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十二五”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强 郝静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2,17,共5页
给出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对策。就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煤炭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煤炭资源 保障程度 煤炭储量 节能降耗 开发利用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胜利煤田共生锗矿的成因地球化学初探 被引量:25
2
作者 杜刚 汤达祯 +4 位作者 武文 孙培城 白云来 玄艳琴 黄俊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用统计和作图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胜利煤田中共生锗矿床的锗品位与挥发分、灰分、硫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锗品位与挥发分呈正相关、与原煤灰分负相关、与洗煤灰分正相关关系;全区煤属中硫煤,锗品位与原煤和洗煤硫分均呈正... 用统计和作图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胜利煤田中共生锗矿床的锗品位与挥发分、灰分、硫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锗品位与挥发分呈正相关、与原煤灰分负相关、与洗煤灰分正相关关系;全区煤属中硫煤,锗品位与原煤和洗煤硫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煤的灰分指数较低(3 579);锗分布不均匀,富锗煤矿明显属于断裂坳陷边缘沉积,锗品位可以在煤层的顶部、中部、底部同时或单个部位呈现高值,大多数煤层中部出现锗高品位值,这有别于以往所报道的锗品位只在煤层顶、底部相对富集的研究结论。认为胜利煤田锗主要与有机质结合;锗的有利聚集条件是水动力较弱、地下水位较低、强还原的停滞沼泽环境;泥炭聚集阶段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是锗的主要富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共生锗矿 锗品位 成因地球化学 胜利煤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胜利煤田共生锗矿品位纵向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杜刚 汤达祯 +5 位作者 武文 孙培城 白云来 杨文彬 玄艳琴 张立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对 2 9个钻孔的 2 0 0件煤样锗含量分析 ,发现 2 0个钻孔锗含量沿煤层纵向有 6种变化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大多数钻孔显示锗含量在煤层中部出现高峰值 ,而有别于以往所报道的锗只在煤层顶、底部相对富集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 ,... 通过对 2 9个钻孔的 2 0 0件煤样锗含量分析 ,发现 2 0个钻孔锗含量沿煤层纵向有 6种变化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大多数钻孔显示锗含量在煤层中部出现高峰值 ,而有别于以往所报道的锗只在煤层顶、底部相对富集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 ,胜利煤田锗的富集主要发生在泥炭化阶段 ,主要作用机制是有机质的吸附作用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共生锗矿 品位变化 锗聚集规律 胜利煤田 内蒙古 泥炭化 聚集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彪 邵龙义 +3 位作者 张强 马施民 王东东 周倩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古生物组合突变面及沉积相转换面等层序界面,将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铜钵庙...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古生物组合突变面及沉积相转换面等层序界面,将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铜钵庙组是盆地初始断陷阶段的产物;南屯组一段、二段是盆地快速沉降阶段,大磨拐河组一段、二段是盆地稳定拉张阶段,伊敏组是断陷萎缩阶段。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的煤层发育表现为东、北部好,中部次之,西南部差的特点;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伊敏组及南屯组二段,这2个时期构造沉降表现出间歇性、震荡性及多旋回性,保证了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厚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下白垩统 扎赉诺尔群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典型煤储层吸附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姚海鹏 于东方 +1 位作者 李玲 林海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不同煤阶的典型煤储层吸附性特征,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二连盆地白音华煤田、海拉尔盆地牙克石-五九煤田3个代表性地区的煤样,进行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平衡水法等温吸附测试。结果表明:①在各自储层温度条件下...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不同煤阶的典型煤储层吸附性特征,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二连盆地白音华煤田、海拉尔盆地牙克石-五九煤田3个代表性地区的煤样,进行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平衡水法等温吸附测试。结果表明:①在各自储层温度条件下,牙克石-五九煤田长焰煤吸附能力最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高阶煤次之,白音华煤田褐煤吸附能力最小。②3个煤样吸附性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且存在一个吸附性影响大的敏感温度,其敏感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牙克石五九煤田、白音华煤田。③煤化过程中羟基和羧基官能团数量的变化及应力压实作用是煤储层吸附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④敏感温度的差异与煤变质程度、孔隙结构紧密相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变质达到贫煤阶段,煤储层为连通性差、纳米级孔隙优势发育型储层,其吸附性敏感温度高;牙克石-五九煤田,煤变质达到长焰煤阶段,煤储层为连通性较好、纳米级优势发育型储层,其吸附性敏感温度中等;白音华煤田,煤未变质,处于褐煤阶段,煤储层为连通性好、纳米级-微米级孔隙均等发育型储层,其吸附性敏感温度低。该研究成果为探索煤储层改造提供了其他的可能性,不再局限于压裂改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吸附性 等温吸附 敏感温度 鄂尔多斯盆地 二连盆地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低阶煤煤层气储层关键成藏地质要素及评价方法--以二连盆地巴彦花凹陷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姚海鹏 吕伟波 +5 位作者 王凯峰 李玲 李文华 林海涛 李凤春 李正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为了建立巨厚低阶煤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以二连盆地巴彦花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煤层气成因、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储层物性、含气性、水文地质和盖层等,总结了巨厚低阶煤煤储层的关键成藏地质要素,并进一步建立了新的低阶煤煤层气... 为了建立巨厚低阶煤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以二连盆地巴彦花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煤层气成因、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储层物性、含气性、水文地质和盖层等,总结了巨厚低阶煤煤储层的关键成藏地质要素,并进一步建立了新的低阶煤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圈定了巴彦花凹陷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和目标区。结果表明:巴彦花凹陷主要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K1t),以褐煤和长焰煤为主,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层气的形成是生物成因为主、混合成因为辅的成烃模式,生物成因气占主导地位;研究区共发育3个煤组,煤储层厚度大,发育面积广,埋深适中,保存条件好,含气量较高,空气干燥基含气量最高可达4.45 m^3/t,1、2煤组有利于形成煤层气藏,3煤组有利于形成煤系砂岩气藏。根据建立的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优目标区位于巴彦花凹陷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巴彦花凹陷 低阶煤煤层气 成藏地质要素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地质因素对煤层气井压裂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迁 王凯峰 +6 位作者 周淑林 唐书恒 张松航 闫欣璐 伊永祥 党枫 朱卫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36-2645,共10页
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地质条件不仅是煤层气开采的先决条件和地质保障,也直接影响了水力压裂施工,从而影响煤层气井的产能。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施工参数相近的34口煤层气井为例,从地应力条件、煤体结构和煤层顶底板岩性组合3个方面具... 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地质条件不仅是煤层气开采的先决条件和地质保障,也直接影响了水力压裂施工,从而影响煤层气井的产能。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施工参数相近的34口煤层气井为例,从地应力条件、煤体结构和煤层顶底板岩性组合3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地质因素对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效果的影响,进而对研究区压裂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向地应力的大小关系控制裂缝的延伸方向和缝长,煤体结构类型决定能否形成有效裂缝,煤层顶底板砂岩、泥岩厚度及比例影响裂缝能否穿透隔水层。应力比越小、水平主应力差系数越大、煤层中原生结构煤比例越高、煤层顶底板的泥岩隔水层厚度及比例越大,水力压裂效果越好,煤层气井的平均日产气量也越高。综合上述3方面地质因素,研究区中部地区具有易发育垂直裂缝的地应力特征,且煤层的原生结构煤比例和顶底板泥岩比例高,最有利于水力压裂裂缝的形成与延伸,该区域为水力压裂的优选区域。其次为南部及西南部地区,地应力和顶底板条件较好,但煤体结构破坏程度相对较大。研究区北部、东北部及东南部区域由于煤体结构破坏程度大、顶底板封闭性差等因素,在进行水力压裂时应尽量规避。建议在对煤层气井进行水力压裂时应根据煤层气井的地质条件进行压裂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煤层气井 地质因素 柿庄南区块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牙克石煤田五九矿区大磨拐河组层序-古地理及聚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安 邵龙义 +4 位作者 孙斌 王帅 樊金云 李佳旭 言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10-619,共10页
海拉尔盆地牙克石煤田五九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且煤层气赋存条件良好,已经成为海拉尔盆地煤及煤层气勘探的地区之一。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了寻找优势聚煤区,利用岩芯、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 海拉尔盆地牙克石煤田五九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且煤层气赋存条件良好,已经成为海拉尔盆地煤及煤层气勘探的地区之一。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了寻找优势聚煤区,利用岩芯、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大磨拐河组主要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5种类型。大磨拐河组可根据不整合面和河流下切谷冲刷面等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Ⅰ从大磨拐河组底部到厚层砂砾岩底部,以砾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煤层总厚度可达13 m,沉积体系主要有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层序Ⅱ从厚层砂砾岩底部到大磨拐河组顶部,岩性以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煤层总厚度可达20 m,沉积体系主要有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从层序Ⅰ到层序Ⅱ,沉积环境变化有总体变深的趋势,煤层厚度逐渐增大,聚煤作用逐渐增强。依据所获得的沉积模式,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了古地理格局。区内古地理单元东部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为主,西部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为主,中部以湖泊为主,物源主要来源于研究区东部方向。研究区主要成煤环境为滨浅湖,煤层主要形成于高位体系域。聚煤作用受到基底差异性沉降的影响,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在研究区中东部煤层厚度最大,向西北部和东南部方向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克石煤田 煤层气 大磨拐河组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湖凹陷煤层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冯翠荣 马海军 李彦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17-24,共8页
通过对呼和湖凹陷煤层样品开展低温氮吸附实验、等温吸附实验和现场含气量测试,结合煤岩煤质和煤层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呼和湖凹陷煤层气地质条件及其资源潜力。研究表明,呼和湖凹陷主要煤层以褐煤为主,变质程度低,储层内微孔和小孔最... 通过对呼和湖凹陷煤层样品开展低温氮吸附实验、等温吸附实验和现场含气量测试,结合煤岩煤质和煤层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呼和湖凹陷煤层气地质条件及其资源潜力。研究表明,呼和湖凹陷主要煤层以褐煤为主,变质程度低,储层内微孔和小孔最为发育,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煤层顶底板泥岩厚度较大,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呼和湖凹陷煤层气资源潜力总体较好。综合考虑煤层厚度、含气性、储层物性、盖层因素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呼和湖凹陷煤层气有利区评价标准,优选出3个煤层气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层物性 有利区 呼和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直罗组砂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龄对物源和构造背景的限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桐旭 俞礽安 +5 位作者 荣辉 李彤 朱强 司庆红 涂家润 彭胜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52,I0006-I0012,共19页
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铀层位, 其盆地中部的物源分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 对盆地中部丁格当庙地区直罗组下段砂岩进行物源示踪, 并与盆缘进行对比分析。岩石学... 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铀层位, 其盆地中部的物源分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 对盆地中部丁格当庙地区直罗组下段砂岩进行物源示踪, 并与盆缘进行对比分析。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结果显示, 研究区砂岩物质来源为上地壳。测年结果显示, 丁格当庙研究区直罗组下段砂岩样品锆石年龄总体呈现出300~200 Ma、2 100~1 500 Ma、 2 600~2 200 Ma三个年龄段, 前寒武的锆石主要来自大青山、乌拉山和阴山一带, 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的锆石主要来自大青山地区。根据盆地东北部铀矿床和中部地区直罗组碎屑锆石对比研究, 认为直罗组沉积期印支期地质体已经出露地表, 但并未大面积裸露。结合区域沉积学特征, 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至盆地中部的砂岩型铀矿属同一源头, 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为由北向南, 沉积体系由辫状河沉积体系逐渐过渡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年龄 物源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邵凯 邵龙义 +5 位作者 曲延林 张强 王举 高迪 王东东 李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23-433,共11页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主要盆地群的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以及沉积相转换面等4类型层序界面,在研究区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将区内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层...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主要盆地群的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以及沉积相转换面等4类型层序界面,在研究区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将区内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属于盆地的初始断陷阶段,层序Ⅱ、层序Ⅲ是盆地持续沉降阶段,层序Ⅳ、层序Ⅴ时期是湖泊缓慢回升,萎缩的过程。聚煤作用从层序Ⅰ到层序Ⅴ的趋势依次为:弱,强,弱,强,弱。层序Ⅱ处于盆地的缓慢裂陷期,层序Ⅳ处于盆地缓慢回升期,这两个时期都有适度的湖平面上升速率,能保证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相对平衡关系,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厚煤层,这两个层序分别对应形成了区域上的下含煤段和上含煤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东北地区 含煤盆地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矿区煤层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8
12
作者 秦荣芳 曹代勇 +2 位作者 王安民 李恒 白纯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了厘清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矿区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对区内主力煤层的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含气性、顶底板封盖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生烃物质基础丰富、含气量高、封盖条件较好,具有... 为了厘清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矿区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对区内主力煤层的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含气性、顶底板封盖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生烃物质基础丰富、含气量高、封盖条件较好,具有较有利的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矿区构造形态、顶底板封盖性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断层与盖层封堵型、叠瓦扇式逆冲断层与水力封堵型、多煤层自封闭型3种煤层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桌子山矿区 煤层气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群下白垩统层序格架内聚煤特征与成煤模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彪 邵龙义 +1 位作者 马施民 张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9,共6页
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岩系的沉积充填序列、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将扎赉诺尔群划分为6个3级层序及相应的体系域,6个层序分别对应于铜钵庙组、南屯组一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大磨拐河组二段和伊敏组,煤层主... 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岩系的沉积充填序列、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将扎赉诺尔群划分为6个3级层序及相应的体系域,6个层序分别对应于铜钵庙组、南屯组一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大磨拐河组二段和伊敏组,煤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Ⅲ、Ⅵ的湖侵体系域;且煤层在层序格架内部,从辫状河冲积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湖泊环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通过对层序Ⅲ、Ⅵ中各主采煤层的底部砂体厚度、煤层厚度及成煤期的古地理环境详细分析,概括出层序Ⅲ的主要成煤环境为湖泊周缘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湖滨带;层序Ⅳ主要聚煤环境为扇前、扇间浅水湖盆和浅水湖泊大面积淤积而成的泥炭沼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下白垩统 聚煤特征 成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赋存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姚海鹏 李玲 周晓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09,136,共9页
基于天然气赋存特征与勘探开发存在密切关系,为了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U-1井上古生界沉积演化史、有机质热演化史、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储层物性条件及含气性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U-1井含煤地层非... 基于天然气赋存特征与勘探开发存在密切关系,为了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U-1井上古生界沉积演化史、有机质热演化史、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储层物性条件及含气性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U-1井含煤地层非常规天然气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含煤地层主要发育潮坪-三角洲沉积,盆地持续沉降形成气藏,源内、近源成藏组合构建垂向多套天然气成藏。研究区发育页岩-砂岩-页岩、页岩-煤-页岩和页岩-煤-砂岩-页岩三种赋存模式,其中页岩-煤-页岩模式总含气量较高,适合煤层气开采;页岩-煤-砂岩-页岩模式次之,适合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综合开采;页岩-煤-页岩模式适合致密砂岩气藏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非常规天然气 沉积演化 赋存模式 成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阶控制下的煤系储层物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海鹏 李玲 +1 位作者 李文华 吕伟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20-630,共11页
为了揭示不同煤阶控制下煤系气运移的关键储层物性特征及差异性,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鄂尔多斯北部高煤阶含煤区块、鄂尔多斯东缘临兴地区中煤阶含煤区块和二连盆地白音华煤田低煤阶含煤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显微裂隙、扫描电镜、压汞、... 为了揭示不同煤阶控制下煤系气运移的关键储层物性特征及差异性,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鄂尔多斯北部高煤阶含煤区块、鄂尔多斯东缘临兴地区中煤阶含煤区块和二连盆地白音华煤田低煤阶含煤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显微裂隙、扫描电镜、压汞、低温液氮吸附等实测数据,对不同煤阶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孔渗性进行了分析,根据优势孔裂隙的发育程度将储层分为纳米级孔隙优势发育型、微米级孔裂隙优势发育型、纳米级-微米级孔裂隙均等发育型、微米-厘米级孔裂隙优势发育型,并对不同煤阶储层差异性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煤阶地区煤储层为纳米级孔隙优势发育型,致密砂岩储层为纳米级-微米级孔裂隙均等发育型,泥页岩储层为微米级孔裂隙优势发育型;中煤阶地区煤储层为纳米级孔隙优势发育型,砂岩储层为纳米级-微米级孔裂隙均等发育型,泥页岩主要为微米级-厘米级裂隙优势发育型;低煤阶地区煤储层为纳米级-微米级孔隙均等发育型,砂岩储层为微米级孔裂隙优势发育型。煤储层中孔含量低、砂岩储层孔隙和喉道连通性差、泥页岩储层中孔含量低是阻碍煤系气渗流和运移的直接原因。煤系储层物性由好到差依次为低煤阶储层、中煤阶储层、高煤阶储层。随煤阶增高,煤储层大孔和小孔含量降低,微孔含量增加,中孔变化较小;砂岩储层和泥页岩储层大孔和中孔含量降低,小孔、微孔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煤阶煤储层物性差异主要与煤变质程度有关;砂岩储层和泥页岩储层物性差异,主要由成岩作用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煤阶 煤系气 储层物性 孔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旧桥凹陷伊敏组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云鹤 邵龙义 +4 位作者 孙钦平 史鸣剑 王帅 樊金云 孙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7-187,共11页
基于海拉尔盆地旧桥凹陷是一个陆相断陷聚煤盆地,下白垩统伊敏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了解决寻找优势聚煤区的问题,利用岩心、钻孔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以区域不整合面和河... 基于海拉尔盆地旧桥凹陷是一个陆相断陷聚煤盆地,下白垩统伊敏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了解决寻找优势聚煤区的问题,利用岩心、钻孔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以区域不整合面和河流下切谷冲刷面为代表的2种类型层序界面,据此将伊敏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再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古地理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伊敏组含煤岩系古地理单元主要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从层序Ⅰ到层序Ⅲ,区内古地理单元从以三角洲-湖泊为主到以河流-三角洲为主的总体变浅的演化过程,物源主要来源于研究区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并从层序Ⅰ到层序Ⅲ,煤层厚度逐渐减小,聚煤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旧桥凹陷 断陷盆地 伊敏组 聚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沉积环境及聚煤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秀琦 孙蓓蕾 +5 位作者 樊金云 王志民 贾宏伟 柳玉杰 郝胜发 曾凡桂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16-422,共7页
大杨树盆地煤层赋存状态复杂,煤田勘探一直没有突破。为了确定有利找煤区域,应用沉积学基本原理,结合钻孔资料,沉积构造及组合,并编绘砾岩、砂岩、泥岩厚度等值线,对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研究... 大杨树盆地煤层赋存状态复杂,煤田勘探一直没有突破。为了确定有利找煤区域,应用沉积学基本原理,结合钻孔资料,沉积构造及组合,并编绘砾岩、砂岩、泥岩厚度等值线,对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环境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研究发现,煤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内并围绕半深湖—深湖沉积区呈带状分布,并且区域内发育有两种类型的聚煤模式: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属于进积型聚煤模式,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为退积型聚煤模式。虽然两含煤区具有不同的聚煤模式,但发育有类似的聚煤环境,综合煤层的聚集模式与分布规律认为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是理想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九峰山组 沉积环境 沉积相 聚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敏凹陷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与聚煤模式 被引量:5
18
作者 史鸣剑 邵龙义 +3 位作者 王帅 张云鹤 孙斌 樊金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91-3503,共13页
伊敏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次级凹陷,为陆相断陷盆地。其下白垩统伊敏组、大磨拐河组是凹陷的主要含煤地层。依据钻孔岩芯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聚煤特征及聚煤模式进行研究。依据钻孔资料在区内... 伊敏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次级凹陷,为陆相断陷盆地。其下白垩统伊敏组、大磨拐河组是凹陷的主要含煤地层。依据钻孔岩芯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聚煤特征及聚煤模式进行研究。依据钻孔资料在区内识别出的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两种层序界面,将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恢复古地理格局。结果表明:伊敏凹陷大磨拐河组成煤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从层序I到层序Ⅱ,区内沉积相从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为主到以湖泊为主,总体反映了水体逐渐变深的演化过程。伊敏组含煤岩系成煤环境主要有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环境等;煤层在层序Ⅲ最为发育,层序Ⅳ煤层厚度逐渐减小,聚煤作用逐渐减弱,反映了凹陷萎缩,水体范围逐渐缩小的演化过程。聚煤作用受控凹构造差异性沉降的影响,煤层在凹陷中部厚度最大,向西北和东南逐渐变薄。通过对层序Ⅲ的煤层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讨论了陆相短线盆地泥炭堆积与层序地层的响应机制,改进了陆相泥炭-层序地层响应模型。伊敏凹陷早白垩世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位于扇三角洲-辫状河环境中。层序Ⅲ,Ⅳ的煤层埋深较浅,厚度较厚,适合露天开采。而层序Ⅱ煤系地层埋深较深,有巨厚泥岩封盖,是煤层气勘探的潜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伊敏凹陷 早白垩世 层序地层 聚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北部九峰山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秀琦 孙蓓蕾 +4 位作者 樊金云 李彬 柳玉洁 王志民 贾宏伟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71,8,共10页
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岩相组合、岩石类型及沉积建造标志,研究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及河流沉积体系.九峰山组下段沉积时期,湖泊体系最为发育,以湖泊体系为中... 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岩相组合、岩石类型及沉积建造标志,研究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及河流沉积体系.九峰山组下段沉积时期,湖泊体系最为发育,以湖泊体系为中心发育小范围的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和冲积扇,物源来自北部及东侧的盆地边缘隆起带;九峰山组上段沉积时期受盆地内火山活动及大兴安岭隆起影响,湖泊体系整体向南退却,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及冲积扇体系范围逐渐扩大,为九峰山组最主要的聚煤时期,物源来自盆地两侧及北部隆起地带.该研究为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资源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杨树盆地 九峰山组 岩相古地理 沉积体系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厂给料机粉尘逸散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秦文秀 陈曦 +1 位作者 葛少成 任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3-97,共5页
为了更好地治理选煤厂暗道给料机处的粉尘污染问题,以中煤平朔木瓜界选煤厂133暗道给料机下料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相模型的粒子追踪技术获得了给料机处粉尘颗粒的扩散规律,提出以布袋除尘方式作为治理方案。分析结果表明,煤块间的... 为了更好地治理选煤厂暗道给料机处的粉尘污染问题,以中煤平朔木瓜界选煤厂133暗道给料机下料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相模型的粒子追踪技术获得了给料机处粉尘颗粒的扩散规律,提出以布袋除尘方式作为治理方案。分析结果表明,煤块间的挤压、摩擦及对落煤点的冲击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其粉尘浓度为40~190mg/m3;导料槽由于布袋除尘器的负压作用,会产生一个负压腔,有效地缓解了因物料下落导致的正压所带来的影响,阻断了作业空间的煤尘逸散。现场实践表明,133暗道给料机安装布袋除尘器后,4个测点的全尘与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的最低降尘率分别达到了91.41%和9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式除尘器 给料机 转载点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