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板块北缘首例大型高品位隐伏斑岩型金矿床——内蒙古毕力赫金矿 被引量:14
1
作者 葛良胜 卿敏 +5 位作者 张文钊 袁士松 段希刚 马满福 庞继尧 唐明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0-1122,共13页
内蒙古毕力赫金矿床(II号带)是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获得重大突破的矿床之一,由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勘查发现(2006—2008年)。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叠接俯冲带南部华北板块一侧的陆相火山岩盆地中。该矿床有如下主要特点:(1)矿体呈... 内蒙古毕力赫金矿床(II号带)是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获得重大突破的矿床之一,由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勘查发现(2006—2008年)。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叠接俯冲带南部华北板块一侧的陆相火山岩盆地中。该矿床有如下主要特点:(1)矿体呈隐伏状态(距地表1~40m)产出于隐伏的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接触带内,并以内接触带为主;(2)矿体规模大(目前控制长500m,最宽处300m,最窄处约40m,最大厚度128.17m,最小厚度10.53m,平均厚度52.85m),品位高(平均4.5×10-6,最高52.76×10-6),单个矿体资源量达20t以上;(3)矿石为蚀变的花岗闪长斑岩和火山岩型,前者具有典型的单向固结结构(UST)。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为主,但含量低(小于1%),金主要赋存于蚀变形成的团块状或细脉状石英中;(4)围岩蚀变以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青磐岩化等为主,具有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分带特征;(5)成矿温度明显分为两个区间,早期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于550℃,为含矿热液沸腾结果;中晚期温度变化在108~375℃,平均值为194℃。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应为独立的大型高品位斑岩型金矿床,在华北板块北缘地区为首次发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区域相似地质环境内类似矿床的寻找和勘查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大型 高品位 斑岩型 华北板块北缘 毕力赫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