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防沙治沙对策思考
1
作者 袁亮 李磊磊 +3 位作者 雷红霞 贺晓辉 冀永生 陈培兵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20期49-49,51,共2页
鄂尔多斯曾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富庶之地,由于自然气候的变迁、战乱、移民垦荒等原因,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表裸露、土壤有机质流失,土地退化、沙化现象严重。本文重点对鄂尔多斯土地沙化的原因、防沙治沙历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沙... 鄂尔多斯曾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富庶之地,由于自然气候的变迁、战乱、移民垦荒等原因,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表裸露、土壤有机质流失,土地退化、沙化现象严重。本文重点对鄂尔多斯土地沙化的原因、防沙治沙历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沙治沙的一些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沙治沙 对策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性质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钱洲 俞元春 +3 位作者 俞小鹏 高捍东 吕荣 张文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飞播造林作为沙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在沙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植被密... 飞播造林作为沙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在沙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植被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植被恢复前5 a,植被盖度年增长为5.87%,物种密度年平均增长量为8.20株/m2,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295.33 g/m2、579.00 g/m2。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963.83 g/m2、1741.67 g/m2;0~10 cm土壤的砂粒含量由94.90%下降到57.95%,粗粉粒和物理性黏粒含量分别由3.33%和1.77%增加到29.22%和12.83%,土壤容重由1.48 g/cm3下降到1.33 g/cm3;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700.54%、254.55%、248.33%、234.84%和203.30%,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表层土壤更为明显。植被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粗粉粒、物理性黏粒呈线性正相关(p<0.05),和土壤容重、砂粒呈线性负相关(p<0.05),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飞播造林 植被恢复 植被特征 土壤性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