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驱动下公共数据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与运营策略研究
1
作者 高岩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1,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公共数据资源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产,其价值释放与高效配置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从数字经济发展与公共数据资源的战略地位入手,界定了公共数据资源的内涵和分类,阐明了数据要素价值化与价格形成的重要意... 数字经济时代,公共数据资源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产,其价值释放与高效配置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从数字经济发展与公共数据资源的战略地位入手,界定了公共数据资源的内涵和分类,阐明了数据要素价值化与价格形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公共数据资源价值释放所面临的四层困境和四项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了数字经济驱动下公共数据资源的价格形成体系与价格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数据资源运营优化路径,制定数据资源运营四大策略。即协同网络奠定组织基础,服务迭代塑造输出形态,价值闭环保障系统活力,动能培育激发内生动力,四者构成了有机联动的数据运营制度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公共数据资源 数据孤岛 价格形成机制 运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边境牧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7-212,共6页
内蒙古边境牧区作为“屏障的屏障”,承载着全区66%的草原面积和大部分GEP指数,是践行“两山论”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区域,具有保障生态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和建设生态安全型社会的重要功能。受自然条件限制,内蒙古边境牧区生态... 内蒙古边境牧区作为“屏障的屏障”,承载着全区66%的草原面积和大部分GEP指数,是践行“两山论”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区域,具有保障生态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和建设生态安全型社会的重要功能。受自然条件限制,内蒙古边境牧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征明显。结合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布局,突出边境牧区生态脆弱集中连片的特点,将边境牧区申报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重点生态地区,申请成为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研合作平台与研究联盟,探索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牧区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并重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的示范区,是内蒙古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牧区 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与牧区生态振兴互嵌发展探索——基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的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包娜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9期240-243,共4页
科学利用草场、破解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矛盾是牧区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芒来嘎查通过改变分散经营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在探索牧区现代化与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做了诸多探索,形成了“生态产业化、产... 科学利用草场、破解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矛盾是牧区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芒来嘎查通过改变分散经营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在探索牧区现代化与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做了诸多探索,形成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独特模式。通过对芒来嘎查牧区现代化与基层生态治理实践探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从主体互嵌、制度互嵌、过程互嵌和权责互嵌4个方面提出牧区基层治理现代化与生态振兴互嵌发展的可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生态振兴 互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再造、秩序整合与价值共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8,共9页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五社联动”案例中的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以及社区间的运作过程、内在机制进行全景式描述,...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五社联动”案例中的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以及社区间的运作过程、内在机制进行全景式描述,研究发现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会自发生成,而是通过结构再造、秩序整合、价值共创实现治理共同体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结构再造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政治保障,政治权威和资源整合能力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条件,价值共识是治理结构再造、秩序重组的现实基础,这对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逻辑并探寻治理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五社联动 社区治理 结构再造 秩序整合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的治污效应与就业效应:“权衡”还是“双赢”——基于规制内生性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启光 王薇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环境规制约束工业污染排放,而同时会对就业水平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深入探讨。考虑到现有文献大都忽略规制内生性及其对实证结果影响的不足,基于中国2003-2014年36个工业行业数据,构建包括环境规制、就业水平和环境污染三个方程在内的联立... 环境规制约束工业污染排放,而同时会对就业水平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深入探讨。考虑到现有文献大都忽略规制内生性及其对实证结果影响的不足,基于中国2003-2014年36个工业行业数据,构建包括环境规制、就业水平和环境污染三个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研究环境规制的内生性问题,并评估环境规制的治污效应与就业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的实行,起到了减少工业污染排放的效果,但同时也降低了行业就业水平;环境规制受行业就业水平、国有企业比重、外资进入程度、污染排放量等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忽略内生性问题会导致环境规制的治污效应与就业效应被低估。与清洁型行业相比,环境规制对污染型行业就业的冲击更大。需强调的是,环境规制在工业行业层面难以实现环境改善与就业增长的"双重红利"。地方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放松环境规制保障行业就业水平,导致治污效果大打折扣。由结论延伸出来的政策建议主要体现在失业工人的安置与再就业、环境政策完善与规制工具创新、环境规制独立性建设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行业就业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