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的实践路径与思考
1
作者 李娜 苗春乐 +6 位作者 杨婧 张迎春 张朋飞 张晓霞 王欣 杨帆 樊虎栓 《中国种业》 2025年第9期58-61,共4页
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87%,其单产提升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结合鄂尔多斯市高积温、低湿度、强光照的地理气候特征,阐述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 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87%,其单产提升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结合鄂尔多斯市高积温、低湿度、强光照的地理气候特征,阐述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的实践路径: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构建分区精准灌溉体系、集成田间精细化作业技术)、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组织领导机制、优化政策激励与种植结构、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推动“七良”(良图、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策、良制)要素协同,实现了玉米生产关键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机械化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最后,针对项目整合、资金下达、对外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技术集成 责任落实 “七良”协同 良种更新 机械化 经济效益 示范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十大孔兑西柳沟流域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怡捷 康宾 +6 位作者 张秀梅 王晨光 张泽宇 张锦鑫 朱丽琴 王智 马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1-401,共11页
[目的]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属黄河中上游多沙粗沙区和生态脆弱区,对该区典型流域西柳沟的土壤侵蚀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及成因,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9月19—26日和2023年6月21—26日沿X640解柴线... [目的]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属黄河中上游多沙粗沙区和生态脆弱区,对该区典型流域西柳沟的土壤侵蚀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及成因,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9月19—26日和2023年6月21—26日沿X640解柴线(解家营—柴沟堡)和G109京拉线(北京—拉萨)2条公路分别布设15个调查点和14个集水区,对调查点及集水区植被、土壤、土壤侵蚀特征和水土保持措施等进行调查。[结果]流域内草地片蚀较为严重,耕地侵蚀不严重,沟谷内裸地风蚀较为严重。上游黄土高原丘陵区沟蚀严重,且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及沟岸扩张未停止,伴随较为严重的重力侵蚀。中游风沙区以风水复合侵蚀为主,大幅增加了流域的产沙总量。流域内道路建设及边坡开挖等人为扰动进一步加剧了侵蚀风险。径流泥沙含量测定结果验证了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为上游地区。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以植被措施及工程措施为主,虽已起到一定水土保持作用,但由于形式单一而未能发挥理想效果。[结论]西柳沟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特点叠加下层砒砂岩土壤条件共同加剧了该区土壤侵蚀,经济发展压力下的人类活动扰动加剧了生态风险,当地政府亟需持续增加水土保持投入,提高监管能力,加强对于土壤侵蚀的监测与机理研究,完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孔兑 西柳沟流域 土壤侵蚀调查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西柳沟流域生境质量现状
3
作者 张锦鑫 付航 +5 位作者 傅宇钟 许德禄 陈文超 康宾 马波 王智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41,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估西柳沟流域长时间序列下景观格局指数及生境质量现状变化,为合理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促进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个时段,基于Fragstats、InVEST模型和... [目的]综合评估西柳沟流域长时间序列下景观格局指数及生境质量现状变化,为合理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促进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个时段,基于Fragstats、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西柳沟流域景观格局指数、生境质量现状及其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呈明显的聚集化与同质化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草地扩张、景观破碎度降低、边缘复杂度下降和多样性减少。2015年出现的短暂破碎化波动反映人类活动的阶段性干扰。2)研究区以较高生境质量区为主(占比约60%),2000—2020年生境质量改善区与退化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2010年后退化趋势加剧。空间上,较高生境质量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下游,较低质量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中游的库布齐沙漠,中质量区在上游呈破碎化分布。3)土地利用类型是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与高程、植被覆盖度及气候因子(如年平均气温)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强化其影响;人为-自然因子协同作用显著增强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结论]通过对西柳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的系统分析,明确流域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驱动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为流域生态修复优先区的确定与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西柳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