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召开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理论研讨会
1
作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聚焦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2023年5月1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聚焦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2023年5月1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理论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包银山主持开幕式,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简小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方位建设 主题教育 五大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 理论研讨会 模范 呼和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民族特色的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2
作者 吉木斯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关键词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民族特色 学院图书馆 蒙古族 蒙古文 尹湛纳希 文献资料 历史研究 科研人员 图书资料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增产问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成福 《农业展望》 2014年第1期41-45,65,共6页
"十年九旱"的内蒙古,为粮食增产付出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巨大。因为资源和环境已成为粮食增产的双重瓶颈,又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内蒙古要切实加快25°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 "十年九旱"的内蒙古,为粮食增产付出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巨大。因为资源和环境已成为粮食增产的双重瓶颈,又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内蒙古要切实加快25°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内涵式的粮食生产方式和节粮型畜牧业,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顺应气候变化,从而逐步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保障粮食增产,提高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和环境约束 粮食增产 政策建议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然资源组合供应的现实基础、发展困境及优化建议
4
作者 赵彦璞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2,共6页
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异性特征,具有较大的协同开发潜力。优化自然资源的组合供应机制,既有利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值,也有利于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这不仅关系到内蒙古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异性特征,具有较大的协同开发潜力。优化自然资源的组合供应机制,既有利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值,也有利于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这不仅关系到内蒙古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全国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当前,内蒙古自然资源在组合供应过程中面临产权制度碎片化、价格形成机制扭曲以及利益分配失衡等现实困境。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应在自然资源法律中增设“资源组合开发专章”,为资源组合开发与利用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资源组合示范区,并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试点地区;构建组合型治理体系,为自然资源的高效组合供应保驾护航;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自然资源 组合供应 协同效应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内蒙古牧区的调查
5
作者 萨日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69-271,277,共4页
构建牧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要求,也是实现传统牧区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的客观要求。作为我国畜牧业主产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传统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转型发展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推广普及和中... 构建牧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要求,也是实现传统牧区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的客观要求。作为我国畜牧业主产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传统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转型发展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推广普及和中国式现代化在牧区的实践。针对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的发展困境,应采取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服务内容、创建优质服务团队、强化监督和管理等措施,加快转型牧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牧区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社会化服务 发展路径 边疆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特色奶制品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齐·赛喜雅拉图 韩成福 《中国乳业》 2023年第12期10-15,共6页
地方特色奶制品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奶业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的地方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迅速,对内蒙古奶业和乡村产业振兴作出重要贡献。但面临奶源供应、生产标准、小作坊改造、研发新产品、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问题和挑... 地方特色奶制品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奶业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的地方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迅速,对内蒙古奶业和乡村产业振兴作出重要贡献。但面临奶源供应、生产标准、小作坊改造、研发新产品、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对此针对性提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手工小作坊提档升级、产学研结合、品牌推广等对策建议,推动锡林郭勒盟地方奶制品高质量发展,为内蒙古奶业振兴和地方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特色 奶制品 高质量发展 锡林郭勒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武振国 张耘恺 +2 位作者 李雪敏 王菲菲 潘越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52,共11页
全面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为“双碳”目标下制定区域碳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核算2000-2020年内蒙古103个县(市、旗、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关性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 全面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为“双碳”目标下制定区域碳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核算2000-2020年内蒙古103个县(市、旗、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关性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内蒙古县域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9463.02万t上升至2020年的71792.21万t;平均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年均增长率呈先下降又回升的态势;建设用地为首要碳排放源,林地与草地具有重要的固碳功能;(2)空间上,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邻性,呈现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的布局特征,碳排放增长的中心地带主要位于工业主导型县域,而其边缘地区则主要位于牧业旗县、半农半牧旗县区和农业主导型县域,部分处于产业转型的县域也逐渐成为碳排放的低集聚区;(3)64%以上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向关系,物质水平、建设用地规模和能源消费的作用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年降水量和人口集聚程度的系数较高值区集中于内蒙古东部的牧业旗县和半农半牧旗县区。最后,文章提出根据各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区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内蒙古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8
作者 萨其拉 于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208-210,共3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助力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析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共同富裕发展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索实现共同... 乡村文化振兴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助力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析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共同富裕发展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乡村文化振兴 共同富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养殖“保险+信贷”创新模式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9
作者 李赛男 赵元凤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200-203,207,共5页
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切实解决肉牛产业养殖的资金需求问题,对于保障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肉牛养殖基地、自治区首批肉牛养殖保险试点地区... 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切实解决肉牛产业养殖的资金需求问题,对于保障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肉牛养殖基地、自治区首批肉牛养殖保险试点地区通辽市为例,分析其实施“保险+信贷”制度的突出意义,梳理该制度创新发展变化的过程及主要特征,介绍试点地区实施“保险+信贷”制度的效果。结果表明:促进肉牛产业养殖“保险+信贷”政策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肉牛养殖“保险+信贷”模式的协调机制和顶层设计、形成银保协同创新的制度导向、创新“保险+信贷”金融工具联动模式、创新肉牛养殖“保险+信贷”金融产品、搭建肉牛养殖“保险+信贷”风险担保平台以及建立肉牛产业科技信息共享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产业 保险 信贷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养殖户风险认知行为调查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10
作者 李赛男 赵元凤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32-236,共5页
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肉牛改良重点区域和种牛培育与输出基地,其肉牛产业对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对肉牛养殖户风险认知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肉牛改良重点区域和种牛培育与输出基地,其肉牛产业对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对肉牛养殖户风险认知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犊牛养殖的疾病风险高于能繁母牛与育肥牛,成为养殖户比较关注的风险之一;自然灾害风险和意外事故风险虽然存在,但养殖户普遍认为其风险程度相对较低;饲料采购市场价格风险和肉牛出售的市场价格风险则被认为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养殖户 风险认知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背景下内蒙古农村“法律明白人”的功能定位和培养机制探索
11
作者 乌兰图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62-264,268,共4页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法治乡村建设及依法治村的重要一环,对培育农村法律实用人才、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措施在乡村落地生根、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法治乡村建设及依法治村的重要一环,对培育农村法律实用人才、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措施在乡村落地生根、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处于摸索和形成的起步阶段,实践经验不足,需要对“法律明白人”功能定位和培养机制进行深入思考,找到“突破口”和“关键点”,从而真正发挥出“法律明白人”在农村依法治理、矛盾纠纷和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建设 法律明白人 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牧场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及优化路径——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
12
作者 永海 斯琴图 赛那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59-261,共3页
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探讨智慧牧场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阿巴嘎旗智慧牧场呈现智能化程度提高、全产业链数字化整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及与消费者互动增强的趋势,但也面临资金短缺、技术应用难题、专业人才匮乏、基... 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探讨智慧牧场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阿巴嘎旗智慧牧场呈现智能化程度提高、全产业链数字化整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及与消费者互动增强的趋势,但也面临资金短缺、技术应用难题、专业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政策支持不足等约束。对此,提出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技术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及优化政策环境等优化路径,为智慧牧场发展提供参考,助力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牧场 智慧畜牧业 阿巴嘎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康养产业:概念内涵·实践困境与发展策略
13
作者 其其格 额尔敦乌日图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98-100,125,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康养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文化基础,具有发展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其康养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康养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文化基础,具有发展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其康养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及利用不充分等挑战。应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促进与旅游、农牧业、文化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康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康养产业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乡村人才“引·育·用·留”实践困境与破解路径——基于内蒙古的田野调查
14
作者 其其格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36-238,257,共4页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和助推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农牧业是内蒙古传统支柱产业,基层人才振兴事关农牧业现代化和农村牧区全面发展。针对内蒙...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和助推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农牧业是内蒙古传统支柱产业,基层人才振兴事关农牧业现代化和农村牧区全面发展。针对内蒙古农村牧区乡村人才严重短缺和“引、育、用、留”难的问题,应做好千方百计“引”人才、因地制宜“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优化服务“留”人才各项工作,释放乡村人才资源潜能,推动构建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工作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才 “引、育、用、留”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社会科学编辑委员会
15
作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建设与高质量就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内蒙古特色小镇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娜 史主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20-225,共6页
特色小镇的出现,为小城镇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人才、技术、金融、信息等要素在乡村地区的延伸,拉动了乡村产业融合和高级化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动小... 特色小镇的出现,为小城镇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人才、技术、金融、信息等要素在乡村地区的延伸,拉动了乡村产业融合和高级化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动小镇居民高质量就业和高品质生活同步发展。以内蒙古为例,从理论层面与实际层面系统地剖析了特色小镇建设与高质量就业的协同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内蒙古特色小镇建设与高质量就业的协同效应不强,在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时探究了特色小镇与高质量就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高质量就业 城乡融合 空间异质性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基于内蒙古正蓝旗的实地调查
17
作者 花蕊 朝乐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产业融合的核心与热点,是当今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现阶段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目前,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产业融合、模式创新、路径探索上有了诸多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产业融合的核心与热点,是当今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现阶段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目前,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产业融合、模式创新、路径探索上有了诸多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但仍面临着管理分割,地区和部门之间合作不密切、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对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与利用、缺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等困境。持续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资源、交通区位、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建立健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协调机制,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内涵的互动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时期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正蓝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明 乌日陶克套胡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牧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看,内蒙古牧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牧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看,内蒙古牧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内蒙古牧区积极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抓精英人才培养、筑牢草原根基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可资借鉴的经验。但在实践中,牧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仍面临着草原生态局部好转、整体退化局面未得到根本转变,畜牧业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缺失,持续改善牧民生计保障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新时代,内蒙古牧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以史为鉴,明确牧区战略地位,在持续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提升绿色有机畜产品的品牌价值,进而推动牧区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方位提升集体组织对牧民生计改善的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现代化 困境 牧区畜牧业 牧民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牧区沙地治理路径探索——基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的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永海 文明 其其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63-265,共3页
近年,巴林右旗在沙地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生态修复、农牧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持续治理难度逐渐加大、成果巩固任务艰巨、相关政策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建议合理规划布局、采取系统治理措施、通... 近年,巴林右旗在沙地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生态修复、农牧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持续治理难度逐渐加大、成果巩固任务艰巨、相关政策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建议合理规划布局、采取系统治理措施、通过转型升级产业生产方式、激发农牧民积极性、加强执法和管护力度等进一步加强科尔沁沙地治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沙地治理 内蒙古 巴林右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苜蓿草种植情况及发展困境——基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永海 文明 额尔敦乌日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63-265,274,共4页
阿鲁科尔沁旗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作为内蒙古牧草产业核心地区,在发展牧草种植与相关产业、保护和治理沙地生态、发展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着发展受制进口种子设备、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优质牧草供需不平衡... 阿鲁科尔沁旗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作为内蒙古牧草产业核心地区,在发展牧草种植与相关产业、保护和治理沙地生态、发展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着发展受制进口种子设备、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优质牧草供需不平衡等困境。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应在持续推进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种植规模,从全国范围内优化优质牧草产业布局,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牧草“芯片”和设备的攻坚,完善相关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种植 内蒙古 阿鲁科尔沁旗 中国草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