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整流器的抗扰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张建伟 曹乔森 +2 位作者 常海宸 田桂珍 刘广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551,共7页
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G2V)三相整流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充电控制策略。传统的MPC算法需要准确的系统模型参数,而当控制器中使用的模型参数与主电路实际参数不匹配时,控制性能可能发生恶化... 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G2V)三相整流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充电控制策略。传统的MPC算法需要准确的系统模型参数,而当控制器中使用的模型参数与主电路实际参数不匹配时,控制性能可能发生恶化,影响整流器充电控制性能。针对此问题,该文将系统参数不匹配作为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扩张出来的扰动项而进行估计,并将扰动进行补偿,从而设计一种基于ESO的MPC充电控制策略。该方法仅使用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而不需要精确的系统模型,因此即使模型参数不匹配时,ESO也能够将不匹配项作为扰动而对预测电流进行准确估计,从而提高MPC对参数变化及不匹配的鲁棒性。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新能源汽车 扰动抑制 鲁棒性 扩张状态观测器 模型参数不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直接矩阵变换器模糊滞环控制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伟 王佳宇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1年第1期48-54,共7页
滞环控制技术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跟踪控制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不需要调制环节、结构简单且自带限流功能等优点。滞环控制在逆变器和整流器的应用上比较多,但是在矩阵变换器上的研究并不多。针对矩阵变换器的三位式的滞环控制器与变环宽... 滞环控制技术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跟踪控制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不需要调制环节、结构简单且自带限流功能等优点。滞环控制在逆变器和整流器的应用上比较多,但是在矩阵变换器上的研究并不多。针对矩阵变换器的三位式的滞环控制器与变环宽控制器的研究更是罕有报道。考虑到大部分矩阵变换器的控制方法都比较复杂,存在算法计算量较大等问题,滞环控制器在矩阵变换器的控制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用价值。聚焦矩阵变换器的电流滞环控制技术,首先采用二位式滞环比较器设计滞环控制器以控制矩阵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然后考虑到矩阵变换器的输入是三相,设计了更加适合用于矩阵变换器的三位式滞环控制器,增加了一种电压选择并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与准确性。最后针对二位式和三位式滞环控制器中环宽固定带来的问题,利用模糊控制器对滞环宽度进行在线调节,从而改善控制性能。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对所设计的控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器 滞环控制器 模糊控制器 滞环宽度 MATLAB/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侧响应的配电网供电能力模糊综合评估 被引量:9
3
作者 魏鹏飞 郭力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1-185,208,共6页
需求侧响应策略的引入可降低配电网峰值负荷和峰谷负荷差,提高其供电能力,但其提升作用的延续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客户的主观意愿,从单一技术层面考察配电网供电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不再完全适用,对此引入供电生态可持续性指标,从电网技... 需求侧响应策略的引入可降低配电网峰值负荷和峰谷负荷差,提高其供电能力,但其提升作用的延续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客户的主观意愿,从单一技术层面考察配电网供电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不再完全适用,对此引入供电生态可持续性指标,从电网技术性和服务性两方面对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在需求侧响应模型中提出客户舒适性和支出合理性限制条件;考虑客户与电力系统之间生态的平衡情况,更新了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重复潮流法计算相关指标;利用基于指标分层的模糊综合评估法对不同客户舒适性条件下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通过算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供电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制定需求侧响应策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能力 需求侧响应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估 重复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模型融合的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字孪生建模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利强 尹彦博 +1 位作者 齐咏生 李永亭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162,共14页
针对当前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建模技术存在设备内部参数理想化和系统耦合单一化的不足,无法满足数字孪生技术对设备虚拟模型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建模方法。首先,依据实体样机参数,构建2 M... 针对当前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建模技术存在设备内部参数理想化和系统耦合单一化的不足,无法满足数字孪生技术对设备虚拟模型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建模方法。首先,依据实体样机参数,构建2 MW PMSG本体及电磁模型。之后为实现系统对PMSG的控制,基于联合仿真技术利用数字孪生建模平台搭建风电系统PMSG控制电路,实现多系统耦合仿真建模;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电机传热散热特性等影响,对PMSG热模型进行了构建与计算,并针对温度场计算流程复杂,不具备实时性等问题,引入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代理模型方法对热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并集成;最终完成了基于多模型融合的PMSG数字孪生虚拟模型建模,并采用实体风机运行数据进行验证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PMSG真实运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虚拟模型 风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 建模方法 联合仿真 降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风电机组建模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尚海勇 刘利强 +1 位作者 齐咏生 李永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1-400,共10页
针对以往风电机组数字孪生建模受不同研究目的或单一软件的功能限制,难以建立风电机组整机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风电机组孪生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依托FAST风速性能模块,建立稳态风模型、随机湍流风模型以及风电场实时风速模型;接着... 针对以往风电机组数字孪生建模受不同研究目的或单一软件的功能限制,难以建立风电机组整机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风电机组孪生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依托FAST风速性能模块,建立稳态风模型、随机湍流风模型以及风电场实时风速模型;接着采用空气动力学模块和结构动力学模块分别搭建风电机组叶片、塔架等关键部件的几何与动力学模型;最后在Simulink中搭建风电机组电气系统模型及控制策略,由此构建完整的风电机组孪生模型。将该孪生建模方法分别用于WindPACT 1.5 MW双馈风电机组与某风电场Fuhrl?nder 2.5 MW双馈风电机组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孪生模型在不同风速模型下,各重要生产参数相比设计标准及实际运行数据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此外,通过对风电机组数字孪生系统实时仿真和现场不可测数据的孪生模拟,也进一步表明孪生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数字孪生 孪生建模 准确性 实时仿真 孪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SSA-ELM的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骏嚎 张娜 +2 位作者 刘广忱 郭力萍 李静宇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0-898,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精英反向策略的麻雀搜索算法(EOSS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模型。EOSSA利用动态安全值和精英反向学习来优化ELM模型的输入权值及阈值,可以有效避免EL... 为了进一步提升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精英反向策略的麻雀搜索算法(EOSS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模型。EOSSA利用动态安全值和精英反向学习来优化ELM模型的输入权值及阈值,可以有效避免ELM陷入局部最优,提升预测精度。与传统的ELM模型、SSA优化的ELM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EOSSA算法的收敛速度及精度均优于SSA算法。EOSSA-ELM模型对于不同天气状况的功率预测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输出功率 预测 麻雀搜素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GWO-ELMAN的光伏功率短期预测方法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娜 任强 +2 位作者 刘广忱 郭力萍 李静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5,共9页
以进一步提高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目标,针对传统Elman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盲目随机的缺点以及光伏输出功率信号波动性和非平稳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灰狼优化算法(GWO)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光伏输... 以进一步提高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目标,针对传统Elman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盲目随机的缺点以及光伏输出功率信号波动性和非平稳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灰狼优化算法(GWO)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模型。首先,使用Kmeans算法对原始数据按天气类型进行聚类;然后,使用VMD对每一类型天气光伏输出功率数据进行分解,分别将各分解子序列输入经GWO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进行光伏输出功率预测;最后,将各预测结果进行叠加。实例证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聚类 变分模态分解 灰狼优化算法 ELMAN神经网络 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迹卡尔曼滤波法估计锂离子电池的SOC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博洋 刘广忱 +1 位作者 张建伟 王生铁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0-274,共5页
通过电池脉冲放电实验,得到脉冲放电曲线,对曲线回弹段进行二阶指数拟合,结合电压零输入响应,离线辨识锂离子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为避免非线性函数线性化处理出现的误差,提高算法精度,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估计荷电状态(S... 通过电池脉冲放电实验,得到脉冲放电曲线,对曲线回弹段进行二阶指数拟合,结合电压零输入响应,离线辨识锂离子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为避免非线性函数线性化处理出现的误差,提高算法精度,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估计荷电状态(SOC)。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安时积分法估计相比,UKF的估计误差在1%以内,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SOC) 无迹卡尔曼滤波(UKF) 二阶RC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配电网内部过电压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浩 刘利强 吕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2-59,共8页
数据驱动方式作为解决配电网内部过电压识别的一种方法,因过电压样本数量较少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配电网内部过电压识别算法。首先,通过仿真和连续小波变换(CWT)的方法构造了... 数据驱动方式作为解决配电网内部过电压识别的一种方法,因过电压样本数量较少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配电网内部过电压识别算法。首先,通过仿真和连续小波变换(CWT)的方法构造了6种10 kV配电网内部过电压二维时频图。然后,分别利用Alexnet、Vgg-16、Googlenet、Resnet50等4种网络模型搭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D-CNN网络模型。最后,将二维时频图带入改造后的D-CNN训练。经对实验结果比较分析发现,新搭建的VGG-16网络识别准确率最高且达到了99.07%,实现了在数据稀缺的情况下过电压故障的准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内部过电压 连续小波变换 迁移学习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和AUKF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洪刚 刘广忱 +1 位作者 李阳 王方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针对无迹卡尔曼滤波法(UKF)因固定的噪声滤波协方差不能跟随工况变化致使荷电状态(SOC)估算不准确的问题,将自适应滤波算法和UKF算法相融合,在SOC估计时对系统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的协方差进行实时预测和修正,进而提高SOC的估算精度。仿... 针对无迹卡尔曼滤波法(UKF)因固定的噪声滤波协方差不能跟随工况变化致使荷电状态(SOC)估算不准确的问题,将自适应滤波算法和UKF算法相融合,在SOC估计时对系统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的协方差进行实时预测和修正,进而提高SOC的估算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UKF(AUKF)的SOC估计误差在0.02以内,比UKF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同时,基于DSP28335搭建了电池SOC硬件在环估计实验平台,对自适应UKF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 自适应UKF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