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金川 孙淼 +6 位作者 孟令浩 王永强 耿超 齐朝鲁蒙 陈亨利 王梓 刘锴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72-2382,共11页
赛鸽养殖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多重耐药性加剧。本研究旨在了解通辽市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赛鸽源大肠杆菌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使用大肠杆菌鉴别培养基,16S rRNA测序等方法对通辽地区送... 赛鸽养殖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多重耐药性加剧。本研究旨在了解通辽市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赛鸽源大肠杆菌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使用大肠杆菌鉴别培养基,16S rRNA测序等方法对通辽地区送检腹泻赛鸽粪便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的PCR检测了解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对两株耐药性较强的大肠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株赛鸽源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卡那霉素和链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全部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E-ge1,E-ge2耐药性严重,对两株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获得完整基因组序列,两株菌基因组长度分别为4680817 bp与4691799 bp,分别编码4888与5070个基因,两菌株均携带3个质粒。E-ge1共携带81个耐药基因,E-ge2携带74个耐药基因。通辽地区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形势严峻,菌株携带大量耐药基因,应优化用药策略,控制耐药性的加剧和耐药基因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鸽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部分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多重耐药菌株YA-1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梓 孙淼 +6 位作者 王永强 孟令浩 耿超 石金川 陈伟 邱军 刘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85-2596,共12页
【目的】大肠杆菌作为家禽最常见细菌性病原之一,其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已引起广泛关注。试验旨在了解通辽地区部分鸭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为该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经16S rRNA测序、生... 【目的】大肠杆菌作为家禽最常见细菌性病原之一,其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已引起广泛关注。试验旨在了解通辽地区部分鸭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为该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经16S rRNA测序、生化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对送检的通辽市各旗县15份病死鸭肠道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的PCR检测,并选取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所分离的10株鸭源大肠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在80%及以上,耐药基因aphA1、strB和qnrS的检出率最高,达到100%。多重耐药菌株YA-1全基因组测序证实,该菌株染色体大小为4 844 827 bp,携带3个完整的质粒,大小分别为144 776 bp(pTLYA-1)、113 584 bp(pTLYA-2)和77 544 bp(pTLYA-3)。分离菌株携带arr-3、aadA16、sul1等70个耐药基因,其中pTLYA-1中携arr-3、dfrA27、aadA16等8个可移动耐药基因,pTLYA-3中携带floR、tetA、sul2等5个可移动耐药基因,pTLYA-2中未发现耐药基因。【结论】由通辽地区部分鸭场分离的鸭源大肠杆菌存在多重耐药性,耐药水平较高,aphA1、strB和qnrS耐药基因普遍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乳对新生腹泻肉用犊牛免疫功能和直肠粪便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春雨 牛洁遥 +3 位作者 何劲飞 刘锴 马德慧 薛江东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9期31-34,共4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初乳对新生腹泻肉用犊牛的行为、体重、血清中的免疫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直肠粪便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选取通辽市周边出生1周龄的西门塔尔犊牛5头健康犊牛和20头腹泻犊牛,将20头腹泻犊牛随机分成4组,各组每天... 该试验旨在研究初乳对新生腹泻肉用犊牛的行为、体重、血清中的免疫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直肠粪便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选取通辽市周边出生1周龄的西门塔尔犊牛5头健康犊牛和20头腹泻犊牛,将20头腹泻犊牛随机分成4组,各组每天分别饲喂0、2、4、6 L初乳,对照组每天饲喂初乳2 L,连续饲喂7 d。结果表明,与其他3个试验组相比,初乳中剂量组可降低TNF-α、IL-1β、IL-6、INF-γ、MPO和CD8^(+)T的水平,同时提高IL-2、TGFβ2、CD4^(+)T、CD3^(+)T和CD19^(+)B的水平以及增加犊牛体温、体重和减少排粪便时间,说明初乳具有抗炎的作用。在直肠中,初乳可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脆弱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研究发现,饲喂4 L初乳提高腹泻犊牛抗炎的能力,有效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调,有利于犊牛的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乳 腹泻 犊牛 免疫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序列分析
4
作者 吕香玉 温树波 +6 位作者 赵丽霞 林浩 韩健健 杨芳 郭帅 翟景波 刘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215,共6页
探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毒株主要基因型,为BVDV流行病学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前期在内蒙古通辽市某牛场采集腹泻犊牛粪便样品经PCR检测,将BVDV阳性的粪便样品处理后接种到牛肾细胞(MDBK)中进行分离,通过R... 探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毒株主要基因型,为BVDV流行病学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前期在内蒙古通辽市某牛场采集腹泻犊牛粪便样品经PCR检测,将BVDV阳性的粪便样品处理后接种到牛肾细胞(MDBK)中进行分离,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基因组全长进行测序,根据5′UTR、N pro和E2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基因分型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BVDV毒株,将其命名为NM-21,接种NM-21的MDBK未产生细胞病变,说明该毒株为非细胞病变型(NCP),RT-PCR、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均为阳性,病毒滴度为10-3 TCID 50/mL。基于基因组全长序列、5′UTR、N pro和E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分离株NM-21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毒株NM2103(GenBank登录号ON337882.1)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BVDV-1c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1c亚型 分离 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荚膜A型、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组进化分析
5
作者 王梓 石金川 +4 位作者 王永强 孙淼 孟令浩 耿超 刘锴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2-290,共9页
【目的】对乌拉盖管理区分离的牛源巴氏杆菌进行荚膜血清分型,对不同血清型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组进化分析。【方法】对肉牛肺脏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16S rRNA鉴定、荚膜血清型分型、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实验;对不同血清型巴氏... 【目的】对乌拉盖管理区分离的牛源巴氏杆菌进行荚膜血清分型,对不同血清型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组进化分析。【方法】对肉牛肺脏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16S rRNA鉴定、荚膜血清型分型、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实验;对不同血清型巴氏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组进化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得到两株牛源巴氏杆菌,命名为Pm-YQ与Pm-SM,其中Pm-YQ为荚膜血清A型,Pm-SM为荚膜血清D型;两株分离菌均具有较强毒力,但耐药性较弱。分离菌全基因组长度分别为2274102 bp与2244957 bp,分别编码2070与2007个基因。菌株Pm-YQ为ST 179型,菌株Pm-SM为ST 1型。通过构建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Pm-YQ与德国、丹麦、美国在GenBank中登录的3株巴氏杆菌亲缘关系较近;Pm-SM株与国内重庆所分离的一株荚膜F型巴氏杆菌在同一进化分支。【结论】完成了两株不同血清型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Pm-YQ菌株与德国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Pm-SM菌株与目前登录的牛源巴氏杆菌亲缘关系均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血清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适 吴琼 +4 位作者 尤欢 杨浩 胡宗福 王思珍 牛化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5-105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5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每组3个重复,青贮56 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青贮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木聚糖酶组和β-葡聚糖酶组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WSC)和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使青贮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品质较好;添加纤维素酶的全株玉米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添加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处理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高;添加纤维素酶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β-葡聚糖酶组青贮中性洗涤纤维(NDF)、AD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青贮 酶制剂 纤维素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源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9
7
作者 崔一龙 石芸 +4 位作者 杨达汉 尹有勤 薛江东 霍晓伟 马德慧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为鉴定从内蒙古通辽市某马术俱乐部发病及死亡赛马体内分离出的一株病原菌,本研究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致病性试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16S rRNA基因扩增、系统进化树分析及部分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 为鉴定从内蒙古通辽市某马术俱乐部发病及死亡赛马体内分离出的一株病原菌,本研究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致病性试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16S rRNA基因扩增、系统进化树分析及部分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生化特性符合蜡样芽孢杆菌的特性;其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头孢西丁、环丙沙星等药物中度敏感,对氨曲南、头孢唑林等药物耐药; 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已登录的蜡样芽孢杆菌序列同源性为10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株与蜡样芽孢杆菌等亲缘关系最近;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8种潜在的毒力基因ent FM、cyt K、hbl A、hbl C、hbl D、nhe A、nhe B、nhe C均呈阳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具有严重致病性的蜡样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16SrRNA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牛源黄腐短杆菌的分离鉴定
8
作者 刘嘎 蒙小刚 +4 位作者 史量全 东彦新 潮洛蒙 刘锴 徐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从犊牛腐烂的牛蹄上分离病原菌,通过菌株培养、BD phoenix^(TM) 100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遗传进化树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已经上传的黄腐短杆菌同源性达99%,并最终确定该病原菌为... 从犊牛腐烂的牛蹄上分离病原菌,通过菌株培养、BD phoenix^(TM) 100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遗传进化树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已经上传的黄腐短杆菌同源性达99%,并最终确定该病原菌为黄腐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uteolum),编号为LG-0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等9种抗生素敏感,对卡那霉素、丁胺卡那、红霉素产生了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短杆菌 鉴定 PCR 遗传进化树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