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和浩特市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其臭氧生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家兴 朱伟彬 +6 位作者 吴方堃 郝峰 谢非 王鹏 徐曼 刘子锐 岳彩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0-640,共11页
为了探究呼和浩特市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臭氧(O3)生成的影响,基于2021年夏季VOCs和O3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监测数据,开展VOCs组成特征、来源解析以及采用基于观测的光化学箱模型对O3超标日的O3敏感性... 为了探究呼和浩特市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臭氧(O3)生成的影响,基于2021年夏季VOCs和O3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监测数据,开展VOCs组成特征、来源解析以及采用基于观测的光化学箱模型对O3超标日的O3敏感性和前体物的管控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呼和浩特市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s)平均值为21.10±9.38 ppb(1 ppb=10-9),其中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占比最高(36.3%),其次为烷烃(23.8%)、卤代烃(16.8%)和炔烃(10.4%);芳香烃和烯烃的占比较低,分别仅为6.6%和6.1%。根据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源解析结果,呼和浩特市VOCs的来源主要有柴油车尾气源、汽油车尾气源、溶剂使用源、天然气及燃烧源、生物排放源和液化石油气使用源,其贡献率分别为19.8%、18.2%、17.6%、16.3%、15.4%和12.7%。通过相对增量反应性(Relative Incremental Reactivity,RIR)和经验动力学方法(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EKMA)曲线分析,呼和浩特市夏季O3超标日O3的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烯烃和芳香烃是RIR值最大的VOCs组分。通过模拟不同VOC排放源的削减情景,结果表明削减机动车相关排放源对管控O3污染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来源解析 臭氧生成敏感性 减排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观测的呼伦贝尔一次沙尘过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峰 徐曼 +4 位作者 谷雨 周兴军 田永莉 马丽 李荣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基于测风激光雷达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借助机器学习算法以及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分析了发生在呼伦贝尔的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过程。研究表明,本次沙尘起始时南风突增,风向转西南偏南风... 基于测风激光雷达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借助机器学习算法以及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分析了发生在呼伦贝尔的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过程。研究表明,本次沙尘起始时南风突增,风向转西南偏南风后风速降低,传输减弱,当风向转西风时,沙尘传输增强,在西风降低后沙尘传输结束。沙尘传输期间,湍流运动偏弱,混合层高度抬升受限。借助机器学习分粒径计算发现,沙尘前期传输以粗颗粒为主,后期粗、细颗粒物均有明显增长。不同传输时期粒径的不同,暗示沙尘的源可能发生变化,后向轨迹揭示沙尘传输前期来自蒙古国西北部,经过我国锡林郭勒后北上到达呼伦贝尔;而后期沙尘是从俄罗斯南部直接进入呼伦贝尔。最后研究发现,沙尘前至起始时刻,总传输通量对沙尘的响应早于地面颗粒物浓度变化,且沙尘期间总传输通量值显著高于沙尘前和沙尘后。因此,总传输通量变化以及阈值设定可为沙尘预警的新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过程 测风激光雷达 机器学习 后向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