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氢耦合煤制甲醇碳减排量核算及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国庆 杨桔材 +5 位作者 律严励 刘明奇 胡阿古达木 王海燕 霍耀强 刘建国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伴随着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绿氢耦合煤化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煤化工过程碳排放,但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经济效益未经有效评估。基于调研数据,构建了绿氢耦合煤制甲醇工艺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体系,并分析了绿氢耦合技术在低... 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伴随着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绿氢耦合煤化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煤化工过程碳排放,但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经济效益未经有效评估。基于调研数据,构建了绿氢耦合煤制甲醇工艺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体系,并分析了绿氢耦合技术在低碳排放背景下的技术竞争力。结果表明,绿氢耦合煤制甲醇工艺通过再生能源制氢、制氧,可省去原有CO变换、空气分离工序。以某60×10^(4)t/a煤制甲醇项目为例,采用传统煤制甲醇工艺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05.94×10^(4)t/a,采用绿氢耦合煤制甲醇工艺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94×10^(4)t/a,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减少了约70%。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能源转型战略的快速推进,当绿电价格下降到0.15 CNY/(kW·h),绿氢耦合煤制甲醇产品成本约为2883.33 CNY/t,与传统工艺产品成本相当。若未来电价持续走低并辅以碳税征收,绿氢耦合煤制甲醇工艺的经济优势将逐步体现。本研究可为“双碳”目标下煤化工行业实现净零碳排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氢 煤制甲醇 碳减排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典型地区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黄河流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帆 甄江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0-2064,共15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减污降碳的双重压力下,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探析其影响机制,并因...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减污降碳的双重压力下,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探析其影响机制,并因地制宜提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建议,本研究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57个城市的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碳排放和人均GDP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VR模型)对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动态关系及影响机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自身惯性效应显著,未来10期经济发展所占贡献比均在95%以上,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增加之间存在持续性、滞后性的双向作用机制,但工业废水排放、工业SO_(2)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机制较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分别为0.4%、1.8%,工业烟尘排放制约着黄河流域各城市的经济增长.②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工业CO_(2)排放抑制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工业CO_(2)排放的解释力度达到7.3%,互动方式呈现先促进、后阻碍、再促进的变化趋势.③从脉冲响应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黄河流域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有待加强,相对于经济增长对减污、降碳的作用效果而言,减污、降碳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尚显不足.因此,建议黄河流域不断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协同管理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减污 降碳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VR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杨儒浦 王敏 +4 位作者 胡敬韬 律严励 赵梦雪 李丽平 冯相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2-430,共9页
工业园区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集中,推动工业园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本研究综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等文件,从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转型、循环经济、污染治... 工业园区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集中,推动工业园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本研究综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等文件,从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转型、循环经济、污染治理、园区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以内涵解读为基础,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绿色园区创建指南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主导产业类型的园区设定差异化参考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重,归一化处理后加权得到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指数(IPSR),并选取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全国唯一冠有稀土专业名称的高新区,且涵盖“两高行业”)为案例园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案例园区在重点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包头市稀土高新区近3年IPSR逐步提升,2020年得分达70.19分(理想水平为100分),进一步提升IPSR的重点在于着重打造低碳高效产业、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科学治污以及持续大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显示,构建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引导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实践探索有潜力推广至不同类型工业园区,可为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田氮磷淋溶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包菡 傅建伟 +4 位作者 张雷 王跃飞 罗军 刘波 邵润蛟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田氮磷淋溶流失的影响。【方法】设置常规处理(CK)、主因子优化处理(KF)、综合优化处理(BMP)3种施肥方式,优化处理较常规处理减氮23.63%和减磷26.55%,综合优化处理为秸秆还田,分别测定玉米籽粒...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田氮磷淋溶流失的影响。【方法】设置常规处理(CK)、主因子优化处理(KF)、综合优化处理(BMP)3种施肥方式,优化处理较常规处理减氮23.63%和减磷26.55%,综合优化处理为秸秆还田,分别测定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植株生物量、氮磷吸收量、淋溶水氮磷流失量。【结果】3种施肥方式下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植株生物量、总氮吸收量、总磷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CK处理的年度总氮累积流失量、总磷累积流失量显著高于KF处理、BMP处理(P<0.05),KF处理和BMP处理的年度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49.73%和52.43%、年度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38.49%和59.18%。【结论】优化施肥方式能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降低氮磷淋溶流失的风险,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玉米 产量 氮磷淋溶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