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二氧化碳产甲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蒋海明 季祥 +2 位作者 司万童 潘建刚 蔡禄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合成燃料或有机化工产品近年来已成为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首先就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的阴极功能微生物、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的机制、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反应器及... 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合成燃料或有机化工产品近年来已成为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首先就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的阴极功能微生物、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的机制、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反应器及影响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然后分析了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其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产甲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系统 二氧化碳捕集 生物燃料 生物催化 二氧化碳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油能源微藻斜生栅藻异养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季祥 王金荣 +2 位作者 王新平 朱文祥 蔡禄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微藻原料的富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物量,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碳(C)、氮(N)、磷(P)等3种营养盐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单因素和L9(33)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异养培养斜生栅藻的最适碳... 为了提高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微藻原料的富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物量,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碳(C)、氮(N)、磷(P)等3种营养盐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单因素和L9(33)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异养培养斜生栅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3种营养盐最佳水平组合为: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NaNO3质量浓度为2.0 g/L、K2HPO4.3H2O质量浓度为0.15 g/L。富油斜生栅藻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良好,稳定期最大生物量(A680)可达10.276,可作为后续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生栅藻 微藻生物柴油 异养培养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利用木糖产乙醇酵母菌的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应龙 季祥 蔡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4038-4040,共3页
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发酵木糖产乙醇能力较强的酵母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0℃、pH 6.0、接种量15.00%、静置发酵24 h,理论获得培养基中乙醇含量为1.447 g/L。
关键词 木糖 酵母 乙醇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百香果艾尔精酿啤酒发酵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蕾 赵进修 +4 位作者 刘明亮 李博鹏 卢庆华 张玲 李雅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3,共7页
以大麦芽、小麦为主要原料,百香果汁为辅料制备百香果艾尔精酿啤酒。选择大麦芽与小麦质量比、酒花添加量、百香果汁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和主发酵温度为影响因素,探究各单因素对精酿百香果艾尔精酿啤酒发酵特性及感官评价的影响,进而通... 以大麦芽、小麦为主要原料,百香果汁为辅料制备百香果艾尔精酿啤酒。选择大麦芽与小麦质量比、酒花添加量、百香果汁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和主发酵温度为影响因素,探究各单因素对精酿百香果艾尔精酿啤酒发酵特性及感官评价的影响,进而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百香果艾尔精酿啤酒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大麦芽与小麦质量比1∶1,酒花添加量0.5 g/L,百香果汁添加量50 g/L,酵母添加量8%,主发酵温度24℃。在此优化条件下,百香果艾尔精酿啤酒果香明显,风味协调,泡沫细腻,感官评分为93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艾尔精酿啤酒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电解池构建新型BOD快速测定生物传感器
5
作者 蒋海明 司万童 潘建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89-1495,共7页
基于微生物电解池构建了新型生化需氧量(BOD)快速测定生物传感器,以葡萄糖-谷氨酸溶液为模拟废水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当外加电压保持为0.7 V,传感器的最大电流与BOD浓度在10~400 mg×L^(-1)内符合Monod方程,且... 基于微生物电解池构建了新型生化需氧量(BOD)快速测定生物传感器,以葡萄糖-谷氨酸溶液为模拟废水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当外加电压保持为0.7 V,传感器的最大电流与BOD浓度在10~400 mg×L^(-1)内符合Monod方程,且传感器的最大电流和BOD浓度在10~100 mg×L^(-1)呈线性关系;(2)传感器的测量时间短,BOD浓度在10~400 mg×L^(-1)测量时间约为10 min;(3)传感器的重复性(±SD<±12.2%,n=6)和稳定性(±SD<±6%,12 d)好。结论:基于微生物电解池开发新型BOD生物传感器是可行的,且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时间短、重复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并能快速测定B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生化需氧量 微生物电解池 电活性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和Na2CO3胁迫对盐爪爪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代莉慧 蔡禄 +2 位作者 张鲁刚 王立成 贾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3-55,59,共4页
以盐生植物盐爪爪种子为材料,比较不同浓度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对其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100 mmol/L NaCl处理后盐爪爪萌发种子中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变化,而0~100 mmol/L Na2CO3处理后丙二醛含量显... 以盐生植物盐爪爪种子为材料,比较不同浓度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对其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100 mmol/L NaCl处理后盐爪爪萌发种子中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变化,而0~100 mmol/L Na2CO3处理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NaCl处理的萌发种子中可溶性糖变化较平稳且呈现上升趋势,Na2CO3处理的种子可溶性糖先升高后降低;0~100 mmol/L NaCl处理后盐爪爪萌发种子中脯氨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0~100 mmol/L Na2CO3处理后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NaCl处理后可溶性蛋白上升幅度大于Na2CO3处理后上升幅度,二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发现,盐爪爪种子萌发对于低浓度中性盐(NaCl)胁迫具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而在碱性盐(Na2CO3)的胁迫下其萌芽受到一定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爪爪 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辛翠花 蔡禄 +2 位作者 肖欢欢 李娜 郭江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9-21,共3页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选用马铃薯主栽品种"大西洋"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挑选3周后生长健康的马铃薯幼苗进行低温(4℃)胁迫处理,并于处理后0、6、12、24、36、48 h分别取样并进行相关生理指标(...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选用马铃薯主栽品种"大西洋"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挑选3周后生长健康的马铃薯幼苗进行低温(4℃)胁迫处理,并于处理后0、6、12、24、36、48 h分别取样并进行相关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MAD含量、SOD和POD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先降后升再降,MAD含量先升后降再升,POD活性先升后降,"大西洋"对4℃低温胁迫的耐受时间极限约为24 h,超过这个时间低温将对其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沟油脱胶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季祥 张少敏 蔡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研究地沟油的脱胶工艺,比较了磷酸脱胶、水脱胶和磷酸-水联合脱胶3种方法的脱胶效果,考察了脱胶温度、磷酸用量、酸化时间、水用量和水化时间对磷酸-水联合脱胶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脱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磷酸脱胶、... 研究地沟油的脱胶工艺,比较了磷酸脱胶、水脱胶和磷酸-水联合脱胶3种方法的脱胶效果,考察了脱胶温度、磷酸用量、酸化时间、水用量和水化时间对磷酸-水联合脱胶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脱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磷酸脱胶、水脱胶和磷酸-水联合脱胶的脱胶率分别为8.78%、68.18%和79.32%;磷酸-水联合脱胶的最优脱胶条件为:脱胶温度60℃,磷酸用量0.1%,酸化时间40 min,水用量3%,水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胶率为96.70%。因此,磷酸-水联合脱胶可除去地沟油中的胶体,达到生物柴油原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脱胶 生物柴油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化学法提取荞麦壳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潘建刚 黄苗苗 张艾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85-88,共4页
为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的荞麦资源,提升其附加值,以荞麦壳为原料,采用酶-化学法对荞麦壳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酶-化学法提取荞麦壳中膳食纤维的正交试验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是:α-淀粉酶浓度0.3%、碱解时间60min、碱解温度45℃、... 为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的荞麦资源,提升其附加值,以荞麦壳为原料,采用酶-化学法对荞麦壳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酶-化学法提取荞麦壳中膳食纤维的正交试验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是:α-淀粉酶浓度0.3%、碱解时间60min、碱解温度45℃、NaOH质量分数4%,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膳食纤维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壳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酶-化学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的稀硫酸预处理及其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珺 马力通 +3 位作者 蒋海明 李娜 张金源 蔡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88-490,共3页
探索改进泥炭的生物可降解性途径,为实现泥炭资源的高值转化提供可行预处理方法,采用稀硫酸对泥炭进行预处理,DNS法测定泥炭处理液中还原糖的含量,对稀硫酸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固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 探索改进泥炭的生物可降解性途径,为实现泥炭资源的高值转化提供可行预处理方法,采用稀硫酸对泥炭进行预处理,DNS法测定泥炭处理液中还原糖的含量,对稀硫酸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固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处理温度90℃下0.5%质量分数稀硫酸处理80 min,最佳固液比为1 g∶12 m L,在此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达到2.23%。稀硫酸预处理泥炭能够降解1.17%纤维素、4.44%半纤维素和9.37%木质素,增加15.49%可溶性物质。稀硫酸预处理为泥炭的生化转化提供了可行的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稀硫酸 预处理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建刚 常亚 +3 位作者 高国日 时陪福 张金艳 张艾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56-59,共4页
解磷菌对于提高土壤磷元素的有效利用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土壤面源污染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包头地区草坪土壤微生物的筛选,获得3株具有稳定解磷能力的解磷菌P1、P2和P3,其中P1的解磷效果最佳;复合菌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 解磷菌对于提高土壤磷元素的有效利用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土壤面源污染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包头地区草坪土壤微生物的筛选,获得3株具有稳定解磷能力的解磷菌P1、P2和P3,其中P1的解磷效果最佳;复合菌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的解磷能力依次为P1:P3>P1:P2>P1:P2:P3>P2:P3,证实P1具有高效的解磷能力;分子鉴定结果表明,P1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说明该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解磷能力 条件优化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微绿球藻生长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季祥 乔岩 +5 位作者 成杰 刘鲜艳 赵昕宇 郑添慧 徐迪华 蔡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L_(16)(4~5),研究不同浓度的N、P、Fe、Mg以及维生素混合液对拟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微绿球藻最适生长的条件是f/2培养基中添加0.225 g/L NaNO_3、0.015 g/L NaH_2PO_4·2H_2O、0.018 9 g/L FeC...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L_(16)(4~5),研究不同浓度的N、P、Fe、Mg以及维生素混合液对拟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微绿球藻最适生长的条件是f/2培养基中添加0.225 g/L NaNO_3、0.015 g/L NaH_2PO_4·2H_2O、0.018 9 g/L FeCl_3·6H_2O、0.025 g/L MgCl_2,1 L维生素混合液体积为0.05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微绿球藻 矿质元素 维生素 正交设计 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子粒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建刚 马利兵 +2 位作者 刘忠艳 赵秀娟 贾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2-414,439,共4页
为了充分利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资源,以内蒙古甜荞子粒为研究对象,利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子粒中总黄酮,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得出荞麦子粒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水浴时间80 min,水浴温度60℃,料液比1∶2... 为了充分利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资源,以内蒙古甜荞子粒为研究对象,利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子粒中总黄酮,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得出荞麦子粒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水浴时间80 min,水浴温度60℃,料液比1∶20(m/V,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子粒 总黄酮 芦丁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BH-2固态发酵产漆酶条件的优化及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蕾 张永 +2 位作者 田乔鹏 廖祥儒 蔡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4-188,共5页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菌株IMBH-2固态发酵培养基优化;并对IMBH-2漆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固态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有机氮源可以促进漆酶发酵。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蔗糖2.5%(w/w),牛肉膏0.8%(w/w),KH_2PO_40.4%(w/w),Mg S...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菌株IMBH-2固态发酵培养基优化;并对IMBH-2漆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固态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有机氮源可以促进漆酶发酵。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蔗糖2.5%(w/w),牛肉膏0.8%(w/w),KH_2PO_40.4%(w/w),Mg SO_4·7H_2O 0.15%(w/w),麦麸100 g,固液比1∶1.5。优化后发酵漆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3倍。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 H为4.0,且在低pH下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固态发酵 优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泥炭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力通 姜庆宏 +1 位作者 白野 李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24-426,共3页
采用微波对泥炭进行预处理,采用DNS法测定泥炭处理液中还原糖含量,对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固液比、原料颗粒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119 W、处理时间2 min、固液比... 采用微波对泥炭进行预处理,采用DNS法测定泥炭处理液中还原糖含量,对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固液比、原料颗粒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119 W、处理时间2 min、固液比为1 g∶4.5 m L、原料颗粒度40目,该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达到0.193%。微波预处理泥炭可使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2.19、1.24、1.31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微波 预处理 条件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新型磁性固体酸催化地沟油甘油酯化的工艺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世杰 季祥 +2 位作者 刘彬 成杰 蔡禄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259-1263,共5页
以地沟油为原料,采用自制新型磁性固体酸催化剂A作为地沟油预酯化催化剂,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分析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地沟油酯化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0.5、催化剂用量0.59%、反应温度221℃... 以地沟油为原料,采用自制新型磁性固体酸催化剂A作为地沟油预酯化催化剂,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分析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地沟油酯化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0.5、催化剂用量0.59%、反应温度221℃、反应时间2.55 h,酯化率达99.67%。地沟油酸值由114.82 mg KOH/g降至0.39 mg KOH/g。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酯化率依然保持在97.4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磁性固体酸催化剂 预酯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胡萝卜奶皮生产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龙 王英 云月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128,共4页
以胡萝卜和鲜牛乳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生产胡萝卜奶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胡萝卜奶皮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胡萝卜奶皮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1.5kg鲜牛奶添加116.06mL胡萝卜汁,保温时间6.76h,保温温度65.98... 以胡萝卜和鲜牛乳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生产胡萝卜奶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胡萝卜奶皮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胡萝卜奶皮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1.5kg鲜牛奶添加116.06mL胡萝卜汁,保温时间6.76h,保温温度65.98℃,冷却时间7.00h。以上条件所制得的胡萝卜奶皮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均匀、胡萝卜香气淡雅、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胡萝卜奶皮 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圆田螺纤维素酶提取及纯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力通 李珺 刘佼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812-2814,共3页
以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为原料提取纤维素酶,采用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酶液。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纤维素酶提取最佳工艺为缓冲液pH 4.8、浸提时间12 min、离心时间24 min;采用饱和度45%... 以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为原料提取纤维素酶,采用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酶液。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纤维素酶提取最佳工艺为缓冲液pH 4.8、浸提时间12 min、离心时间24 min;采用饱和度45%的硫酸铵沉淀法纯化酶液,所得酶液的总酶活和比活力最高,分别为651.01 U和34.099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纤维素酶 提取 均匀设计 硫酸铵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莜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碱法改性工艺优化
19
作者 高山 李昊虬 +1 位作者 王秀娟 王国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2-93,100,共3页
以莜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碱法对原料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法对莜麦麸皮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为pH值14、碱解温度90℃、碱解时间120 min、料液比1∶60。在... 以莜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碱法对原料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法对莜麦麸皮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为pH值14、碱解温度90℃、碱解时间120 min、料液比1∶60。在此条件下,改性得到的莜麦麸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5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麸皮 不溶性膳食纤维 改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粉煤灰处理乌梁素海富营养水体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栗利曼 司万童 +5 位作者 沈渭寿 李海东 边金 张凤慧 马力通 蔡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3,共4页
用改性粉煤灰处理污水需要较高的能耗和设备要求,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研究原始工业废弃粉煤灰在不同搅拌时间、灰水比、粒径和p H值条件下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水体中COD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搅拌时间为4 h,灰水比... 用改性粉煤灰处理污水需要较高的能耗和设备要求,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研究原始工业废弃粉煤灰在不同搅拌时间、灰水比、粒径和p H值条件下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水体中COD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搅拌时间为4 h,灰水比为1∶11,粒径小于0.150 mm,不调节p H值的条件下,能同时对COD和TP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使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初步证明原始粉煤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富营养化水体中COD和TP的污染问题,可以减少粉煤灰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COD TP 乌梁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