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臭氧污染特征及时空重点管控区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米敬 程宇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4-568,574,共6页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近地面臭氧(O_(3))浓度及气象等其他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污染特征,并提出重点管控区域和管控时段。结果表明,2019—2021年基本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浓度现状,这3年12个盟市的O_(3)质量浓...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近地面臭氧(O_(3))浓度及气象等其他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污染特征,并提出重点管控区域和管控时段。结果表明,2019—2021年基本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浓度现状,这3年12个盟市的O_(3)质量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空间分布上呈西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低的特点。O_(3)防治典型区乌海及周边地区、河套灌区、“一湖两海”应进行重点管控,重点管控时段应为5—8月。以包头市为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机动车尾气是O_(3)污染的重要原因,温度大于25℃且风速小于5 m/s时温度和风速增大易促进O_(3)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内蒙古自治区 重点管控时段 重点管控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绿色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二果 张树礼 李长青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2年第2期54-56,共3页
绿色产业是双碳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方向。本文在对内蒙古绿色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国家导向的绿色产业、生态畜牧业等内蒙古特色低碳产业、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新型战略性产业等在内的内蒙... 绿色产业是双碳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方向。本文在对内蒙古绿色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国家导向的绿色产业、生态畜牧业等内蒙古特色低碳产业、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新型战略性产业等在内的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及发展路径,并对其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绿色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海市及周边地区VOCs走航监测技术应用及污染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海兵 赵刘杰 +1 位作者 于浩 胡生荣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9-589,共11页
VOCs具有成分复杂、来源广泛等特点,难以有效监测和把控其排放过程。本文以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的重点污染区域、重要交通干道、重点企业为研究范围,于2024年3月5−16日进行了VOCs走航监测,合计走航3441 km,涉及企业139家。结果表明:①走航... VOCs具有成分复杂、来源广泛等特点,难以有效监测和把控其排放过程。本文以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的重点污染区域、重要交通干道、重点企业为研究范围,于2024年3月5−16日进行了VOCs走航监测,合计走航3441 km,涉及企业139家。结果表明:①走航监测期间,VOCs峰值体积分数整体表现为工业园区>矿区及主要道路>主城区的特征。②走航监测共出现异常点位43次,工业园区最多,达28次,占比为67.40%。③主城区和矿区及主要道路VOCs组分一致,均以烷烃、OVOCs为主,工业园区VOCs组分以芳香烃、卤代烃、烯烃、OVOCs为主。④工业园区中芳香烃类物质的出现频率最高,达82.60%,其中苯、甲苯、二甲苯最为突出,出现频率分别为69.60%、56.50%、47.80%。⑤对于臭氧生成潜势(OFP),芳香烃是主要贡献者,OFP较高的物种为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苯系物。研究显示,乌海市及周边区域排放的VOCs组分特征明显,主要来自炼焦和有机化学原料生产过程,应重点加强焦化企业无组织排放过程的管控,对涉及VOCs原辅材料储存、使用等工艺过程的化工企业,需针对性地提高VOCs的收集和处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走航监测 臭氧生成潜势(O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湖泊底泥的植物种植基对牧草生长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菡庭 田美荣 +3 位作者 霍晓君 尤春赫 聂华月 高吉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0-757,共8页
为揭示湖泊底泥资源化利用在生态修复领域的效果,以呼伦湖底泥作为主要基质,通过添加牛粪、羊粪、秸秆制作植物种植基用于草原牧草恢复。试验设置7个处理,从牧草发芽率和成活率、株高、平均根长等物理性状,以及牧草与种植基的有机质、... 为揭示湖泊底泥资源化利用在生态修复领域的效果,以呼伦湖底泥作为主要基质,通过添加牛粪、羊粪、秸秆制作植物种植基用于草原牧草恢复。试验设置7个处理,从牧草发芽率和成活率、株高、平均根长等物理性状,以及牧草与种植基的有机质、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化学性状方面,探究不同原料配比下种植基对草原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TN3(底泥、牛粪、秸秆体积比为2∶3.25∶2)与TY6(底泥、羊粪、秸秆体积比为2∶3.25∶2)处理牧草生长状况最好,且冰草生长状况优于羊草;TN3与TY6处理的冰草发芽率分别为73.00%和72.00%,羊草发芽率分别为19.00%和28.00%;对于牧草其他物理性状指标以及牧草与种植基化学性状指标,TN3与TY6处理均高于其余处理,表明底泥与秸秆含量越高,牧草生长状况越好,且TY6优于TN3,即相同配比下添加羊粪的种植基更有利于牧草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呼伦湖底泥资源化利用以及沙化草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植基 湖泊底泥 草原牧草 生态环境 呼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