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头市区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智春 王利利 高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90-2503,共14页
基于2017—2021年间对包头地区降水pH、电导率及离子浓度的化学监测,综合分析市区内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并采用富集因子、HSYPLIT和PMF模型等方法揭示降水离子组分来源.结果表明,5年间降水量加权pH和电导率年际变化为6.39—7.28和61.76... 基于2017—2021年间对包头地区降水pH、电导率及离子浓度的化学监测,综合分析市区内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并采用富集因子、HSYPLIT和PMF模型等方法揭示降水离子组分来源.结果表明,5年间降水量加权pH和电导率年际变化为6.39—7.28和61.76—168.65μS·cm^(-1),降水整体清洁程度差但无酸化现象.大气降水主要离子为Ca^(2+)、SO_(4)^(2-)、Cl^(-)和Na^(+),占比76%,其中Ca^(2+)和SO_(4)^(2-)浓度高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表明当地风沙型污染和煤烟型污染问题突出.降水中SO_(4)^(2-)/NO_(3)^(-)年均值为4.72,降水类型依旧为硫酸型.气团后向轨迹显示包头地区降水离子组成来源具有近距离外源输送的特征,且包头以南区域是重要的潜在源区.离子来源解析表明降水中Ca^(2+)和Mg^(2+)主要来自扬尘源、SO_(4)^(2-)和F^(-)主要来自工业源、NO_(3)^(-)主要来自化石燃烧源、Na^(+)、Cl^(-)和K^(+)主要来自海盐及生物质燃烧源、NH4+主要来自农业活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市 大气降水 化学组成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及潜在危害评估
2
作者 潘巍 赵挺洁 +3 位作者 王月梅 朱龙 安立会 王慢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3-609,共7页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已在多种生物体内广泛检出,但有关海洋哺乳类动物体内微塑料尤其是小粒径微塑料(>20μm)污染水平的报道仍非常有限。利用激光红外成像光谱分析了渤海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聚合物材质类型、颗粒丰度和形态特征,...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已在多种生物体内广泛检出,但有关海洋哺乳类动物体内微塑料尤其是小粒径微塑料(>20μm)污染水平的报道仍非常有限。利用激光红外成像光谱分析了渤海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聚合物材质类型、颗粒丰度和形态特征,并根据每种聚合物的单体危害值计算微塑料污染的聚合物危害指数(PHI),以评估其潜在危害。结果表明: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2.96±2.06)个/g,主要聚合物材质类型包括聚乙烯(40.1%)、聚丙烯(27.8%)和聚苯乙烯(15.9%),形态可分为碎片(59.5%)、纤维(25.0%)、薄膜(8.3%)和颗粒(7.2%),并且小粒径微塑料(20~150μm)占检出微塑料的80%以上。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的PHI高达610.23,这主要与粪便中具有较高聚合物单体危害值的聚氨酯和聚氯乙烯有关。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渤海微塑料污染的科学数据,也为评估微塑料对珍稀物种的健康危害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类 微塑料 粒径 聚合物危害指数(PHI)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3+)功能化碳点双发射荧光凝胶球的制备及其防伪应用
3
作者 陆佳桢 徐陈 +2 位作者 郑瑜 尚奕辰 李颖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3,共10页
以海藻酸钠(alginate,Alg)为基质,引入镧系元素(lanthanides,Ln)和碳点(carbon dots,CDs)为发射中心,采用注射法成功制备了两种双发射凝胶球(Ln@CDs@Alg,Ln=Eu、Tb),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n@CDs@Alg凝胶球在254 nm... 以海藻酸钠(alginate,Alg)为基质,引入镧系元素(lanthanides,Ln)和碳点(carbon dots,CDs)为发射中心,采用注射法成功制备了两种双发射凝胶球(Ln@CDs@Alg,Ln=Eu、Tb),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n@CDs@Alg凝胶球在254 nm紫外光(ultraviolet,UV)激发下分别发射红色、绿色荧光,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蓝色荧光.基于该特性,设计了一种防伪阵列,即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显示的蓝色荧光用于信息保护,254 nm紫外光激发下显示由红色、绿色荧光组成的信息“MY”.该凝胶球阵列展现的双波双色多级保护特性,在防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离子 碳点 凝胶球 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稻虾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农药残留与风险评估
4
作者 杨秋红 皇甫鑫 +2 位作者 郑瑜 董靖 艾晓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7-306,共10页
为了摸清湖北省稻虾综合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农药残留情况,调查了湖北省稻虾综合养殖区19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并根据残留结果分析小龙虾农药来源,对稻田小龙虾的生态风险和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选取的22个稻虾养殖采样点中,水体... 为了摸清湖北省稻虾综合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农药残留情况,调查了湖北省稻虾综合养殖区19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并根据残留结果分析小龙虾农药来源,对稻田小龙虾的生态风险和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选取的22个稻虾养殖采样点中,水体中共检出3种农药,分别是β-六六六,δ-六六六和异狄氏剂,其中7个采样点为生态高风险,但多是由早期环境残留所致。小龙虾样品中共检出4种农药,其来源与水稻施药有关,其次与小龙虾投入品饲料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小龙虾膳食风险值排序,依次为六氯苯>HCHs>滴滴涕s>二甲戊灵,膳食摄入风险在0.002%~0.206%,因此调查的湖北省稻田养殖中小龙虾农药残留水平在安全范围内,但仍要持续关注农药的多途径暴露和长期暴露对小龙虾的潜在膳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养殖 小龙虾 农药 风险评估 膳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