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水平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兰慧青 孟天天 +5 位作者 张向前 王伟妮 张君 陈立宇 路战远 孙霞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明确不同施氮水平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玉米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田土壤氮素科学管理和现代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共设置6个施氮水平,分别为N0(0 kg/hm^(2))、N8(120 kg/hm^(2))、N12(180 kg/hm^(2))、N16(24... 明确不同施氮水平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玉米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田土壤氮素科学管理和现代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共设置6个施氮水平,分别为N0(0 kg/hm^(2))、N8(120 kg/hm^(2))、N12(180 kg/hm^(2))、N16(240 kg/hm^(2))、N20(300 kg/hm^(2))、N24(360 kg/hm^(2)),分析在玉米田播前和收获后不同土层下各施氮水平对土壤全氮、颗粒有机氮、轻组有机氮和重组有机氮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层加深同一施氮水平下,土壤全氮、颗粒有机氮、轻组有机氮和重组有机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同一土层下播前土壤全氮含量随施氮水平升高呈上升趋势;收获后N16、N20和N24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N0、N8和N12处理。播前0~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N16处理土壤颗粒有机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14,0.13,0.09 g/kg;收获后1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最高,分别为0.19,0.10,0.09 g/kg。N16处理土壤轻组有机氮含量增加量最高,为37.27%;N24处理土壤重组有机氮含量增加量最高,为7.35%,其次是N16处理,为6.84%。N16处理玉米生物产量最高,为31443.50 kg/hm^(2);玉米经济产量最高,为18526.47 kg/hm^(2);氮素利用效率指标随着氮肥施用水平升高而降低,N16处理下氮收获指数最高,为79.20%。综上,240 kg/hm^(2)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较适宜的氮肥施用水平,在该水平下土壤氮素管理和作物产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全氮 颗粒有机氮 轻组有机氮 重组有机氮 玉米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灌溉对棉花根系活力·生物量累积与供水关系的影响
2
作者 陈立宇 路战远 +5 位作者 咸丰 程玉臣 张建中 刘燕 叶君 张立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80-186,共7页
[目的]针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棉田生产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分低效问题,采用痕量灌溉方式揭示痕量灌溉下棉花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田间供水方式的响应机制。[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痕量灌溉不同埋深和水量对棉花根系活力、生... [目的]针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棉田生产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分低效问题,采用痕量灌溉方式揭示痕量灌溉下棉花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田间供水方式的响应机制。[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痕量灌溉不同埋深和水量对棉花根系活力、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棉花根系生物量呈“S”形曲线增长;自苗期至吐絮期,棉花根系生物量整体呈增加的趋势。痕灌处理棉花根系活力较膜下滴灌(CK)处理均有所提高。T_(1)处理棉花根系活力最高,有助于促进根系下扎,形成合理的根系结构。[结论]蕾期和花铃期是植株快速生长期,灌溉供水是维持生育耗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灌溉 棉花 生物量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春小麦田产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方静 赵小庆 +6 位作者 史功赋 魏淑丽 程玉臣 张向前 王建国 马婕 路战远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1239,共9页
为了探究干旱对作物不同品种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选用抗旱性程度不同的6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系统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干旱显著影响了土... 为了探究干旱对作物不同品种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选用抗旱性程度不同的6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系统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干旱显著影响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春小麦产量(P<0.05)。其中,在干旱处理下,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显著降低,而全钾、全磷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则显著增高。C∶N、C∶P、N∶P变化范围分别为10.23~14.13、4.03~7.42、0.39~0.56。龙麦36和龙麦33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小,且干旱下龙麦36的产量最高为5699.14 kg/hm^(2)。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是造成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指标差异的主要因素,且有机碳是影响春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因子。综上所述,龙麦36和龙麦33在减轻干旱对土壤养分平衡及产量的不利影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潜力,是大兴安岭西麓旱作区适宜种植的春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春小麦 产量 土壤养分 土壤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春小麦旗叶生理特征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方静 史功赋 +6 位作者 魏淑丽 程玉臣 张向前 王建国 安玉 赵小庆 路战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5,共10页
研究干旱胁迫对春小麦品种旗叶生理特征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春小麦抗逆栽培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兴安岭西麓旱作区,以抗旱组及水敏感组春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 研究干旱胁迫对春小麦品种旗叶生理特征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春小麦抗逆栽培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兴安岭西麓旱作区,以抗旱组及水敏感组春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及根系抗旱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与对照处理间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生理特征及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春小麦旗叶SPAD、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显著降低,且抗旱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水敏感组;而生理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DA)显著降低;其中抗旱组中Pro含量为90.36μg·g^(-1),显著高于水敏感组(70.36μg·g^(-1)),MDA含量(19.82μmol·g^(-1))显著低于水敏感组(22.05μmol·g^(-1))。TaXTH-7A、TaWlip19、TaWdreb2、TaBADHb基因在抗旱组中均为高表达,在水敏感组中均为低表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PAD、T_(r)、P_(n)、G_(s)与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而胞间CO_(2)浓度(Ci)、SOD、MDA呈显著负相关。总之,干旱胁迫下抗旱组春小麦可以通过主动上调根系抗氧化酶类基因、渗透调节等相关基因表达来提高其旗叶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并增加Pro等水溶性物质在胞质中的含量,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浓度,减少其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利于春小麦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从而增强了其对干旱危害的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生理指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休耕模式对春小麦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史功赋 方静 +6 位作者 魏淑丽 王建国 程玉臣 张向前 李树生 赵小庆 路战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1-71,共11页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西麓不同轮作休耕模式下春小麦光合生理差异及其适应性机制,筛选出适宜该地区春小麦生长发育的轮作休耕模式。【方法】以春小麦品种龙麦36号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春小麦连作(WWW)、春小麦^(2016)-油菜^(2017)-休耕...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西麓不同轮作休耕模式下春小麦光合生理差异及其适应性机制,筛选出适宜该地区春小麦生长发育的轮作休耕模式。【方法】以春小麦品种龙麦36号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春小麦连作(WWW)、春小麦^(2016)-油菜^(2017)-休耕^(2018)(WRF)、春小麦^(2016)-马铃薯^(2017)-休耕^(2018)(WPF)、春小麦^(2016)-休耕^(2017)-油菜^(2018)(WFR)、春小麦^(2016)-休耕^(2017)-马铃薯^(2018)(WFP)5种处理下春小麦开花期干质量、鲜质量、株高和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与WWW处理相比,其他4种处理下春小麦干质量、鲜质量、株高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WPF鲜质量增加最大,为169.23%,WFP次之,增加了123.98%。5种处理下春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WRF>WFR>WPF>WFP>WWW;与WWW相比,轮作休耕模式下春小麦旗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显著增加(P<0.05),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WPF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最大,分别为149.03%和90.51%。与WWW相比,其他4种处理下春小麦籽粒产量、穗长、穗粒数、穗质量等产量性状显著增加(P<0.05),其中WPF产量增加最大,为79.82%,WFP次之、增加了78.83%。通径分析发现,穗长是影响春小麦籽粒产量的关键性状。【结论】合理的轮作休耕模式能够通过提高春小麦旗叶光合强度,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进而提升产量,穗长是春小麦籽粒产量构成的关键性状。WPF可作为大兴安岭西麓地区春小麦稳产丰产的适宜轮作休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轮作休耕 春小麦 光合特性 农艺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光合效率遗传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谢锐 金晓蕾 +6 位作者 韩志刚 程玉臣 赵小庆 张向前 高艳蓉 郭景山 路战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80,共8页
为明确不同马铃薯种质光合效率差异,同时筛选高光效种质,对15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马铃薯种质材料的8个光合性状进行遗传力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份材料的8个光合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5.81%~31.16... 为明确不同马铃薯种质光合效率差异,同时筛选高光效种质,对15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马铃薯种质材料的8个光合性状进行遗传力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份材料的8个光合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5.81%~31.16%之间,其中气孔导度(G_(s))最大,蒸腾速率(T_(r))次之,其值分别为31.16%、29.12%;广义遗传力(h^(2))变化范围为17.08%~99.64%,除气孔限制(L_(s))、羧化速率(CE)外,其余6个性状的h^(2)均高于60%,表明该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8.652%,通过计算光合效率综合值发现,15份马铃薯种质光合效率综合值变幅为-3.43~2.88。聚类分析将15份马铃薯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与光合效率综合值排序吻合度较高,筛选出龙薯4号、Spunta、希森6号、冀张薯12号共4份高光效种质,且高光效类群的C_(i)、G_(s)、T_(r)显著高于其他类群(P<0.05)。另外,发现SPAD值与光合效率综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广义遗传力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高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谢锐 董琦 +5 位作者 任永峰 侯智惠 慕宗杰 张向前 路战远 赵小庆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6期51-57,共7页
【目的】探究油莎豆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变化规律,明确油莎豆光合生理机制。【方法】测定油莎豆五叶期(L_(5))、十叶期(L_(10))和十五叶期(L_(15))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日变化和光响应... 【目的】探究油莎豆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变化规律,明确油莎豆光合生理机制。【方法】测定油莎豆五叶期(L_(5))、十叶期(L_(10))和十五叶期(L_(15))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所测光响应曲线进行模拟。【结果】L_(5)、L_(10)叶片净光合速率呈双峰型变化趋势,L_(15)呈单峰型变化趋势;3个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日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为L_(10)>L_(15)>L_(5),分别为11.858、10.750、8.654μmol/(m^(2)·s)。胞间CO_(2)浓度L_(5)、L_(10)、L_(15)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V”形变化趋势,最低值均出现在11:00—13:00。气孔导度L_(5)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1:00,其值为0.478 mol/(m^(2)·s);L_(10)、L_(15)呈现双峰变化趋势。蒸腾速率日变化L_(5)、L_(10)、L_(15)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日均值L_(10)最大,L_(5)最小,分别为3.218、2.048 mmol/(m^(2)·s)。模拟参数方面,最大净光合速率以L_(10)最大,为21.616μmol/(m^(2)·s),较L_(5)、L_(15)模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高出5.03%、6.96%;L_(10)的光饱和点最大,为534.121μmol/(m^(2)·s);L_(5)的光补偿点最大,为60.359μmol/(m^(2)·s)。【结论】L_(10)整体光合性能强于L_(5)和L_(15),且L_(10)对强光利用效率最高,L_(5)在弱光条件下的光能利用效率优于L_(10)和L_(15)两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生育时期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