿素处理干草产量达359.00 g/m^(2),增幅达85.24%。切根+磷酸二铵处理显著增加了羊草人工草地的地下芽库数量,羊草芽库达到458个/m^(2),较对照提高129.00%。另外,切根+磷酸二铵管理措施显著提高了羊草根茎中的茉莉酸(JA)和生长素(IAA)含量,羊草根茎中的JA和IAA与芽库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表明,切根+施肥是退化羊草人工草地管理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根 施肥 羊草人工草地 芽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苜蓿MtMYB16基因克隆、表达及转录自激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悦 刘亚玲 +2 位作者 苑峰 王梦迪 晁跃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植物中MYB转录因子数量众多,功能多样,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响应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MYB转录因子在蒺藜苜蓿中的功能,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蒺藜苜蓿中克隆MtMYB16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1074 bp,共编码357个氨基酸。进化树分... 植物中MYB转录因子数量众多,功能多样,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响应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MYB转录因子在蒺藜苜蓿中的功能,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蒺藜苜蓿中克隆MtMYB16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1074 bp,共编码357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MtMYB16蛋白与白花草木樨中MYB蛋白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tMYB16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酵母自激活检测结果显示,MtMYB16蛋白具有自激活活性,自激活结构域位于C端。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tMYB16在蒺藜苜蓿根、茎、叶、花、果实中均有表达,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IAA、MeJA能够降低MtMYB16表达水平;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MtMYB16表达量在1.0 h时迅速增加,说明MtMYB16可能具有响应盐及干旱胁迫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MYB16 蒺藜苜蓿 亚细胞定位 酵母表达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晨晨 史昆 +4 位作者 何沁坤 郑雨琴 苑峰 刘亚玲 王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4-1054,共11页
本研究以‘ZN-1’和‘保定’苜蓿(Medicago sativa L.‘Baoding’)为试验材料,以浓度梯度为0 mmol·L^(-1),40 mmol·L^(-1)和80 mmol·L^(-1),pH值为9.3的混合盐碱溶液(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摩尔比... 本研究以‘ZN-1’和‘保定’苜蓿(Medicago sativa L.‘Baoding’)为试验材料,以浓度梯度为0 mmol·L^(-1),40 mmol·L^(-1)和80 mmol·L^(-1),pH值为9.3的混合盐碱溶液(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摩尔比为1∶1∶1∶1)进行胁迫处理,比较2个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ROS清除、离子转运和光合调控3类基因)差异,以期为解析紫花苜蓿耐混合盐碱胁迫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紫花苜蓿的株高、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Fv/Fm等均出现明显的损伤(P<0.05)。其中,‘ZN-1’的耐混合盐碱性显著高于‘保定’苜蓿,主要表现为‘ZN-1’的株高和生物量更高、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更高,净光合速率更强,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更高,叶片ROS积累量和地下部Na+积累更少,ROS清除、脯氨酸生物合成、Na+液泡区隔化以及叶绿素维持相关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更高。因此,脯氨酸生物合成、Na+液泡区隔化、叶绿素维持以及抗氧化酶可能在‘ZN-1’耐混合盐碱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混合盐碱胁迫 生理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幼苗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晨晨 史昆 +3 位作者 何沁坤 迪力穆拉提·阿卜杜外力 刘亚玲 王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共9页
本研究以中苜一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1)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浓度为0、40、80 mmol/L的混合盐碱胁迫(NaCl、Na_(2)SO_(4)、Na_(2)CO_(3)和NaHCO_(3)摩尔比为1∶1∶1∶1,pH值为9.3)处理,测定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 本研究以中苜一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1)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浓度为0、40、80 mmol/L的混合盐碱胁迫(NaCl、Na_(2)SO_(4)、Na_(2)CO_(3)和NaHCO_(3)摩尔比为1∶1∶1∶1,pH值为9.3)处理,测定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期揭示其响应混合盐碱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碱胁迫程度的加剧,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幼苗的株高、光合速率、PSⅡ的有效量子产率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均被显著抑制(P<0.05),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积累量逐渐增多,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80 mmol/L混合盐碱胁迫下,Na^(+)转运蛋白的编码基因MsSOS1、MsNHX1和MsHKT1的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综合分析表明,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可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响应混合盐碱胁迫:(1)高表达MsSOS1、MsNHX1和MsHKT1等Na^(+)转运蛋白编码基因,促进Na^(+)外排、液泡区隔化及转移,避免因Na^(+)大量积累对植株造成离子毒害;(2)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缓解由高pH值带来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苜一号紫花苜蓿 混合盐碱胁迫 生理特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长穗偃麦草幼胚诱导再生体系的构建和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然 刘岳含 +5 位作者 王思宁 董笛 刘亚玲 毛培春 邹博坤 李晓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7,共7页
长穗偃麦草是一种耐盐碱、高产优质的多年生牧草和生态草,在我国盐碱地改良和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生物技术体系尚不成熟。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8个长穗偃麦草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开展幼胚再生体系构建,... 长穗偃麦草是一种耐盐碱、高产优质的多年生牧草和生态草,在我国盐碱地改良和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生物技术体系尚不成熟。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8个长穗偃麦草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开展幼胚再生体系构建,筛选适宜构建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异受体材料。结果表明,在改良后的诱导培养基(MS培养基+0.5 g/L L-谷氨酸+0.5 g/L L-脯氨酸+0.3 g/L酶水解酪蛋白+30 g/L麦芽糖+2 mg/L 2,4-D+7 g/L琼脂)上,长穗偃麦草种质培养第3 d形成较小的愈伤组织,培养4周后分化。不同基因型长穗偃麦草在相同培养基上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和再生时间差异显著,其中4号材料的幼胚出愈率高达97.92%,分化率为88.33%,生根率为100.00%,再生时间较短,为56.2 d,可作为长穗偃麦草遗传转化的理想底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愈伤组织 幼胚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播和磷酸二铵施量对紫花苜蓿越冬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旗旗 解继红 +7 位作者 孙震 王运涛 刘亚玲 于林清 苑峰 李杰 蔡婷 赵晶晶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60,共10页
为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秋播播期和磷酸二铵((NH4)2HPO4)施量最佳配套栽培体系,以中草3号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分析在7月31日、8月8日、8月16日、8月24日、9月1日五个播种日期以及0、40、70、100、130 kg/hm^(2)五个磷... 为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秋播播期和磷酸二铵((NH4)2HPO4)施量最佳配套栽培体系,以中草3号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分析在7月31日、8月8日、8月16日、8月24日、9月1日五个播种日期以及0、40、70、100、130 kg/hm^(2)五个磷酸二铵施量下紫花苜蓿的越冬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探讨秋播播期和磷酸二铵施量对紫花苜蓿越冬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推迟秋播播期的情况下,施加一定量的磷酸二铵肥料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株丛密度、株高、分枝数、单枝重,从而提高苜蓿草产量。在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最迟的秋播时期应为8月16日,同时应配施100 kg/hm^(2)的磷酸二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播 磷酸二铵 越冬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sHB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家兴 周丽莹 +3 位作者 苑峰 刘亚玲 栾雅琳 晁跃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17-3625,共9页
HD-Zip(Homologous structural Domain-leucine Zip,同源结构域-亮氨酸拉链)蛋白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其中HB1属于HD-ZIP I亚族。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HB1转录因子可以提高植物对干旱、高盐等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本文... HD-Zip(Homologous structural Domain-leucine Zip,同源结构域-亮氨酸拉链)蛋白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其中HB1属于HD-ZIP I亚族。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HB1转录因子可以提高植物对干旱、高盐等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本文为探究紫花苜蓿HB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采用RT-PCR技术成功克隆了MsHB1基因。其编码区长867 bp,编码28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B1蛋白为不稳定蛋白。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HB1蛋白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接近。构建MsHB1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诱导紫花苜蓿MsHB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也证实MsHB1蛋白表达成功。表达分析显示:MsHB1基因在紫花苜蓿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中,幼嫩的叶片中表达最高。MsHB1在NaCl和ABA处理时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推测MsHB1可能在紫花苜蓿高盐等胁迫应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HB1基因 紫花苜蓿 表达特征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