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大脑小胶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郭莹 张析哲 +3 位作者 梁晓东 宋健楠 李海波 周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8-982,共5页
近年来,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大脑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全身麻醉药物可造成动物胎儿及幼崽随着生长发育出现短期及长期认知功能障碍,而临床中回顾性研究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尚不一致。因此,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大脑有无影响尚无统一定论... 近年来,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大脑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全身麻醉药物可造成动物胎儿及幼崽随着生长发育出现短期及长期认知功能障碍,而临床中回顾性研究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尚不一致。因此,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大脑有无影响尚无统一定论。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在发育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形态,执行不同的功能,在神经元损伤修复、神经炎症、神经网络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常用全身麻醉药物包括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等对发育大脑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物 小胶质细胞 发育大脑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海波 张析哲 +5 位作者 周琪 曹剑 梁晓东 籍婷婷 毕立伟 孙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小鼠单侧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80只,6~8周龄,体重18~22g。采用随机数字量表法分为四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H组)、舒芬太尼中剂量组(M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L组)...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小鼠单侧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80只,6~8周龄,体重18~22g。采用随机数字量表法分为四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H组)、舒芬太尼中剂量组(M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L组)和模型组(MO组),每组20只。制备单侧坐骨神经离断损伤模型后,H、M、L组分别腹腔注射舒芬太尼10μg/kg、5μg/kg、2.5μg/kg,MO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3d,每天1次。于4、8、12周检测小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于2、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的5只小鼠,取其损伤同侧L4~L6脊髓节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各时点GFAP的表达。结果 H、M组SFI明显高于L、MO组(P<0.05),L、MO组S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组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较好,L、MO组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较差。与MO组比较,各时点H、M、L组GFAP的表达上调(P<0.05);与L组比较,各时点H、M组GFAP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舒芬太尼促进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星型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碱联合丙泊酚抑制芬太尼咳嗽反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永 谢彬 +1 位作者 虞雪融 黄宇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研究麻黄碱联合丙泊酚对芬太尼咳嗽反射(fentanyl-induced cough,FIC)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320例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随机进入4组:Ⅰ组(对照组)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Ⅱ组(麻黄碱组)静脉注射6mg麻黄碱;Ⅲ... 目的:研究麻黄碱联合丙泊酚对芬太尼咳嗽反射(fentanyl-induced cough,FIC)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320例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随机进入4组:Ⅰ组(对照组)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Ⅱ组(麻黄碱组)静脉注射6mg麻黄碱;Ⅲ组(丙泊酚组)静脉注射0.8mg/kg丙泊酚;Ⅳ组(丙泊酚联合麻黄碱组)静脉注射0.8mg/kg丙泊酚加6mg麻黄碱。给予治疗药物2min后,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2μg/kg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由一位医师按照盲法观察注射芬太尼后1min内是否出现咳嗽,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并且根据咳嗽发生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的FIC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Ⅰ组明显降低,而且Ⅳ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结论:麻醉诱导时联合应用麻黄碱和丙泊酚对FIC的抑制效果更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是临床上一个简单、有效的防治FIC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咳嗽 麻黄碱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战海燕 周琪 +4 位作者 张析哲 孙义 梁晓东 宋健楠 陈雪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男61例,女59例,年龄65~75岁,BMI 19~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氟比洛芬酯0.5 mg...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男61例,女59例,年龄65~75岁,BMI 19~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氟比洛芬酯0.5 mg/kg组(F1组)、氟比洛芬酯1.0 mg/kg组(F2组)、氟比洛芬酯1.5 mg/kg组(F3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术前30 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0.5 mg/kg(F1组)、1.0 mg/kg(F2组)和1.5 mg/kg(F3组),C组不予处理。分别采集术前1 d、术后1、3、5和7 d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和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浓度,并于同时点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记录术后1、6、24和48 h VAS评分和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氟比洛芬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1 d比较,四组术后1、3、5和7 d时IL-6、CXCL13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不同时点F1组、F2组和F3组IL-6、CXCL13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F2组和F3组明显低于F1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四组术后1、3、5和7 d 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点F1组、F2组、F3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F2组和F3组明显高于F1组(P<0.05)。与C组比较,F2组和F3组PN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点F1组、F2组和F3组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F2组和F3组明显低于F1组(P<0.05),F3组明显低于F2组(P<0.05)。四组无一例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术后氟比洛芬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1.0 mg/kg或1.5 mg/kg氟比洛芬酯均可明显降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其机制与降低炎性因子IL-6和趋化因子CXCL13浓度有关。1.5 mg/kg氟比洛芬酯可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 氟比洛芬酯 老年患者 炎症反应 趋化因子CXC配体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术后严重苏醒延迟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秀军 金国庆 +5 位作者 陈铁奇 丁海燕 姜志文 齐海峰 郑晔 徐丽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53-653,共1页
关键词 苏醒延迟 全麻术后 胃癌根治术 原因待查 系统治疗 高血压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